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以2013年10月21日铁岭地区大雾天气为例,阐述了产生大雾天气的形势背景,分析了出现大雾天气前后大气层结状况、风速变化状况以及水汽条件对形成大雾天气的影响,目的是通过对这次天气过程的总结分析,对该类天气有一定的认识,为以后对类似天气进行预报提供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霜冻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危害严重。结合瓜州县农业生产实际,分析了霜冻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霜冻天气防御对策,以期降低霜冻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因自然天气具有不可控性,有时会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带来不可逆的危害,因此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人工操作来实现对极端天气的控制和改善,进而调节不可控的天气问题。现分析人工影响天气的重要性,结合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针对人工影响天气的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强对流天气是指发生突然、天气变化情况大、破坏力强的天气,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冰雹、雷电大风、龙卷风、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强对流天气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破坏性很大.在进行地面测报工作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强对流天气,在进行强对流天气的测报过程中,必须采用与日常天气不同的测报方式.本文主要探讨强对流天气时地面测报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5.
浅谈雾霾天气的识别及预警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雾霾天气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对识别其天气的特征进行探讨,对其天气的主要危害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建立雾霾天气预警的实施策略,为安溪县雾霾天气预报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主要是对雷电天气所发生的环流形势,对雷电天气所出现的主要天气形势和雷电天气的主要特征量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不同角度就如何做好雷电天气的专业气象服务的具体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归纳雷电天气专业气象服务的要点。  相似文献   

7.
王卫锌  姚薇  吴金凤  李志军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1):143-144,199
利用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8年8月17日泰州雷雨大风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做好夏季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方面的经验,为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做好夏季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业》2006,(9):23-23
平菇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栽培技术也不断翻新和提高,灾害性天气也不时对平菇栽培产生侵扰.灾害性天气在冬春季节主要有:降雪天气(包括暴雪、暴风雪天气)、寒流天气、大风降温天气(包括扬沙和浮尘天气)、持续阴雾天气、持续低温天气、罕见极端低温天气.在夏秋季节主要有:降雨天气(包括雷阵雨、暴雨、暴风雨、持续性降雨天气)、高温干热天气(气温突然升高、干热风、罕见极端高温)、高温高湿天气等.尽管这些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几率比较少,一旦遇到,预防和化解不及时,轻者会造成减产、降低品质,重者会造成绝收的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9.
以2011年9月6日松潘县川主寺镇雷雨天气过程为分析对象,研究了川主寺镇强对流天气发生环流形势背景、动力条件、热力条件以及雷暴触发条件等因素,这对了解松潘县雷暴天气发生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分析还表明,加强对雷暴天气环流结构的认识、改进强对流天气分析工具和提高中尺度天气分析能力是增强松潘县川主寺镇强雷暴天气预警预报能力的三个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业天气风险管理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农业天气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证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基于金融产品创新视角从天气风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天气风险管理的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对农业天气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作了简要评价,以期为完善我国农业天气风险管理体系及对今后进一步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8 年7 月11 日,满洲里地区出现暴雨天气过程,本文对该次暴雨的产生的环流背景、 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不稳定能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天气系统的调整为本次暴雨 产生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为本次暴雨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同时低空 急流带来渤海附近的水汽为本次暴雨的持续和短时强降水的产生提供可能,不稳定能量的贮存 与释放加剧了暴雨的产生。最后本文得出此次暴雨产生的机理模型,对本次暴雨进行较为明了 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美国和欧洲对生物固体(废水处理的副产物)的研究情况。研究表明:生物固体施用于农田、林地等,可促进植物生长;生物固体的来源、性质及土壤、气候、植被等都会对施用地重金属的含量、吸收、移动及形态产生影响;植物吸收重金属受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pH、质地、铁和锰氧化物等的影响;生物固体中绝大部分重金属在施用土壤后就被有机质、碳酸盐结合为稳定的、难移动的形式,被固定的量与土壤pH、粘土矿物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天水地区暴雨预报及服务能力,利用天水地区所有自动站资料、高空资料以及Micaps实况资料,对天水2010年8月12日发生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主要是由位于甘肃南部的低涡切变形成;(2)形成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主要来源地是南海,另外还有来自高原和孟加拉湾的水汽作为补充;(3)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对此次暴雨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4)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流场形势引发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此次强降水发生不可或缺一个重要条件;(5)通过分析此次过程的垂直速度场可知,持续的上升运动不断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以陕西省安康市2002年的农业气候条件评价为例,以作物种植比例最优化模型作为气候评价模式,通过作物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建立作物产量和气象条件的回归模型,计算最优、最坏气候产量和气候变化影响产量,并对估计短期气候异常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CINRAD/CA雷达的2次强天气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在多普勒雷达产品中的表现特征,利用山西北部大同地区CINRAD/CA波段多普勒雷达,对2012年7月5日广灵县冰雹和2011年7月21日左云县短时强降水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冰雹天气低层逆温层较厚,短时暴雨逆温层浅薄;(2)冰雹天气强回波区所在高度在-20℃等温线之上,短时暴雨在0℃层等温线以下;(3)冰雹天气65~60 dBz回波所在高度超过短时暴雨4~5 km左右;(4)冰雹天气低层有弱回波区、中高层有悬垂回波;(5)中气旋、中尺度辐合区及风暴顶辐散是冰雹天气的特征,深厚的湿层及急流长时间维持是短时暴雨特征;(6)冰雹天气低层风向顺转中层逆转高层顺转,短时暴雨风向整层顺转;(7)降雹过程有持续高VIL值及对应大的梯度变化值,而短时暴雨VIL跃升量很小。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沙尘天气发生规律及环境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近50年来沙尘天气的观测资料分析认为,黑龙江省沙尘天气的发生地域分布广泛,区域间差异明显;沙尘天气的发生次数随年代变化有所减少,但沙尘强度有所增加,这与全国沙尘天气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影响沙尘天气的环境因素较多,其中最关键的是大风和人为因素。分析认为,自然因子的周期变化是造成沙尘天气分布和变化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起了加强作用。现阶段黑龙江省沙尘天气处于少发期,多发期还会到来。  相似文献   

17.
天气衍生品是为了规避天气风险给天气敏感行业带来收入的不稳定性而兴起的创新型风险管理工具,其实质是通过衍生合约对天气风险进行分割、重组和交易的证券化产品。不同于传统金融衍生品,天气衍生品的价值取决于温度、湿度或降雨量等天气指数。本文在分析天气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最常见的天气期货和天气期权的运作机制及其精算定价。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盐城市历年高温天气发生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盐城市市区83%的年份会出现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7月上旬到8月上旬,占全年的78.4%;产生高温的天气形势是从500 hPa到地面都处同一系统,当地处于S~SW气流中,系统深厚,天气晴朗;晴热少雨是高温天气多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廖国进  黄阁  孟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13-6316
分析了2006年6月辽宁2次冷涡天气过程。6月3日的冷涡过程为辽宁大部分地区带来了一次雷雨、冰雹等强对流性天气,云图上表现为白亮云团,雷达上有弓形回波以及辐合型气旋性环流。6月14日的冷涡过程为辽宁大部分地区带来了一次强降水天气。根据雷达速度场可以判断锋面与测站的相对位置。天气形势及预报是短期预报的主要依据,而卫星云图、雷达资料、自动站资料在灾害性天气的监测以及短时预报预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环流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和强天气分析技术,对兰州市2015年7月连续11 d的强对流天气成因进行分析,针对致灾最重的7月13日雹暴天气进行大尺度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及中尺度分析;同时,将2013年8月连续5 d的强对流天气与2015年7月连续11 d的强对流天气进行天气实况、环流形势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夏季500 h Pa高空蒙古冷涡与新疆至青海一带的大陆高压相配合,使兰州地区处于冷涡西南部的西北气流控制下,从冷涡底部不断分裂下滑的冷槽,中高层冷槽和低层暖温度脊的上下叠置,有利于对流不稳定的建立和发展,极易造成兰州地区午后强对流天气。蒙古冷涡的位置及强度,决定了兰州地区连续性强对流天气的持续日数、对流性天气的强度及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