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两广二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以24h疏毛率、各龄起蚕率及存活率等为选育指标,用饲料、实用型颗粒饲料及桑叶多种饲料结合,以个体选育和蛾区选育为重点对其原原种932、芙蓉、7532、湘晖进行累代定向系统选育。以未经人工饲料选育的932、芙蓉、7532、湘晖为对照,以各品种进行1~2龄饲料育,3~5龄桑叶育及全龄桑叶育,调查累代人工饲料选育对参选品种人工饲料摄食性和适应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累代选育明显提高了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选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中系品种经过多代选育后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均达到较好水平,日系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适应性虽有提高,但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仍然一般。多数选育品种死笼率有下降的趋势,表明选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蛹期的抗性;累代选育对品种的茧质(全茧量和茧层率)影响不明显;累代选育没有降低饲料育对蚕发育延缓的影响。综合各方面结果来看,人工饲料累代定向系统选育可明显提高家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有望选出适宜人工饲料育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2.
调查两广二号4个亲本交配中、产卵中光线对产卵速率和产卵量的影响,发现不同品种交配中、产卵中对光线的敏感度不一样,对产卵率的影响程度:932×芙蓉芙蓉×932湘晖×7532=7532×湘晖,对产卵量的影响程度:932×芙蓉7532×湘晖芙蓉×932湘晖×7532。无论交配中光线明或暗,产卵中暗时芙蓉×932、932×芙蓉产卵速度就快,产卵中明时产卵速度就慢,对湘晖×7532、7532×湘晖的产卵速度影响不显著。交配中、产卵中光线明暗对有效产卵量的影响大过对2日产卵量的影响,因此在原种生产时要做到明交配暗产卵。  相似文献   

3.
养好原蚕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基础。本试验对广西现行蚕品种两广二号的4个亲本母种(芙蓉、湘晖、7532、932)的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932品种体质最强健,芙蓉品种产丝量最高。同时对原蚕饲育技术进行了探讨,认为加强桑园管理、桑叶消毒及储存、日系品种的管理及采用饲养省力化技术措施是养好原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我所自育成和推广夏蚕品种“桂夏二号”(932×7532)十多年来,它一直是广西夏秋蚕当家品种.对提高我区夏秋高温季节的蚕茧产量和蚕丝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原种932和7532存在产卵量少、繁殖系数低的缺点.为保持其体质强健,茧丝质较好的优良特性,提高其原蚕的生命力和蚕种的繁殖系数,我所于1989年选择932、7532与芙蓉、湘晖两对体质较强、茧丝质优、配合力好的夏秋蚕品种配成932·芙蓉×7532·湘晖四元杂交种,简称9·芙×7·湘与广东省蚕研所协作进行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鉴定结果(见表1和表2).  相似文献   

5.
在原种制种生产大忙期间,往往出现雌蛾过多、雄蛾不足或劳动力不足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对两广二号4个亲本采用雄蛾二交与冷藏雌蛾制种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调查各品种的良卵率及折净率,评价产卵效果。结果显示,在使用雄蛾二交试验中,各品种的良卵率指数和折净率指数显示:932×芙蓉为95.97%和95.51%,比湘晖×7532高0.47%、0.06%,比芙蓉×932高9.07%、22.80%,比7532×湘晖高12.54%、25.95%,证明932×芙蓉和湘晖×7532经过雄蛾二交后仍保持很好的产卵效果;在冷藏雌蛾试验中,各品种的的良卵率指数和折净率指数分别为:芙蓉×932为100.09%和99.31%,比7532×湘晖高5.25%、4.19%,比湘晖×7532高17.26%、7.53%,比932×芙蓉高20.22%、21.90%,证明芙蓉×932和7532×湘晖经过雌蛾冷藏后仍保持很好的产卵效果。  相似文献   

6.
广西蚕业指导所和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共同选择932·7532、芙蓉·湘晖两对体质较强,茧丝质较优配合力好的夏秋蚕品种,配成“932·芙蓉×7532·湘晖”四元杂交种.是两广合作的试验研究课题.两所进行分工协作,广西所负责选育提高丝质和抗高温多湿性能,广东所负责选育提高抗氟和抗中肠型脓病性能,两省(区)各自进行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鉴定(广西的试养鉴定情况初报已载本刊第28卷第1期).  相似文献   

7.
“932·芙蓉×7532·湘晖”(两广二号)是广西蚕业指导站和广东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于1989年开始合作选配的夏秋用家蚕一代杂交种,该品种原种好养、繁育系数高,杂交种稳产、张种产值高、丝质好、适应性广,适合在温度较高的季节饲养,在广西东南地区和广东西部地区4~6月和8~9月中旬饲养,两广其它地区可以全年夏秋饲养,四川、福建、海南、贵州等省可在高温季节饲养。我场是重庆市最大的家蚕选原种繁育场,2007年秋季,我们和广西蚕业指导所合作生产“932·芙蓉×7532·湘晖”原种,  相似文献   

8.
亲本连续五代人工饲料选育对两广二号F1代杂交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两广二号人工饲料选育品系的选育效果,使用人工饲料连续选育了5代的932、芙蓉、7532和湘晖组配成9·芙×7·湘(两广二号),以普通杂交种两广二号为对照,开展颗粒饲料育调查和桑叶育调查。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选育品系2、3龄起蚕率达88%和89%,比对照有较大幅度提高,24h疏毛率和1、2龄眠蚕体重与对照相近;桑叶育时,人工饲料选育品系的茧质、结茧率和全龄经过没有明显变化,但蛹期抗性降低。试验表明:亲本的连续5代人工饲料选育,明显提高了两广二号F1代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且对原有优良性状影响不大,但选育品系人工饲料育时的发育整齐度仍需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新选育的抗病品种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ydrosis virus,Bm NPV)的抵抗性能,分别以菁松、皓月、932、芙蓉、7532、湘晖及其杂交种菁松×皓月(正反交)、932·芙蓉×7532·湘晖(正反交)为对照品种,进行了菁松N、皓月N、932 N、芙蓉N、7532 N、湘晖N及其杂交种菁松N×皓月N(正反交)、932N·芙蓉N×7532N·湘晖N(正反交)对Bm NPV的抗性试验。其中新选育的品种分别用Bm NPV多角体浓度为10~9、10~8、10~7、10~6、10~5个/m L的病毒液30μL均匀涂抹于直径2.5 cm的圆形桑叶背面,于2龄起蚕时饲喂家蚕;对照品种的Bm NPV多角体添食浓度相应地降低1个数量级。48 h以后调查各处理区家蚕的发病情况,计算各品种的半致死浓度(LC_(50))。结果表明:新选育的品种及其杂交种对Bm NPV多角体的LC_(50)均超过10~9个/m L,而其对照品种及其杂交种对Bm NPV多角体的LC_(50)均在10~6个/m L水平或更低,2者相差3个数量级以上,新品种对Bm NPV具有很强的抵抗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保存或培育的部分家蚕品种的人工饲料育适应性,以丰选、932、芙蓉、RC-1、RC-12、RC-32、RC-33、SLC-12、SLC-18、SLC-19、5457、7玉、7532、湘晖、RJ-15、RJ-19、RJ-31、RJ-32、RJ-33、RJ-34、SLJ-09、SLJ-14、SLJ-15等23个实用型家蚕品种为材料,采用桑叶粉含量约35%的人工饲料在1~2龄进行试验,调查了24 h疏毛率、眠蚕体质量、起蚕率和存活率等指标,并通过加权计算得到各家蚕品种人工饲料育的综合适应性评价分数。结果表明:两广二号4个母种对人工饲料育的综合适应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之前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单一的疏毛率指标对人工饲料育适应性评价具有局限性,不断完善规范各项调查指标对今后开展家蚕人工饲料适应性系统选育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调查中,人工饲料育适应性较好的家蚕品种有中系RC-32、丰选和日系RJ-19、RJ-15、RJ-31等,这些品种是下一步进行定向选育人工饲料专用品种较理想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1.
12.
2003年9月份,普渡大学的Dr.Harmon教授第十一次来到中国,在6省(市)举办为期将近一个月的养猪生产培训班,向中国的养猪同仁传授技术,交流信息。虽然谈论的仍是老话题和最基本的营养素,但每次的重新讨论和结合我国养猪生产的思考,都会让参会的每一位有新的认识和收获,现把部分观点总结如下:能量是“生命之火”,是生命的源动力,是研究领域永恒的话题,也是大家既熟悉却又模糊的营养素。我们可以去描述和感受到能量,却在生产应用中难以去准确测量的一个第一重要的指标。因此,在我们的实际生产应用中,有关能量的偏差之处还有多处。学过《饲养学》…  相似文献   

13.
养犬问答     
在城市,大多数人养犬是为了增添生活乐趣。而不同品种的犬,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选择合适品种的犬,是家庭养犬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养犬问答     
什么是犬的假孕?母犬会出现假孕现象。母犬在发情后1个月或排卵后,母犬腹部增大,乳房也出现妊娠时的类似变化。这种现象可出现多次。甚至在未经交配的处女犬中也可发生。这种症状可持续1个月或更长时间。在一段时间内常不发生行为学上的变化。一些母犬,乳房变化明显,甚至可挤出乳汁,此外。腹部症状也很明显,常会误认为已经怀孕。但在临近分娩日期时,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