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螟蛉在北方寒冷地区以二代危害为主,其种群消长的原因不仅受越冬基数的影响,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为研究不同湿度对稻螟蛉卵孵化率的影响、降雨量与稻螟蛉种群数量消长变动的关系,开展了降雨对稻螟蛉种群消长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螟蛉的发生与初夏的降雨量和雨季长短密切相关,不同年份天气条件不同,因而在北方寒冷地区稻螟蛉具有偶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陆振威  马琳 《现代农业》2010,(12):47-47
对稻螟蛉的特性、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作简要阐述,提出稻螟蛉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对稻螟蛉的特性、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作简要阐述,提出稻螟蛉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水稻种植面积增大,稻螟蛉每年都有发生,危害十分严重,发生面积为100%,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水稻稻螟蛉属鳞翅目,夜蛾科,最近几年水稻发生的主要虫害之一.它以幼虫食害叶片,主要是危害本田水稻叶片,从水稻分蘖期秧苗到水稻成熟的绿色叶片,均被稻螟蛉危害.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水稻种植面积增大,稻螟蛉每年都有发生,危害十分严重,发生面积为100%,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水稻稻螟蛉属鳞翅目,夜蛾科,最近几年水稻发生的主要虫害之一。它以幼虫食害叶片,主要是危害本田水稻叶片,从水稻分蘖期秧苗到水稻成熟的绿色叶片,均被稻螟蛉危害。3龄后幼虫,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几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稻螟蛉的防治效果,为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不同药剂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江苏腾龙飞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40%稻丰散水乳剂、45%稻丰散·阿维菌素水乳剂、20%阿维·杀螟松水乳剂对稻纵卷叶螟,稻螟蛉均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浸叶法与药膜法,分别测定3种植物粗提物对稻田重要天敌稻虱螯蜂(Haplogonatopus apicalis)与稻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0.01 g/mL)、飞机草乙醇提取物(0.018 g/mL)对稻虱螯蜂、稻螟蛉绒茧蜂羽化与成蜂的存活是安全的。现代苦楝油(1.5×10-4 g/mL)对稻虱螯蜂、稻螟蛉绒茧蜂的羽化具有较强的影响,羽化率分别仅为23.33%、41.57%;对稻螟蛉绒茧蜂成蜂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处理后2,6,12,24,48 h内死亡率分别为13.33%、20.00%、30.58%、36.67%和38.26%,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而对稻虱螯蜂成蜂存活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稻螟蛉发生特点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螟蛉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双带夜蛾、粽子虫、稻青虫、三角虫、青尺蠖、量步虫等。该虫为内源性害虫,在江苏20世纪30年代初期已有间歇成灾的报道。50年代初,局部地区仍较严重,秧苗被害损失一般在5%~10%,个别地区高达50%左右。60年代,通过化学防治基本控制了稻螟蛉的发生。进入  相似文献   

9.
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螟蛉绒茧蜂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幼虫及虫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健康水稻苗、两种害虫的幼虫及虫粪的挥发物对螟蛉绒茧蜂雌成蜂都有显著引诱作用.在两种害虫为害水稻苗与健康水稻苗之间,螟蛉绒茧蜂雌成蜂显著地选择虫害苗,但当去除虫害苗中的幼虫和虫粪后,寄生蜂对二者的选择无显著差异.水稻苗以两种害虫唾液处理或机械损伤处理后,其挥发物对螟蛉绒茧蜂的吸引作用无显著改变.在两种害虫幼虫、虫粪及其为害苗的挥发物之间,螟蛉绒茧蜂显著地趋向稻纵卷叶螟幼虫、虫粪及其为害苗.结果表明,螟蛉绒茧蜂栖境定位和寄主选择过程中所利用的挥发物主要来自寄主植物、寄主幼虫和虫粪.  相似文献   

10.
8种杀虫剂对稻螟蛉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稻螟蛉在苏北沿海地区重发频率明显提高,一般药剂防治效果并不理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水稻生产。试验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5%氟虫腈SC和90%杀虫单WP等药剂,对稻螟蛉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其中,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治虫效果尤为突出,在生产上应用后,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控害保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北方稻作区水稻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及主要防控措施,包括水稻潜叶蝇、负泥虫、稻水象甲、二化螟、稻螟蛉、稻纵卷叶螟、稻蝗虫、稻飞虱等虫害,以及稻瘟病、稻纹枯病、稻曲病、水稻白叶枯病等病害,以期为北方稻作区水稻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稻螟蛉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过冷却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恒温条件下测定了稻螟蛉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试验表明:在14,19,24,28,32℃恒温处理下,全世代发育历期分别为56.750,41.179,32.696,22.986,16.334d。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9.39℃。有效积温为395.31d℃;测定了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其越冬蛹的过冷却点为-27.65℃、结冰点为-22.56℃,证实了稻螟蛉可以蛹态在沈阳地区越冬。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稻螟蛉在黑龙江省的发生监测,调查研究其生活史、习性、发生世代等规律,明确其在本地区的发生消长规律并提出防治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稻螟蛉在江苏盐城地区重发频率明显提高,对水稻生产构成新的威胁。通过搜集整理系统监测资料,分析发生规律,开展试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测报与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稻螟蛉在苏北沿海地区重发频率明显提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水稻生产。通过搜集整理系统监测资料,开展试验研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防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几种农药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区和田间大面积示范试验结果表明,B.T.乳剂加杀虫双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达85%以上,可同时兼治稻苞虫、粘虫 稻螟蛉,同时具有对天敌影响小、使用方便、成本低等特点,是稻田害虫综防的良好药剂。  相似文献   

17.
在第3,4代稻螟蛉幼虫盛发期,测定了田间幼虫空间分布格局。其水平分布属于聚集分布中的奈曼分布,垂直分布幼虫多集中在稻株中上部叶片。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稻螟蛉在江苏盐城地区重发频率明显提高,对水稻生产构成新的威胁。通过搜集整理系统监测资料,分析发生规律,开展试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测报与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深入调整,我市水稻种植面积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栽培面积已经达到547.7万亩,由于大面积种植、异常气候因素以及不规范的操作,导致虫害逐年加重,发生重的一般可减产15%~30%,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保护生态环境,降低防治害虫的费用,保证水稻的产量、品质和安全性,应用综合防治技术大面积控制稻螟蛉危害势在必行。鉴于此,我们把稻螟蛉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正式列入研究课题,通过多年试验示范筛选及细致的田间观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稻螟蛉发生特点,提出了利用杀虫灯防治建议,既绿色环保又节省人力、物力及财力,同时为解决施药难问题给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