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收集贵州省不同来源的35个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样品及其生长地土壤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植株样品中多酚、总黄酮、总绿原酸、山奈酚-3-O-葡萄糖苷、金丝桃苷、槲皮苷、芦丁、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含量以及土壤中的土壤酶活性,并用SPSS软件对化合物含量与土壤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多酚、总黄酮和总绿原酸含量有显著差异;多酚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总黄酮和总绿原酸均分别与磷酸酶和尿酶、多酚氧化酶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样品中山奈酚-3-O-葡萄糖苷、金丝桃苷、槲皮苷、芦丁、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含量有显著差异,除磷酸酶、尿酶活性与山奈素和异鼠李素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外,与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相关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引起的土壤代谢性能可揭示土壤代谢作用强度及其适应外界环境和维持植物生长条件的能力,植物生长条件反过来作用于土壤代谢从而影响酶的活性,其酚类物质通过根系分泌影响酶的活性作用,单个化合物代谢主要受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疆石榴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疆石榴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为新疆石榴品质综合评价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新疆主栽石榴对象,测定和比较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和VC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石榴的果实内在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石榴在果实品质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叶城大籽甜石榴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17.9 %±0.6 %),喀什甜石榴最低(14.9%±0.5%);叶城酸石榴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2.19%±0.38%),叶城酸石榴、喀什甜石榴、喀什酸石榴三者之间的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叶城甜石榴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17.9%±0.6%),显著高于其他石榴;皮亚曼石榴的VC含量超过[(28.3 ±1.1) mg/100 g],显著高于其他石榴。【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判叶城大籽甜石榴内在品质最佳,其后依次是叶城甜石榴、皮亚曼石榴、叶城酸石榴、喀什甜石榴和喀什酸石榴。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不同石榴品种果实不同部位的酚类特性,以枣庄地区13个石榴品种成熟期果实为材料,利用比色法测定果皮、果汁和种子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原花色素、黄烷醇等的含量,采用DPPH清除法分析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各石榴品种间且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的酚类物质存在明显差异,但均以果皮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软籽谢花甜’果皮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含量均最高,种子总酚、原花色素、黄烷醇含量也最高,而‘小青皮酸’果汁中总酚、单宁含量最高。各石榴品种果皮、种子抗氧化能力和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含量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含量高的品种抗氧化能力也强。主成分分析将果皮、种子和果汁中5~6个酚类物质指标简化为2个主成分值来衡量酚类物质含量,不同石榴品种不同部位的主成分值不同。主成分值排在前5名的‘软籽谢花甜’是值得大力推广和深入开发利用的优良品种。可对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的石榴皮进行综合利用,开发相关产品。  相似文献   

4.
HPLC法同时测定遍地金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同时测定遍地金(Hypericum wightianum)药材中槲皮素、槲皮苷、木犀草素、山奈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槲皮素、槲皮苷、木犀草素、山奈酚线性范围分别为0.078~2.340μg、0.106~3.180μg、0.04~1.200μg、0.062~1.860μg;遍地金中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的含量分别为0.385%、0.022%、0.012%和0.111%,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实用。  相似文献   

5.
UPLC-ESIMS法同时测定沙棘黄酮中5种主要成分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电喷雾质谱(UPLC-ESIMS)法同时测定沙棘黄酮中槲皮素、杨梅素、芦丁、异鼠李素、山奈酚5种主要成分的定量测定方法。样品提取物用含内标的DMSO溶液溶解后过滤,滤液经色谱分离后,采用ESI-MS/MS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检测。该方法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最低检出限及定量下限分别为:槲皮素156.3ng/m L、312.5ng/m L,杨梅素7.8ng/m L、15.6ng/m L,芦丁9.8ng/m L、19.5ng/m L,异鼠李素3.9ng/m L、7.8ng/m L,山奈酚15.6ng/m L、62.5ng/m L。测定方法的日内精密度为:0.52~3.80;日间精密度为:2.61~4.04。5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为93.3%~104.9%。沙棘黄酮的5种成分含量分别为:槲皮素1.35mg/g、杨梅素0.25mg/g、芦丁1.74mg/g、异鼠李素0.96mg/g、山奈酚0.93mg/g。本文所用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高效,适用于沙棘果实中黄酮成分的定量分析。并对今后其它天然产物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比较研究5种中华补血草黄酮类化合物——异鼠李素、槲皮素、异槲皮苷、木樨草素、芹菜素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运用MTT试验,检测5种中华补血草黄酮类化合物对Hep G2和Hela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运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检测中华补血草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可知,5种中华补血草黄酮类化合物均显示一定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但其活性强弱存在差异。本试验条件下其抗肿瘤活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木樨草素>槲皮素>异鼠李素、芹菜素>异槲皮苷;体外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槲皮素>木樨草素>异鼠李素>芹菜素>异槲皮苷。结果表明,中华补血草黄酮类化合物木樨草素、槲皮素、异鼠李素、芹菜素等为中华补血草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与其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快速、简便地定性定量荷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荷叶中金丝桃苷、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4种黄酮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其分析测定条件色谱柱为Gemini C18,柱温为40℃,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55∶45,体积比),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360nm的条件下,金丝桃苷、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含量分别在1.5~48.0μg/mL,1.0~32.0μg/mL,1.0~32.0μg/mL,0.7~24.0μg/mL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回收率为90%~103%,精密度为3.5%~4.2%,荷叶中4种黄酮含量依次为1.94%、0.092%、0.025%和0.016%。该方法可用于荷叶样品4种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不同石榴品种果实类黄酮物质组分和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不同表现型石榴品种‘泰山红’、‘大青皮’、‘墨石榴’和‘三白’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果皮和果汁中杨梅酮、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素、芹菜素等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果皮、果汁中均存在这5种类黄酮物质,其中以杨梅酮和槲皮素含量最高。4个品种间类黄酮含量有差异。‘三白’石榴果皮和果汁中的类黄酮总量均最高,分别达到377.5μg/g和82.0μg/g,‘泰山红’、‘大青皮’和‘墨石榴’果皮和果汁中类黄酮含量依次降低。此外,同一品种不同部位也有差异,‘三白’果皮类黄酮总量是果汁的4.60倍,而‘泰山红’、‘墨石榴’和‘大青皮’依次是3.51、4.45、4.28倍。表明类黄酮含量在石榴不同品种以及同一品种果皮和果汁中均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锦鸡儿中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运用Agilent HC-C18色谱柱为分析柱,以甲醇–0.2%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槲皮素在8.28~165.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n=5);山奈酚在7.96~158.4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 (n=5);异鼠李素在8.08~161.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n=5);三者的回收率分别为99.21%、97.45%、98.26%,RSD分别为1.58%、1.77%、1.69%。锦鸡儿花中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分别为0.249 mg/g、0.245 mg/g、0.265 mg/g,根中检测不到上述三种成分。本方法可同时测定锦鸡儿中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含量,操作简单、灵敏、重复性好,适用于锦鸡儿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四、新疆石榴的优良品种 石榴从果实籽粒和风味可分为甜石榴和酸石榴。酸石榴主要用于加工;甜石榴是目前主要推广的栽培类型,经济价值较高。目前南疆地区主栽品种有千籽红、皮亚曼1号、皮亚曼2号、赛柠檬和叶城甜石榴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不同采收期青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为指标,综合比较4种活性成分含量以确定青翘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采自陕西省洛南县的青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芦丁、槲皮素的含量,并对这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月下旬至8月上旬青翘中的连翘苷、连翘酯苷A、芦丁的含量较高,最高分别可达5.62,41.92,5.70 mg/g;这3种活性物质含量随采收时间的延长而波动较大。槲皮素含量以7月下旬至9月上旬采收青翘较高,最高达0.91 mg/g,且不同采收期青翘中槲皮素的含量变化较小。【结论】陕西省洛南县产青翘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收最佳,此时连翘苷、连翘酯苷A、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新疆石榴皮中的总黄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新疆石榴皮中的总黄酮。【方法】以单因素为研究基础,分析温度、pH、吸附穿透曲线及洗脱液浓度、料液比等因素,研究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石榴皮总黄酮的条件,并找到最佳工艺条件。【结果】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石榴皮中黄酮类物质纯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液pH为4、温度30℃、料液比1∶4(g/mL)、洗脱液乙醇体积为90%。该工艺富集纯化石榴皮黄酮类物质效果较好,石皮总黄酮的纯度由7.25%提高至17.32%。【结论】能有效的洗脱色素、叶绿素等非目标成分,科学合理的分离纯化石榴皮中总黄酮,且操作简单、安全、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测定新疆野山杏果肉中4种黄酮类化合物(原花青素、芦丁、柚皮苷二氢查尔酮、槲皮素)。【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Hubble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A(甲醇): B(0.5%磷酸水溶液)= 45∶55,在1.0 mL/min流速下等度洗脱,分离新疆野山杏果肉中4种黄酮类化合物,采用仪器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添加回收率验证该方法。【结果】原花青素、芦丁、槲皮素3种黄酮成分色谱峰在20 min内分离度良好,线性范围为0.52~56 μg/mL(r = 0.999 8~1),加样回收率为92.13%~96.70%,RSD为0.89%~1.96%;原花青素含量为7.325 mg/kg,芦丁含量为0.630 mg/kg,槲皮素含量为0.009 58 mg/kg,柚皮苷二氢查尔酮在该条件下未检出。【结论】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简便、快速、准确、稳定性及重复性好,适用于新疆野山杏果肉中芦丁等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皇后姊妹系及其亲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为哈密瓜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2份材料的ISSR标记结果,进行非加权成对群算数平均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皇后姊妹系及其亲本的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7,Shannon信息指数为0.55。12份材料的JC遗传相似系数在0.23~0.91之间,平均值为0.58,亲本金黄与其他供试材料的JC值平均为0.28。除亲本金黄外,所有亲本材料和大部分皇后姊妹系被聚在类群Ⅰ内,类群Ⅱ、Ⅲ和Ⅳ分别只有一份材料,与类群Ⅰ具有一定的遗传距离。亲本金黄遗传差异显著,除皇后和皇后88系外其余姊妹系间遗传差异不明显,PCA分析结果与UPGMA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结论】皇后和皇后88系的遗传基础较宽,与选育亲本间具有一定的遗传距离,这两份材料仍可作为哈密瓜杂种优势育种的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冬、春小麦冬前播种对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为北疆晚熟作物倒茬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指导。【方法】以冬小麦新冬41号、春小麦新春29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冬、春小麦冬前播种(10月25日和11月5日较适宜播期晚25~30 d左右)对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冬前播种的冬小麦与春小麦生育期相差2~5 d,10月25日播种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高于春小麦,而11月5日播种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小于春小麦。冬小麦越晚播越不利于干物质的积累,而冬前播种的春小麦(10月25日以后播种)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不大。【结论】11月5日后播种的春小麦(5 483.6 kg/hm2)的产量高于冬小麦(4 562.7 kg/hm2),临冬前(11月5日)播种的春小麦比冬小麦更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挖掘传统中药的活性成分,对报春花科植物甘青报春(Primula tangutic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及结构分析。利用柱层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分离手段分离得到4种化合物,并利用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等,同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及理化数据分析,初步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4种化合物分别为4-羟基苯甲酸、槲皮素、山奈酚和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沙棘不同优良杂种种子中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为医疗和保健专用优良沙棘杂种的选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基于生长与结实性状,从蒙古沙棘与中国沙棘杂交子代中选育出43个杂种优良单株,对其种子中VE、黄酮、脂肪酸等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沙棘杂交子代优株种子中的VE、黄酮、粗脂肪、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具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分别变化于2.94~16.42 mg/hg、82.37~381.48 mg/hg、4.03~9.59 g/hg、3.15%~39.28%、0.43%~14.72%、3.16~24.43%、4.57%~73.32%、2.53%~44.66%;沙棘杂种种子的黄酮组分主要以槲皮素和山奈酚为主,异鼠李素的含量较少,3个组分的含量均随总黄酮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随着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含量的上升而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3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沙棘杂种子代中,部分单株种子的VE、黄酮或脂肪酸含量高于母本或双亲,超亲现象明显;筛选出了种子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在80%以上8个杂种单株,其属于高不饱和脂肪酸杂种。  相似文献   

18.
选取陕西渭南合阳县引种栽培的北冰红葡萄,分析了北冰红葡萄子粉所含的主要活性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北冰红葡萄子粉中总酚含量为49.68 mg/g;原花青素含量为105.67 mg/g;单宁含量为32.04mg/L;所含18种主要单体酚按含量高低分别为芦丁、表儿茶素、水杨酸、槲皮素、桔皮素、桑色素、阿魏酸、香豆酸、白藜芦醇、香草酸、没食子酸、绿原酸、香豆素、山奈酸、儿茶素、安息香酸、咖啡酸、丁香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