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夜间低温对不同基因型番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不同基因型番茄叶片光系统Ⅱ(PSⅡ)活性对夜间低温逆境的响应.以耐低温野生番茄(Lycopersicon hirstum)LA1777和低温敏感型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Moneymaker为试材,研究短期夜间15℃(对照)、9℃和6℃对不同基因型番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  相似文献   

2.
昼间亚高温影响番茄叶片光合及PSⅡ活性的钙素调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分析番茄叶片光合作用及光系统Ⅱ(PS Ⅱ)活性对亚高温逆境响应的钙素调控作用.试验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辽园多丽为试材,研究了GaCl2、EGTA(钙螯合剂)、LaCl3(钙通道阻塞剂)预处理对亚高温胁迫下番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3.
G蛋白作为植物中重要的信号传导因子,在对抗非生物胁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相关蛋白COLD1能够调控植物耐寒性,在一些禾本科和十字花科抵御低温冷害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研究以加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为材料,利用PCR克隆出COLD1基因,通过BLAST序列比对获得了其他四种茄科植物中的同源基因。对其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五种COLD1编码的蛋白质序列中亮氨酸含量最高,并预测这些蛋白均含有信号肽序列,具九次跨膜结构域,属于疏水蛋白,这些相同点意味着不同植物耐寒机理类似;但在氨基酸序列、理化性质和磷酸化位点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差异性表明不同植物耐寒性不同。本研究为提高作物的耐寒性或培育耐寒性的作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番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LC和GFP标记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小型番茄(miniature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Micro-Tom为试材,建立其以子叶、下胚轴为外植体的高效、稳定再生体系及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以子叶、下胚轴为外植体时,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分化的适宜培养基均为MS 6-BA2.0mg/L IAA0.2mg/L,芽分化率均可高达92%。两种外植体适宜的生根培养基均为MS NAA0.1mg/L。同时,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建立了Micro-Tom的遗传转化体系。而乙酰丁香酮能大大提高根癌农杆菌转化番茄的效率,当AS=180μm/L时,芽分化率为52.8%;OD600=0.14是转化的最佳菌液浓度;子叶外植体与农杆菌共培养后,经过诱导,根的再生,获得了抗性苗,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检测和整株表型为紫色(Lc)基因的表达,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Micro-Tom中,为番茄激活标签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两个不同来源的番茄GGPS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本实验室得到的GGPS基因片段与NCBI公布的GGPS基因cDNA(DQ267903)序列设计引物,以两份番茄红素含量差异显著的番茄材料:普通番茄(编号E6203)和源于多毛番茄的渐渗系(编号TASl7)为试材,分别克隆其DNA和cDNA序列.序列分析显示:GGPS基因不含有内含子.所推导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2个不同来源的GGPS基因存在13个差异位点,其中9个位点的氨基酸性质发生了变化.氨基酸变异导致了2个GGPS基因的二级结构与磷酸化位点的不同,初步推测番茄红素含量的差异可能与氨基酸变异有关;采用双链接头介导的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了GGPS基因5'侧翼序列,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两份材料GGPS上游区序列差异明显,但所包含的顺式元件的分布相对保守,且存在明显的转录调控序列;利用RT-PER方法对不同器官的GGPS基因表达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GGPS基因主要在果实和花器官中表达.  相似文献   

6.
番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栽培品种“中杂9号”、“毛粉802”和“合作908”为试材,通过对番茄茎段的离体培养,研究不同基因型以及不同激素组合对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茎段为外植体时中杂9号和毛粉802更适合诱导再生植株形成;IAA与IBA比较,IAA利于芽的形成及正常芽的发育。其中中杂9号最适宜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2.0mg/L+IAA0.1mg/L、MS+6-BA2.0mg/L+IAA0.4-0.5mg/L,分化率均高达100%,毛粉802最适宜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2.0mg/L+IAA0.4-0.5mg/L,分化率高达100%。茎段外植体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IAA0.5mg/L+6-BA0.6mg/L,生根率高达80.8%。  相似文献   

7.
南疆冬小麦品种(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系统分析了新疆的56份冬小麦品种及品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与分布。在3个位点上一共检测到15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在Glu—Al位点上有三种等位变异类型“0”,“1”,“2”;在Glu—B1上有“7”,“7 8”,“7 9”,“22.7 9”,“14 15”,“14 15.9”.“7.17 18”七个等位变异类型,但主要以“7 8”和“7 9”为主(分别占48.2%和32.1%);在Glu—D1位点上有“2 12”,“5 1l”,“5 10”,“2 1l”,“5 12”五个等位变异类型,其中以“2 12”(75%)和“5 10”(16.1%)为主,另外,本试验还研究了这些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及其组合形式出现的频率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rDNA-ITS序列探讨甘蔗近缘属种的系统进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新龙  苏火生  马丽  陆鑫  应雄美  蔡青  范源洪 《作物学报》2010,36(11):1853-1863
以狼尾草属(PennisetumRich.)的象草(P.purpureum)为外群体,依据rDNA-ITS序列探讨了甘蔗亚族(Saccharinae)内与甘蔗植物分类关系较近的8属37种120份材料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ITS1序列长度为200~208bp,变异位点91个,简约信息位点70个,GC含量为60.4%~69.1%;ITS2序列长度为215~220bp,变异位点93个,简约信息位点68个,GC含量为66.1%~73.4%;5.8sDNA序列长度为164bp,变异位点18个,简约信息位点9个,GC含量为54.1%~58.0%;根据变异位点,简约信息位点占总位点的比例可以看出,ITS序列比5.8sDNA序列变异程度高,其中ITS1序列又较ITS2序列变异丰富。属种间遗传距离表明芒属(Miscanthus)和荻属(Triarrhena)与甘蔗属(Saccharum)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蔗茅属(Erianthus)和河八王属(Narenga);而莠竹属(Microstegium)、大油芒属(Spodiopogon)、白茅属(Imperata)与甘蔗属亲缘关系较远。根据甘蔗近缘属种的NJ和MP系统发育关系,支持将斑茅(E.arundinaceus)归入蔗茅属,荻属归入芒属的观点;河八王属的河八王(N.porphyrocoma)与滇蔗茅(E.rockii)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同属的金猫尾(N.fallax)亲缘关系较远;蔗茅属和芒属属种系统进化关系较其他属种复杂;有4份材料被发现鉴定有误,不应用于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为新疆扁桃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以24份扁桃种质为材料,提取DNA后对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及测序,测序结果与序列KC862380(Prunus lusitanica var.)比对,获得ITS1、5.8S与ITS2序列。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ITS1与ITS2序列分别计算变异位点和简约信息位点等,构建UPGMA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ITS1与ITS2序列对位后长度分别为230 bp和277 bp,含丰富的变异位点和简约信息位点。基于ITS1序列的UPGMA树的遗传距离在0.00~0.01之间,‘鹰嘴’、‘矮丰’及‘石子’各自成一支。基于ITS2序列的UPGMA树其遗传距离在0.000~0.006之间,‘鹰嘴’与‘石子’聚为一支。研究表明,5.8S rDNA序列保守性极强,ITS1序列的变异信息大于ITS2序列,并且其碱基的缺失和替换多于ITS2序列,可能是导致系统发育树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1.)是喜温植物,在日光温室冬季生产中经常遇到低温逆境,使其光合生产力的发挥受到限制。本研究通过采用黄绿木霉T1010制剂进行日光温室番茄连作土壤处理试验,探索黄绿木霉T1010(Trichoderma aureviride 1010)对日光温室番茄光合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光合色素含量及PSII光化学效率是否具有积极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常规生产区(对照)相比,黄绿木霉T1010处理的日光温室番茄初花期功能叶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提高34.37%、34.67%、32.19%,PSII光化学效率(Fv/Fm)少降低48.73%;收获中期功能叶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提高21.77%、58.54%、50.53%;PSII光化学效率(Fv/Fm)少降低35.03%。与常规生产区(对照)相比,黄绿木霉T1010处理的日光温室番茄单功能叶干重、单果重和667m2产量分别提高42.69%、30.46%和20.00%。进一步进行 ANOVA 分析,结果显示:日光温室番茄以上光合生理和产量指标不同处理间差异除初花期叶绿素b和收获中期叶绿素a达显著水平外,其他均达极显著水平。可见,黄绿木霉T1010对日光温室番茄不同时期功能叶主要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低温逆境胁迫下PSII光化学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极的影响,这对于提高秋冬茬日光温室番茄各时期特别是收获中期亚低温胁迫下的光合生产力,进而提高番茄产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Oil and protein crops are of growing importance in cropping systems.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compare oil crops of linseed, rapeseed, sunflower and protein crops of faba bean and white lupin for grain production, residual plant dry matter and nitrogen. Two field experiments with either oil or protein crops were conducted in 1993 and 1994, respectively. Total dry matter production, grain yield, residues, N concentrations and mineral N in the soil were measured.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N uptake and residues varied greatly among species and between years. In 1993, oil crops gave up to 3 t ha−1 grain and 16 t ha−1 residues with sunflower, while in 1994 up to 5 and 11 t ha−1, respectively, were recorded with winter rape. Protein crops showed an opposite reaction in years. Nitrogen uptake and residual N amounts were correlated with dry matter production. Plant residues of oil crops contained 20–140 kg N ha−1; those of protein crops up to 80 kg N ha−1. Despite the variation of residual plant N the variability of mineral N in the soil at harvest was hardly influenced by crops and amounted to only 20–50 kg NO3-N ha−1.  相似文献   

12.
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品种审定的意义和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产权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该文着重介绍了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概况、意义及其与品种审定的异同,使读者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果蔬产品成为人们摄取营养元素的重要食品之一。分析了我国果蔬采后存在的问题,并对低温及气调保鲜、化学保鲜剂、涂膜保鲜技术及超声保鲜技术等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我国果蔬贮藏保鲜技术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要倚重于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4.
以Y05-222A和Y06-136R杂交得到的135株F2群体为研究材料,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Pro)、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等6个生理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对F2群体进行偏度及峰度分析。结果显示,以上6个生理指标在F2群体中P>0.05,分布频率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显示,这些指标与抗盐碱系数均呈极显著相关(正相关或负相关),且相关系数与总间接通径系数方向一致。POD活性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5003,可见POD直接影响抗盐碱性;CAT活性和Pro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317和-0.0384,间接影响抗盐碱性;SOD活性、MDA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直接或间接影响抗盐碱性。POD、SOD、Pro、CAT、可溶性蛋白和MDA各生理指标的抗盐碱作用表现为POD>CAT>Pro>可溶性蛋白>MDA>SOD。叶片数、株高、茎粗和盘径与抗盐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性表现为叶片数>盘径>株高>茎粗。以上结果可为研究油用向日葵抗盐碱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果蔬食品的褐变与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生产实际,对果蔬食品产生褐变的机理及其控制途径进行探讨。通过遗传学途径,培育果蔬新品种,使之不含易氧化变色物质,增强其天然抗褐变性,是控制果蔬褐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种子萌发是一种关键的生态和农业性状,由调控种子休眠状态和萌发潜势的内在和外部信息所决定,在植物随后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休眠是指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暂时不能萌发。乙烯是一种简单的具有多种功能的气体植物激素,在分子、细胞和整体植物水平调节植物的代谢。在适宜和逆境条件下,乙烯通过与其他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影响植物的行为。本文主要综述乙烯的生物合成与信号、乙烯在种子萌发和休眠释放中的作用以及乙烯与植物激素脱落酸和赤霉素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试图为解释乙烯调控种子萌发与休眠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想。  相似文献   

17.
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及其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农业上第一用水大户。随着人口的增长、城镇和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球气候的变化,一方面需要不断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以满足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应对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严重问题。因此,研究水稻高产优质节水灌溉技术,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节约水资源,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分析了这些技术的生理生态效应,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水稻节水灌溉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Some novel concepts of chemomics/molomic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hydrocarbomics, alcophenomics, carboxomics, pepitomics, metabonomics, etc. like genomics, protomics and glycomics in bioomics. Some examples are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chemomics and/or molomics methodology and technology based chemoinformatics and bioinformatics and their wide applications in Chemistry and Biology.  相似文献   

19.
设施果蔬栽培的小气候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蔬栽培设施内的光照、温度、水分和气体等环境因子,是各种果蔬作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设施内小气候具有其自身特点。研究分析发现,设施内的光照强度较弱,光照分布不均匀,由南向北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气温地温均高于外界;相对湿度一般比露地高;另外,设施内CO2浓度低。针对设施内独特的小气候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驴肉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分析了驴肉与其他畜禽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氨基酸组成特点。结果表明,驴肉蛋白质含量高,必需氨基酸丰富,其氨基酸总量为驴肉总量的23.5%,其中赖氨酸为9.0%,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高达39.4%。驴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必需氨基酸,尤其赖氨酸明显高于羊肉、猪肉、牛肉和鸡肉,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优质动物性蛋白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