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2010年在闽西北山区进行红螯螯虾池塘健康养殖生产试验,经过5个月的养殖,结果8口池塘共产红螯螯虾19095kg,平均单产达0.57kg/m2,养殖成活率64.2%,饲料系数1.31,投入产出比1∶1.69。试验结果表明,池塘养殖红螯螯虾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鱼种池套养红螯螯虾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螯螯虾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出肉率多等优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为摸索红螯螯虾在长江流域养殖的生长习性,我场于1997年5月至12月在鱼种池内进行小面积、低密度套养红螯螯虾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塘选择本场进排水方便的三  相似文献   

3.
克氏原螯虾项目组在江苏盱眙县明祖陵镇锡丰龙虾养殖有限公司进行了克氏原螯虾池塘规模化苗种生产试验,试验池面积共130×667m2,为已养殖克氏原螯虾3年的池塘,秋季减小捕捞强度,留足亲本,同时向池中补充平均规格35g/尾野生亲本计750kg,翌年4月初开始捕捞出售,9月底结束,共计出售克氏原螯虾29860kg,1579.99万尾,平均667m2产229.7kg,12.1万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在上海崇明地区养殖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成蟹的技术,在崇明西北部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养殖池塘开展种草生态养殖成蟹试验。试验池塘面积15亩(15亩=1 hm2,下同),放养规格为100只/kg的中华绒螯蟹蟹种500只/亩,试验期间池塘整体水草覆盖率约为70%。试验结果:养殖成蟹871.95kg,亩产58.13 kg,其中雄蟹平均壳长64.23 mm,壳宽72.03 mm,体质量194.07 g,个体200 g以上的比例为40.0%;雌蟹平均壳长60.46 mm,壳宽67.51 mm,体质量140.88 g,个体150 g以上的比例为36.7%。结果表明,采用种草生态养蟹模式,可以在崇明地区养成大规格中华绒螯蟹,该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5.
计连泉 《科学养鱼》2005,(12):31-31
最近几年开始克氏螯虾池塘人工养殖,笔者根据对日常走访养殖户的养殖状况进行调查,结合克氏螯虾的生物学特性,认为养殖克氏螯虾应采取如下技术措施:一、池塘建造与水源要求要求地势平缓,以粘性土质为佳。池塘埂宽在1.5米以上,坡比1:3,并在池塘埂中间设置高0.5米、内壁光滑钙塑板或塑料薄膜作为防逃墙。水深0.6~1.0米,水源充足无污染,同时进排水方便。为保证有足够的地方供亲虾掘穴,面积比较大的水域可在池中间构筑多道池埂,所筑之埂宽1.0米左右,高出正常水面0.20米,有一端不与池埂连接使之相通。这样,通过一个注水口即可使池水处于微循环状…  相似文献   

6.
为了构建多种适宜山东地区的克氏原螯虾养殖模式,2012年,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课题组在山东东平县进行了鱼种池套养克氏原螯虾试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选址与池塘条件 试验点位于东平县第一淡水养殖场,试验池塘共4121,面积分别为4×667m2,5×667m2,10×667m2,15×667m2,编号分别为1、2、3、4号。  相似文献   

7.
正泥鳅俗名真泥鳅。为探索在池塘专养泥鳅的效果,在总结前两年养殖情况的基础上,2015年又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示范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1.试验池选择与准备试验池选自单位租用的吉安市井冈山农业科技示范园养殖基地,1号池面积3亩,2号池面积5亩,长宽比为3∶1,东西走向。池深1.5米,池底留有淤泥23厘米,池壁夯实无渗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克氏原螯虾在苏州市的养殖示范与推广,探索克氏原螯虾的高产繁育技术,2010—2011年在太仓市双凤镇选择了3个池塘,开展克氏原螯虾苗种高产繁育试验,取得了667m2产优质虾种14.79万尾,效益8223元/667m2的试验结果。1池塘准备1.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位于太仓市双凤镇西川水产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3个池塘编号分别为C01、B01和C05,面积为3×667m2、5×667m2和7.5×667m2。池塘为长方形,东西向,深1.5m,坡比1∶3,土质为壤土,池底较平坦,淤泥≤10cm。1.2配套设施每个池塘配备独立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使用60目筛绢网过滤,防止野杂鱼、卵等敌害生物进入  相似文献   

9.
成爱兰 《水产养殖》2009,30(7):36-37
为提高蟹池水体的利用率及其经济效益,优化蟹池养殖品种的结构,根据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习性,2008年在兴化市安丰镇江苏红膏大闸蟹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基地,选择了3口池塘开展了连片成蟹池套养克氏原螯虾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前河蟹养殖模式主要为单养,为了降低河蟹单一品种养殖的风险、减小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提高综合养殖效益,笔者在河蟹池塘套养红螯螯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一、前期准备 1.池塘条件 池塘为河蟹养殖池塘,要求交通便捷、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电力与进排水设施完善.池塘面积8~10亩,池塘四周设环沟,宽约6...  相似文献   

11.
合浦绒螯蟹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0,25(12):28-28
合浦绒螯蟹又称合浦毛蟹、石蟹,主要分布于广西合浦县南流江,钦州的钦江流域及防城港河口一带。合浦绒螯蟹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是有较高开发价值的名特优养殖品种之一。为了加快推广合浦毛蟹步伐,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笔者结合 2年多的养蟹实践将其主要技术经验介绍如下。 1养蟹池的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环境安静的地方建池,池塘面积以 700~ 3 000#逦耍?1~ 1.5 m为好。底质最好为沙壤土,通气性能好,有利于螺、蚌、水草等底栖生物生长,池底挖“井”字型沟或行沟,便于…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克氏螯虾的养殖技术,笔者于2006年4月~2007年3月进行了低标准池塘养殖克氏螯虾高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位于济宁市任城区许庄街  相似文献   

13.
<正>为探讨克氏原螯虾稻虾轮作池塘养殖水体水质变化特征,2013年5月3日-11月8日,安徽省虾蟹产业体系课题组对当涂县花津湖水产品有限公司克氏原螯虾三种不同类型养殖池塘的212个水样水体污染参数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旨在为稻虾轮作养殖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的选择与条件本试验在当涂县花津湖水产品有限公司选择3口克氏原螯虾养殖池塘对水质污染指标进行监测。3口塘面积均为50亩,各塘口四周及中间挖沟,其中:对照塘仅养克氏原螯虾,种植水草,沟深80~100厘  相似文献   

14.
克氏螯虾,俗名“龙虾”,原产于美国,后经日本引入我国,由于个大味美而深受人们喜爱。为探索螯虾养殖高产模式,我们于2001年7月至2002年10月进行了螯虾池塘精养试验,获得了亩产螯虾400千克的产量,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池塘准备试验在安徽省霍丘赵塘养殖场进行,共使用池塘6口,面积75亩,平均水深1.8米,进排水方便。因螯虾在下雨后和晚上具有攀爬逃跑的习性,故沿池塘四周设置了高20厘米的塑料薄膜,用于防逃,池底用废旧网片设置虾巢,以供螯虾蜕皮隐蔽用。放养前15天先用生石灰清…  相似文献   

15.
楼丹  邬勇杰 《渔业现代化》1999,(3):20-20,37
红螯螯虾属拟螯虾科,光壳虾属,俗称淡水龙虾。原产澳大利亚北部,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为热带淡水虾类。我国自九十年代初开始引进,其有别于其它螯虾之最大特征是头胸甲前部有4条隆脊,2条位于额剑侧沿,2条位于左右眼眶后缘。1997~1998年我们在浙江鄞县合众养殖场、石矸养鱼场进行了池塘养殖与水泥池保温越冬试验,初获成功。1条件与方法1.1养殖池:土池总面积10.1亩,其中单养5.8亩,4口塘,混养4.3亩,3口塘。池深1~1.5m,四周围栏。1.2放养前准备:清塘、培水、投放栖息物、移养水葫芦等水…  相似文献   

16.
为抵御单一养殖崇明清水蟹带来的风险,开展了崇明清水蟹与澳洲红螯螯虾高效生态混养试验。以2020年上海崇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混养试验为例,养殖池塘面积1 hm~2,蟹种放养量12 000只,产量1 125 kg,澳洲红螯螯虾放养量15 000尾,产量450 kg,总产值31.5万元,利润20.1万元。结果表明,采用崇明清水蟹与澳洲红螯螯虾高效生态混养模式,不会影响清水蟹的产量,且单位面积利润比单养模式提高了34%,因此是1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克氏原螯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课题组在南昌市民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3号池塘(面积268×667m2),采用牛粪培育水质、种草、微生态制剂调水等综合生态养殖技术开展克氏原螯虾池塘养殖试验,投放规格为4.6g/尾的自育虾苗10400kg(226万尾),结果共捕获商品虾63754.6kg(158.2万尾),平均规格达到40克,成活率为70%,平均亩产237.9kg;实现产值138.85万元,利润64.35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8637。  相似文献   

18.
姜海平 《科学养鱼》2012,(12):31-32
2009—2011年,我局在盐城冠华水产有限公司水产养殖场示范推广了克氏螯虾生态池塘养殖技术,取得较好成效,现结合本场养殖情况,将该项技术总结如下,仅供参考。一、池塘条件1.一般要求水源清洁,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池埂顶宽2~3米,不渗水、漏水,池水深1.2~1.5米,池坡比  相似文献   

19.
在0.5亩池塘中投放1.5~2.Ocm的红螯螯虾2000只,自7月11日至11月6日,经118天饲养,养成平均体重30g的中虾1271只,计31.8kg,成活率63.5%,收获套养鱼20kg。分析了红螯螯虾养殖可套养的鱼类,以黄豆为主要饲料饲养的可行性,以及对本地自然环境条件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20.
2021年在上海浦东新场镇某合作社开展河蟹套养红螯螯虾生态养殖试验,在河蟹基本放养模式基础上套养一定量的红螯螯虾能够提高饵料利用效率与单位池塘的产出,最终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