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鲤鱼痘疮病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很少报导的鲤鱼痘疮病(病毒性),1994年至1995年先后在青海省大通、西宁和平安等地区越冬池出现,造成大批量越冬鲤鱼种死亡,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鲤鱼痘疮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类群引起一种病毒性鱼病。主要危害一、二龄鲤鱼鱼种。一般流行季节在秋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5℃以下易发病。在发病期间同池的鲢、鳙、草和鲫都不感染。 病鱼在发病初期鳍和体表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数量  相似文献   

2.
2005年8月,江苏连云港地区一口200亩的主养银鲫塘发生了少见的银鲫巨角鳋病,又称假浮头,因及时治疗没有出现鱼的伤亡。  相似文献   

3.
2005年8月,江苏连云港地区一口200亩的主养银鲫塘发生了少见的银鲫巨角鳋病,又称假浮头,因及时治疗没有出现鱼的伤亡。一、基本情况患病鱼塘主养银鲫,面积200亩,水深1.5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鱼平均体重400克。二、发病症状池塘里的银鲫成群地在水面来回游动,遇到人为惊吓或水鸟惊吓全部下沉,但马上又浮出水面,打开投饵机很少部分鱼前来吃食,检查患病鱼发现其体表粘液较厚,鳃丝稍肿胀,并寄生有个别的车轮虫。检查其鳃耙发现有巨角鳋,达15个之多,剖解其内脏器官完好。三、治疗过程根据现场症状结合病鱼诊断确诊为巨角鳋病。随即采用菊酯类…  相似文献   

4.
凌剑  华香 《内陆水产》2000,25(5):42-42
目前 ,流行较广 ,危害较大并比较常见的鱼病已有几十种。这几十种鱼病中 ,常有一些症状相似 ,而病原体不同的病症 ,必须加以正确诊断 ,才能彻底防治。现将几类常见相似鱼病症状的识别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白皮病打粉病小瓜虫病微孢子虫病和痘疮病相似处 :病鱼体表都有白点。不同处 :(1)白皮病病原体是白皮假单孢菌 ,白点出现于背鳍基部或尾柄处 ,最终表现为背鳍至臀鳍为界的整个后部皮肤呈白色 ;(2)打粉病病原体是嗜酸性卵甲藻 ,病鱼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 ,且随病情加剧白点数量增多 ,最终白点遍及全身 ,使整个体表似擦了…  相似文献   

5.
2008年3月31日,某水族箱内彩鲫身披白点,游动无力。水族箱水温24℃左右,增氧、控温设施齐全,水质清新。将病鱼捞出,进行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北辰区大张庄镇北河庄渔场在1997年开始摸索鲫鱼的高产养殖技术,取得了成功。具体办法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方式:采用池塘培养银鲫,搭配部分红出鱼。级培育2.养殖工艺:引苗分塘二级培育培育分塘成鱼起捕。1997年4月23日从南方引进银鲫县花10万尾放人2亩池  相似文献   

7.
1999年,我市搞了百亩江滩围拦养殖。养殖品种有:四大家鱼、银鲫、团头鲂、鳜鱼、暗纹东方鲸等,其中河纯养在网箱内。6月中旬,河豚摄食量减少并逐渐停食,以后开始死鱼,日死亡量由1~2尾增加到3~4尾,经检查确诊为锚头鳋与烂尾病并发症。一、症状多数病鱼浮...  相似文献   

8.
异有银鲫是用黑龙江省的方正银鲫为母本,江西兴国红红为父本,经人工授精进行异精雌核发育的杂交子代。异有银鲫具有食性广,适应力强,生长快,产量高,易饲养等优点,它比一般鲫鱼生长快2~3倍,比其母本快34%以上,在池塘中混养,亩单产达30~50于克,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异有银鲫与方正银鲫一样,都是三倍体鱼,所以同样可以做母本亲鱼进行繁殖。由于异育银鲫的外形与鲫鱼十分相似,不易区分,因此,做亲鱼用的异有银鲫要专地饲养,严格防止日鱼混杂进去。雌性亲鱼要挑选生长快、体型大(一般在尾重250克以上)的异有银鲫;雄性亲…  相似文献   

9.
我县于1995年引进试养异育银鲫,在进行配养和二龄养成取得理想效果后,1997年又在县鱼种场3.1亩坑塘中进行了主养异育银鲫当年育成商品鱼试验,该试验自1月20日放苗至10月12日结束。经干塘测产,总产银鲫967.2kg.家鱼603.5kg;亩产银鲫312kg,家鱼195Kg.银鲫平均个体重203g。主要技术要点如下;1.放养早繁苗种。利用早繁苗种延长其生长期是当年养成取得理想规格的关键措施,我局于1997年4月20日从省淡水所购进第一批早繁银鲫乌仔,规格1~1.5cm。比养殖常温苗种提前放苗20天左右,保证银鲫有较长的生长时间。2.肥水下塘。银鲫食性…  相似文献   

10.
冷休克诱导天然雌核发育银鲫♀×鲤鱼♂四倍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天然雌核发育方正银鲫四倍体杂种的初步研究。1984年,银鲫♀×鲤鱼♂授精2分钟后的受精卵在0~1.5℃的水中冷处理20分钟,获得四倍体杂种。1986~1990年,杂种子1代和它的回交杂种(F_1和第1~4次的回交杂种雌鱼)与雄鲤进行了回交。它们的染色体数目约为200±,红细胞核体积约为银鲫的1.3倍。1987年同池饲养的四倍体回交子代的体重是三倍体银鲫的1.47倍。四倍体杂种基本上保持了银鲫的性状与习性,而且相当稳定,同时它们也能够繁殖。因此,它们可作为水产养殖的鲫鱼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二、试验结果1.病害发生情况试验池在养殖全程中未发生细菌性疾病流行。试1池5月15日发生河蟹颤抖病,日死蟹20~30只,6月3日开始拌喂低分子量壳聚糖及10日首次泼洒0.5毫升/米3低分子量壳聚糖后,死蟹数量明显减少,一周后渐止。8月份颤抖病复发,但日死蟹数较少,持续时间短,至9月上旬停止死亡;试6池8月上旬至9月中旬发生河蟹颤抖病及黑鳃病,日死蟹20~50只;试2~试5池往年多发甲壳溃疡病,本试验过程中未有发生。同时,混养的鲢鳙、银鲫、团头鲂等鱼类也未曾发生暴发性出血病及其它病害。对照池病害发生较为严重,从5月上旬直到9月份,其间死蟹现象…  相似文献   

12.
红鲫为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变种,型近似于高体型异有银鲫,体色火红,具有食用与观赏双重经济价值.该鱼肉质鲜嫩,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近两年养殖未发现病害,当年鱼苗稀养可达0.3千克,比同池混养的高背鲫摄食速度快,有效地提高了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正河南南阳市镇平县侯集镇项寨村一金鱼养殖户,池塘面积1.5亩,水深50厘米,水花放养密度3万尾/亩左右,无增氧机。2015年5月20-22日,金鱼出现零星死亡。23日死亡增加至500尾左右,病鱼体表出现白点。养殖户用有机酸、硫代硫酸钠进行水质调节,内服维生素和保肝药物。24日死亡增加至1000尾左右。25日死亡2500尾左右。26日死亡  相似文献   

14.
祖国各地     
上海市郊发生大面积出血性鱼病——研究者初步认为由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所引起1989年,上海郊县出现了一种来势很凶的鱼病。5月份开始于几个县,进而遍及全郊,至7、8月份形成死亡高峰,直到10月份才缓解。发病鱼类主要是大阪鲫、杂交鲫;团头鲂、异育银鲫也有发病致死的;个别地方的鲢、鳙鱼也患此病。病鱼的症状是:腹部两侧皮下、头部、眼眶、鳃、鳃盖及鳍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严重的病鱼全身皮下充血,肛门  相似文献   

15.
为了避开 1 0月份以后淡水鱼起捕高峰期 ,以银鲫专养塘一年养殖二茬的方法 ,6~ 7月份起捕大规格商品银鲫。 7月中下旬养殖银鲫片子 1 2月份起捕鱼种后放足大规格老口银鲫鱼种 ,这种养殖方法具有放养结构简单、管理方便、高产高效益等特点。笔者于1 999年在浙江省慈溪市新浦镇淡水养殖场进行了试验 ,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池塘试验池面积为 42亩 ,池壁系块石砌成 ,池形长方 ,底泥厚 30~ 40cm ,池塘蓄水最大深度为 1 .5m ,进排水方便。于 1 998年 1 1月底干池用 5 0 0kg生石灰在食台四周及有积水处泼洒 ,一周…  相似文献   

16.
松浦银鲫主要形态学性状:体高/体长比为42.6%,头长/ 体长比为26.7%,体厚/体长比为20.3%,尾柄长/体长比为12.7%,尾柄高/体长比为16.8%,背吻距/体长比为49.9%,背尾距/体长比为56.2%,体厚/头长比为76.4%。侧线鳞数和侧线至背鳍基部及侧线至腹鳍基部的鳞片数为327/7,第一鳃弓左鳃耙数为50.5个,体背部青灰色,体侧淡绿色,腹部姜黄色。上述指数除头长/体长比外,都与方正银鲫明显不同,而细胞遗传学特征与方正银鲫相同,群体中雄性极少,为雌核发育群体。松浦银鲫个体较大,生长较快,一龄鱼稍快于方正银鲫,体重30克以上;二龄鱼体重约160克。群体生产力,在与鲤、链等鱼混养情况下,亩产30-45公斤。由于松浦银鲫体高较高,1-3龄鱼的肥满系数明显高于方正银鲫,鱼肉营养成份中,粗脂肪在鲜肉(3.6%)和干肉(14.8%)中都明显低于正方银鲫, 这是松浦银鲫的一个极有价值的指标。松浦银鲫和方正银鲫一样繁殖力极强,2龄极能成熟和繁殖,因此其生产能力很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池塘单位效益,我们在水产试验场进行了以银鲫为专养一年两季的试验。1999年12月份放银鲫鱼种,待2000年6、7月份起捕大规格商品银鲫后,7月下旬放养银鲫片子,11—12月份起捕鱼种。具体情况见表。下面就此次试验作一简单介绍。 1、材料和方法 1.1池塘情况试验池面积为4.5亩、块石护坡、98年刚清过塘、池塘淤泥较少、最高水深为2.5米、有良好的进排水系统、配有  相似文献   

18.
白鳞病又叫打粉病,病原体是嗜酸卵甲藻;白点病又叫小瓜虫病,病原体是多子小瓜上。这两种病都流行于水温25℃左右,危害严重,病症相似,病鱼体表都是粘液增多,皮肤和鳍上都出现白点。但通过细心观察,也不难发现两种病有明显不同:被嗜酸卵甲藻感染产生了白鳞病的鱼初期在池水中拥挤成团或水面形成了1—3个小圈,环游不息,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白点逐渐蔓延全身至尾柄,仔细观察,可看到白点之间有红色斑点,尾柄处充血特别明显,而白点病却无此特征,病鱼食欲减退、游动迟缓,有时呆浮水面,后期白点连成片,体表象裹了…  相似文献   

19.
杨彦忠 《内陆水产》2003,28(9):24-24
藕池养鱼具有投资小、费工少、周期短、效益高等特点,同时,藕池养鱼还可以除野、杀灭害虫、松土。传统藕池养鱼是以养殖杂食性的鲤鲫为主,近两年我们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探索了藕池养殖胡子鲶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藕池选择池塘面积3468米2,地处水源、交通、排灌方便的沙南陶庄湖境内,土质为粘性。2002年3月20日整改池塘,翻土、整平、做畦。池塘内开挖鱼道和鱼槽,鱼道一般呈“井”状或“田字状,宽深均为50~80厘米;在池塘中间和四角挖鱼槽,宽、深各1米,与鱼道相通,以便排水、施药、施肥时,鱼躲避栖息。排水口要设有拦鱼设施。1.2施肥消毒…  相似文献   

20.
一、痘疮病病原:病毒病症: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出现许多白色小点,上面覆盖一层白色块状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斑点的区域不断扩大,致使病灶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形状好似痘疮,因此称2为“痘疮病”。痘疮增长到一定程度会自然脱落,接着又会在原患部再次出现新的痘疮,最终使鱼消瘦而死。流行:在池塘养殖中主要危害越冬前后的2龄鲤鱼,通常在秋末至初冬和春季,水温在10-15CC出现。由于发病率低且同地其它鱼类不受感染,因此未能引起人们对此病的重视。近年来,由干网箱高密度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