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T优5537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育成的三系杂交稻组合,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2004年在邵武市肖家坊等地制种18.9hm^2,平均制种单产3.05吨/hm^2,最高制种单产3.65吨/hm^2,通过两年在烟后制种实践,现将该组合的烟后制种技术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2.
特优627是宁德市农科所用不育系龙特浦A与亚恢627杂交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中晚稻组合,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开始在安徽、广西及福建等地大面积示范试种,其中,安徽六安作中稻试种2.13hm^2,平均产量达9.79t/hm^2;广西藤县作晚稻试种0.7hm^2,平均产量达9.12t/hm^2,比对照特优63增产8.01%;在泰宁中稻制种15hm^2,平均产量达3.37t/hm^2,最高达3.98t/hm^2;[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T优8086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用自育不育系T80A与明恢86配组而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6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3年开始在福建及广东、安徽、河南等地大田试种和高产栽培示范,表现出产量高、生育期适中、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T优8086的高产潜力,本文总结3年来各地试验示范和高产栽培的产量结果,针对该组合主要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高产(≥10t/hm^2)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早稻再生稻-莴苣粮经高效栽培模式在永安市已示范推广5年,该种植模式的早稻再生稻具有省工、省地、节本、避蚊、避寒、高产的优点,并且早稻再生稻比两季稻生育期缩短59d,特别是再生稻比晚稻提早26d,为冬季种植飞桥莴苣提供了条件。5年来永安市早稻再生稻一莴苣栽培模式累计推广4000hm^2,早稻再生稻平均产量15.3t/hm^2,莴苣(飞桥莴苣)平均产量47t/hm^2,平均产值7.3万形hm^2,纯收入5.04万形hm^2。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T优7889系福建省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与省种子总站合作,用不育系T78A与早恢89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检测中心鉴定,12项指标中有11项达到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以上,被列为我省2001年重点示范推广的优质早稻组合。我市1999年晚季制种,在割叶的第3 d虽遭受十四号强台风的正面袭击,但制种平均产量(667 m2)仍达143.6 kg。现将该组合高产制种的配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4年早造,海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实施超级稻新组合P88S/0293在海南三亚与澄迈两个百亩片试种示范项目,三亚片由技术人员统一管理,采取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澄迈片由当地46户农民管理,采取结合当地耕作习惯的改进了的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结果:三亚片一类田平均单产12.5t/hm^2,澄迈片平均单产12.07t/hm^2,达到我国超级稻第2期产量目标,成为华南早稻首个平均单产达到超级稻第2期产量目标的百亩2片;澄迈片栽培技术与海南农民耕作习惯接近,更符合实际,百姓更易接受。从适期播种、浸种催芽、软盘育秧、小苗移栽、科学肥水管理、综合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新香优80春制高产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香优80是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籼稻组合,1997年2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作晚稻栽培,2001年3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在我省作早稻栽培。2002年引进建宁县试制种,据亲本特性,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从提高有效穗和异交结实率人手,产量逐步提高。2004年在建宁县溪口镇杨林村春季制种40hm^2,平均产量达3146.5kg/hm^2,最高产量3750kg/hm^2。  相似文献   

8.
粤优938是江苏省农科院用不育系粤泰与恢复系R938选配而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0年5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获得国家品种保护。我县位于浙南山区,2002年我镇引进粤优938参加中稻品种比较试验;2003年参加续试和扩大示范,试验示范面积18hm^2;2004年我镇大面积示范推广105hm^2,平均产量8.340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8%。试验示范表明,该组合具有适应性广,稳产性好,生育期适中,抗旱、抗稻瘟病能力强,米质优等特点,宜在浙南山区不同生态条件下作单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9.
汉寿县创丰1号示范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汉寿县于2003年开始对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专用稻新品种创丰1号进行试种、示范,2005年成片示范种植6.83hm^2,平均产量8.3t/hm^2以上。创丰1号适于米粉加工,深受示范区农民欢迎。在示范的同时,总结了该品种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1999~2003年湖南省早稻区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9~2003年湖南省早稻区试结果表明,杂交稻的产量为6.95t/hm^2,常规稻为6.70t/hm^2,杂交稻比常规稻平均增产3.7%.增产主要表现在杂交稻的每穗总粒数具看较强优势。常规稻生育期比杂交稻平均短2.5d,且生育期幅度范围更广。常规稻的碾米和外观品质优于杂交稻,其中垩白粒率指标差异最大。常规稻和杂交稻在抗性方面表现一致,但均急需加强。  相似文献   

11.
三系优质杂交稻新组合特优128在海南省昌江县作早稻丰产示范,百亩示范片实割产量为8.73t/hm^2,比对照Ⅱ优128增产6.0%,更适宜在沿海、山区种植。总结了特优128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T优5537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与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用针对龙特甫育性不稳定性进行遗传改良育成的新不育系T55A与蜀恢537配制而成的强优势水稻新组合。该组合于1999年和2000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1999年平均单产(指667平方米的产量,下同)3.59.3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4.05%;2000年平均单产458.7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8.98%,  相似文献   

13.
T78优2155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福建农林大学育成的优质不育系T78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明恢2155为父本育成的优质杂交早籼新组合。T78优2155已通过福建、广西和广东梅州市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1)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2004年参加福建早稻迟熟组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  相似文献   

14.
三系杂交稻新组合T优5537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优5537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用该院育成的T55A与四川省引进的强恢复系R537配制成的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于1999~2000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表现农艺性状优良,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和较抗稻瘟病等特性.2001年晚季,T优5537将进入福建省生产示范.福建农林大学实验农场于1999年开始试种T优5537,并与作物科学学院协作进行栽培研究.现将T优5537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优质高产中熟杂交晚稻新组合T优115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优质不育系T98A与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恢复系R115配组,育成杂交晚稻新组合T优115.该组合全生育期112~114d,单位产量7.5t/hm^2左右,主要稻米品质性状达部颁优质米二级以上标准,感稻瘟病和自叶枯病,抗寒性强,适应性较广,于2006年1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已向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16.
优质高产中熟杂交晚稻新组合T优259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1999年,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优质不育系T98A与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恢复系R259配组育成杂交晚稻新组合T优259.该组合生育期110~115d,产量7.5t/hm^2左右,主要稻米品质达部颁优质米二级以上标准,中感稻瘟病,中抗自叶枯病,抗寒性强,适应性广,于2003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已向农业部申请物新品种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17.
桂薯96-8是以桂薯青头不论春为母本、多个品种为父本计划集团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1999~2000年参加第六周期广西甘薯新品种区试,鲜薯平均产量26816kg/hm^2,烘干率28.32%,干薯产量7594kg/hm^2。2002年参加国家南方区甘薯优质种区试,鲜薯平均产量32385kg/hm^2。2001~2003年在广西各地进行多点示范,平均产量27105kg/hm^2。该品种抗病毒病,高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Ⅱ群菌株,耐早性强,结薯性好,大薯率高,品质优,食味好,适于加工。  相似文献   

18.
“金优463”是用早籼优质恢复系T0463作父本、金23A作母本杂交选育出来的早稻新组合。该组合2000年参加广西桂林早杂区试,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单产)516千克,比对照威优402增产7.2%:2001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参加江西省早稻区试.平均单产476千克。比对照优Ⅰ402增产2.6%,居参试组合首位;2003年参加江西省早稻区试。又排名第1位;2003年在我县进行了试验示范栽培。田间表现十分出色,品比试验单产494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单产增加37千克,增产8%。表现出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川麦42(99.1572)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CIMMYT引进的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Syn-CD768(Altar 84/Aegilops tauschii 188)与四川小麦杂交选育的高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在四川省区域试验和国家区域试验中分别增产46.50%和16.3%,平均产量达5.86t/hm^2,最高产量达7.53t/hm^2。川麦42不仅创造了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最高新纪录(6.13t/hm^2),连续2年省区试产量超过6t/hm^2。该品种对条锈病高抗一免疫,品质达到优质中筋小麦标准,综合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川麦42是一个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性和品质表现俱佳的突破性穗数穗重并重型品种。  相似文献   

20.
浦北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示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浦北县自2001年引进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到2003年,累计验收示范面积约700hm^2,平均单产达7.1t/hm^2,比常耕地抛秧增产0.16t/hm^2,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节本增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