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Ⅱ优629在琼海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629是中国种子集团公司三亚分公司用Ⅱ-32A与中种恢629配组而成的优质籼型三系杂交水稻,该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5年3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在琼海市已推广面积达5000hm^2,平均产量8.3t/hm^2,最高单产9.75t/hm^2,现已成为琼海市早晚造种植的当家组合。介绍了该品种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Ⅱ优162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162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亚种间中籼迟熟杂交水稻。1999年3月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该组合适宜在浙南海拔600m以下地区种植,表现为产量高、米质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并已替代了汕优63成为当家品种。同时该组合制种产量高,穗发芽比汕优组合、协优组合低。我县近两年累计制种面积55hm^2,平均每667m^2单产214.3kg,最高达332.5kg,远高于我县杂交水稻汕优组合和协优组合的制种产量。现将该组合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粤优938是江苏省农科院用不育系粤泰与恢复系R938选配而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0年5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获得国家品种保护。我县位于浙南山区,2002年我镇引进粤优938参加中稻品种比较试验;2003年参加续试和扩大示范,试验示范面积18hm^2;2004年我镇大面积示范推广105hm^2,平均产量8.340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8%。试验示范表明,该组合具有适应性广,稳产性好,生育期适中,抗旱、抗稻瘟病能力强,米质优等特点,宜在浙南山区不同生态条件下作单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4.
杂交稻深优9516在广东省兴宁市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优9516是由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用“深95A”与“R7116”组配育成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在广东省兴宁市早季连片示范种植7.53hm^2,平均单产为11.12t/hm^2。文章总结了其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协优9308”是中国水稻所选育的杂交籼稻新组合,我县2000年引进并小面积试验示范种植,2004年已大面积种植,该组合米质优、适口性好、商品性好、产量高,在我县推广种植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中优205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高产稳产性突出,适应性广,米质优。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作杂交中稻中熟种和杂交晚稻迟熟种推广。作单季晚稻栽培时,可在浙江省及邻近省籼稻区种植;作连作晚稻栽培时,可在浙中、浙南低海拔地区种植。2004~2005年在浙江衢州市早夏制种,一般产量2300kg/hm^2,高产田块可达3400kg/hm^2。现将其早夏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T优5537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育成的三系杂交稻组合,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2004年在邵武市肖家坊等地制种18.9hm^2,平均制种单产3.05吨/hm^2,最高制种单产3.65吨/hm^2,通过两年在烟后制种实践,现将该组合的烟后制种技术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8.
新香优80春制高产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香优80是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籼稻组合,1997年2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作晚稻栽培,2001年3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在我省作早稻栽培。2002年引进建宁县试制种,据亲本特性,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从提高有效穗和异交结实率人手,产量逐步提高。2004年在建宁县溪口镇杨林村春季制种40hm^2,平均产量达3146.5kg/hm^2,最高产量3750kg/hm^2。  相似文献   

9.
“中浙优一号”(中浙A/航570)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种子公司合作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列入单季杂交稻区重点示范组合,2004年通过省品审会审定,是农业部推荐的17个符合超级稻标准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我县于2004年引进该品种,2005年在竹口镇竹上村淤边田块(海拔350m)开展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示范,面积14.7hm^2,取得较好的栽培效果。2006年在全镇推广该技术66.7多hm^2。现将“中浙优一号”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产优质抗病杂交籼稻新组合新隆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安徽省杂交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提供种质资源与技术支持。[方法]2003年冬用籼型不育系M98A与恢复系XR03003杂交,所得杂交水稻品种于2004年参加了安徽新隆水稻研究所进行小区鉴定试验,2005年参加中籼区试。[结果]在小区鉴定试验中,新隆优1号的单产为8.75t/hm^2,比对照增产8.10%;在中籼区试中,其平均单产为8.32t/hm^2,比对照增产5.66%;在中籼续试中,其平均单产为8.98t/hm^2,比对照增产8.00%;在生产试验中,其平均单产为8.41t/hm^2,比对照增产8.93%。在六安、滁州、宣城、芜湖进行的大区对比试验中,其平均产量分别为8.79、8.39、8.78和9.81t/hm^2,分别比对照增产6.77%、8.27%、9.530k和15.22%。新隆优1号属感温性组合,全生育期135d,株高120cm左右,有效穗255万/hm^2左右,每穗总粒数16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8g左右,糙米率为82.4%,精米率为76.0%,抗病性良好。[结论]该研究为新隆优1号的推广种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浙优1号(中浙A/航恢570)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共同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为探索其在我镇的适应性和丰产性,我镇于2003年从庆元县种子公司引入该组合进行试种,2004年进行大区对比试验,2005年建立百亩示范方。经过3年的试种示范,中浙优1号在我镇表现出高产稳产、品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该组合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正在我镇扩大种植,2006年全镇种植面积达130hm^2以上。现将中浙优1号在黄田镇的主要表现及栽培技术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T优7889是福建农林大学与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用优质不育系T78A与早恢89配制而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1998年旱季参加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评比试验,产量6.39t/hm^2,居8个参试组合的首位,比对照威优77增产1.23%。1999年参加福建省早稻优质稻组测试,平均产量6.56t/hm^2,名列第一位,2000年提前参加福建省生产示范,在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示范点示范种植2.0公顷,平均产量7.07t/hm^2,  相似文献   

13.
甬糯34是宁波市农科院杂交选育而成的晚粳糯稻新品种.2005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县2004年开始引入试种,2005年扩大示范面积133hm^2,2006年全县推广种植面积1500hm^2.成为糯稻主栽品种,其中直播栽培1300hm^2。  相似文献   

14.
“9优418”原名“9A/418”,系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江苏徐州地区农科所以“9201A”/“C-418”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杂粳新组合.200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编号:围审稻20000009)。为探索杂交粳稻品种在本稻区稳定超高产形成规律、栽培技术和途径,结合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水稻丰产工程项目的实施,2005年笔者分别在兴化市安丰镇、钓鱼镇引进了杂交粳稻“9优418”新组合,并开展了15亩连片超高产攻关(产量指标11250kg/hm^2)、千亩丰产示范方(产量指标1050kg/hm^2)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两优293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用两系不育系P88S与父本0293配组育成的超级稻第二期目标先锋组合,2006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在安庆市种植产量10.46-12.68t/hm^2,表现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米质较优,抗倒性强,适于安庆作一季中稻栽培。通过6年示范种植,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Ⅱ优128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以11—32A作母本,广恢128为父本组配成的感温、早晚兼型用杂交水稻组合,于1995年引入我省试种,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现产量高、抗性强、品质较好,适宜我省早晚造种植,2000年成为我省早、晚造杂交水稻主推品种,截止2004年5月,全省累计种植面积31.2万hm^2。  相似文献   

17.
浙优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中浙优1号(中浙A/航恢570)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合作育成,2004年5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青田县于2004年3月引入试种,在章旦、山口、仁庄、鹤城、黄蝉等乡镇示范试种,总面积33.4hm^2,最高产量733kg/667m^2,平均产量633.9kg/667m^2,比临近田(508.7kg/667m^2)增产125.2kg/667m^2,增幅24.61%。  相似文献   

18.
秀优5号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杂交粳稻组合,虽株高但耐肥抗倒,适合免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秀优5号免耕直播氮肥(195kg/hm^2)苗肥:蘖肥:秆肥:穗肥以3:3:2:2为宜,产量达9.210t/hm^2。  相似文献   

19.
杂交稻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科院以培矮64S与扬稻(9311)配组而成.具有亚种间杂种优势的两系杂交稻组合。该组合已成为温州市海拔550m以下地区.单季稻和连作晚稻主栽品种。近4年来在我县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2万hm^2.平均单产达600kg以上。现对该组合在我地大面积示范推广的表现及超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金优463是湖南省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金23A”和恢复系“R0463”配组选育的杂交早稻组合,于2003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县于2003年开始引种.该品种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500千克,比金优402增产5%。2004年大面积推广种植,继续表现出高产、稳产、抗性强、适应性广和米质优的特点。现将其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