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灵菇迟Ⅲ菇、不出菇的表现主要有3点:一是出菇缓慢,从接种日起,菌龄超过130天。二是出菇快慢不一,如同一接种期的整批菌袋中,先后出菇时间可以相差1个多月。三是不出菇,接种后数月,菌袋不现菇蕾。迟出菇、不出菇,其主要原因是技术失误和管理不善,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稀世珍品白灵菇,近年来国内外市销售活跃,价格坚挺,栽培者普获效益。此成为众多珍稀菇菌栽培品种中的一个点。有亮点,必然有难点。白灵菇产品在旦至春节前后上市,其品质最优,菇价好。各地栽者都摸准市场脉搏,去争取多菇,产好菇。但常发生的迟出菇、不出菇出畸形菇难题,成为栽培  相似文献   

3.
<正>白灵菇是一种珍稀食用菌,秋冬季生产白灵菇的技术操作规程:一般在5~6月制作生产的母种和原种,7月制作栽培种,8月制作出菇菌棒进行发菌管理,10月后创造出菇条件,进入冬季出菇采摘。通常栽培白灵菇一般只在冬季出一潮菇,第二潮菇量很少,并且菇形也差,多数菇农不再管理。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只有40%~50%。为充分利用白灵菇菌袋中的营养  相似文献   

4.
白灵菇是一种珍稀食用菌,秋冬季生产白灵菇,一般在5至6月份制作生产的母种和原种,7月份制作栽培种,8月份制作出菇菌棒进行发菌管理,10月份后创造出菇条件,进入冬季出菇采摘。通常栽培白灵菇一般只在冬季出一潮菇,第二潮菇量很少,并且菇形也差,多数菇农不再管理。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只有40—50%,为了提高白灵菇的效益,充分利用白灵菇菌袋中的营养资源,菇农一般在春季利用白灵菇菌筒废料栽培鸡腿菇,  相似文献   

5.
兰亚图 《福建农业》2007,(11):25-25
一、菌丝徒长菌丝覆土调水后生长过旺,绒毛状菌丝大量冒出覆土层,浓密成团,甚至形成不透水菌被,易造成迟出菇、不出菇的现象。成因有菇房温度过高、湿度大、通风不良、菌种种性不佳等。防治办法:①选用良种,适时播种。②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菇房温、湿度,抑制菌丝生长。③发现菌  相似文献   

6.
<正>白灵菇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此仅介绍鲁北地区广泛推广应用的地栽白灵菇技术。栽培季节:根据白灵菇高温发菌、后熟期长、中低温出菇的特点,鲁北地区栽培季节通常安排在8月中旬做袋接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脱袋覆土,春节前出菇结束。生产配方:白灵菇属腐生菌,棉籽壳、玉米心、木屑等都是栽培白灵菇很好的原料,麸皮、玉米面等是其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白灵菇培养料在不同出菇时间的失重和含水量变化,及其不同补水量对白灵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菇20d时,菌袋失重最大;随着出菇时间的增加,培养料的水分含量逐渐减少;出菇过程中不断补水有利于子实体生长,补水量每袋40 g时,总产量提高31.7%。  相似文献   

8.
不同出菇方式对白灵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8种不同出菇方式白灵菇产量和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的出菇方式对白灵菇的出菇时间、菇形、色泽、大小等均有较大的影响。覆土栽培会延迟出菇时间 ,且子实体商品性状差 ;不同方式间生物学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分析表明 ,双排袋泥垛式出菇及双向卧式出菇是白灵菇最理想的出菇方式。  相似文献   

9.
白灵菇因子实体洁白如雪、肉质细腻、浓香袭人、风味独特,近年备受消费者青睐,工厂化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文章通过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举例法等研究手段对白灵菇的冷房栽培工艺进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相对成型的管理方法。强调了养菌和出菇两个环节的重要性;阐明了菌棒养菌的流程、杂菌处理和环境控制标准,并对培菌车间的管理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阐明了白灵菇菌棒后熟期的标志及后熟期所需要的时间;白灵菇催菇期的步骤和方法,包括白灵菇特色冷刺激的时间和温度、出菇前的温差刺激和刺激原则;描述了白灵菇生殖生长期的各项管理指标,比如温度控制范围,光照强度,光照过强过弱的危害,出菇期的加湿方法和对子实体生长的影响,通风换气的重要性等。最后结合工作实践,就白灵菇生长需要的时间、产量等情况进行了总结,为企业白灵菇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白灵菇不同出菇方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白灵菇6种不同出菇方式(脱袋两段立式覆土出菇、脱袋立式覆土出菇、中间环形脱袋墙式泥垛双向出菇、双排袋泥垛式单向出菇、双向卧式出菇、单向卧式出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间环形脱袋墙式泥垛双向出菇方式较好。其出菇、采收时间最短,子实体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品质也较好,是白灵菇生产上适宜推广的出菇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白灵菇生产实际出发,着重针对生产环境、原料要求、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出菇管理、无害化防治等进行研究,总结出八个方面白灵菇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的白灵菇定位定量出菇法工厂化栽培技术,主要是改变了白灵菇的出菇方式,由原来的敞口出菇改变为定点、定量出菇,防止了营养和水分的流失,从而为第二茬出菇打下了良好基础,使出菇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80%,提高了白灵菇栽培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13.
根据白灵菇人工栽培和研究实践 ,从栽培季节、栽培场地、栽培原料、栽培料堆制、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成熟培养、出菇管理方面总结出了白灵菇人工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正通常采摘下的白灵菇其接触基料的部分不能食用,必须切掉,种植户把切下的这部分称作菇根,约占所采菇重量的10%。菇根是菇的下脚料,往往被扔掉。其实,刚切掉的菇根,由于带有少量培养料,仍为活体组织,由部分纤维化的菌丝体组成,合理处置,仍可结菇。经研究人员试验,1千克菇根可转化长出1千克鲜白灵菇,如管理得当,其新菇还为优质品。菇根再出菇方法以"压实—覆土—养菌—再出菇"最为实  相似文献   

15.
白灵菇是一种名贵食用菌。但是.白灵菇栽培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选用合适的菌种外.发菌期的管理也非常重要。由于许多栽培者不了解白灵菇菌丝的生长特性.采用与其他食用菌类似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常常造成菌袋不出菇.或者即使出菇其产量和品质也很低。针对白灵菇发菌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我们总结了一套发菌管理的关键措施和注意事项,供广大栽培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滑菇生物学特性、栽培方法、接种、培养、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及采收等种植方法,此栽培方法适合北方地区滑菇栽培。  相似文献   

17.
用稻谷壳生料袋式盖土栽培EC05鸡腿菇定时出菇法,是借助EC05鸡腿菇菌袋不盖土不出菇且不消耗养分,盖土后在适温下15天即出菇的特定生理性状,一年四季不间断生产成熟菌袋,然后根据市场销量和客商需求量定时排菌袋盖土调湿出菇,从而达到以销定产,鲜菇即采即销的目的.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把握“敞口”关 白灵菇发菌期必须紧紧把握“敞口”这一关键技术。具体方法是:菌袋在发菌室内经40~50天的培养,菌丝走到袋底后.即可搬入出菇房棚内上架,疏摆菌袋。1~2天后进行敞口培养。操作方法:短袋栽培的解开袋口,  相似文献   

19.
秀珍菇质地脆嫩,清甜爽口,营养丰富,颇受消费者青睐。揭阳地区可在9月接种菌袋,11月开袋出菇。根据秀珍菇的生物学特性,培养基碳氮比掌握在20~30:1、含水量在60%~65%、pH在6~6.5之间。培养基应装袋灭菌,待袋内料温降至28℃时,将培养袋移入接种室(箱)内,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一般接种后约35天左右菌丝长满袋。菇房应选择在通风良好且环境清洁的地方,出菇时控制好温湿度,当菌盖长至2.5cm左右,盖边缘内卷,孢子尚未弹射前采收。  相似文献   

20.
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产工艺流程、栽培料配方、装瓶、灭菌冷却、品种选择、接种、发菌、搔菌、催蕾、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