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北京水稻田分离出固氮蓝藻6属15种,其中鱼腥属Anabaena3种,念珠藻属Nostoc6种,筒孢藻属Cylindrospermunm3种,单歧藻属Tolypothrix,飞氏藻属Fischerella,度藻属Phormindium各1种。它们种类随季节变化:水稻栽培前期以筒孢藻属为主,中期种类较多,生物量较少,后期以筒孢藻属,念珠藻属,单歧藻属为主,整个水稻生育期以静水筒孢藻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长调节剂(MET)能影响蓝藻的生长、固氮活性和区系的组成。166.7×10~(-6)的 MET 能提高固氮活性24.9%;高浓度(≥1000×10~(-6))的 MET 抑制蓝藻生长、但未见发生致死效应;MET 对蓝藻群落组成有影响,有利于鱼腥藻而不利于念珠藻,影响大小随生态环境因子的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3.
《天津农业科学》2016,(12):15-19
为了解天津官港湿地森林公园藻类植物的种类及群落结构,于2015年6—10月对该湿地的藻类植物进行了搜集调查。结果显示,共搜集到藻类植物17个科,25个属,25个种。其中,色球藻科种类最多,包括4属4种,约占整个湿地藻类植物种类的16%;其次是舟形藻科以及念珠藻科,均包括3属3种,各约占整个湿地藻类植物种类的12%;其余14个科均包括1属1种,各约占4.3%。整体来看,天津官港湿地的藻类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藻类植物群落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4.
为初步筛选出适合贵州气候特点的具有较高生物量和固氮力的蓝藻品系,以中国淡水藻种库(OCCFA)引进的鱼腥藻112、118、1017、1105、1042、HBl3和中华植生藻800,采用室内继代培养后制成的混合藻种A、B,经改进后的水生111无氮培养基,通过室内开放式通气培养和静置培养,测定不同水深条件下的生长率、固氮力。结果表明,固氮蓝藻的生长能改变环境pH值,使之适应藻种的生长;水深条件>10cm 有利于提高鲜藻产量;固氮蓝藻A组固氮力为7215kg·hm  相似文献   

5.
稻田除草剂对固氮蓝藻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4种稻田除草剂对固氮鱼腥藻(AnabaenaazoticaLey)、球胞鱼腥藻(AnabaenasphaericaBorn)、多变鱼腥藻(AnabaenavariabilioKutzing)的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四氯对3种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丁草胺和乙草胺在低浓度(8mg·L-1以下)表现为促进,当浓度为16mg·L-1时,则显著抑制其生长,且高浓度时对3种藻产生较强毒性,处理96h时的EC50值分别为12.87、25.36、20.21mg·L-1及50.52、18.37、45.43mg·L-1。3种藻对扑草净极为敏感,在低浓度时其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继而迅速死亡。因此选择对固氮蓝藻安全的稻田除草剂,对维护稻田生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丙酮对2种常见固氮蓝藻--固氮鱼腥藻及水华鱼腥藻生长效应和光合色素的影响,探讨有机溶剂丙酮的水生生态毒性.结果表明:丙酮在高浓度(10%)时显著抑制2种藻的生长,对其生长速率、干重的改变明显;而在较低浓度(0.001%~1%)时,藻体生长所受影响较小,且随浓度的递减,表现出比对照更为优异的生长趋势,剂量-效应关系明显.丙酮在168 h对固氮鱼腥藻和水华鱼腥藻的EC50分别为3.90%和4.80%,NOEC值分别为0.1%及0.3%,表明固氮鱼腥藻对丙酮更为敏感.另外,低浓度(0.001%~0.1%)丙酮对固氮蓝藻光合色素的影响不显著,当浓度达到1%时,藻体细胞内类胡萝卜素、藻红素、藻蓝素、别藻蓝素含量减少,在10%浓度时色素种类发生质的变化,表明高浓度丙酮对藻类毒性效应较大,而低浓度的刺激效应使藻类在自然环境中容易造成水华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1980至1982三年田间放养固氮蓝藻的试验证明,在我省的自然条件下,于六月末至七月中旬在田间放养固氮蓝藻,经过一定时间的放养,均能获得亩产鲜藻千斤以上的产量。新组成的藻种Ⅱ比藻种Ⅰ繁殖快、产量高。不同时期和不同年限固氮蓝藻产量的差异主要受当时的天气和水温的影响。亩产鲜藻千斤以上的区带,对水稻的株高、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有效分蘖等性状均有较好效应。连年放养固氮蓝藻的地块,水稻产量逐年增加。配合施用化肥比单放固氮蓝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限制性培养技术富集大庆湿地水样中的可培养蓝藻,采用显微镜观察法对可培养蓝藻进行观察及鉴定。结果表明,大庆湿地可培养蓝藻含单细胞蓝藻和丝状蓝藻,在不同类型湿地中不同时期的水样中可培养蓝藻的类群是不同的。经显微镜观察初步鉴定,大庆湿地水体中可培养蓝藻菌株主要分布在4个目,即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胶须藻目(Rivulariales)、颤藻目(Oscillatoriales)和念珠藻目(Nostocales),8个属,即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集胞藻属(Synechocystis)、眉藻属(Calothrix),鞘丝藻属(Lyngbya)、束藻属(Symploca)、微鞘藻属(Microcoleus)、席藻属(Phormidium)和鱼腥藻属(Anabaena)和1个类群,即蓝绿藻类群(Gloeocapsa group)。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北蓝藻门伪枝藻属分类及生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东北地区伪枝藻属的分类分布和生态分布,共鉴定出东北地区伪枝藻属植物30种,1个变种,其中包括我国新纪录种3个,新种3个。分析了该属藻类原植体的结构形态,并总结出伪枝藻属单种群落的4种原植体形态以及伪枝藻形成多种类混合型群落的3种主要类型。探讨了伪枝藻组成特征及其与陆地生态系统相关生态因子的联系,编写了东北地区伪枝藻属的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蓝藻异型胞与生物固氮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蓝藻产氢的主要场所。采用17种无机盐,对两种蓝藻的异型胞分化进行诱导,实验结果表明:低渗水平浓度(0.05mol/L)的NaCl,MgCl2和MgSO4,既促进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生长,又促进其异形胞的分化。其中,MgCl2对两者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5倍和1.2倍。17种无机盐中,只有MgSO4对念珠藻(Nostoc sp.)的生长和异形胞的分化都有促进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0%和56%。对两种藻的比较结果发现,无机盐对水华鱼腥藻的诱导作用明显大于念珠藻。  相似文献   

11.
蓝藻是生物土壤结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迄今为止,黄土高原地区生物结皮中藻类的种类组成及分布鲜有报道。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观察、培养、鉴定,对黄土高原水蚀区、水蚀风蚀交错区、风蚀区的生物结皮中蓝藻的多样性及优势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3个侵蚀类型区生物结皮中蓝藻门植物共发现4科10属54种,其中丝状种类约占87%,占绝对优势;Shannon-Weiner 多样性指数水蚀风蚀交错区最高,水蚀区次之,风蚀区最低,依次为2.22,2.20和2.14。水蚀风蚀交错区和水蚀区蓝藻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均与风蚀区差异显著。3个侵蚀类型区的生物结皮中蓝藻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均有所差异,但均以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为优势科。水蚀风蚀交错区蓝藻种类最多(39种),以阿氏鞘丝藻(Lyngbya allorgei)为第一优势种;水蚀区次之(26种),以含钙席藻(Phormidium calciola)为第一优势种;风蚀区最少(20种),以颗粒颤藻(Oscillatoria granulata)为第一优势种。黄土高原不同侵蚀类型区生物结皮中蓝藻的多样性差异可能与土壤质地、土壤pH值、气候环境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王秀红  沈健英  陆贻通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814-1815,1853
固氮蓝藻(cyanobacteria)能将空气中的游离氮(N2)转化为氮素化合物。为探讨固氮蓝藻在稻田中作为肥料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稻田施用固氮蓝藻及常用化肥(尿素)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施用固氮蓝藻的水稻前期长势不如施用化肥见效快,但其具有持续稳定的作用,可协调产量因子,起到显著增产效果,且鲜藻的效果比干藻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1种类组成 1999年7月、10月,2000年3月、9月分别对锡盟查干淖尔进行4次资源调查,共采集浮游植物7门43属,其中绿藻门18属,兰藻门11属,硅藻门6属,裸藻门3属,金藻门3属,隐藻门1属,甲藻门1属.在4次调查中,微型兰绿藻占绝对优势,兰藻门的兰纤维藻、胶鞘藻、硅藻门的放射性针杆藻为次优势种,栅列藻、微囊藻、小环藻、十字藻为习见种.  相似文献   

14.
颤藻目蓝藻是世界广泛分布的藻类,也是正处于藻类分类学修订中的一大类群.根据形态特征,在2014年夏季上海黄浦江水体采集的藻类样品中,确定了中国蓝藻的一个新纪录属——盖丝藻属(Geitlerinema)和新纪录种——群动盖丝藻(Geitlerinema ionicum),对该属和该种的分类学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另外,参考KOMAREK和ANAGNOSTIDIS分类体系,对我国与该属相关的蓝藻种类进行了重新归类组合,发现尖头颤藻(Osicllatoria acutissima)、两栖颤藻(O.amphibia)、双点颤藻硫泉变种(O.geminate var.sulphurea)、四点颤藻单颗粒变种(O.quadripunctulata var.unigranulata)等4种应归入盖丝藻属.  相似文献   

15.
氮肥对3种固氮蓝藻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种常用化肥对固氮鱼腥藻(Anabaena azotica Ley),球胞鱼腥藻(Anabaena sphaerica Born),多变鱼腥藻(Anabaena variabilio Kutzing)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尿素和碳酸氧铵在低浓度(20mg/L以下)表现为促进,当浓度为80mg/L时,则显著抑制其种群生长;且高浓度时,尿素和碳酸氢铵对3种藻产生较强影响,处理96h时的EC50值分别为54.0,67.0,85.7mg/L及73.7,63.1,92.2mg/L。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固氮蓝藻和叶面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龙垦201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在水稻分蘖末期施用固氮蓝藻,拔节初期施用3种叶面肥密高、液体硅和光合促进剂,于收获期测定各处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施用固氮蓝藻和3种叶面肥,水稻的理论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有所增加,其中,施用密高、固氮蓝藻、液体硅和光合促进剂处理的水稻理论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6.81%、6.34%、2.72%和2.57%。施用固氮蓝藻和3种叶面肥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外观品质均有所改善,其中施用液体硅和密高显著优于对照处理。施用固氮蓝藻和3种叶面肥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施用密高较对照有所降低,其他处理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13年8月和2014年9月在贵州省十丈洞景区采集的167个样本,对贵州省赤水市十丈洞景区气生和亚气生蓝藻的区系及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气生和亚气生蓝藻254种,分别隶属于10科35属。初步讨论了蓝藻在不同生境的分布规律和群落形态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十丈洞的气生和亚气生蓝藻种类丰富,亚气生环境中出现215种,气生环境中出现180种;优势科为色球藻科(Chroococcaceae)、石囊藻科(Entophysalidaceae)和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优势属为粘杆藻属(Gloeothece)、色球藻属(Chroococcus)、粘球藻属(Gloeocapsa)、星球藻属(Asterocapsa)、隐球藻属(Aphanocapsa)、席藻属(Phormidium)、颤藻属(Oscillatoria)、鞘丝藻属(Lyngbya)、伪枝藻属(Scytonema);该区的藻类群落按形态分为胶质群落、皮壳状群落、垫状群落和粉末状群落4种;该区的藻类主要是由世界广泛分布的普生性种类和热带与亚热带的常见种构成;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显示,属于丹霞地貌的十丈洞景区更适合气生和亚气生蓝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一、作用与开发利用 发菜属蓝藻门念珠藻科念珠属的陆生藻类植物,因其贴于荒漠植物的下面,形如乱发,颜色乌黑而得名“发菜”,又称地筋、净地毛、仙菜、发藻、地毛菜、干苔。它是以多细胞藻丝个体组成的胶质群体供食用,是一种极名贵的蔬菜。发菜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铁含量十分丰富,均高于猪、牛、羊肉及蛋类,而且脂肪含量极小。此外,还含有海腥酮、蓝藻叶黄素、藻蓝素和别藻蓝素等。  相似文献   

19.
颤藻目蓝藻是世界广泛分布的藻类,也是正处于藻类分类学修订中的一大类群。本文在2014年夏季上海黄浦江水体采集的藻类样品中,根据形态特征鉴定分析,确定了中国蓝藻的一个新纪录属——盖丝藻属(Geitlerinema)和新纪录种——群动盖丝藻(Geitlerinema ionicum),本文对该属和该种的分类学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另外,本文参考Komárek 和Anagnostidis(2005)分类体系,对我国与该属相关的蓝藻种类进行了重新归类组合,发现尖头颤藻(Osicllatoria acutissima)、两栖颤藻(O. amphibia)、双点颤藻硫泉变种(O. geminate var. sulphurea)、四点颤藻单颗粒变种(O. quadripunctulata var. unigranulata)等4种应归入盖丝藻属。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野生的和液体培养的发状念珠藻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了解其在遗传物质表达和生理代谢方面存在的差异。[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电泳法对野生的和液体培养的发状念珠藻细胞的POD和EST同工酶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POD同工酶谱分析表明,野生发状念珠藻细胞有4条带,其Rf值分别为0.400、0.709、0.764和0.929;液体培养的发状念珠藻细胞只有2条带,其Rf值分别为0.736和0.929。EST同工酶谱分析表明,野生发状念珠藻细胞有2条带,其Rf值为0.397和0.559;液体培养的发状念珠藻细胞有3条带,其Rf值分别为0.296、0.397和0.458。[结论]野生的与液体培养的发状念珠藻细胞在POD和EST电泳图谱上存在一定差异,以野生发状念珠藻的POD同工酶酶谱带数多,酶活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