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闫玉芳 《种子科技》2023,(10):118-120
随着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概率逐年升高,并且呈现流行性和暴发性特点,为此必须加强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才能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文章阐述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和发病原因,论述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主要的食物来源.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频繁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水稻种植中为害较大的病害之一,常出现在我国主要的水稻产区,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当前还没有发现有效治疗该病的方法,所以需要加强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控.文章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3.
<正>为筛选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生防菌株,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云南农业大学农科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合作通过平板对峙试验、温室及田间试验,测定了4个菌株对水稻促生和防治细菌性条斑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及其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在病原菌鉴定、水稻抗源筛选、抗性生理遗传以及抗性的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水稻细条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钱晓影 《种子科技》2023,(23):106-108
介绍了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病症状和规律,从种子、品种特性、气象因素和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发病原因,重点从种子选择、消毒、调运、播种、消毒管理、水肥管理、检测稻田、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防治该病害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双向电泳分析高抗水稻品种“佳辐占”受强毒力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侵染2 d后的叶片蛋白质组变化,共发现38个蛋白质发生差异表达,其中32个上调,5个下调,1个新增。用MALDI-TOF-MS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出其中的33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将它们分为4个功能类群,即信号转导相关蛋白、防卫相关蛋白、代谢相关蛋白和蛋白质稳定相关蛋白。这些蛋白分别参与了信号识别、信号传递、抗氧化、糖代谢、细胞壁加固、植保素合成等抗病生理反应。研究表明,水稻对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的侵染存在着一个复杂的抗病信号应答和代谢调控网络,其作用机理可以通过差异表达的蛋白质(酶)反映出来,其中差异表达的8个R蛋白和3个PR蛋白可能与水稻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病性密切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水稻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机理及相关抗病基因的功能克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西瓜果斑病、马铃薯环腐病、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生物学症状及病原菌的鉴定特征进行了介绍,并对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上述检疫性细菌病害病原菌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水稻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掌握水稻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能提高水稻产量,助力种植户增收。文章主要分析了水稻种植技术、细菌性条斑病防治技术,提出水稻增产增收需要处理好种子、注重苗期管理、做好移栽与插秧工作、加强水肥管理等,同时提出防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应了解其为害症状、发病条件,有效运用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措施,以期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受高温高湿天气影响,湖南道县晚稻上突发细菌性条斑病。近日,据该县9个病虫测报点调查,在营江、蚣坝、四马桥、寿雁等乡镇均有发生,其中营江芒头寨村、曾家村、白地头等村重病田块病叶率高达100%,全县发病面积已达3600余亩,呈局部重发态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又称细条病、条斑病,属检疫性病害,  相似文献   

10.
暴雨后须重点防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由黄极毛杆菌属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是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此时适逢暴雨、冰雹或洪涝侵袭,造成叶片大量伤口,极易造成细条病的发生与流行。发病轻的田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田可减产40%60%。危害特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侵害叶片,病斑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后逐渐沿叶脉方向扩展,扩展时受叶脉限制,病斑呈细线状或短虚线状,黄褐色。田间湿度大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特约记者郑庆伟)我国南方水稻孕穗期即将到来。截至2015年7月14日,在我国取得登记用于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并在有效期内的农药产品共14个。现将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农药产品的登记名称、生产厂家、登记证号、剂型等相关信息整理如下,供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13个省(区)水稻主产区农药销  相似文献   

12.
正问:每亩用3%噻霉酮90克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效果如何?对杂交籼稻生长有没有不良影响?答: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为全国植物检疫性病害。该病近年在江苏省徐州、宿迁、淮安等地零星发生,发生面积较小,主要在籼稻老病区发生。该病主要是由带菌种子、田间病残体传播。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后扩展成褐色短条状病斑,病斑多时可连成长条斑,对着阳光看叶脉处可见透明长斑,严重时可造成全叶枯死。从苗期到抽穗期都可发生,但以分蘖末期到抽穗前期发病为多。发病以后,严重时影响水稻灌浆,  相似文献   

1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镇宁县)已有13年的发病史,对水稻种植产生较大的危害.为进一步做好水稻细条病的综合防治工作,通过跟踪调查及相关试验,对该县水稻细条病发生规律进行系统性梳理.根据相关数据,研究探索水稻细条病在镇宁县发生规律及相应的防治技术,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为明确湖南双季杂交晚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抗性表现及双季晚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特点,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通过2014~2016年连续三年的田间系统调查与统计分析,研究了湖南双季杂交晚稻主栽品种上条斑病的田间发病情况及大田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流行动态,绘制了条斑病发生动态与进展曲线图。结果表明,12个湖南双季杂交晚稻主栽品种中,仅"深两优5814""天优  相似文献   

15.
吴政元 《科学种养》2009,(11):28-28
近年来,水稻白叶枯病在我县发生比较普遍,少数感病品种受害较重。水稻感染了白叶枯病后,稻叶枯焦,穗小粒轻,秕谷增加,严重时产量损失可达60%以上。由于此病容易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和生理性枯黄混淆,造成误诊,为此,笔者特意介绍识别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四地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对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10年采集安徽省滁州、安庆、宣城和巢湖四个城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108株,以及2011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168株,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其对链霉素的抗药性。能够在含10 μg/ml链霉素的 NA平板上生长,为抗药性菌株,不能生长的为敏感菌株。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安徽省四个城市的细菌性条斑病菌对链霉素还比较敏感,未发现抗药性菌株。对于该病菌对链霉素的抗药性仍需要连年进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种子带菌最新检测技术:(1)EUSA检测;(2)单克隆拉体检测;(3)免疫放射检测;(4)离体检测等。  相似文献   

18.
水稻抗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水稻的病害愈加严重,而目前水稻抗性品种不多。本综述回顾了多种水稻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实现水稻抗病的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主要涉及水稻病毒病,如黄斑驳病毒病、东格鲁病毒病、矮缩病毒病的抗性,细菌性病害,白叶枯病、条斑病、立枯病的抗性,真菌性病害,如稻瘟病、纹枯病抗性,及稻胡麻叶枯病抗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海南海口罗牛山基地、屯昌水稻品种区试基地采集的感染细菌性条斑病(细条病)的水稻叶片为研究对象,探索细条病菌室内分离、鉴定与致病性测定方法。结果表明,70%酒精消毒1 min,10~4~10~5稀释倍数,培养3 d是有效分离细条病菌的优化因素;随机挑取的12个单克隆菌株经分子鉴定及致病性鉴定均为细菌性条斑病菌,且16S rDNA PCR产物测序序列与细条病菌模式菌株RS105一致性为100%。在所有的接种方法中均显示,浸染后保湿培养是影响致病效果的关键因子,在发病率方面,菌液浸泡抽真空、针刺法是最有效的方法,致病率均为100%。本研究结果为细条病菌的室内分离鉴定提供标准方法,有助于抗细条病种质资源的大规模筛选。  相似文献   

20.
正问:水稻细条病能采取拌种的方法预防吗?答: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这两种细菌性病害,能通过种子带菌长距离传播,前者还是检疫性病害。用强氯精三氯异氰尿酸等进行种子处理,能杀灭由种子携带的病菌,有良好的防病效果。结合防治恶苗病,用乙蒜素等药进行种子处理,对细菌性病害也有一定的防效。问:拌种和浸种,哪种防效好?答:三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等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