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畜禽配合饲料中砷的污染量及其分析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法(GB13079-91)测定湖南省六个地区二十个猪、鸡配合饲料中总砷的含量,结果显示,85%的样品中总砷含量超过国家允许含量(≤2mg/kg)。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大量对氨基苯砷酸(阿散酸)会使总砷量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饲料生产中,无机砷盐是一种有害物质,超过一定限量即会对有机体产生严重的毒害作用,因此在国家标准中,对饲料及预混料的砷盐含量作出了严格的规定。目前对砷盐的检测多般采用银盐分光光度法,亦称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即DDC-Ag)比色法。该法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比较准确的测出样品中砷盐的含量,但存在检测步骤繁琐,耗时长,影响因素多,检测误差大等缺点。对饲料生产企业来说,采用砷斑法检测砷盐较适合,因该法操作简便、快捷、误差小、实验结果明显。1.检测原理砷斑法,又称古蔡(Gutzeit).法,其原理是利用金…  相似文献   

3.
砷钼蓝法测定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的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砷(As)是一种剧毒的重金属元素。我国饲料卫生标准规定鸡、猪配合饲料中砷的含量不得超过Zing/kg。但砷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吸收积累土壤中的砷。我国粮食谷物类的含砷量为0.07mg/kg-0.83mg/kg,鱼类的含砷量为ling/kg-Zmg/kg,作为饲料添加剂用的矿物盐含砷量可能超过10mg/kg。要将配合饲料中砷含量控制在Zing/kg以下,必需检测矿物添加剂和鱼粉等原料中砷的含量,以避免使用含砷量高的原料。“微量砷的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砷斑法、极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国家饲料检测标准GB13079—91规…  相似文献   

4.
饲料中总砷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林华 《饲料工业》2001,22(12):37-40
砷(As)是主要有害元素之一,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含量极少。由于砷化合物的剧毒性,砷的测定就显得特别重要。饲料中的砷主要来源于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贮存及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饲料中砷的检测一般都采用国家标准“GB/T13079-1999中的“第一法银盐法”,此法是经典的测定方法,长期以来一直应用于各种饲料中As的分析。但在检测过程中我们发现,全盘照搬国标方法测定饲料样品时,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不是很好。问题的关键在于发生氢化物时溶液的酸度,且试样的分解液酸度也难以保持一致,平行试验不易控制在误差…  相似文献   

5.
孟昭宁 《饲料世界》2003,(12):29-30
砷(As)是一种剧毒的重金属元素。我国饲料卫生标准(GBl3078-91)规定鸡、猪配合饲料中砷的含量不得超过2mg/kg。但砷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吸收积累土壤中的砷。我国粮食谷类的含砷量为0.07-0.83mg/kg;鱼类的含砷量为1~2mg/kg。作饲料添加剂用的矿物盐含砷量可超过10mg/kg。要将配合饲料中砷含量控制在2mg/kg以下,必须检测矿物添加剂和鱼粉等原料中砷的含量,以避免使用含砷量高的原料。  相似文献   

6.
砷(As)是一种剧毒的重金属元素。我国饲料卫生标准(GBl3078—91)规定鸡、猪配合饲料中砷的含量不得超过2mg/kg。但砷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吸收土壤中的砷。我国谷类的含砷量为0.7~0.83mg/kg;鱼类的含砷量为1~2mg/kg。作饲料添加剂用的矿物盐含砷量可超过10mg/k。要将配合饲料中砷含量控制在2mg/kg以下,必须检测矿物添加剂和鱼粉等原料中砷的含量,以避免使用含砷量高的原料。  相似文献   

7.
王敏 《山东饲料》2004,(2):29-30
砷(As)是一种剧毒的重金属元素。我国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91)规定鸡、猪配合饲料中砷的含量不得超过2mg/kg。但砷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吸收积累土壤中的砷。我国粮食谷类的含砷量为0.07~0.83mg/kg;鱼类的含砷量为1~2mg/kg。作饲料添加剂用的矿物盐含砷量可超过10mg/kg。要将配合饲料中砷含量控制在2mg/kg以下,必须检测矿物添加剂和鱼粉等原料中的含量,以避免使用含砷量高的原料。  相似文献   

8.
袁谦 《饲料工业》1997,18(10):30-31
如何测定饲料中的无机砷杭州市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袁谦我国饲料卫生标准中砷的允许量标准是以测定总砷计算,总砷是指三价、五价的无机砷及有机砷的总量。但各种价态与形态的砷化物的毒性相差悬殊,据报导,其毒性依次为砷化氢>三价无机砷>五价无机砷>有机砷。元素...  相似文献   

9.
砷斑法测砷原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湖南饲料》2005,(1):36-37
在饲料生产中,无机砷盐是一种有害物质,超过一定限量即会对有机体产生严重的毒害作用,因此在国家标准中,对饲料及预混料的砷盐含量作出了严格的规定。目前对砷盐的检测多般采用银盐分光光度法,亦称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即DDC-Ag)比色法。该法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比较准确的测出样品中砷盐的含量,但存在检测步骤繁琐,耗时长,影响因素多,检测误差大等缺点。对饲料生产企业来说,采用砷斑法检测砷盐较适合,因该法操作简便、快捷、误差小、实验结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李加新 《饲料工业》1993,14(10):33-34
<正> 饲料中的砷主要来源于农作物的残存农药,其次为添加矿物添加剂和其它添加剂。砷的存在对禽畜的生长影响极大,而砷又能积累于动物体内,所以饲料中砷的含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指标。目前测定砷的常用方法有古蔡氏砷斑法、  相似文献   

11.
《饲料工业》2017,(17):43-46
试验旨在建立一种饲料中不同形态砷化合物分离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分离检测饲料中的无机砷及其它砷形态。5种砷形态的方法检出限(以砷计)分别为:三价砷[As(Ⅲ)]4.0μg/kg,五价砷[As(V)]5.0μg/kg,一甲基砷(MMA)3.0μg/kg,二甲基砷(DMA)2.0μg/kg,砷甜菜碱(AsB)2.0μg/kg。加标回收率为88.6%~105%,相对标准偏差为2.1%~6.7%(n=6)。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成功测定了饲料中不同形态砷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饲料中的砷形态以有机砷为主,该法完全可以满足饲料中无机砷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用活性炭吸附分离饲料中有机砷化合物的新方法,有机砷化合物分离后用DDTC-Ag比色测定10~(-6)g级的无机砷。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其测定误差小于平均值的15%。  相似文献   

13.
有机砷制剂在畜牧上的应用山东省菏泽地区饲料公司李彦才,王沂民砷在自然界很少以元素状态存在,而是主要以三价和五价化合物存在。砷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工业发达国家的研究应用已有近40年的历史。美国目前把砷制剂作为最常使用的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近几年,砷制...  相似文献   

14.
砷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应用研究始于50年代初,而得到广泛应用推广已有近Ic年的历史。随着畜禽营养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砷已成为畜禽必需的微量元素,它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改变肠道细胞代谢,抑制肠道中有害细菌生长,起着生长促进剂和抗菌剂的双重作用。但砷也是有毒元素,在饲料加工工业实际生产中应予重视和合理应用。本文对砷的代谢、毒性和影响因素、生物学功能及其缺乏症、应用及需要量等问题综述如下:1.砷的代谢砷制剂有两大类,即无机砷和有机砷。无机砷主要以AS“’、AS-’形式存在;有机砷主要有氨基苯砷…  相似文献   

15.
化学发光法测定饲料中的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方法原理样品经灰化除去有机物,水浴加热溶解,加入还原剂草酸溶液,将砷(As5+)还原为砷(As3+),并加入掩蔽剂三乙醇胺消除Mn2+对测砷的干扰。砷(As3+)与碘(I5+)在酸性条件下(pH=3)反应生成单质碘。利用单质碘与碱性鲁米诺混合时,能...  相似文献   

16.
砷过量可以损害机体组织,机理是它与动物组织中酶的疏基结合,使之灭活而产生毒性,尤其对消化道、肝、肾、肺、皮肤及神经组织更为严重。因此,为了减少和避免砷过量,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严格检测饲料及原料中砷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饲料中砷含量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是银盐法(仲裁法);饲料添加剂中砷含量检测多用砷斑法,此法为半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动物营养学研究的深入,微量元素砷(AS)的作用已得到广大动物营养工作者的首肯,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多功能作用已被大家逐步认识,它在畜牧业中的应用逐渐得到推广。故此,本文拟就对砷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1砷的生物学功能砷元素属于“类金属”,不溶于水和强酸,几乎没有毒性,若其暴露在空气中,其表面极易氧化成剧毒的二氧化二砷。在自然界中,砷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有时也以单体存在。在畜牧业的应用上,砷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被添加到饲料或饮水中。1、1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同时可抗球虫、抗痢疾。Moxon(938)首…  相似文献   

18.
有机砷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我国已经应用了将近二十年,随之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我国近年来由于不少饲料厂家片面强调有机砷制剂的促生长作用和防病效果,加上有机砷制剂可使动物产品皮肤红润,易误导购买者认为该动物非常健康而掩盖其病态,同时由于有机砷制剂价格低廉,致使有机砷的应用泛滥成灾,添加剂量越来越大,有的甚至高达300ppm。另外,在有机砷制剂推销者的鼓吹和利益的诱惑下,90%以上的养猪场(户)使用了含砷制剂的饲料。所以,很多地方的饲料中总砷超过国家允许含量(2ppm)。饲料中的砷不仅会残留在动物体内,还随畜禽排泄物进入周围环境中,它们富集在植物,特别是水生生物(鱼类、贝介类)中,最后转移到人类食物链中,危害人类健康。因为,砷及其化合物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fIARC)确认为致癌物。目前,在引起畜产品食用不安全问题中,最突出的是非金属元素饲料添加剂砷的残留。因此,近年来许多国家相继对砷制剂的应用作了严格限制或禁止。专家强调指出,目前应该控制有机砷制剂的生产和应用,即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应不再增加有机砷制剂的生产厂家,并对其使用方向和标准进行严格监控,而且应逐渐减少此类产品的生产。畜、禽养殖者在饲养中必须严格按标准使用和减少使用砷制剂。同时,监管新闻媒体报道,不宜宣传和推广有机砷制剂作为动物的促生长剂,提倡采用其他的替代品。现在一些具有促生长作用,如益生素(活菌制剂)、低聚糖(化学益生素)、酶制剂、中草药等为代表的替代品不断被开发出来,可以有效克服砷制剂作为添加剂的弊端。文章呼吁,我国也应从加强我国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保护本国国民生存环境的角度考虑,尽早规定禁止使用砷  相似文献   

19.
《北方牧业》2013,(13):12
6月起,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关于肉类的砷限量有了变化,限制项目从无机砷变为总砷(旧国标要求畜禽肉类检测无机砷,限量值为0.05毫克/千克;而新国标肉和肉制品的砷限量指标则要求检测总砷,限量值为0.5毫克/千克)。专家表示,肉食品中砷限制项目的更改会加快禁用含砷饲料的趋势。饲料砷超标引发全国关注猪肉中的砷来源于饲料,而饲料中加  相似文献   

20.
砷的营养     
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把砷和砷的化合物视为毒物,尽管如此,历史上砷及其化合物仍被用作药物,如雄黄(As4S4)能消砷驱毒,有机砷制剂能驱虫,治疗神经痛,风湿痛,气喘,皮肤病,同时还能刺激动物生长。1938年Hove发现当大鼠每天服用2μg砷时,对生长没有影响,随后Schroeder等发现,动物服用少量的砷,能使生长发育正常,皮肤和毛发更健康,1975年Nielsen等人通过大鼠试验,确立了砷也是动物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