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立刚  张学斌 《种子》2001,(1):22-23
植物生长调节剂Cc使大豆株高降低,根系活力增强,总根长增加,地下部干重增中18.41%~35.13%,差异显著,地上部干重增加6.58%~15.79%;多元络合态微肥Mi使大豆株高增加叶面积增大,地上、地下部干重分别增加8.5%~13.16%、11.31%~15.30%,差异均显著,杀虫杀菌剂Ki使大豆病株降低20~21.5个百分点,低浓度的Ki使大豆出苗率增加,根系活力增加,地上、地下部干重分别增加3.95%~14.47%、5.32%~14.41%,高浓度的Cc、Ki对大豆出苗不利。  相似文献   

2.
由优选出的配方制成种衣剂处理大豆,与CK相比,大豆基本苗增加3.92%-12.00%,孢囊线虫株率降低12.34%-14.17%个百分点,成株数增多,小区产量增加6.97%-19.59%,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生化长效大豆种衣剂可有效防治大豆苗期根腐病、孢囊线虫种衣剂可有效防治大豆苗期根腐病、孢囊线虫病等病害,对植株生长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前期促下控上,中后期长热健壮但不过旺,秆强抗倒,株型收敛,增产效果显著,达到16%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孟山都公司和拜耳作物科学8月9日签署协议,两公司将为大豆种植者提供新的种衣剂产品。孟山都公司大豆种衣剂产品(ACCELERON)将与拜耳作物科学的两种杀虫种衣剂产品(PONCHO或者VOTiVO)结合,保护大豆免受蛴螬、种蝇、大豆蚜虫、越冬豆叶甲虫和包括大豆胞囊线  相似文献   

5.
浅析黑龙江省大豆种衣剂市场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也是大豆种衣剂的使用大省,大豆种子包衣是我省农户有效防治大豆苗期病虫害,做到一次播种保全苗,保证大豆稳产高产的主要措施之一。我省大豆种衣剂市场销量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2000年以前,用量为上升阶段,其中2000年用量接近2500t,2000~2004年处于用量稳定阶段,各年基本持乎2005~2006年为用量逐年下降阶段,  相似文献   

6.
供试种衣剂为北农大种衣剂、八一农大种衣剂和八五七种衣剂,塑料瓶装500mL/瓶,有效成分含量35%。供试品种为合丰25。播种前将种衣剂与种子按1:70比例混匀、晾干。肥料为三元素(江苏省宜兴市产),施肥量150kg/hm^2。  相似文献   

7.
大豆种间杂交创造新的资源材料李福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目前,我国大豆育种正处在一个重要阶段。选育高产、优质、高抗病虫的大豆新品种已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育种工作者在明确育种目标的前提下,首先要准确地选择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8.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从1997年全面开放大豆进口市场到2011年,我国已经逐步成为世界最大进口国。作为不可替代的战略性保障物资,可以说,没有发达的大豆产业,就没有现代化的畜牧业和食品工业,而发达的大豆产业更需要发达的现代化种子产业的支撑。近年来,国内大豆种子市场总额一直维持在10亿元左右。据有关专家预测,随着国家对粮油安全越来越重视,在未来几年当中,我国大豆种子市场总额将持续走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南方稻区种衣剂类型较多,针对性不一,增产效果差异较大等因素,为加速推广既能增强药效、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又能提高产量的种衣剂提供科学依据,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为此特安排进行该试验。……  相似文献   

10.
大豆种间杂交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我们用野生、半野生大豆与不同类型的栽培大豆杂交,共计10个组合.研究了杂种后代农艺性状的变异、遗传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F_1;除百粒重外其它性状均有明显的杂种优势.F_2、F_3、F_4分离相当复杂,并出现许多超高亲单株和品系,其中最主要的产量性状为株高、主茎节数、每株荚数和粒数.这些性状变异幅度大,遗传力高,并与产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有些组合百粒重与产量相关也比较明显.据我们研究,可以通过双亲百粒重预测其后代百粒重的大小,其公式为:(P_1P_2)~1/2(几何平均数)≤F_1(百粒重)<(1/2)(P_1+P_2)算术平均数.F_1与F_2,F_2与F_3百粒重之间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O.9450、0.763l.这样,在F_l就可以选择百粒重.在高产×高产的组合中,后代分离高产单株和品系的机率大,实际产量也高,因此,可以早代淘汰组合.随着世代的增加,一些主要的农艺性状有明显的进化趋势,茎变粗,半直立、直立类型增多,F_2种皮分离出所有栽培大豆颜色(黄、黑、青、褐、双)及一系列的过渡色,还发现新的狸色,反映出大豆种皮色的进化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