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陆地棉新陆早60号为供试材料、以土优塔棉花化学打顶剂为试验药剂,研究了化学打顶和人工打顶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土优塔棉花化学打顶剂能够抑制棉花顶芽生长,起到免打顶的效果,促进棉株多结铃,增加单铃重,从而增加产量,同时节约劳动成本450 ~ 600元/hm2.  相似文献   

2.
在防马铃薯晚疫病化学药剂中加入控失剂,结果表明:防效最好的是处理C(7月5日第1次喷大生M-45 2100g/hm2+控失剂315g/hm2,7月20日第2次喷杜邦克露1800g/hm2+控失剂270g/hm2,8月5日第3次喷杀毒矾1800g/hm2+控失剂270g/hm2,8月20日第4次喷烯酰吗啉600g/hm2+控失剂90g/hm2);而处理B(7月5日第1次喷大生M-45 2100g/hm2+控失剂315g/hm2,7月20日第2次喷杜邦克露1800g/hm2+控失剂270g/hm2,8月5日第3次喷杀毒矾1800g/hm2+控失剂270g/hm2)比生产常规处理D(7月5日第1次喷大生M-452100g/hm2,7月15日第2次喷杜邦克露1800g/hm2,7月25日第3次喷杀毒矾1800g/hm2,8月5日第4次喷烯酰吗啉600g/hm2)少用1次药,施药间隔时间也长于生产常规,但防效却好于生产常规;产量也是处理C最高,其次是处理B、D。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适合北疆早熟陆地棉化学打顶的试剂类型及处理组合方式,以自选育的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敏感的陆地棉(代号为589)为材料,开展化学打顶与人工打顶、不打顶的田间对比试验,比较不同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打顶方式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化学打顶处理后,株高、始节高能够满足机械化采收的需求;果枝数、产量、衣分、马克隆值、强度与不打顶处理相比呈增长趋势,而对绒长则具有抑制作用。采用150g/hm2缩节胺在7月8日、7月15日进行2次化控,或者利用0.4g/L氟节胺在7月8日进行一次化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新疆早熟棉花的化学打顶时间及药剂用量,以金垦5-6和新陆早61号为材料,研究土优塔打顶剂不同喷药时间(早打顶7月5日、晚打顶7月15日)和不同浓度(450、600、750、900、1050 mL/hm2)对棉花农艺、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土优塔打顶剂10 d后,可抑制棉花株高及新叶生长,起到人工...  相似文献   

5.
以陆地棉新陆早48号为供试材料,以土优塔棉花化学打顶剂为试验药剂,开展了喷施化学打顶剂后不同灌水时间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667米2喷施土优塔棉花打顶剂50毫升+4~5天后灌水能有效控制株高,提高铃重,增加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化学打顶对棉花光合特性及不同部位棉铃物质积累的影响和变化规律,为棉花优质高产提供基础。【方法】以新陆中70号和新陆中82号为材料,设置2种化学打顶药剂,人工打顶为对照。【结果】在喷施药剂10 d后,化学打顶处理的主茎功能叶净光合速率较人工打顶高,中上部叶片SPAD值化学打顶处理高于人工打顶处理,而新陆中82号下部叶片SPAD值表现为化学打顶低于人工打顶;新陆中70号积累量大于新陆中82号,但积累速率小于新陆中82号;化学打顶处理的全铃干物质积累表现为前2个花期促进后期棉铃的物质积累,2个品种分别是发育35和28 d后,而7月21日开花期促进是前期棉铃的物质积累,分别是发育28和21 d内;化学打顶处理的前2个开花期的增长特征值时间较人工打顶处理的有所推迟或增加,而7月21日开花期表现为化学打顶处理较人工打顶均有前移和增加,最大增长速率均表现为化学打顶处理大于人工打顶处理。【结论】化学打顶可以提高棉花主茎功能叶的光合作用,加速棉铃物质积累速率,有利于棉铃集中吐絮。  相似文献   

7.
氟节胺化学打顶对南疆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氟节胺在南疆棉区的封顶效果及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实现植棉全程机械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种配方的氟节胺按时间梯度设置5个处理.定点跟踪调查棉花生长特性.测定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结果]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喷施氟节胺后棉株高于人工打顶,果枝数明显多于人工打顶,籽棉和皮棉产量与人工打顶相当,对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6月20日喷施第一次,7月10日喷施第二次和6月25日喷施第一次,7月15日喷施第二次在南疆棉区较为合理.[结论]喷施氟节胺能有效抑制棉花顶端生长,达到封顶效果.  相似文献   

8.
化学打顶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喷施化学打顶剂和人工打顶方式对棉花进行打顶,比较不同打顶方式对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打顶剂打顶时,棉花的株高、果枝数、现蕾数、开花数和结铃数高于人工打顶,单铃质量、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与人工打顶相当;使用化学打顶方式,棉花有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免打顶剂喷施对机采棉生长点抑制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免打顶剂喷施处理比人工打顶处理增加皮棉56.34 kg/hm2,增产率2.07%,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免打顶剂喷施处理比人工打顶处理纯收入增加1 092.45元/hm2,经济效益显著,生长点的抑制情况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新疆北疆棉区不同打顶方式下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免打顶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新陆早33号、新陆早45号和新陆早46号3个品种,设置喷施氟节胺化学打顶、人工打顶和不打顶3个处理,测定3个处理条件下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分析化学免打顶技术的打顶效果及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棉花喷施化学打顶剂植株高度显著高于人工打顶,但显著低于不打顶植株,但主茎节数及果枝数化学打顶植株显著高于人工打顶;果枝长度低于人工打顶植株,株型较为紧凑;化学打顶棉花上部果枝结铃数及内围铃数略高于人工打顶,但铃重显著高于人工打顶,籽棉和皮棉与人工打顶相当.[结论]喷施化学打顶剂氟节胺能有效控制棉花植株顶尖的生长,具有打顶效果,同时使得棉花株型更为紧凑.  相似文献   

11.
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明确氟节胺使用时间和剂量,通过调查对比分析,为筛选高效经济的棉花化控产品并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二、试验设计试验共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面积667米2。处理1:人工打顶为对照(CK),7月10日打顶,打顶后不施用氟节胺。处理2:不进行人工打顶,于6月20日667米2用80克氟节胺对水30千克喷施。处理3:不进行人工打顶,于6月25日667米2用80克氟节胺对水30千克喷施。处理4:不进行人工打顶,于7月15日667米2用100克氟节胺对水30千克喷施。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土优塔棉花打顶剂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为化学打顶技术在新疆特早熟棉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建设兵团第十师184团主栽棉花品种金垦5-6和新陆早62号为研究对象,以人工打顶为对照,于2013~2014年开展不同打顶时间(2013年为7月5日和7月15日,2014年为7月10和7月20日)、不同浓度(450、600、750、900和1050 mL/ha)土优塔打顶剂的棉花打顶对比试验,测定不同处理的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等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喷施土优塔打顶剂后,棉株顶心内缩,停止生长,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株高继续增长;多数化学打顶处理棉株叶龄数、果枝数和单铃重较对照增加,单铃数有增有减,衣分略微降低,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有增有减.其中低浓度(450和600 mL/ha)土优塔打顶剂处理与对照相比,叶龄数增加2.00~4.00个,果枝数增加2.00~4.00台;2013年籽棉产量增加332~1014 kg/ha,皮棉产量增加124~377 kg/ha.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喷施打顶剂对棉花绒长影响较明显,对马克隆值、比强度、整齐度、伸长率、短纤维指数、成熟系数和纺织参数等品质指标影响不明显.[结论]低浓度(450和600 mL/ha)土优塔打顶剂处理对棉花的打顶效果较好,且对棉花品质基本无影响,可在新疆特早熟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化学打顶剂处理下棉株种子胚乳萌发生化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新疆主要栽培陆地棉的棉株种子为目标产物,分析不同化学打顶剂处理对棉株种子胚乳萌发的影响.[方法]通过化学打顶剂氟节氨、化学打顶剂金棉科技、未打顶和人工打顶4种不同处理方法,采用蒽酮法、考马斯亮蓝G-250法、蒽酮比色法和印三酮溶液显色法,研究棉株种子胚乳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淀粉含量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的生理生化因素.[结果]化学打顶剂氟节胺处理种子胚乳可溶性糖总活性最高,为17;;化学打顶剂金棉科技处理棉株胚乳蛋白质含量最高,其蛋白质含量为1.06 mg/g;喷洒氟节氨化学打顶剂棉株上部种子胚乳含量最高,其淀粉含量为1.89;;人工打顶的棉株种子胚乳游离氨基酸的总活性最高,其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9 333 ug/g.[结论]棉株种子在氟节胺和金棉科技化学打顶剂处理下,与未打顶和人工打顶方法处理棉株种子相比,种子胚乳理化物质积累较多,更有利于棉株种子萌发和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 1.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2次,设3个处理。处理1,7月12日施用棉花打顶剂;处理2,7月18日施用棉花打顶剂;处理3,人工打顶为对照,打顶时间7月12日。小区面积42米2。  相似文献   

15.
不同化学打顶剂对北疆早熟陆地棉农艺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化学打顶剂对新疆北疆早熟棉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及化学打顶效果,筛选适合北疆早熟陆地棉化学打顶的试剂类型及处理方式。【方法】本研究以自选育的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敏感的陆地棉(代号为589)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化学打顶剂(缩节胺、氟节胺、土优塔、打顶剂)与人工打顶的田间对比试验,比较不同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打顶方式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的影响。【结果】在株高性状上,不同打顶剂处理后都表现出高于人工打顶处理,株型更加紧凑;在果枝数、铃数性状上都表现出能够增加铃数,果枝数与人工打顶相当;在铃的空间分布上,不同打顶剂处理都表现出中下部铃及内围铃高于人工打顶;在铃重、籽棉重、皮棉重、衣分性状上,不同打顶剂处理与人工打顶相比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但差异都不显著;在绒长性状上,缩节胺、打顶剂处理与人工打顶处理有显著性差异,分别表现出减小和增加绒长,而其它打顶剂处理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则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目前已推广的几种化学打顶剂在改善北疆早熟陆地棉的农艺、经济性状等方面各自存在着利弊,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完善,以便于能够更好地起到打顶效果,实现规模化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新陆早53号属早熟陆地棉品种,早熟性、丰产性好,纤维品质优良,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适宜机械采收。采用膜下滴灌机采栽培模式,北疆棉区4月中旬播种,精量点播,保苗24万~27万株/hm2;6月中旬滴头水,生育期滴水7~9次,每次滴量450~675 m3/hm2,滴水间隔12~14天,9月初停水,总滴量4 200~4 500 m3/hm2;随水施肥为主;化调3次,一般在1~2叶、6~7叶及打顶后进行,缩节安用量视长势而定;7月上旬打顶,株高控制在75 cm左右;坚持病虫害综合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17.
化学打顶对棉花冠层结构指标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研究棉花喷施化学打顶剂对植株形态、冠层结构特性的影响,探讨应用化学打顶剂调节棉花株型、冠层结构及产量构成因子的效应,为棉花化学打顶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棉花品种为新陆早45号、45-21(品系),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以人工打顶的棉花为对照,研究喷施化学打顶剂对棉花农艺性状、冠层结构指标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与人工打顶相比,化学打顶株高、主茎节数增加、株宽变小,株形紧凑;不同部位DIFN较大,叶面积指数较高,不同冠层光吸收较人工打顶的均匀,中、下部冠层光吸收率高;不同打顶剂表现为氟节胺处理的棉花产量有增加的趋势.[结论]棉花化学打顶后通过叶片吸收药剂,封顶效应较慢,与人工打顶相比叶面积指数较高;由于对果枝长度控制,使株形紧凑,冠层开度增加,保证了冠层中、下部高的光吸收率,为棉花利用化学打顶控制株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由于棉花人工打顶费用的不断上涨,棉农开始使用棉花化学打顶整枝剂,本文就禾田福可棉花化学打顶整枝剂对棉花进行2次喷施与正常人工打顶进行对比,调查棉田喷施化学打顶剂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为生产中大量使用化学打顶整枝剂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为了探索氟节胺对棉花免打顶的应用效果,我团开展了项目示范,进一步了解氟节胺在我地棉花上的封顶效果、适宜使用时间、用量以及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顺利推广化学免打顶技术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药剂25%氟节胺。2.供试作物棉花新陆中35号。3.试验设计试验设2个处理。处理1:施用氟节胺,6月22日喷施配方1,667米2用量100克;7月8日施用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剂处理对黑芝麻茎点枯病的防控效果。[方法]在芝麻始花期后,连续2次喷施以72%农用链霉素SP+70%甲基托布津WP不同比列不同用量复配混用的药剂防治黑芝麻茎点枯病,以72%农用链霉素SP、70%甲基托布津WP为对照药剂,以清水为空白对照。[结果]喷施300 g/hm2+450 g/hm2(农用链霉素+甲基托布津)、300 g/hm2+300 g/hm2(农用链霉素+甲基托布津)2个处理区的防治效果最好,均达70%以上,增产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区,增产20%以上。[结论]在芝麻始花期喷施甲基托布津和农用链霉素单剂及其复配混用的药剂对芝麻茎点枯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