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峰  王丽静  王凤娇  翟贵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11-17114
利用惠民国家基准站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惠民县近50年来降水和温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8年惠民县各季节的降水量分配不均匀,降水、温度均以夏季最多(高),雨热同季;洪涝灾害呈明显减少趋势,而旱灾呈加重趋势。1961~2008年,惠民县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每10年减少约26.2mm;除春季降水有所增加外,夏秋两季降水量都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则变化不明显;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源于夏季降雨的减少;除冬春两季5、10mm以上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外,其他均呈下降趋势,冬春两季降水呈增加趋势为降水强度加强所致。1961~2008年,惠民县年、季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均呈明显增温趋势,尤其以冬春季增温更为明显;最高气温除夏季有微弱的降温趋势外,总体呈现为增温,以秋、冬季增温明显。所以,这一地区的气候变暖,以夜间增温、冬季增温为主。  相似文献   

2.
蔡鹏  孟宪栋  郭红艳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1):97-98,101
分析山东省济宁市气象要素值随时间的变化,可为研究该地区气候变化特征提供科学参考。对比分析了济宁市1971~2000年(前30 a)与1981~2010年(后30 a)气象资料中气温、湿度和降水量等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济宁前30 a与后30 a的气候特征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其中后30 a,气温上升较为明显,且春、冬两季增温明显;湿度变化不大;年降水量增多,但冬季降水减少明显;年日照时数减少,且存在夏秋两季减少、春季增多的季节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10年宣城地区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和R/S分析等方法,对近50年来宣城地区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宣城地区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尤其是秋季气温异常偏高;年降水量有所增加,日照时数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四季气温、夏季降水、秋季降水均存在赫斯特现象,未来的年平均气温、四季气温和夏、秋季的降水量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南宫市51年来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俊华  耿世明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251-251,256
利用河北省南宫市51年逐月和逐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等资料,运用气候趋势倾向分析、t检验等方法,对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宫市平均气温呈线性上升的趋势显著,冬季气温变化趋势与年气温变化趋势非常一致,夏季气温变化与年气温变化明显不同,目前年平均气温和春、秋、冬3个季节平均气温都处于升高时期,以冬季变暖最明显。年降水量变化呈减少趋势,但线性趋势不显著,夏季降水变化趋势与年变化趋势非常一致,且夏季减少的线性趋势明显;春季降水呈增多趋势,与年降水变化趋势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王平  程清平  任宾宾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635-8641,8671
基于孟定站1955~2008年气温、降水量观测数据,应用回归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和M-K检验法等方法,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孟定盆地气温、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54年来孟定气温升高了1.5℃,升高趋势显著,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增暖趋势特别明显;从季节来看,以冬季增暖贡献最大;年和各季均温均通过99.9%的信度检验。54年来降水量减少了103.68 mm,减少趋势显著,21世纪以来减少趋势最显著;从季节来看,春季降水有增多的趋势,夏、秋、冬季均呈减少趋势,尤以夏季减少最明显;夏、秋两季降水量通过99.9%的信度检验,年和其余各季降水量未通过信度检验;气温变化周期不明显,降水存在明显的变化周期;年和各季均温及降水量均存在一个或多个突变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突变增加趋势显著,年和各季均超过0.01信度的临界线;春季降水量在70年代以来突变增加显著,年和其余各季降水量在80年代中期以来突变减少。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共和地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青海省共和气象站1961~2007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利用回归分析、累积距平分析、功率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共和地区近50年气温与降水的年、季变化倾向,阶段性和周期性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共和地区年平均气温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各季平均气温虽也均呈上升趋势,但增温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非对称性,其中以冬季气温增幅最大;年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增幅为每10年0.75mm,不同季节降水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其中夏季降水增幅最大,而秋季降水略有减少;共和地区年平均气温的演变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基本特点,而降水的阶段性则不如气温显著。  相似文献   

7.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47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3年逐月的降水量观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与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从时间上分析了南疆地区的降水规律,并运用surfer9.0做出了年与季节降水量的等值线图,对南疆地区降水量进行了空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南疆地区近53年来降水量总体呈增加的趋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降水量集中在春、夏两季,但以夏季为主;降水空间分布非常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中部降水稀少。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2~2000年37个测站的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和归一化植被指数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分析了长江中游地区前期植被覆盖变化对夏季气温、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植被指数、夏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在1982~2000年呈上升趋势,年际波动变化明显;上年冬季NDVI同当年夏季气温、降水的相关最显著;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及附近地区的冬季NDVI变化对湖北、湖南的夏季气温、降水影响最大,受前期冬季NDVI变化影响最大的区域位于湖北东部。  相似文献   

9.
荣裕良  沈润平  郭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344-7347
利用1982~2000年37个测站的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和归一化植被指数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分析了长江中游地区前期植被覆盖变化对夏季气温、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植被指数、夏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在1982~2000年呈上升趋势,年际波动变化明显;上年冬季NDVI同当年夏季气温、降水的相关最显著;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及附近地区的冬季NDVI变化对湖北、湖南的夏季气温、降水影响最大,受前期冬季NDVI变化影响最大的区域位于湖北东部。  相似文献   

10.
天祝县近60年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天祝县乌鞘岭气象站1951 ~201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天祝县气温、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并对其进行异常性分析.研究表明,近60年天祝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达0.17℃/10a;四季气温、年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冬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对天祝县气候变暖起了关键作用;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变化率为-1.4%/10a;四季中春、夏、冬3季降水呈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呈增加趋势;进入90年代后,秋、冬季降水均明显持续增加,而夏季降水的持续减少对年降水量减少贡献最大.综合各要素的突变特征和对气温与降水的异常分析,天祝气候向暖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气温和降水是诸多气候要素中的主要因子,二者的变化直接影响气候变化,是气候变化的主导因素。采用二阶拟合分析方法和R/S方法相结合,对四川盆中丘陵区的典型城市内江市的4个台站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市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不尽相同。气温在过去近40 a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同时Hurst指数为0.402 4,说明当地未来气温增加的趋势可能具有反持久性;过去近40 a的年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但降水量的Hurst指数为0.339 3,说明当地年降水量减少的趋势也具有反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近26年合肥市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然  杨东  郭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697-13699
利用合肥市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气候趋势系数、一元回归分析法和5年趋势滑动,进行了气候变化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气温变化趋势与全球气温变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春季增温幅度最大;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春、夏、秋季呈下降趋势,春季降水量下降趋势最明显。在此基础上,利用气候要素累积距平曲线和检验信噪比(S/N)进行气候突变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突变比降水突变明显,气温在1993年发生突变,降水量在1991年发生突变,在2001年发生转折但未检验出突变。  相似文献   

13.
内江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依据内江市2002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对土地面积变化幅度、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了内江市土地利用类型总体的变化情况以及各县(市、区)之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差异。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0.0对内江市2002—2006年的社会经济系统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定量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将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镇化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增加确定为引起内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通过这些驱动力因素对内江市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论述分析,从中发现驱动力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内江市的实际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和建议,从而实现内江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春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80-13282,13370
利用兴宁市气象站1959—2008年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教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对兴宁市1959~2008年的年、季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作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1959~2008年兴宁市的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温趋势最明显。1959—2008年兴宁市年降水量总体变化不大。其中冬、夏两季降水量变化不大,春季降水量呈明显增加趋势,而秋季降水量则呈明显的减少趋势。1959—2008年兴宁市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夏季减少的趋势最大,冬季减少趋势最缓。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古浪县1959—2009年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对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古浪县近51年的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温最明显;近51年来降水量趋势变化不大,春、夏、冬季降水量有增加趋势,秋季降水则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呈上升趋势,春、秋2季呈增加趋势,而夏、冬2季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宁夏平罗县气候变化特征,为区域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距平法对宁夏平罗县1975—2009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35年平罗县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0.079℃/a,且最高气温增温更突出;春季增暖最显著,冬季与夏季次之,秋季最小。平罗县年平均降水量在波动中略有减少,其变化倾向率为-0.388mm/a,并且降水集中于夏季;除夏季降水量减少外,其余各季略有增加,但增幅很小,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与夏季一致。  相似文献   

17.
鞍山市春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琦  吴艳青  朱宇  马秀红  崔莉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599-1600,1633
利用气温距平、线性倾向、滑动平均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鞍山市1951~2005年鞍山观测站的气温、降水量、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透雨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鞍山市近55a春季气候变化特点为气温、降水呈现上升,且春季降水存在19~20、5和3 a的主要变化周期、日照略减少的趋势;平均最低气温升温幅度高于平均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变小;透雨偏晚及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增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陇西县气象站1957—2017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近61年来渭河上游陇西段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1年来渭河上游陇西段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270℃/10 a;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气温上升最为明显,上升幅度为0.312℃/10 a;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初,气温呈缓慢下降趋势,80年代后期开始,气温逐渐回升,在1997年发生了一次明显增暖的突变。近61年来渭河上游陇西段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9.535 mm/10 a;其中夏、秋两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春、冬两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较小;降水量在近61年来没有出现明显的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9.
利用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统计方法对海南省万宁市兴隆旅游经济区近50年(1961~2010年)降水量、气温和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兴隆地区年平均温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变化倾向率约0.288℃/(10 a);年降水量变化整体变化呈下降趋势,但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变化整体上表现出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052%/(10 a);兴隆地区年平均气温的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呈现升高趋势,到1990年左右发生了突变,但年降水量、相对湿度未发现突变点.综上所述,兴隆地区近50年来气候变化趋势与全国范围基本一致,增温幅度略高于全岛水平;而降水量变化趋势与海南岛相反,呈现出微弱的线性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