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孙睿  邵红  刘娟  臧成虎  鲍哲生 《特产研究》2012,(2):34-35,65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对北马兜铃不同器官(根、嫩茎、老茎、叶柄、未展开嫩叶、展开嫩叶、成熟叶和花)在花期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马兜铃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具有组织特异性,8个器官在花期共有14条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其中根和老茎的酶带最少,不适合用作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营养器官中的成熟叶片和生殖器官花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丰富、活性较强、含量较高,是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2.
北马兜铃不同部位乙醇浸提液对玉米蚜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了北马兜铃根、茎和叶乙醇浸提液对玉米蚜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北马兜铃根的乙醇浸提液对玉米蚜具有明显的触杀作用,24 h和48 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8.06、16.67 mg/L,48 h的致死率达98.3%。叶的乙醇浸提液对玉米蚜具有明显的拒食作用,24 h和48 h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18.62、18.22 mg/L,48 h的拒食率达98.2%。茎的乙醇浸提液触杀和拒食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otlochia contorta Bunge.)及马兜铃(A.debilis Sieb.et Zucc.)均为传统药用植物,二者全株均可药用.其根入药称为"青木香”,功能行气止痛,解毒消肿,降血压;  相似文献   

4.
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为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马兜铃属(AristolochiaL)多年生植物,本科全世界约有450余种,中国有56种,其中《中国植物志》记载39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华北及陕西、甘肃等地区。  相似文献   

5.
丝带凤蝶(Sericinus montelus Gray)人工半纯饲料是以寄主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为主要原料,添加韦氏盐(无机盐)、各种维生素及必需成分配制而成的半合成饲料,丝带凤蝶的半纯饲料研究对于丝带风蝶的人工大量繁殖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6.
以北马兜铃嫩茎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纽织的诱导和分化、不定芽的分化、试管苗生根、移栽及移植所需要条件的研究,并建立起北马兜铃嫩茎的再生体系。结果证明:Ms+BA0.3mg.L-1+2,4-D0.8mg.L-1是诱导嫩茎形成具有分化能力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Ms+AgN031.80mg.L-1+BA0.6nrg.L-1+NAA0.1mg.L“是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的理想培养基;MS+Ag—N030.5mg.L^-1+BA0.36mg.L^-1+ MAA0.1mg.L^-1是诱导不定芽继代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MS+NAA0.2mg.L-1+IAA0.3mg.L^-1是试管苗生根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河沙和炉灰渣是试管苗移栽的理想基质,移栽成活率92.3%和93.6%;与野生植株相比,移植的试管苗具有生长整齐而旺盛,根系发达、秋天落叶晚7d左右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薄层扫描法测定关木通中马兜铃酸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丽华  华盛 《特产研究》1998,(2):28-28,36
采用双汉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关通中马兜铃酸的含量。关木通中马兜铃酸含量为0.075% ̄0.12%,本法灵敏,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关木通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苕叶细辛(Asarum Insigne Diels)中马兜铃酸A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1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冰乙酸=70∶30(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 nm。结果表明,马兜铃酸A在0.087 4~8.098 0μg/m L(R2=0.999 7)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95%~99.42%,相对标准偏差为2.63%~3.72%,检测限为0.003μg/m L。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苕叶细辛中马兜铃酸A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评价马兜铃酸类物质的检测方法,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三重四极杆质谱法、串联质谱法、RP-HPLC二元梯度洗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检测药材中马兜铃酸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推荐使用HPLC法对马兜铃酸类物质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兜唇石斛的植物学特征、繁殖方法、栽培方式、病虫害防治、化学成分及药理特性,重点介绍了兜唇石斛的种苗繁育方法,为保护兜唇石斛野生资源与商业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庄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230+9256
[目的]研究浸种温度及时间对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unge)种子发芽的影响,确定适合其发芽的温度和用水浸种的时间。[方法]采用普通培养皿发芽法。浸泡温度试验中小根蒜种子在8、14、22、26℃下用蒸馏水浸泡40 min;浸泡时间试验中小根蒜种子分别于22℃下用蒸馏水浸泡10、20、30、40、50、60 min,不浸泡种子为对照(CK)。[结果]影响小根蒜种子发芽的因素主要是温度。14℃有利于小根蒜种子发芽,低于或高于14℃均不利于其种发芽。浸种20 min以上都能提高小根蒜种子的发芽率,而浸种40 min的小根蒜种子发芽率是最高的。[结论]在14℃下用蒸馏水浸种40 min后小根蒜种子发芽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2.
汪智军  张东亚  卓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84-14085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Bunge)发芽及出苗的影响。[方法]探讨混沙层积处理、干藏处理和低温处理3种不同贮藏方式及不同浸种温度对文冠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播种时间对文冠果出苗率的影响。[结果]3种贮藏方式对文冠果种子的发芽势有影响,但对发芽率基本没有影响。浸种温度在20~50℃时文冠果种子均可萌动发芽,且随着浸种温度的升高,发芽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发芽势却有随之加快和提高的趋势。春季种子催芽浸种时50℃为最佳浸种温度,发芽率可以达到100%,发芽势也处于最佳状态。春季和秋季播种对文冠果出苗率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文冠果种子的冬季贮藏方式、发芽浸种温度及播种时间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杜守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022-1023
[目的]研究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unge)种子发芽特性,为其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O、30、60、120、180、240、300、360、420、480d不同贮藏期处理研究小根蒜种子休眠期和寿命。用贮藏60d的种子,设15、20、25、30、35℃5个温度处理研究小根蒜种子适宜发芽温度。用贮藏30d的种子,研究1、2、3、4、5、6、7、8mg/LGA,溶液浸种12h和低温处理1、2、3、4、5、6、7d对小根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小根蒜种子有60d左右的休眠期,寿命为1年左右。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为20—25℃。解除种子休眠可用4—5mg/L的GA,浸种12h或对种子进行低温处理5~6d。[结论]A.-Y-.栽培小根蒜的适宜种植时间为日平均气温20~25℃。在山东气候条件下,适宜的播种时间为9月上中旬。人工栽培要用当年采收的种子,贮藏1年以上的陈种子不能作种。  相似文献   

14.
在广泛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赤爮属植物的产地、品种、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更进一步的研究赤爮属植物的药用价值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冀玉良  李堆淑  朱广启  何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913-8915,8982
[目的]揭示商洛丹参内生真菌的种群多样性和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内生菌分离法从丹参根、茎、叶组织分离内生真菌,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从商洛丹参根、茎、叶组织中分离获得126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鉴定归属于5目7科19属。其中根部最多,分离到64株12属;茎部次之,分离到50株12属;叶部最少,仅分离到12株5属;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既是整个植株的优势菌群,也是根部和茎部的优势菌群。[结论]商洛丹参内生真菌的数量种群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专一性,研究内生真菌与寄主植物丹参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可为开发利用丹参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山西发展文冠果的优势、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其油用、食用、药用、观赏等综合经济效益颇高;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贫瘠,是山区绿化、退耕还林、提供生物质能源的好树种。山西是文冠果的适生区,且野生资源丰富,开展对文冠果的研究与开发,对促进山西经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桂皮、八角浸提液对玫瑰切花瓶插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9种中药材(桂皮、八角、黄连、黄柏、花椒、百部、丁香、高良姜、青木香)浸提液中筛选出对玫瑰鲜切花具有保鲜效果的桂皮和八角,并研究了其对瓶插期间瓶插液微生物繁殖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桂皮和八角浸提液能一定程度延长玫瑰切花瓶插寿命,其中桂皮浸提液效果好于八角,平均能延长切花寿命3-4d;桂皮浸提液能明显抑制瓶插液中微生物繁殖,处理组瓶插液微生物数量仅为对照的70%。桂皮浸提液能抑制切花茎切口端菌丝生长,减少输导组织的堵塞,促进了水分的吸收和传导;能够维持叶片和花瓣中水分的平衡;维持叶片和花瓣细胞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种子丸粒化技术是一项新型种子处理技术,现已成为现代农业种子处理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对中药材小粒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材小粒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