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玲 《河南农业》2011,(5):43-44
一、豫西地区旱地小麦生育特性豫西丘陵旱地由于干旱缺水,土壤瘠薄,耕作粗放,且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因此,与水肥地相比,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两长两短"的特点。幼苗生长期长,河南西部的丘陵旱区秋季气温下降早而快,冬季气温较低,结冻早,春季气温回升慢,所以,小麦返青、起身迟。故从播种到返青约需170d左右,比平原水地多20d左右。幼穗分化期长,在豫西丘陵旱地由于缺水,  相似文献   

2.
一、豫西地区旱地小麦生育特性 豫西丘陵旱地由于干旱缺水,土壤瘠薄,耕作粗放,且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因此,与水肥地相比,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两长两短"的特点.幼苗生长期长,河南西部的丘陵旱区秋季气温下降早而快,冬季气温较低,结冻早,春季气温回升慢,所以,小麦返青、起身迟.故从播种到返青约需170d左右,比平原水地多20d左右.  相似文献   

3.
韩涛 《河北农业》2020,(1):10-11
正小麦返青期是指早春麦田半数以上的麦苗心叶(春生一叶)长出部分达到1~2厘米时,称为"返青"。一般小麦返青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0℃以上后,小麦缓慢恢复增长,植株心叶长出,小麦从返青到起身以前叫返青期,历时一个月左右,大概在2月上中旬~3月上中旬。小麦返青期管理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春节前后,气温回升,小麦进入返青期,这是影响小麦亩穗数、穗粒数和提高粒质量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因此,要抓好春季小麦田间管理,根据土壤肥力、整地播种质量、播种期、播种量、土壤墒情、天气情况、长势长相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科学调控,确保小麦丰产增收。  相似文献   

5.
<正>冀中南地区冬小麦一般在2月中旬进入返青期,小麦进入返青期也就意味着小麦开始由休眠期转入了活动生长期,相应的管理措施也要随之跟上,根据近几年自身的实践经验并参考多方面的资料,归纳总结出以下技术要点,供大家参考。1田间管理1.1及时锄划。小麦进入返青期后,随着温度回升,土壤解冻,土壤蒸发量加大,麦田失墒将加  相似文献   

6.
穴播地膜小麦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地膜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测定结果表明 ,在冬小麦越冬期 ,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地膜小麦明显大于露地小麦 ;在返青期和拔节期 ,40~ 6 0 cm以上土层土壤含水量地膜小麦略大于露地小麦 ;孕穗期 ,土壤含水量地膜小麦小于露地小麦。随着生育期延后 ,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地膜小麦多数表现为降低的趋势 ,而露地小麦在 0~ 2 0 cm和 2 0~ 40 cm土层以上土壤含水量变化有波动 ,40~ 6 0 cm以下土层均表现为近似抛物线形。这种规律性变化与覆地膜后引起土壤水分动态运动及外界降水有关。土层内平均土壤含水量 ,地膜小麦较露地小麦增加值随生育期延后呈由高到低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张艳丽 《河南农业》2019,(22):32-32
一、发病原因(一)温湿度的影响由于中牟县近两年冬季气温大多稳定在0℃以上,早春气温回升快,2月下旬至4月上旬部分农户开始浇返青水,地表湿润,此时也正是小麦纹枯病病情回升期,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小麦纹枯病开始随水流在麦株间传播。病菌开始大量侵染小麦植株,发病率明显增加。另外,春季多雨也会造成小麦纹枯病的大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一、肥水管理技术1.返青期早春气温逐渐回升,大蒜幼苗开始生长,应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施肥和浇水。地膜覆盖大蒜,可在惊蛰后选择连续3~5天的晴天上午浇水追肥。在浇返青水时一般每亩施三元复合肥20公斤左右,以促进大蒜快速生长。浇水不宜过早,以免影响地温且易引起大蒜病害。每次浇水后要及时中耕,以提高地温,包根发苗。  相似文献   

9.
正春季是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不利气象因素及病虫草害多发、频发的阶段。抓好春季麦田管理,落实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控等技术措施、稳壮控旺、促弱转壮,确保小麦稳健生长发育,是争取小麦多成穗、成大穗、实现小麦增产提质增效的关键。随着春季气温回升,麦苗已开始返青,进入春季生长发育时期,各乡镇(街道)要早组织、早动手、早落实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措施,因地制宜搞好春季麦田管理。一、科学追肥浇水麦苗返青期后,随着气温回升,  相似文献   

10.
开春后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苗返青后生育进程逐渐加快,麦田个体和群体变化都比较大,此期是决定小麦成穗的关键时期.根据不同的苗情,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使其向预定的方向转化,为小麦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温度及土壤含水量对冬小麦生长习性及返青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抗寒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土壤含水量及低温交叉逆境下两个材料的生长习性及返青情况。结果表明,生长习性与温度及土壤含水量无关,在不同温度及不同土壤含水量下东农冬麦1号植株均匍匐于地面生长,济麦22均直立于地面生长;返青率与土壤含水量及温度直接相关,含水量在25%左右最适于返青,随着经历低温时间的延长及温度的降低,返青率略有下降,幅度在60%~100%。在一定幅度范围内,温度与返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含水量与返青率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指导大田冬小麦封冻前及春季返青前浇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17,(2)
<正>春季气温回升,小麦将进入返青期。各种病虫害也会进入多发期,主要防治对象为红蜘蛛、麦蚜、纹枯病、白粉病、叶锈病等,而应重点监控的是红蜘蛛、纹枯病和白粉病。红蜘蛛小麦进入返青期,在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下,对红蜘蛛的发生有利。防治不力会使小麦叶片出现黄白色小点,红蜘蛛吮吸叶片中的营养物质后,造成小麦生长不良,植株发育受阻,在大  相似文献   

13.
正春节过完了,雨水节气也已经过去,各地气温回升,小麦返青期已经到来,种植小麦的农民朋友要及时追水追肥,以保证增产增收。下面把冬小麦返青期追肥技术分享给大家。施肥原则首先,要根据苗情长势,分次施用氮肥,适当增加拔节中后期的施用比例;根据底肥施用量、苗情、温度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科学确定追肥用量和时间;因地、因苗、因时追肥。同时,要根据土壤墒情和保水、保肥能力,合理确定灌水量和时间,做到水、肥管理一体化。此外,  相似文献   

14.
小麦各个生育期的划分与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出苗期小麦的第1真叶露出地表2~3厘米时为出苗。田间有50%以上麦苗达到标准时的日期,为该田块的出苗期。2.主叶期田间50%以上的麦苗、主茎第3片绿叶伸出2厘米左右的日期,为3叶期。3.分蘖期田间有50%以上麦苗,第1分蘖露出叶鞘2厘米左右时为分蘖期。4.越冬期冬麦区冬前平均气温稳定降至0~1℃以下,麦苗基本停止生长,这段停止生长的时期称为越冬期。5.返青期有越冬期的冬麦区翌年春季气温回升时,麦苗叶片由青紫色转为鲜绿色,部分心叶露头时,为返青期。6.起身期翌年春季麦苗由匍匐状开始挺立,主茎第1叶叶鞘拉长并和年前最后叶叶耳距相差1.5厘…  相似文献   

15.
《农家参谋》2015,(3):23
经验表明,进入春季以后,适期对症施好返青肥和拔节肥,对争取小麦稳产高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麦在春季气温回升时,麦苗叶片由青紫色转为鲜绿色,部分心叶露头时为返青期,这时施用的肥料称为返青肥。小麦一般到了春季,缩茎段以上节间开始拔长,即进  相似文献   

16.
立春以后,气温回升,小麦开始返青生长,由越冬期的"上闲下忙"进入"上下齐忙"的时期.小麦从返青、拔节到孕穗阶段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其间以拨节期为转折点.返青拨节时期是小麦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的时期,也是决定小麦成穗率高低、粒数及粒重的关键时期.因此,此阶段主攻目标是:因苗制宜、分类管理、促控结合、提高成穗率、增粒重夺高产.  相似文献   

17.
<正>小麦返青期,土壤墒情好,杂草普遍出土,造成田间杂草数量较常年偏多;近期气温回升,对杂草生长有利,为此大家要注意化学除草。小麦除草剂的安全用药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生产中存在选药不对路、剂量超标、施药时间不准等问题,产生除草效果不好、因药害减产等后果,下面介绍一些小麦除草剂按使用的技巧和方法,供农民朋友参  相似文献   

18.
立春过后,气温逐步回升,小麦即将进入返青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时期,现将小麦此期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一、合理浇灌,促苗快发1.群体适宜,大分蘖较多的壮苗麦田,要推广应用氮肥后移技术,使其稳健生长。这类麦田小麦返青后也要进行浇灌,但施肥时间可推迟到起身拔节期,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千克。  相似文献   

19.
小麦返青期是指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0℃以上后,小麦缓慢恢复生长,植株心叶长出。从返青到起身以前叫返青期,历时1个月。自2010年10月份以来唐山市无明显降雨,小麦严重受旱,小麦苗情不容乐观,个体生长较正常年份偏弱。  相似文献   

20.
<正>小麦返青后,有老百姓反映有死苗现象,经现场查看发现为小麦纹枯病。纹枯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轻者造成减产10%~20%,重者可达50%。春季随着气温回升,纹枯病病情开始发展,进入拔节期后病情迅速扩展,形成发病高峰期。因此小麦拔节初期,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关键时期,如不及时防治,可能导致小麦成熟后期白穗很多,严重影响产量。1症状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上。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