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水平下气象因子对草地早熟禾蒸散量的影响.[方法]以田间持水量为标准,用称重法控制土壤含水量并测量草地早熟禾蒸散量,利用Watchdog气象仪记录实时气象数据,研究在不同灌溉水平下草地早熟禾蒸散量及其动态,并研究草地早熟禾蒸散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充分灌溉条件下草地早熟禾的蒸散量明显大于限制灌溉;除了8月限制灌溉草地早熟禾日蒸散量呈双峰型外,其他草地早熟禾日蒸散量均呈单峰型,且峰值均出现在当天气温最高值之前;月蒸散量随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减小而逐月减少.草地早熟禾蒸散量受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影响最显著,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与风速的正相关性较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草地早熟禾的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桂西北喀斯特地区7个国家气象站1951-2011年逐月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逐月参考腾发量(ET0),分析各气象因子及ET0的年际变化特征,并计算ET0对太阳净辐射、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的敏感系数,探讨ET0近60年的变化成因。结果表明:桂西北地区气温呈小幅升高趋势,温度增长量变化范围为0.004-0.186℃/10a,60年平均气温上升范围为0.024-1.116℃;日照时数、风速及相对湿度呈极显著减少趋势,降雨量减少趋势不显著。敏感性分析表明,桂西北地区ET0最敏感的气象因素为相对湿度,其次为太阳净辐射和气温,风速对其影响最小;气温和太阳辐射的敏感系数呈单峰型分布,夏季较大,风速敏感系数呈单谷型分布,夏季较小,相对湿度敏感系数在雨季较小;桂西北地区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减少对ET0的负贡献率分别为-3.49%和-1.51%,气温的升高和相对湿度的减少对ET0的正贡献率分别为1.36%和3.36%,负贡献大于正贡献,导致ET0下降。研究阐明了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减少是引起桂西北ET0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铁观音茶树冬季设施栽培新方法.[方法]分析冬季塑料大棚内铁观音茶树温度、湿度和地温,茶树的生长指标和光合色素含量等变化.[结果]冬季塑料大棚内铁观音茶树生长期内气温总积温增加286.1℃,土壤总积温增加208.3℃;晴天时大棚内的日平均温度提高5.2℃,5 cm土层温度各个时段的地温提高4.0 ~7.2℃,日平均提高5.5℃,相对湿度提高17.8%;满足铁观音茶树冬季栽培正常生长的气候环境.塑料大棚促进菜树的生长,枝梢长度增加4.85 cm,叶片数增加1.5片,单叶重增加9.81%,产量提高75%;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提高22.97%,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24.50%.[结论]塑料大棚设施条件有利于冬季铁观音茶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樟树人工林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樟树人工林形成的环境基础和森林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在樟树人工林建立气象站进行小气候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樟树人工林的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等表现出与太阳辐射趋势相同但不完全一致的变化规律,在晴天全光照条件下,林冠边界层叶面气温日变化呈现与太阳辐射相同的单峰变化趋势,但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一般比太阳辐射的峰值迟滞3~4 h左右;相对湿度的日动态全年呈“U”型变化,但不同生长季节的湿度最高值、最低值和变化幅度有差异,林冠中部的空气相对湿度均高于林冠下;土壤温度由于温度变化迟滞效应,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与太阳辐射或气温变化不同步;土壤湿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在全年中,叶初期土壤含水率最高,叶盛期最低,叶衰期较高,表明土壤水分受植物生长影响大。  相似文献   

5.
2009-2011年,在四川峨眉对大棚模拟条件下角倍蚜春季的迁飞数量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春迁蚜的迁飞活动与天气条件密切相关,在迁飞期内,当日平均气温≥9℃、最高气温≥13℃、平均相对湿度≤80%,春迁蚜开始迁飞;当日平均气温≥15 ℃、最高气温≥22 ℃、日照时数≥7 h、平均相对湿度≤65%,春迁蚜大量迁飞.在迁飞初期和中期,春迁蚜迁飞数随气温升高而增加.当天气条件适宜时,春迁蚜日迁飞数量的变化为单峰型,前期和末期低、中期高;当迁飞期内遭遇激烈降温,日迁飞数量波动较大,呈双峰或多峰型,同时迁飞期延长、迁飞率和单位面积迁飞量下降.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春迁蚜日迁飞数与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与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日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相关性不显著(P>0.1);表明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春迁蚜迁飞的关键因子,日照次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枣农间作环境效应及不同间作物对枣树坐果率的影响.[方法]田间观测不同间作物枣园的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日变化,调查骏枣坐果率.[结果]枣树初花期,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枣树对间作物的遮阴效果和行间光照强度不同.12:00~16:00枣树对间作物的遮阴最弱,行间光照强度最大,且随各观测点距枣树距离的增大,各点截获的光量依次增加;不同枣农间作系统中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变化程度不同.14:00~18:00气温出现最大值,而湿度达到最小.枣园间作油菜可以明显降低气温,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四种间作系统中,枣树坐果率均有提高,但各处理坐果率与未间作枣园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时间段,枣树对不同间作物遮阴效果及行间不同位点的光照强度不同.不同间作物对枣农间作系统温湿度的调节作用不同.枣园间作油菜对空气温湿度的调节作用最为明显.枣园合理间作有利于提高枣树的坐果率.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自动观测气象站连续气象观测资料,以农田气象资料为对照,初步分析了次生林小气候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对小气候存在明显影响。林内太阳辐射、平均气温和风速相对林外均明显偏低,而相对湿度林内显著大于林外。林内同林外比,太阳辐射年平均降低40.6%,气温偏低0.3℃-5.3℃,相对湿度偏高0.9%-11.4%;风速平均降低0.57 m/s。林内各气象因子变化幅度均明显小于林外,次生林对各气象因子影响明显。各气象因子之间相关性显著,林内外温度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8.
李琛  翁桢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696-3699
[目的]研究贮运环境与平菇品质变化的关系.[方法]在不同温湿度及气调条件下,测试平菇品质变化规律.[结果]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平菇品质的重要因素,0℃、相对湿度90%±5%条件下,储存4d平菇重量损失率为1.49%,且仅发生轻微褐变;20℃、相对湿度55%±5%条件下,贮存至2d失重率达到6.2%,贮存至3d失重率达到14.6%,褐变明显.鲜食平菇的VC含量在贮存3d后出现明显降低,且常温条件下VC含量下降更迅速.所有试验组的多糖含量随时间延长均呈现下降趋势,且低温组较常温组下降幅度平缓,而常温组中气调组降低较慢.[结论]得出鲜食平菇在不同贮运条件下品质变化的规律,为鲜食平菇的贮运保鲜和延长保质期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研究区及普通对照绿地群落气象因子的监测,对比分析二者总体降温增湿效应差异及规律,揭示与评价前期研究的热岛改善关键技术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地区域热岛效应的改善情况.[方法]自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研究区及普通对照绿地同步对比监测,利用Kestre14500手持式气象仪和Fluke-63红外测温仪测定不同结构植物群落内气温、地温、相对湿度,对比分析二者及研究区内各植物群落降温增湿效应.[结果]绿地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呈现降温增湿效应,其中夏季最强,秋季次之,春季较弱,冬季则呈现保温干燥效应.春季、夏季和秋季不同结构类型绿地整体降温增湿效应排序为乔-灌-草>乔-草>灌-草>草坪.研究区绿地年均降低气温0.9℃,降低地温9.7℃,增加相对湿度3.6%.研究区绿地在春季、夏季和秋季降温增湿效应,冬季保温干燥效应,年均降温增湿效应三个方面均强于普通对照,尤其在夏季和秋季降低气温、夏季增加相对湿度、年均降低地温三方面显著强于普通对照(P<0.05).[结论]进一步验证植物种类及配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缓解区域热岛效应,并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好的服务及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侍永乐  章超  靳青春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218-222,232
[目的]描述气象影响因子与土壤相对湿度的关系,预测巢湖地区逐旬10~100 cm土壤相对湿度,定量评估土壤旱涝情况.[方法]通过分析巢湖地区各层土壤相对湿度逐月分布特征,讨论各气象影响因子与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并分别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和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预测模型.[结果]气象因子和土壤相对湿度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从大到小分别为蒸发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降水量.随着土层的深入,两者的相关系数和显著程度呈下降趋势.[结论]2种方法均能较好地预测出巢湖地区各层土壤相对湿度逐旬动态变化,可为了解巢湖地区籼稻主生长周期内的土壤相对湿度变化提供依据,为该地区作物旱涝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西防城金花茶花期气候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金花茶开花期与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为提高金花茶产量和品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广西防城国家基准气候站1982年11月~2016年3月逐日观测数据,运用普查法查找防城站1982~2016年共34年的逐日雨量、温度、相对湿度、日照、风等气象要素,统计各要素的平均值、距平值和5年滑动平均值等,用线性倾向估计最小二乘法和累积距平法找出各气象要素与金花茶开花期的相关性.[结果]广西防城金花茶花期多年降雨量稳定在200.0~300.0 mm,呈减少趋势,但不明显;金花茶单花周期降雨量在4.0~12.0 mm的时段长,为最适宜开花时段;11月上旬和3月中、下旬单花周期雨量≥12.0mm概率和中雨以上降雨过程概率均较高,不利于开花.广西防城金花茶花期干旱概率在35.0%以上,干旱特征明显.花期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线性拟合递减率为-0.527,有减小趋势,但不显著;3月中、下旬相对湿度≥85%以上日数在7d以上,高温高湿天气频现,对开花不利,12月中旬中后期和下旬前期易出现低温低湿天气.单花所需≥8℃有效积温约110℃,相对固定,各旬气温分布不均,导致单花维持周期呈单峰型分布,1月下旬单花周期最长,11月上、中旬和3月中、下旬最短.11~12月单花周期日照时数过多,均在24.0h以上,3月中旬平均日照时数仅有9.8 h.多年花期出现大风概率占全年出现大风概率的53.5%,需防范偏北大风天气.[结论]广西防城金花茶花期主要受持续性降雨、干旱、低温低湿、低温高湿、高温高湿、大风等气象灾害影响,种植户应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达到提高金花茶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山西苹果主产地苹果产量与其不同物候期气候因子的关系,探求山西苹果产量的关键气候影响因子,为山西苹果种植防灾增产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灰关联分析法对1981~2013年山西苹果不同物候期(芽期、花期、初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主要气候因子(降水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和平均相对湿度)与苹果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确定不同物候期影响苹果产量的关键气候因子,并使用GM(1,1)模型和多元回归方法相结合预测2016~2018年苹果产量.[结果]山西苹果产量对物候期气候因子的敏感度为0.7318~0.8575.芽期、花期、初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与苹果产量关联度最高的气候因子分别为最高气温、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按地区研究山西苹果产量与不同物候期气候因子的关系发现,对临猗苹果产量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为芽期平均气温,吉县为芽期最高气温,芮城为花期平均气温,万荣和祁县为初果期最低气温.预测2016~2018年山西苹果产量仍会稳步增长.[结论]芽期、花期和初果期的温度类因子是山西地区苹果产量的主要气候影响因素,山西苹果种植要重点预防芽期、初果期低温及成熟期高温多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回归分析,光、热、水等生态因子与皮胎果新梢、果实体积10d的净增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气温、有效积温、土壤温度即热量是影响新梢生长的主导因子,热量与10d的净增量呈正相关;有效积温、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是影响果实生长的主导因子,积温高,湿度大,日照少,则果实生长快,反之生长慢。皮胎果生物学零度为5.2℃,新梢生长期有效积温1 108.3℃,花期有效积温90.2℃,果实生长期有效积温1 239.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度、湿度及光照强度对青斑蝶卵、幼虫和蛹存活率及历期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工气候箱+温湿度、光照自动记录仪+视频监控实时测定"的方法,探究不同培养条件下卵、幼虫和蛹的历期变化,设置不同梯度的温度(20~30℃)、相对湿度(50%~60%)、光照强度(500~1000 lx)条件对不同虫态历期进行观测与记录.[结果]卵和幼虫最适宜的发育条件为温度25℃,相对湿度60%,光照强度1000 lx,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4.08和13.03 d.温度30℃、相对湿度50%、光照强度1000 lx的培养条件最适宜蛹的发育和羽化.在所控制的3种环境因子中温度对蛹历期的影响极显著(P<0.01),光照强度和湿度对蛹历期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湿度和光照强度对蛹的羽化率有重要影响.[结论]温度是影响青斑蝶卵和蛹历期的重要环境因子.控制合适的温湿度和光照强度,有利于青斑蝶各虫态历期的缩减和提高成活率.该研究结果可为青斑蝶的人工养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芮城县1984—2012年苹果花期序列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出苹果花期与温度、降水和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发现气温对苹果花期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日照时数,降水的影响很小;气温、日照时数对苹果花期的影响表现为一致性负相关。筛选出影响苹果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年平均气温、2月平均气温、3月平均气温、3月地面温度、开花前1个月≥0℃积温和3月至4月上旬≥0℃积温、3月日照时数,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基于以上因子的苹果花期预报模型,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对1984—2012年芮城县苹果花期进行回测,准确率较高。平均始花期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绝对误差为0,最大差值为6 d;平均盛花期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绝对误差为1 d,最大差值为9 d,预报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表明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准确预测芮城县苹果花期。  相似文献   

16.
梁娜  肖江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9):1414-1419
[目的]实时了解杏黄兜兰所在生存环境的各项参数,掌握其最佳生长环境,为进一步实时控制其环境参数,促进物种的繁殖生长,防止物种的濒危灭绝,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运用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处理核心,以杏黄兜兰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为监测参数,选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HS1101湿度传感器、TSL235光频转换器进行数据采集,并采用PTR2000模块实现短距离无线传输.[结果]AT89C51单片机可实现对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多个环境因子的共同监测,将环境因子值显示于数码管,传输距离可达300 m.[结论]设计方案适用于杏黄兜兰所生长的云南福贡、碧江、泸水等地区的环境监测,其传感器选型符合当地特殊的环境要求,数据采集及传输方式合理有效,可以实现室外条件下多个环境因子的共同监测和无线传输.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栽植密度杏园的温湿度变化规律,为选择合理建园密度及整形修剪奠定基础.[方法]用EI-USB-2型温湿度记录仪,对不同栽植密度杏园不同部位的温湿度变化进行测定,分析其温湿度差异.[结果]杏园内部温度比外部(对照)温度低,而湿度高于外部(对照),一天中温度的变化都呈现出“低-高-低”的规律,而相对湿度的变化则反相关.杏园的株间、行间和树冠中心的温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行间>株间>树冠中心,相对湿度变化则相反.不同密度的杏园在15:00 ~ 16:00温度差异较大,温度变化从大到小依次为:8 m×8 m>4 m×8 m>4 m×6 m>4 m×4 m>2 m×4 m,湿度变化相反.[结论]不同栽植密度杏园内温湿度差异显著,栽植密度小的杏园温度小湿度大,栽植密度大的杏园温度大湿度小,4 m×6 m、4 m×8 m为较适中的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动态监测宁夏盐池县大水坑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的原生境.[方法]通过对宁夏盐池县大水坑小麦野生近缘植物5年的围封保护措施,动态监测其原生境变化.[结果]保护区内共有4种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即沙芦草、沙生冰草、披碱草和赖草.保护区内的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恢复.[结论]该研究可为小麦野生近缘植物资源合理开发、荒漠治理和防沙治沙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光合生理因子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马铃薯光合生理特性及生长的适宜气象条件,以高效利用宁夏农业气候资源提高马铃薯品质与产量,大力发展宁夏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方法]利用CIRAS-Ⅰ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马铃薯光合生理要素日变化,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宁夏西吉县马铃薯生理因子与气象因子日变化规律,研究作物生长关键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气温、湿度、CO2浓度、光强等气象因子对马铃薯生理各要素日变化的影响。[结果]①马铃薯试验田间的空气湿度呈"U"型余弦曲线形式变化,而光合有效辐射和气温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②田间CO2浓度与马铃薯叶片细胞间隙CO2浓度成正相关性,二者日变化均呈"W型双峰"曲线;③马铃薯生长季内,在空气相对湿度较为适宜的晴天,其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要素的日变化与环境因子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规律一致,都表现为"M型双峰"曲线形式,且有明显的"午休"现象;④光照过强引起叶片光合作用出现的"午休"现象通常与气温最高值和湿度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同步。[结论]该研究可为宁夏地区马铃薯的大规模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马铃薯光合生理特性及生长的适宜气象条件,以高效利用宁夏农业气候资源提高马铃薯品质与产量,大力发展宁夏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方法]利用CIRAS-Ⅰ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马铃薯光合生理要素日变化,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宁夏西吉县马铃薯生理因子与气象因子日变化规律,研究作物生长关键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气温、湿度、CO2浓度、光强等气象因子对马铃薯生理各要素日变化的影响。[结果]①马铃薯试验田间的空气湿度呈"U"型余弦曲线形式变化,而光合有效辐射和气温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②田间CO2浓度与马铃薯叶片细胞间隙CO2浓度成正相关性,二者日变化均呈"W型双峰"曲线;③马铃薯生长季内,在空气相对湿度较为适宜的晴天,其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要素的日变化与环境因子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都表现为"M型双峰"曲线形式,且有明显的"午休"现象;④光照过强引起叶片光合作用出现的"午休"现象通常与气温最高值和湿度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同步。[结论]该研究可为宁夏地区马铃薯的大规模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