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彬 《福建茶叶》2016,(9):207-208
中国是种植茶叶的故乡,在长期的茶叶种植过程中,不仅为茶叶贸易提供了大量的茶产品,而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叶体系。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观光茶园为主题的特色茶园旅游发展起来,这不仅带来了茶叶种植的繁荣,更加促进了茶园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如何发挥文化在茶园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充分体现茶园观光旅游的文化功能是现代茶园景观设计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主要从茶园文化景观的特征入手,探究茶园文化景观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迎接世纪之交的世界茶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茶是世界上消费量仅次于水的一种饮料。日均世界消费量30亿杯。本世纪来,世界茶园面积、茶叶总产量和茶叶出口量有了很大的发展。与世纪初(1910)相比,1996年分别增加373.8%(1995年资料)、559.40%和223.10%。此外,茶叶的花色品种有了明显的增加,茶叶的消费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茶树种植和加工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有显著改善,茶叶对人体生理调节机能作用有了深入的研究,茶叶生产、消费和销售都有很大发展。本文在迎接世纪之交之际,就世界茶业和茶叶科学的发展及存在问题作一概要评述。一、茶叶生产与贸易1996年全球的茶叶生产量…  相似文献   

3.
小桥镇产茶历史悠久,从六十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茶叶,发展至今已有茶园1.7万亩,年产量1728吨,年产值860万元,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占全市20%强,是我市茶叶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也是小桥财政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经过近40年的发展,小桥茶叶生产中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严重地阻碍了小桥茶叶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生产环节缺乏新优品种和科学管理。全镇茶叶品种单一,仅闽北水仙就占茶园面积的90%以上,茶树普遍老化,有80%以上的茶树有20~40年的种植史。茶园掠夺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们国家最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茶文化历史悠久,而且贴近我们的生活,影响深远。茶,在我们国家成为健康生活的流行趋势,人们热衷于种植茶叶、泡制茶叶、品味茶叶等,而种植茶叶的过程中,由于其规模的不断扩大,科学合理的茶园景观设计也应运而生。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自然环境和寓教于乐的追求,人们对茶园需求不仅局限于采摘茶叶,而是观光科普、互动娱乐的新型旅游形式,所以我们要调整茶园结构,合理规划设计,茶园由单一的生产基地功能,转变为游乐性丰富的观光园。茶园景观设计离不开园林设计相关内容,无论是在茶园的种植还是功能分区等方面,都需遵照景观设计相应的原则。本文拟从茶园的整体景观效果入手,结合景观设计及种植设计多方面因素,探索其具体有效的规划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5.
茶业经济贸易四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茶业经济贸易出现发展趋势和显著变化。主要原因是茶产业地位上升,认识提高,茶叶是有效益的经济作物,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有相当多的农民致富还要靠茶叶。在主要茶区,茶叶是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茶业结构调整,茶科技茶产业发展,茶叶商品市场化、民营企业发展, 全国茶业经济贸易出现四大变化。1茶叶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发展当前,茶叶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效益为主,按市场需求调整茶类结构,茶叶生产发生质的变化。一是茶园面积和产量稳定增长。1999年茶园面积113万hm2,2000年…  相似文献   

6.
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结合茶文化、地方民俗特色是构建茶园景观基本原则。另外,这对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吸引各地旅游观光者与发展旅游产业有良好的带动作用。本文论述了改善茶叶种植农场景观设计的特点及改造意义,剖析了国内茶园景观改造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立茶园主题,分区规划设计;构建服务平台,便民设施统一;展示地方民俗,弘扬茶文化的景观设计思路,目的是为茶园景观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茶叶是秋芦镇农村新兴的主导产业,从梅洋村来说就现有茶园面积1000多亩,毛茶产值562.5万元,家家有茶园、户户有毛茶初制厂,涉茶人员占总人口的90%.秋芦镇茶叶种植自1958年开始探索性的发展,但由于茶叶品种没更新,茶园老化,茶园效益低下不上,导致面积萎缩.  相似文献   

8.
黄继仁 《中国茶叶》2000,22(5):12-13
改革开放为茶叶生产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茶叶向优质高产发展。21世纪的到来和我国即将加入WTO,为茶叶生产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茶叶生产与全国农业形势一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进入了一个发展新阶段。茶叶是放开比较早的产品,1984年就开始步入市场经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越来越明显。茶叶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平均单产和名茶的变化情况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1.茶园面积的变化 1999年全国茶园面积 113万hm2,比 1979年的1051 h…  相似文献   

9.
尹晓民  詹国英 《茶叶》1989,(1):48-48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茶叶生产也相应落实了各种承包责任制,对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一定作用。但近年茶叶市场形势好转,原来并不完善的承包合同产生了不少新问题。如茶园所有者与承包者的关系处理,投入与收益的关系;价格政策关系  相似文献   

10.
茶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对于提升观光茶园种植区域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观光茶园园林景观设计者要根据茶园地域特点、茶叶产业发展要求、茶文化特点,从设计原则、景观规划布局及景观设计手法方面入手,提升观光茶园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和文化品位,为茶叶资源开发利用及茶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茶叶生产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效应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修杰  姚飞  马力  储霞玲 《茶叶科学》2020,40(3):415-429
明确茶叶生产格局的演变特征和集聚效应,对广东省茶叶产业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空间重心模型,运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广东省茶叶生产格局的演变过程、演变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茶叶生产的空间集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7年广东省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稳步提升,2008年以后增速较为明显;(2)茶叶生产空间差异明显。粤北和粤东地区茶叶种植总面积占到广东全省的85%以上,茶叶产量占到83%以上,粤西和珠三角缩减较为明显;(3)广东省茶叶生产重心具有整体向东偏北迁移的趋势。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重心的东移反映出广东省茶叶生产已呈现逐渐向粤东和粤北地区集聚的态势;(4)广东省茶叶生产空间极化和空间溢出作用显著,已经形成了以饶平、潮安、大埔、丰顺、五华、兴宁、英德、东源等县区的茶叶生产集聚区,构成了广东省茶叶生产的“热点区”,并对周边县市产生带动和刺激效应;(5)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是茶园规模扩张的基础,政府的政策激励和支持是茶叶产业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巨大的市场消费力是茶叶产业迅速发展的直接因素,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茶园面积扩张的重要原因。广东省茶叶生产空间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应根据地区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种植传统等因素,推进茶叶生产区域集群化发展,提升广东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茶园施肥现状与无公害茶园高效施肥技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韩文炎  李强 《中国茶叶》2002,24(6):29-31
施肥在茶叶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世界主要产茶国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四国的调查表明,在1970-1992年间,肥料投入对茶叶增产的贡献率高达41%,超过土地(25%)和劳动力(8%)的贡献率。由于肥料在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中的特殊地位,施肥已成为茶园管理最重要的常规技术之一。为此,调查我国茶园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方向,提出无公害茶园高效施肥技术,对于提高茶园施肥技术水平,促进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台资企业在福建开发茶叶的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台商到福建投资开发茶叶,有经济、地理及人文方面的原因。台商投资重心在闽南,特别是安溪;投资方向有观光茶园,种植与加工及茶叶深加工与系列产品开发。台商企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有自产自销型、自产兼收购型、纯收购型及加工与经营机械结合型。其经济效益与从业基础、经营管理水平有关。台资在福建投资茶业推动了福建茶叶发展,具体表现在促进了大陆制茶机械改进,促进乌龙茶制作工艺的改革,促进茶叶销售,也促进大陆茶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所今年茶园热旱后不同种植品种的抗旱性和不同海拔茶园的茶叶产量调查,并结合合理栽培措施对茶叶产量的提高,减少或减轻灾难性气候对茶树生理生态的影响,提出预防自然灾害、减少损失的合理方法,为今后茶叶可持续生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休闲茶园是以传统茶业生产种植为基础,从生态性的层面对茶园景观进行改建,融合现代休闲观光服务业,将茶业生产制作体验、茶叶及其衍生品销售、茶文化体验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综合性茶园。在互联网+视域下,"流量至上"的理念不断改变着茶园景观设计的思路。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营造出更富有视觉吸引力的景观,打造极具特色的游览体验,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是当代休闲茶园景观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功能美、形式美、生态美三个维度探析了休闲茶园景观设计教学中美学体系的构建要素,并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线上资源的获取、线上教学的优势、利用现代交互技术、发掘隐性因子等特点,提出了互联网+视域下休闲茶园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皖南屯绿茶区是优质茶叶产地,在该地区存在着多种植茶方式的茶园,如普通纯茶园、密植速成茶园和茶林复合园,后者以茶树—乌桕树复合园最有代表性。有人认为这种复合园是屯绿内质优良的保证,为此笔者于1987年在黄山市休宁县洪里乡作了不同种植类型茶园茶叶内质成分的比较,欲为改进茶树栽培体系,提高茶叶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茶叶微生物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茶叶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研究手段和方向的多元化,微生物在提高茶叶产量、防治茶树病虫害、进行茶叶贮藏保鲜和提高成品茶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得到深入研究.本文就黑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种类鉴定及胞外酶特性、茶园根际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及胞外酶活性、微生物菌剂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展望了微生物在茶叶生产领域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永顺县茶叶生产历史和现状 ,对永顺县茶叶生产优质化进行探讨 ,重点指出茶叶优质化生产的有利条件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1 永顺县茶叶生产的历史和现状永顺县产茶历史悠久 ,可追溯到东汉时期 ,距今已近两千年。解放后 ,由于政府重视 ,永顺县茶叶生产发展较快 ,特别是 2 0世纪70年代 ,全县茶叶种植面积曾一度达到1 333hm2 ,建立了四个红碎茶加工厂 ,几十个村级或乡办茶场。到了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 ,由于茶园品种混杂、管理粗放、制茶设备无力更新、陈旧不堪 ,导致茶叶品质下降 ,加上茶叶经营方式与外贸体制的改革 ,产品难以…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在茶业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在茶业中作用和应用广泛,本文主要综述了茶叶加工、茶园肥培管理、茶园病虫害防治及茶叶贮藏与保鲜中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提出了两个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杜巍  宋庆波 《中国茶叶》1993,15(5):32-33
湖北省是我国重要茶区之一,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茶叶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更快。据统计,到1992年全省茶园面积达138.5万亩,其中投产茶园89.3万亩,产茶30550吨,茶叶产值达到2.8亿元,取得了改革开放以来连续15年增产增收的可喜成绩。 (一) 近年来,湖北茶叶得到稳步健康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茶园面积稳定,素质逐步提高全省茶园面积基本稳定在110万亩左右,投产茶园在80万亩左右,茶园素质逐步提高。据统计,到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