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西农52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以绵阳26为母本、小偃597为父本经系谱法于2009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3年5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麦2013011。2012年秋播时,在参加陕西省区域试验的同时参加了国家黄淮南片春水组预备试验,由于各试验点增产点率都达到进入国家区试的标准,2013年秋播时,被推荐正式参加国家黄淮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1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2.
赛德麦1号是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其母本是黄淮南片国审对照品种周麦18,父本是超高产抗病广适的周麦22。该品种于2014-2015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试,2018年5月经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主任委员会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80028。  相似文献   

3.
豫麦57号是漯河农科所1991年从安阳市农科所引进的穿梭组合安 90-2的F_1代种子[原组合为80(6)-3-3-10×矮早781],经过我所多年定向选育,从中选出优系安90-2-9-2,取名为漯麦四号。1995年和1996年参加本所品系比较试验,1996~1999年参加河南省区试及生产试验,199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57号。1998~2001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及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4.
正漯麦906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10年以黄淮南片国审对照品种周麦18为母本,以野二二燕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6-2018年参加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品种试验联合体区域试验(黄淮麦区南片小麦试验联合体水地组),两年试验综合评价为丰产性和稳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品质达到专用小麦品质标准。201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9-1-0064。1 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5.
正丰德存麦1号是利用周9811作母本、矮抗58作父本进行杂交,用系谱法经过多年定向选育,结合抗性鉴定和品质筛选,选育出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2011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麦区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04),同年通过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22)。2015年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证书(品种权号:  相似文献   

6.
小麦新品种皖麦4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程守忠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1):U008-U008
皖麦46是宿州市农科所以自己转育的Tai陕7859不育株为母本,本所秆硬、秆粗、大穗的中间材料83(165)2为父本进行杂交;1990年以自选的抗病新品种为父本与当年的不育株进行杂交;1991年以烟农1604为父本又与当年的不育株杂交,1992年选择可育株进行系谱法选育,于1996年育成宿9604。1996年和1997年参加本所品系预备试验和比较试验,1998、1999和2000年参加了安徽省区试和生产试验,2000~2001年参加了国家黄淮南片区试。2001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麦46。  相似文献   

7.
石优20号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从冀935-352/济南17杂交组合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北省优质组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09008号),2011年通过国家黄淮北片麦区和国家北部冬麦区跨区域双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11)。  相似文献   

8.
农麦152是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新麦18作母本、莱州817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中强筋、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适宜在黄淮南片冬麦区及沿淮稻茬麦区种植.2017—2018年参加江苏省淮北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是当年淮北组唯一破格同步生产试验的品种,2018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180009),2019年相继通过安徽、河南两省引种备案.本文对其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阐述,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及促进增产增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合豆3号”是一个高抗倒伏的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 0 0 1-2 0 0 2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941 2 0kg/hm2 ,比对照“中豆2 0”增产5.13 %。2 0 0 2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3 3 95kg/hm2 ,比CK“中豆2 0”增产10.2 3 %。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高抗倒伏、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43.3 7%,脂肪含量2 0 .3 4%,生育期10 3d ,籽粒较大,商品性好,2 0 0 3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合豆3号”。适于黄淮南部地区作中熟夏大豆种植,最佳种植密度为2 1~2 7万株/hm2 ,在中高肥力田块易获高产。  相似文献   

10.
邯杂98-1(GKZ11)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虫三系杂交棉.1999-2000年完成河北省春播抗虫棉区域试研和生产试验;2004年12月获得转基因安全评价证书;2005年3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号为:冀审棉2005001号;2004-2005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春播棉区试和生产试验;2006年6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号为:国审棉2006007.  相似文献   

11.
<正>沃德麦365是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和河南国育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其母本为国审品种周麦22,父本是CI18。其遗传了周麦22高产、抗倒、抗病等优点,且比周麦22早熟,抗病性更好。2012-2013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南片预试,表现突出,进入区试和生试程序,2017年通过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70011。1特征特性该品种半冬性中早熟,生育期224.9d,比周  相似文献   

12.
国丰棉12(原名绿亿12)是合肥丰乐种业和淮南绿亿研究所以自育品系R1018为母本,以结铃性强、品质优及抗虫稳定的品系Y29为父本,2001年配制杂交组合,2002年进行品系比较试验,2003-2004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并进行抗病性、纤维品质检测和抗虫鉴定,2005年参加长江流域区试,2006年进行同步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国审棉:2007016).  相似文献   

13.
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品质改良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近年来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品质改良概况,本文对2000-2009年黄淮冬麦区324个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的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等品质性状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黄淮冬麦区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平均含量较高,黄淮南片冬水组、春水组和黄淮北片水地组三组参试品种在这两个指标上都达到强筋小麦审定标准,但是面筋强度较差,蛋白质质量不高,表现为稳定时间、沉降值、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等性状的值都偏低,特别是黄淮北片在这几个性状值上都低于黄淮南片,导致北片的品质水平低于南片。近年来本麦区加强了对这4个性状的改良,各性状值稳中有升。因此,着重加强蛋白质质量的改良,各个性状综合平衡发展是当前黄淮麦区品质改良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冀丰106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高产、抗病虫、早中熟棉花新品种,2003 -2004年参加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4-2005年参加天津市棉花品种区域试验, 2006年参加山西省引种试验,综合性状表现突出。 2005年12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为冀审棉2005004号。  相似文献   

15.
鲁棉研25号(GKz29、鲁8H7)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最新选育的抗虫杂交棉,该杂交种表现杂种优势强,抗虫性好,纤维品质优良,具有良好的推广利用前景。鲁棉研25号于2000年参加山东省抗虫棉预备试验,2001—2002年通过了山东省抗虫棉区试,2002—2003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区试。2004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生产试验和山东省棉花生产试验。2005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龙辐麦17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997年春将小偃麦(中5/龙辐81—8106的F0种子经1.0万γ射线处理的系选)与龙辐91B569杂交的高代品系进行卫星搭载,返回地面后再进行温室加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2004~2005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2006年完成生产试验,2007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2007002)。  相似文献   

17.
鲁棉研25号(原名:鲁8H7、GKz29,国审棉2005005鲁农审字[2005]029号)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杂种优势利用课题组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最新选育的抗虫杂交棉,2001-2002年通过了山东省抗虫棉区试,2002-2003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区试。2004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生产试验和山东省棉花生产试验。2005年初通过国家基因安全性评价。2005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鲁棉研25号植株呈塔形,较松散,株高中等,茎秆粗壮,长势稳健,果枝多,结铃性强,上、中、下分布均匀,铃较大,…  相似文献   

18.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西农928(原试验名:西农797)是两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地小麦育种组承担国家“十五“863重大节水专项“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筛选与利用“课题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2005年8月通过陕西省审定,审定号为:陕审麦2005003.2005-2007年度参加国家旱地组区试验.  相似文献   

19.
漯麦8号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培育的半冬性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2005—2006年国家黄淮区试结果,平均单产7657.5~7833.6kg/hm^2.增产显著;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08。  相似文献   

20.
优质强筋春小麦新品种—龙辐麦1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辐麦17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997年春将小偃麦(中5/龙辐81-8106的F0种子经1.0万γ射线处理的系选)与龙辐91B569杂交的高代品系进行卫星搭载,返回地面后再进行温室加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2004~2005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2006年完成生产试验,2007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2007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