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的混睛虫病,是马丝状线虫和指形丝状线虫的幼虫寄生在马眼房液中引起的一种很易诊断的眼病。长约5厘米乳白色的虫体,在眼房液中波浪游动,致使患眼流泪羞明,角膜混浊,视力减退,严重者失明。以往使用针刺开天穴治疗,由于保定家畜不便,虫体游动,故收效不佳。我们试用  相似文献   

2.
对于马骡混睛虫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用小刀尖在开天穴穿刺,虫体随眼房液一同流出,但此法的穿刺时机和手法要求较严格。我采用16号兽医用静脉注射针头角膜外缘穿刺,治疗马骡混睛虫病6例,均获成功,视力完全恢复。此法简单可靠,危险性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左旋咪唑(Levomisole,简称LMS)是广谱抗蠕虫药,对丝虫较敏感。体外试验,药液浓度1:6400,虫体在6h内全部死亡,虫体缩小,强直。按10mg/kg体重涂皮预防长爪沙鼠脑脊髓丝虫病,实验组21只鼠全部保护,18只阳性对照鼠在攻虫后 1~4 d内全部  相似文献   

4.
马骡肠道线虫,尤其是幼驹的蛔虫和成马的圆虫对养马业危害较大。对马圆虫目前仍无特效驱虫药物。左旋咪唑是驱除牛、绵羊、猪以及家畜的主要线虫的一种理想药物,可采用投服、加到饮水或饲料内以及皮下、肌肉注射等方法给药。国外最近将左旋  相似文献   

5.
2.羊食道口线虫病(结节虫病) 症状:持续腹泻,粪呈绿色,粘液很多,有血,下颌水肿,衰竭而死。尸体消瘦,贫血,肠壁上很多结节,肠腔内有大量虫体。 诊断:根据慢性消瘦、下痢,粪便检查有圆形线虫卵可作出初步诊断。 治疗:可用吩噻嗪、敌百虫、噻咪唑、左旋咪唑、苯硫咪唑、虫克星、福获灭等驱虫,或用羟萘酸苄酚宁每公斤体重200毫克内服;或1%福尔马林溶液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犊牛虫积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犊牛虫积症即犊新蛔虫性肠梗阻。其特点为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腹部有击水音、并在粪中有虫卵或虫体的检出。 2 0~ 4 5日龄犊牛多发。采用中药当归木榔散内服 ,西药左旋咪唑注射液肌注、配合补液、镇痛、消炎等对症治疗 12例 ,治愈 11例 ,治愈率 91.7%。  相似文献   

7.
左旋咪唑治耕牛浑睛虫病张全有(山西省洪洞县家畜防治站031600)(一)症状畏光、流泪、角膜浑浊,精神不振,眼内可见虫体游动。(二)方法左旋咪唑5ml,洗患眼,隔2天重复用药1次,即可痊愈。(三)病例1992年10月5日,我县冯张乡姚庄村贾孟子的一头...  相似文献   

8.
1咪唑并噻唑类四咪唑(驱虫净)发现于1966年,为首个咪唑并噻唑类药物。实际上,四咪唑是两个旋光异构体的消旋混合物,只有其中的左旋异构体(左旋咪唑)具有驱虫活性,后来将活性左旋异构体发展为左旋咪唑。在这类驱虫药中,目前只有左旋咪唑仍在市场上使用。咪唑并噻唑类药物具有烟碱激动剂活性,通过干扰神经肌肉系统导致虫体痉挛和麻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临床病例诊治中,对眼病失明马的病因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初步掌握了混睛虫的发病季节,致病年龄、疗理等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综述如下:一、调查资料1976年至今,共调查眼病失明马84例(其中单眼失明68例,双眼失明16例),因患混睛虫病失治失明的有17例,占调查总数的20.2%(表1).  相似文献   

10.
马浑晴虫病在临床上很少见,不仔细检查很难发现虫体在马眼前房液内游动。笔者在30多年的临床上仅见5例。发现后不及时治疗,由于虫体在眼内产生毒素以及游动的机械性刺激,病眼很快失明。降低了疫畜的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马浑晴虫病的病原体有三种:牛指状丝虫、鹿丝状线虫、马丝状线虫的幼虫,其中间宿主为蚊类。一、临床症状由于虫体分泌毒素以及虫体在眼房液  相似文献   

11.
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猪只,特别是一些老僵猪,单用左旋咪唑片剂口服,很难把虫驱下。后来,我们尝试使用左旋咪唑针剂口服投药方法,却意外地收到良好的驱虫效果。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为上海兽药厂的产品,每支含左旋咪唑500毫克(批号:沪兽药字(90)X01011)。使用方法:一般是早上空服(禁食12小时以上),采用混饮法或混饲法均可,35千克体重用1支(0.5g/10ml),用药后3.6小时,给予盐类泻药更好,以促虫体迅速排出,然后喂些促胃类药物,以增强其食欲。经100多头猪的应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2.
马(骡)混睛虫病是由丝状线虫的未成熟期幼虫,寄生于眼前房所引起的寄生虫病.虫体在后房时一般呈静止状态,游出前房时呈活泼的运动,对患马眼睛刺激很大,主要破坏眼房液,引起虹膜炎、角膜炎及结膜炎,直到眼球完全混浊导致失明.本病主要是夏秋多雨季节易发,常发生于马或骡.现将诊疗的3例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分类号:S858.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474(2013)05-0048-01  相似文献   

13.
混睛虫病是由丝状科丝状属丝状线虫的微丝蚴寄生于眼前房,引起角膜及眼前房混浊的疾病。童虫迷路侵入马羊的脑、脊髓的硬膜下或实质中,引起运动神精障碍,共济失调等症状。丝状线虫的成虫寄生于马羊的腹腔,在腹腔内繁殖的微丝蚴进入宿主的血液循环,经蚊吸血传播,成为马牛混睛虫病及  相似文献   

14.
<正> 桐庐县在富春江沿岸乡、村发现一种麻鸭寄生虫病,病鸭消瘦,羽毛蓬松、食欲不振、腹泻、母鸭产蛋下降,严重的造成死亡。剖检病变主要为腺胃肿大,胃壁腺体中寄生肉红色虫体,引起消化道炎症。虫体形状有椭圆形和线形,长为1.5~3.5mm,采用左旋咪唑等药物驱虫,并增加蛋白质、多维素、微量元素等营养和给予抗菌素等措施后,症状减轻、产蛋恢复。经虫体镜检鉴定为裂刺四棱线虫T?tram?r?s  相似文献   

15.
马的混睛虫病,是马丝状线虫和指形丝状线虫的幼虫寄生在马眼房液中引起的一种 较易诊断的眼病。虫体长3—5厘米,呈乳白色,在眼房中呈波浪式游动,非常活跃,日夜不息,致使患眼羞明流泪,角膜混浊,白翳遮睛、遮蔽瞳孔,视力障碍,严重的失明,若治疗不当,会造成终生失明。 以往对此病采用针刺开天穴治疗,由于保定困难,常以失败而告终。后又采用驱虫净治疗,疗效亦不理想。自采用自制黄兰眼  相似文献   

16.
在一例表现为腹泻、消瘦死亡的孔雀病例中,从小肠内检出大量丝状的白色虫体。根据虫体和虫卵形态特征,确定为封闭毛细线虫,全群孔雀采用盐酸左旋咪唑治疗,2 d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混睛虫病为一种丝虫的幼虫侵入马眼前房液中引起的一种眼病。据《元亨疗马集》记载的用线缠之针尖一分,左手睁开马眼右手持针于开天穴上,轻手急针然后取出虫体的基础上,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以上传统治疗方法加以完善,将  相似文献   

18.
三种药物对绵羊的驱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清虫佳口服液,丙硫苯咪唑,左旋咪唑对绵羊进行了驱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物间隔7d分2次用药后,对羊线虫均表现出明显驱虫效果。但清虫佳组粪便虫卵转阴率(90%)要高于丙硫苯咪唑组(80%)和左旋咪唑组(80%);就对羊肝片吸虫的驱除效果而言。丙硫苯咪唑要好于清虫佳。而左旋咪唑的效果则很差。  相似文献   

19.
1流行病学 马焦虫病是马焦虫寄生在马的红细胞内所引起的,通常在红细胞内有一、二个虫体,呈各种形状,具有特征性的是梨形虫体,其长度大于红细胞的半径,双梨子体以其细端直接成锐角,每个虫体内有两个染色质团。由于马焦虫的迅速繁殖并分泌大量毒素,另外合并巴氏杆菌混合感染使马体遭受严重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广州及其周边地区马梨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了解周边地区马属动物马梨形虫病的存在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涂片镜检的方法对广州、东莞和深圳的马属动物进行了马梨形虫病(马巴贝斯虫和驽巴贝斯虫两种虫体)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上述三个地区的马属动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马梨形虫病两种虫体的抗体,且出现同一个马场和在同一匹马同时存在两种虫体抗体的情况。对所有抗体阳性马匹进行涂片镜检未发现虫体,也未发现有马梨形虫病临床症状的马属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