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抽样调查技术是森林资源综合监测关键技术。线截抽样是稀疏总体的调查方法,是一种有放回不等概抽样方法,在蒲丰随机投针问题基础上推导而来,具有完善的理论基础。为实现我国现阶段监测的新需求,对直线型线截抽样的总体总值、密度、均值的条件和无条件估计,以及方差、估计区间、精度进行系统推导,以期为森林资源综合监测提供抽样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我们把用森林分类(即分层)抽样估测总体资源,用迥归估测林、小班资源的方法,称为森林分类迥归抽样调查方法。我队自1972年以来,一直采用这种调查方法。实践证明,森林分类迥归抽样成果,既能代表抽样总体森林资源的普遍性,又能够照顾到林、小班森林资源的特殊性。所以,我们认为它是一种较好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森林分层抽样调查是我队近几年来的主要调查方法。由于调查技术的改进。抽样调查总体日趋扩大,发展至今,抽样总体基本上以林业局为单位。用这样大的总体进行抽样调查无疑将有助于抽样效率的提高,但同时也出现小地区的森林资源的精度尤其是林班蓄积量的精度得不到保证;各林班同一层的蓄积和组成千篇一律;各调查地区之间的差异被人为的拉平了。为了提高调查效率,进一步改进调查方法,保证林班资源有足够的精度,以适应林业局  相似文献   

4.
阐述点抽样与面抽样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优缺点,并以图文两种形式较为直观地反映出两者之间的关系,还说明了在森林抽样调查中如何结合使用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班调查,可以满足蓄积量落实到山头地块,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和总体规划设计提供资源数据。抽样调查,可以给出可靠的精度指标,控制全部小班调查(总体)的蓄积精度。小班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是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常采用的一种调查方法——抽样控制总体法。抽样控制总体的二类调查,如果在建立  相似文献   

6.
<正> 按林业部颁布的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必须采用抽样控制和小班调查相结合。目前,作为抽样控制的方法,一般都用机械抽样和分层抽样,但这两种方法在应用时工作量大,能否还有既能保证抽样调查精度又能减少调查工作量、降低调查成本的方法,我省根据国外有关技术  相似文献   

7.
我区于1984年5月开始至1985年11月完成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这次调查的目的:一是摸清我区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动态,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变化、森林分布、结构和特点;二是了解山地经营利用情况和管理水平;三是掌握森林资源的消长动态,以便分析检验经营效果,为建立森林资源档案和合理利用资源,制定林业规划,调整林种布局,改变山区经济结构和广辟治山致富门路提供科学依据。一、调查方法和调查过程为了提高调查精度,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和小班调查结合,以抽样控制小班调查的方法。抽样采用成群抽样,布点以省连清  相似文献   

8.
森林经理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和调查森林。为了设计和实施森林经营措施,一切调查因子都必须落实到每一森林调查小班。我国在1954年前进行森林经理清查森林资源时是采用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抽样调查方法。后来发展为以航摄象片判读区划小班,结合目测或实测的森林调查方法。从森林调查技术方法来说是较前者发展和提高了一步。根据我国目前森林调查技术力量不足的实际情况,如果采用根据航摄象片判读的森林资源清查方法,虽然不能提供地面调查所  相似文献   

9.
森林清查中的样地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清查中的样地类型宋劲松(林业部调查规划院北京100714)由于抽样技术不断地引入森林清查中,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大小、形状的样地应需而出。为准确、高效、高精度地进行森林抽样调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已经正式地提出了建立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试验目的PR抽样,就是一阶不等概、二阶等概的两阶抽样(P是英文概率的字头,R是比率的字头—编注)。森林两阶抽样调查因样地相对集中,外业调查比较方便,一般工效较高。1972年在河北省围场县曾进行过均匀复合体的  相似文献   

11.
德国 奥地利森林资源监测与经营管理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深入分析了德国在同一抽样体系下,实施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状况监测的技术特点、永续利用的经营理念与近自然的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奥地利信息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特点与科技创新的发展措施,对比我国森林资源监测状况,提出了完善森林资源监测内容和指标体系,建立森林资源及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加强新技术的创新研究和应用,积极争取国家基础数据共享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3S技术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因存许多局限性而难以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3S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可以弥补传统调查方法的不足;另一方面作业项技术手段,在森林资源监测、野生动物调查、植被调查、病虫害预报、林业信息管理、林业专题图编制和森林经营经营管理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遥感数据辅助分层可解决分层抽样在大范围森林资源调查中分层面积不准确的缺点.以ALOS数据为基础,将平南县的森林资源分为A层(有林地、疏林地层)和B层(其它地类层).在各层内机械预布设样地,比较预布样地缓冲区(角规控制检尺所能绕测到的最大范围)的SAVI值、DNN IR值及对明显地物的目视解译,确定各样地缓冲区的地类,A层样地数有578个,B层有978个.根据分层抽样各层所需样本数,在确定好地类的样地中,随机抽取各层所需样本数并调查其蓄积量.结果表明,抽样的估计精度为91.5%,全县森林蓄积量为5 900 186.7 m3.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森林资源信息调查方法因存在许多局限性而难以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RS、GIS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可以弥补传统调查方法的不足;另一方面作为一项新技术手段,在森林资源监测、野生动物调查、植被调查、病虫害预报、林火信息管理、林业专题图编制和森林经营管理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资源信息的提取和制图依赖于大量空间数据的有效处理,本文探讨了ARC/INFO7.0.1和ARCVIEW3.0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信息提取、分析及制图等方面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完善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完善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提出6点建议,即:地方监测与国家监测要相互协调,抽样调查与区划调查要互为补充,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要有机结合,公益林地与商品林地要各有侧重,资源监测与政绩考核要紧密关联,林业数表与队伍建设要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3S"技术,采用总体蓄积抽样控制、小班调查、消耗量调查等方法,查清了师宗县各类土地面积和各类森林蓄积、林木和林地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落实了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对调查数据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天然林保护、商品林多功能经营、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等林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国营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技术框架,应用3S技术对小(细)班区划调查和分层抽样的各技术环节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在GIS中采用唯一值渲染、等级渲染的方法对树种、单位蓄积量等进行着色,并以此作为分层抽样点布设依据;运用RS结合林班、等高线、特征高程点等矢量数据进行小(细)班区划室内预判;应用GIS对RS数据、等高线、特征高程点、地名标注、系统样点、分层样点、小(细)班区划叠加出图;应用GPS结合罗盘仪引点,减少了野外调查工作量,提高了调查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19.
浅谈阔叶次生林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恢复和发展天然阔叶林的重要更新方式,具有投入少、恢复快、收益大和易于实施等特点.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阔叶次生林与人工营造杉木林样地比较结果表明,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同龄阔叶树的树种种类、郁闭度、生物多样性、高径比等各项生长指标均高于人工杉木林.文中阐述了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中的抚育间伐、林分改造、封山育林和封禁保护、补植等具体措施,并提出保护现有阔叶林,实施人工促进阔叶林天然更新,扩大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防护林比重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e effectiveness of generating virtual transects o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derived orthomosaics was evaluated in estimating the extent of soil disturbance by severity class. Combinations of 4 transect lengths (5–50 m) and five sampling intensities (1–20 transects per ha) were used in assessing traffic intensity and the severity of soil disturbance on six post-harvest, cut-to-length (CTL) clearfell sites. In total, 15% of the 33 ha studied showed some trace of vehicle traffic. Of this, 63% of was categorized as light (no visible surface disturbance). Traffic intensity varied from 787 to 1256 m ha?1, with a weighted mean of 956 m ha?1, approximately twice the geometrical minimum achievable with CTL technology under perfect conditions. An overall weighted mean of 4.7% of the total site area was compromised by severe rutting. A high sampling intensity, increasing with decreasing incidence of soil disturbance, is required if mean estimation error is to be kept below 20%. The paper presents a methodology that can be generally applied in forest management or in similar land-use evalu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