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鸭软腿病又称鸭瘫风。雏鸭、中鸭、成年鸭均可发生,尤其以冬季或春季的初春产蛋鸭极易发生,越是高产母鸭发病率越高。患病蛋鸭轻者掉蛋,重者死亡。发生软腿病的原因,主要是场地潮湿,鸭舍不通风。特别是舍饲的蛋鸭,如阳光晒得少,运动不足,鸭群密度过大、拥挤或因日粮营养不全,缺乏矿物质,尤其是钙、磷比例不恰当,或缺乏维生素D等,都易引起此病发生。蛋鸭一旦发生此病,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软。两腿关节肿大,运步艰难,走路摇摆,不能站立。喜睡、身体发抖,头不能抬起。严重时常以跗关节着地或靠两翼支撑着地,因长期着地磨…  相似文献   

2.
蛋雏鸭、中鸭、成鸭均可发生软腿病,尤其是冬季和初春的产蛋母鸭极易患此病,且母鸭产蛋量越多,患该病的可能性就越大。蛋鸭患软腿病后轻则引起产蛋量减少,重则导致蛋鸭死亡。  相似文献   

3.
鸭软腿病(又称鸭瘫风)雏鸭、中鸭和成鸭均可发生,越是高产母鸭发病率越高。蛋鸭患上软腿病以后。轻则产蛋量下降,重则死亡。 引发软腿病的原因主要是场地潮湿,鸭舍不通风。圈养条件下光照少,运动不足,鸭群密度过大;日粮营养不全,缺乏矿物质,尤其是钙、磷比例不恰当,缺乏维生素D时都易引发此病。  相似文献   

4.
<正>蛋雏鸭、中鸭、成鸭均可发生软腿病,尤其是冬季和初春的产蛋母鸭极易患此病,且母鸭产蛋量越多,患该病的可能性就越大。蛋鸭患软腿病后轻则引起产蛋量减少,重则导致蛋鸭死亡。  相似文献   

5.
《水禽世界》2014,(1):41-41
鸭软腿病,又称鸭瘫风。雏鸭、中鸭、成鸭均可发生。尤以在冬春的产蛋母鸭极易发生此病,越是高产母鸭发病率越高。
  发生鸭软腿病的原因,主要是场地潮湿、鸭舍不通风。特别是舍养蛋鸭,受阳光少,运动不足,鸭群密度过大或因日粮营养不全,缺乏矿物质,尤其是钙、磷比例不恰当,缺乏维生素D等都易引发此病。  相似文献   

6.
正鸭瘫风又称鸭软腿病,各年龄段鸭均可发生,一般以秋冬季节多发,肉用种鸭在限饲过程中,发生比较普遍。患病鸭轻者产蛋量较少,发育迟缓,重者死亡。1发病原因(1)场地潮湿、鸭舍通风较差,尤其是舍饲时,阳光照射少,运动不足,饲养密度过大以及拥挤等原因,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2)日粮营养不全,特别是钙磷缺乏及比例失调,或维生素D缺乏,是发病的主要原因。2症状表现  相似文献   

7.
鸭软腿病,又称鸭瘫风。雏鸭、中鸭、成鸭均可发生。尤以在冬季和初春的产蛋母鸭极易发生此病,且母鸭产蛋量越多,发病率越高。蛋鸭患软腿病后,轻则造成掉蛋,重则造成死亡。 引发蛋鸭患软腿病的原因,主要由于场地潮湿、鸭舍不通风所致。特别是舍饲的蛋鸭,如阳光照射得少,运动不足,鸭群密度过大。拥挤或因日粮营养不全,缺乏矿物质,尤其是钙、磷比例不当,缺乏维生素  相似文献   

8.
鸭软腿病,又称鸭瘫风。雏鸭、中鸭、成鸭均可发生。尤以春产蛋母鸭易发生此病,越是高产母鸭发病率越高。蛋鸭患了软腿病后,轻则造成掉蛋,重则死亡。1发生原因主要是鸭舍场地潮湿不通风。特别是舍养蛋鸭,光照少,运动不足,鸭群密度过大或因日粮营养不全,缺乏矿物质,尤其是钙、磷比例不当,缺乏维生素D等都易引发此病。  相似文献   

9.
鸭软腿病,又称鸭瘫风。雏鸭、中鸭、成鸭均可发生。尤以高产蛋鸭易发生,越是高产母鸭发病率越高。蛋鸭患了软腿病后,轻则造成掉蛋,重则死亡。  相似文献   

10.
鸭软腿病,又称鸭瘫风。雏鸭、中鸭、成鸭均可发生。尤以春季产蛋母鸭易发生此病,越是高产母鸭发病率越高。蛋鸭患了软腿病后,轻则造成掉蛋,重则死亡。(一)发生原因主要是鸭舍、场地潮湿,鸭舍不通风。特别是舍  相似文献   

11.
鸭软腿病又称鸭瘫风、鸭脚瘫,一般以冬季或春季的初产蛋鸭多发,肉用种鸭在限饲过程中,发生也比较普遍。导致鸭软腿病的发病原因很多,包括环境因素(饲养管理条件差、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场地潮湿)、疾病因素(关节炎、滑膜炎等)、人为因素(操作粗暴、疫苗接种、称重导致鸭群应激等)、营养因素。蛋鸭发病后,产蛋量下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蛋鸭在产蛋期由于生理负担重,对外界抵抗力较差,在饲养管理上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瘫痪、脱肛、啄癖等疾病,因此应加强如下疾病的防治。9冬春谨防蛋鸭软腿病鸭软腿病,又称鸭瘫风。雏鸭、中鸭、成鸭均可发生。尤以在冬季和初春的产蛋母鸭极易发生此病,且母鸭产蛋量越多,发病率越高。蛋鸭患软腿病后,轻则造成掉蛋,重则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13.
鸭软腿病,又称鸭瘫风.雏鸭、中鸭、成鸭均可发生.尤以在冬春的产蛋母养鸭极易发生此病,越是高产母养鸭发病率越高.蛋鸭患了软腿病后,轻则造成掉蛋,重则还会死亡.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吉林省双辽市王某饲养番鸭雏400多只,有280只发病,雏鸭2个月龄时因饲养者刻意追求生长发育速度,而不当地增加了蛋白质饲料的饲喂量,故番鸭出现了痛风,雏鸭死亡200多只,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临床表现 患病雏鸭精神委靡,嗜睡,食欲下降或废绝,常常趴卧于舍内,不愿运动,常走近池塘也不愿下水戏游,体况逐渐消瘦,翅膀常常下垂。有的病鸭自啄羽毛,有的表现气喘,有的跗关节、跖关节、趾关节、肘关节或腕关节等发生不同程度肿胀变形,走路时表现跛行,还有的在舍内往往长时间蹲坐或单腿站立不动。绝大多数病鸭饮水较频,饮水量明显增加,经常排白色稀便,泄殖腔外口周围粘附粪便,污秽不洁。其粪便中混有较多白色的石灰渣样尿酸盐。其肢腿关节炎肿胀初期,常为弥漫性软肿,患部与周围界限不明显,但活动受限而表现疼痛。随着病程延续,肿胀关节发生结节性硬变,患部与周围界限分明,虽然仍旧表现不同程度跛行,但是疼痛减轻,甚至消失。患鸭病程缓慢,机体日渐消瘦,严重者后期表现不同程度贫血,最终多因全身衰竭而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15.
鸭瘫风又称鸭软腿病,各年龄段鸭均可发生,一般以秋、冬季节多发,肉用种鸭在限饲过程中,发生比较普遍。患病鸭轻者产蛋量较少,发育迟缓,重者死亡。  相似文献   

16.
鸭软腿病又称鸭瘫风,各年龄段鸭均可发生,一般以冬、春季初产蛋鸭多发,肉用种鸭在限饲过程中,发生比较普遍。患病鸭轻者产蛋量减少,发育迟缓,重者死亡。  相似文献   

17.
鸭软腿病又称鸭瘫风,各年龄段鸭均可发生,一般以冬、春季初产蛋鸭多发,肉用种鸭在限饲过程中,发生比较普遍。患病鸭轻者产蛋量减少,发育迟缓,重者死亡。  相似文献   

18.
鸭脚瘫又称鸭软腿病,一般以冬季或春季的初产蛋鸭多发,肉用种鸭在限饲过程中也有发生。鸭发病后,发育迟缓,产蛋量下降,病情严重者甚至死产。笔者在此就营养元素缺乏导致鸭脚瘫的防治做简要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肉鸭骨短粗症是舍饲笼养肉鸭常见的腿病之一。本病主要发生于1~3周龄的雏鸭,病初患鸭两腿轻度弯曲,随着病程的发展,呈不同程度的“O”形外观,胫骨变短,胫跗、胫跖关节增粗变宽,病鸭双脚重叠或交叉行走,影响采食、饮水和生长发育,导致残次鸭大量增加,给规模养...  相似文献   

20.
鸡痛风病是由于蛋白质代谢障碍或药物中毒等导致肾脏受到损伤,进而以尿酸或尿酸盐大量沉积在关节囊、关节软骨、关节周围、胸腹腔及各种脏器表面和其它间质组织中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病鸡行动迟缓、腿关节肿大、厌食、跛行、衰弱和腹泻等为特征,严重的可引起鸡群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