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观的重要源泉."作为中华传统...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如何将其传承发扬好?习总书记指出: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沐五十载风雨砥砺发展的唐县供电公司,面对企业安全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将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入企业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创新培育“忠孝仁义”安全文化理念,借力“忠孝仁义”这张“文化名片”,以文化人、以文感人、以文育人,用文化“软实力”夯实企业安全发展“硬基础”。  相似文献   

3.
水是生命之源,黄河、长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人类文明的进步史就是一部水利的发展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多次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水利工程施工”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主要阐述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该课程是在人类与自然灾害斗争中不断认识自然规律,探寻自然真理的曲折历程中逐渐形成。在经历“物竞天择、逆境求生”到“人定胜天”,再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五统一"工作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注重实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典型引路与全员参与"的三对关系,大力实施企业文化传播工程、落地工程、评价工程,培养员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公司改革发展中的保障和引领作用。坚持传承与发展,引领国网优秀文化落地生根经过多年实践,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总结提炼的一系列有浙江特色的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民族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项任务:第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第二,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第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第五,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相似文献   

6.
张梦 《河北农机》2019,(10):26-27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修养内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高职院校老师应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和实践者,并能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融入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教育,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张文燕 《河北农机》2019,(4):100-1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具有创造力的民族道德传承。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并不重视校园传统文化建设,导致学生民族意识淡薄、理想信念薄弱,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校园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策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传统文化建设中,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以高职院校校园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为载体,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也是立德树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是今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在重视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加大了乡村建设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笔者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是经济层面,带给人们更高的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包括了乡村文化,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乡村文化对乡村建设的重要作用,通过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乡村的振兴。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文化,探究了乡村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作用,提出在乡村文化逐渐衰退的情况下借助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文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水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文化形态,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精神内核及审美意蕴,对人的道德品质和意志信念培养具有重要的引领价值。高校思政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主课程,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水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讲好水的故事,培养具有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的新时代青年。由蒋涛、秦素粉、胡红梅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水文化教育导论》一书通过借鉴国内外的论文、论著及视频资料,梳理人类文明发展和水文化变迁的历史脉络,深入介绍水文化中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和符号,强调水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教育价值和可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高兵 《农电管理》2023,(6):39-4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为全面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指引和行动遵循。新征程路上,供电企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部署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笔精神财富,更是为之自豪的文化宝藏。传统文化对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其独特的魅力值得我们去继承与发扬,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开创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中华民族新文化,在新的校园氛围中加进新的文化内容,使其具有时代意义和中华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大环境下,沈阳故宫近400年的文化历史资源,应得以全面的开发和使用以实现其更深层的文化经济价值。文章提出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融合、趣味娱乐与教育相结合、收藏与实用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正"和"文化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文明风尚养成、政德政风淳化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和"文化意蕴的用语至今仍频频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贵和尚中,把握平衡。《中庸》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意思是说,喜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显得极为重要。凤仪村历史沿革一千余年,文化底蕴深厚,地方特色明显,传统文化种类丰富,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近年来,凤仪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存在乡村人口流失、环境开发过度、现代文化冲击等问题,为此,笔者建议从人才培养、适度开发、深入挖掘当地特色等途径加以解决,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临川区农机局召开了全局干部职工会,认真学习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会议由尧贵瑞局长主持。会上局长尧贵瑞全文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对江西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和"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总体要求,是指导江西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做好江西各项工作长期坚持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的伟大战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实践证明,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路上,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西省作为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省,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充分挖掘和发挥江西省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宝贵资源与精神支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与陕西省省长刘国中在西安共同签署《国家能源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能源产业创新绿色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根据《协议》,国家能源局与陕西省将重点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强政策、改革、创新等方面合作,努力把陕西打造成煤炭深加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本文以《职场英语》课程中"职业技能"教学项目为例,介绍如何将职业道德、地方文化、井冈山精神融入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20.
源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它的形成和发展,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本刊自2009年5月开辟"农业古诗文赏析"栏目起,一直致力于从农耕文明的浩瀚海洋中撷取先贤智慧的点点珍珠,以期带给读者科学启迪和文化传承。近日在北京举办在"中华农耕文化展"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一再延期闭幕,让我们欣喜地看到社会公众对农耕文化的关注和追捧。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夏学禹先生撰写的《传承弘扬农耕文化留住我们生活的根》一文对农耕文化的思想和内涵进行了深刻地诠释,本刊特摘取其中一段,以飨广大读者,在此向夏先生致以诚挚的谢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