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林业》2008,(16):28-29
枣树,在中国是最常见的果树,以耐旱、抗病、挂果多、树龄长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它还以滋补、入药而被人们称之为“红人参”。早在明初就被皇帝封为“红枣之乡”河南省新郑市所产的大红枣、大灰枣、鸡心枣等品种以核小、肉厚、皮薄、醇甜被人们誉为“果中之王”,并当作贡品。  相似文献   

2.
榆林地区红枣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部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榆林地区利用红枣资源优势,从1994年开始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红枣产业化体系,到1997年完成了“百万亩(约合6.7万hm^2)约枣基地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于1998年底制定了红枣发展新部署-“二百万亩(约合13.3万hm^2)约枣产业化工程”,进而把红枣产业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该文详细分析了陕西省榆林地区红枣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红枣产业化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3.
枣是我国最早的药食兼用果品之一,它与桃、李、梅、杏在古代被称为“中国五果”。大枣的故乡在中国,《诗经》上说:“八月剥枣”,可见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种植枣树了。目前,枣的品种已有400多种。常见的有红枣、灰枣、南枣、圆枣、无核枣、金丝枣、扁枣、梨枣、脆枣、酸枣等。加工后制成的有黑枣、焦枣、蜜枣等十多个品种。枣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等省。“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亲人尝一尝”这是抗战时期,黄土高原老百姓送给亲人八路军的慰问品,大枣可充饥,滋补身体。大枣为甜美食品,又为治病良药…  相似文献   

4.
《湖南林业》2004,(8):39-39
枣果味美甘甜,营养丰富。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枣视为重要的滋补品:民间有:“天天吃山枣,一辈子不见老”、“五谷加红枣,胜过灵芝草”的谚语。  相似文献   

5.
《湖南林业》2004,(9):39-39
枣果味美甘甜,营养丰富: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枣视为重要的滋补品。民间有:“天天吃山枣,一辈子不见老”、“五谷加红枣,胜过灵芝草”的谚语。  相似文献   

6.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东北部。近几年来,随着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太谷县以壶瓶枣为主的干果经济林这一龙头产业的兴起,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6年至今,全县红枣面积达到20.3万亩,产量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现已达到125万公斤,产值5000万元左右。面积万亩以上的乡镇有5个。1996年获北京国际果品展览会“专家评选银奖”和“优质产品荣誉奖”;1997年和1999年分获“山西省名牌产品”称号;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和“国家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称号。主要做法:一、领导重视太谷县对红枣经济林发展非常重视。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发展红枣经济林的规定》,明确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具体奖励措施,及时兑现政策,表彰奖励。为了进一步提高红枣知名度,县委、县政府还成功举办了两届“红枣节”。二、典型引路太谷县林业局干部职工,分片包点,吃住在乡下,培养出许多“红枣大户”、“红枣先进村”。先进典型带动了红枣业全面发展。北汪乡的南乡村1986年发展枣粮间作型壶的引导,促进了全县红枣的发展。三、服务到位为普及科学管理枣树知识,进一步提高枣的产品质量,县林业局加强了技术服务工作。一是进行技术培训,并将枣树的...  相似文献   

7.
鸡蛋枣     
湖南的溆浦、隆回、石门等县种植一种枣树,结出的红枣每个重达55克到62克,八、九个就有一斤重,这种红枣大如鸡蛋,因此被当地农民称作“鸡蛋”枣。这种枣个大、核小、肉厚,含糖量达35%。当地一般红枣单株产量为一百多斤,"鸡蛋"枣株产高达二百至三百斤。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南部的临汾市,自古就有栽培枣树的传统。据考证,临汾盆地一带早在七千多年前,枣树就已成为古人的主栽树种。红枣也是当时人们的主食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优选出了许多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襄汾的“官滩枣”和尧都区的“团枣”1997年被选为山西的十大名枣。尧都区南永安、北永安村的“团枣”在清代曾作为贡品上进朝庭,故“团枣”又有“贡枣”之称。襄汾县一带的枣粮间作模式更成了当前临汾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200万亩红枣园区的基本模式。临汾盆地沿汾河七县自古就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这里的人民曾用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创…  相似文献   

9.
药食兼优话红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枣又叫大枣,原产我国,栽培悠久,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诗经·豳风》中“八月剥枣”,是关于枣的最早吟咏。元代柳贯的《打枣谱》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枣的专著,记有73个品种。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介绍达87种。时至今日,全国已超过400个品种。枣素有“...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内黄县枣树栽培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素有“枣乡”之称。早在南北朝时代就有大面积栽培,自唐宋时期,内黄大枣成为“贡品,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银奖,被海内外人士誉为“东方宝果。全县现有红枣43.3万亩,650万株,年产鲜枣12万吨,产值2.3亿元,红枣已成为我县最大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面积和产量居全省之首,在全国名列前茅。2000年我县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内黄大枣的主要种植模式是农枣间作,株行距3×15米,每亩15株。间作物主要是小麦、花生和蔬菜。这种“上有红枣,下有花生、蔬…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红枣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枣生产国.河南红枣种植面积近300万亩,主要分布在新郑、内黄、西华、灵宝、桐柏等县(市),主栽品种有灰枣、鸡心枣、冬枣、扁核酸、灵宝大枣等。近年来,河南红枣价格不断上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红枣加工业快速发展,全省有各类红枣加工企业上百家.年加工红枣5万多吨,主要红枣制品包括枣粉、枣片、枣干、枣酱、枣茶、枣醋、枣泥等;五是红枣带动衍生产业的发展,如通过举办红枣文化节、枣乡风情游等活动,推动枣乡第三产业发展.提高了枣农收入。  相似文献   

12.
道义  海林  继美 《甘肃林业》2004,(1):30-31
枣树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红枣产量占世界总产的98%,是传统的出口商品。枣果味美,营养丰富,有“百果之王”、“活维生素丸”之称,作为营养保健品,倍受发达地区人们的青睐。“入世”后,我国主产水果柑桔、香蕉、苹果、梨等受到冲击,而干果红枣价格却稳中有升,货源奇缺,供不应求,发展潜力巨大。我省的红枣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为获取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我们于2003年8、9两月,考察了陕、晋、冀、鲁、豫五大枣区及新疆的红枣产业,参观了各种类型的枣业基地和加工企业,走访了农民、职工、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感受很深,收益非浅。方兴未艾的富民产…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红枣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枣又称大枣、刺枣、华枣、枣,原产于中国,是特有的经济树种之一,资源丰富,目前红枣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红枣是我国的特产,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作用,是传统中医里药食同源的优良补品,也是被国内外医药界所重视的滋补剂。《本草纲目》中记载: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糖、气血亏虚等疾病,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经常食用大枣可治疗  相似文献   

14.
<正> 衡水地区几乎村村有种植枣树习惯,而且本地区东邻盛产金丝小枣的沧州地区和山东省德州地区,西接盛产大枣的石家庄、保定地区,使这个地区在大枣小枣种植上都有优良的品种栽陪。衡水地区种植枣树约有2700余年历史,据枣强县志《史记。游侠列传》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枣强一带即有“棘津城”之称,“棘实谓之枣”。《无和郡县图志》记载:“汉高帝分赵巨鹿,立清和郡,枣强属其地,枣木强盛故曰枣强。”另据《枣强县志》记有“枣强红枣,种类甚多,总以车头小枣居上,大枣次之。”说明衡水地区历史上栽枣盛多、资源丰富,而且很早就注重了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15.
洪洞县苏堡镇茹去村全村280户、1100口人。红枣在该村发展历史悠久,村名曾有“枣沟”、“枣村”、“枣垛窑”之称。全村有耕地面积266.67hm^2,地处半丘陵山区,土层深厚肥沃,雨量充足,气候温暖,具有发展红枣生产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1998年2月23日,村党支部书记周聚财上任后,为改变多年来全村单一种粮食,收入甚微,年复一年,全村人仍是贫穷落后的老样子,  相似文献   

16.
陕北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陕北百万亩红枣基地建设”基目实施为主线,重点论述了陕北枣区的特征、品种资源状况及在全国全国发展中的地位,并就基地发展、加工状况、技术研究、示范推广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剖析,指出了陕北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5个突出问题,提出了5个对策,以促进红枣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培 《中国林业》2013,(11):48-49
《新京报》关于“两亿皮草收入背后的杀戮”的报道,揭露了国内皮毛贸易的真相:很多被养殖的动物不但在生前得不到哪怕最基本的照料.被屠宰时更惨遭令人发指的活剥皮的凌虐。人们怀着“收割”的心态来“处理”这些动物.将动物的“挣扎、流血与哀叫”视为“收入”的一部分。其广泛意义的残酷与冷漠和巨大规模的系统迫害行为.迫使我们不得不将动物话题再次提升到严肃的道德与伦理层面。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利用木本粮油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距今天七千余年的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中,就有成堆出土的橡子、酸枣。半坡村的遗址有残存的核桃。见之于文字记载的《诗经》有“树之榛栗”,“八月剥枣”。在《战国策》中记有苏秦游说到燕国时,对燕文侯说:“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我国古代著名地理著作《山海经》记有:“员木(油茶)、南方油实也。”《礼记》记载:“子事父母,妇事舅  相似文献   

19.
<正> 枣锈病俗称“枣雾”,是红枣的主要病害。我国山东、河北、河南等省的产枣区发生均很普遍。它主要为害叶片,能引起爆发性的早期落叶落果,常因此病使红枣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如年产枣3,000万斤的河南省内黄枣区,1970年、1976年和1977年都因枣锈病造成严重减产,仅收红枣300—400万斤,且绝大部份为等外枣,严重地影响着国家收购任务和枣  相似文献   

20.
气象学在中国古代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巫术,通晓天气的人也被看作是观星象、知未来的神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的故事使他上了神坛。人们渴望了解天空,渴望对未来能够多一些把握,也就对能够预报天气的人格外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