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泥沙是制约引黄灌区发展管道输水灌溉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管道输水灌溉首要的问题是解决泥沙淤积问题。本文利用归纳分析方法,分析了管道淤积影响因素、淤积原因及干支管的淤积部位;提出了防止管道泥沙淤积的管网规划方法,包括管径、流量、灌溉工作制度、泥沙等参数的确定方法,以及防止管道泥沙淤积的管理运行制度。  相似文献   

2.
东鱼河泥沙淤积对防洪能力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鱼河位于淮河流域运河水系,由于泥沙淤积降低了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分析了泥沙淤积的成因、危害,以及泥沙淤积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提出了防治泥沙淤积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牛文全  张二信  吕畅  孙军  董爱红  邬梦龙 《农业机械学报》2021,52(11):144-152,169
为探明浑水滴灌过程中水中加气对滴头堵塞的影响,以齿形迷宫流道滴头为研究对象,采用周期性间歇灌水测试方法,用最大粒径小于0.1mm的泥沙配置了5种不同的浑水,运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滴头堵塞状况。结果表明:加气和泥沙颗粒级配对滴头堵塞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加气提升了毛管内泥沙输移能力、促进大泥沙颗粒排出,减小淤积泥沙中值粒径,且泥沙最大粒径越小,加气对泥沙运移的影响越小,毛管淤积物质量、淤积泥沙中值粒径较未加气处理减少8.75%~31.92%、8.59%~35.64%;泥沙粒径为0.075~0.100mm时,滴头流量下降最快,泥沙为粒径0~0100mm时,滴头流量下降最慢;加气增大了水流紊动程度,促进浑水中大颗粒泥沙在流道内的输移;加气加剧了浑水中小颗粒泥沙在流道入口处黏附,加速了流道入口堵塞,滴头Dra和Cu比未加气处理低9.0~18.7个百分点和16.2~36.4个百分点,这是造成加气加速滴头堵塞的主要原因。建议进行毛管冲洗,降低流道入口堵塞风险,以提高加气滴灌滴头的抗堵塞性。  相似文献   

4.
引黄灌区不同粒径泥沙的运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沙淤积与利用问题已成为引黄灌区持续发展与发挥长期效益的关键。阐述了当前引黄灌区泥沙灾害的表现形式,通过分析不同粒径泥沙在渠道中的运动、输移、和淤积规律,认为粗颗粒泥沙是渠道淤积和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由于粗、细泥沙在物理性质和利用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应采用不同方法实现其资源化:对粗颗粒泥沙由集中处理改为分散处理,减少渠首部位的淤积;细沙进行长距离输送,引浑水淤灌,提高入田比例。  相似文献   

5.
淤泥对弧形钢闸门启门力影响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国宾  高仕赵 《排灌机械》2012,30(3):304-308
为了估算泥沙淤积对弧形钢闸门启门力的影响,提出了一个计算公式.该公式将门前淤泥考虑为由粗细颗粒组成的宾汉体,同时考虑了泥沙附着力的力矩、梁格中附带泥沙重力的力矩、转动铰摩阻力的力矩、止水摩擦力矩、下吸力的力矩以及闸门重力和外加重力的力矩对弧形钢闸门启门力的影响.并利用该公式计算的弧形钢闸门启门力和西洱河二、四级电站泄洪闸门的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得出:在门前泥沙淤积厚度较低的情况下,弧形钢闸门的启门力矩主要由闸门重力和外加重力决定,但是由泥沙引起的启门力矩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是导致闸门开启困难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泥沙淤积对闸门启门力的影响,制定出合理的操作和维护方案,以防止闸门启闭困难情况的出现;该公式在计算门前有泥沙淤积情况下的启门力时,其计算精度能够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6.
针对沂河整治工程初设方案和第 2设计方案 ,对沂河开挖中泓后行洪及泥沙淤积情况进行河道模型试验 ,研究河道行洪水流特性和泥沙淤积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因白马河出口上移引起的水流变化及泥沙淤积变化。该研究成果可为行洪河道规划设计和整治工程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位山灌区泥沙淤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山灌区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渠首地区泥沙淤积是整个灌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分析位山灌区渠道特性及引水引沙特性,说明了渠道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与淤积分布状况,进而阐明了渠首地区多年累积引沙清淤带来占压耕地、土壤沙化、环境恶化等不利影响,并针对灌区泥沙淤积状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二维数学模型模拟水电站水库泥沙淤积情况,模拟河段起于大坝上游约600 m,止于大坝下游约400 m.计算断面在1∶2 000地形图上剖分20个库区大断面,断面平均间距500 m,并通过模型试验论证数学模型模拟水库泥沙淤积变化可行性.结果表明:水库泥沙淤积形态为三角洲淤积形态,水库运行历时1 a,三角洲洲头不断地向下游前进,最终到达坝前,坝前泥沙淤积高程达1 347 m,而水库泥沙淤积则向库尾高边滩发展,“翘尾巴”现象明显.水库运行1 a后,排沙比均稳定在90%以上,水库冲淤达到平衡后,采用“蓄清排浑”的运行调度方式冲沙,在泄洪冲沙底孔前形成冲刷漏斗,漏斗为三维形态,漏斗顺水流方向坡降约为1∶5.0~1∶7.0,侧向边坡约为1∶3.5~1∶4.5.取水口基本在冲刷漏斗范围内,能保持取水“门前清”.泥沙淤积的数学模型与模型试验成果基本吻合,数学模型模拟水库泥沙淤积变化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沂河整治工程初设方案和第2设计方案,对沂河开挖中泓后行洪及泥沙淤积情况进行河道模型试验,研究河道行洪水流特性和泥沙淤积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因白马河出口上移引起的水流变化及泥沙淤积变化。该研究成果可为行洪河道规划设计和整治工程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深圳水库泥沙淤积对水质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近年土地开发引至的泥沙淤积给深圳水库所造成的问题,对淤积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用实测数据分析了淤积物对供水水质的影响和危害,同时为解决水体深层缺氧和淤积物释放污染问题所采取的应对工程措施作了介绍,为存在类似问题的水库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徐闻电厂取水口附近现场沙样淤积后进行泥沙起动实验,研究黏性起动流速与淤积历时、水深之间关系,指出泥沙起动流速随着淤积历时、水深的增大而增大;并用3家常用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由实验数据提出现场泥沙起动流速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水库灌溉面积占全国灌溉总面积的35%,水库泥沙淤积问题,严重地威胁着水库的寿命,水库调沙运用,是现阶段防治水库淤积的有效途径。引浑淤灌,将水库泥沙处理与农田灌溉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出库泥沙得到妥善地处理,确保了水库调沙方式能长期运用,通过淤灌农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本文分析了水库工程在我国灌溉事业中的地位及泥沙淤积对水库调蓄能力的影响,并着重论述了引浑淤灌的特点、技术和效益。我国出库泥沙处理的成功经验,引浑淤灌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多年土壤侵蚀变化对下游水库淤积影响,以安基山水库为例,分析2007-2011年5a间流域上游土壤侵蚀对水库淤积情况。基于RS遥感影像数据获取流域内的植被和土地利用信息;收集降雨和土壤数据;以流域DEM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表面分析功能提取流域内的坡度和坡长等数据;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基础上建立流域土壤侵蚀定量检测模型。应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水库2007-2011年土壤侵蚀量进行定量估算,统计和分析安基山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以此研究水库多年拦沙率及淤积量。分析结果是:强度侵蚀主要发生在流域中下部,2007年土壤侵蚀最为严重,2008年土壤侵蚀最弱且水库拦沙率最大,2007年和2011年水库泥沙淤积量最多,2008年水库泥沙淤积量最少。该方法可为土壤侵蚀防治和水库泥沙淤积治理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镫口扬水灌区输水干渠来沙特性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内蒙古镫口扬水灌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型灌区,近年来渠道泥沙淤积严重,严重影响灌区灌溉运行。【目的】探明水沙条件与渠道淤积之间的关系,保障灌区的正常运行,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方法】在取水口,通过对灌水期前后测定水位来确定淤积厚度以及对泵站进水口泥沙野外监测及采样分析,并测定了流速及流量,室内分析了泥沙颗粒级配及特性等,综合分析确定了取水口来沙特性。【结果】由于停泵时间长、水流含沙量高,第1和第4灌水期前,泵站进水口前泥沙淤积厚度最厚;同时,由于泵站运行的抽吸作用,进入总干渠的泥沙量也最多,近80%以上为粒径小于50μm的细砂,只有约20%为泥沙粒径大于50μm的粗砂。泵站运行流量越大,停水时取水口淤积厚度越小,进入渠道的泥沙越多。在来水来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取水口淤积厚度受停泵时间影响,与停泵时长成正比;随着泵站的运行,在一定的含沙量下,存在一定的渠道不冲不淤临界流量。【结论】因此在缓减干渠淤积方面需要有特定的工程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广东省大中型水库流域岩石风化壳的组成概况,结合野外调查和实测的水库泥沙淤积资料,探讨流域不同的岩石风化壳组成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及对广东省水库泥沙淤积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滴灌毛管泥沙分布与灌水器堵塞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滴灌毛管泥沙分布及灌水器堵塞规律,通过对8种粒径的泥沙进行短周期浑水试验和堵塞试验,研究了泥沙在不同毛管分布和灌水器堵塞规律。结果表明:泥沙在不同毛管中淤积量的不均匀程度可以通过毛管淤积分布系数来衡量;泥沙在支管中的运动状态对进入毛管中的泥沙量影响很大,通过计算支管泥沙悬浮指数,可确定泥沙在不同毛管中的淤积状况,悬浮指数越大,泥沙在各毛管淤积量越不均匀,突变发生在悬浮指数等于0.325处;大颗粒泥沙在毛管底部以推移质形式运动,是造成灌水器突然堵塞的直接原因,且主要出现在第1、2条毛管中,而细小颗粒的絮凝作用是造成灌水器逐渐堵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以来虽然入库沙量与设计论证阶段相比明显减小,库区泥沙淤积大为减轻,但近几年三峡水库进行了大量的优化调度与实践,导致变动回水区泥沙淤积有所加大,加之随着库水位的逐步升高,库尾一些重点河段局部出现累积性淤积,影响航行安全,泥沙问题仍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分析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泥沙淤积和水库运用特性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汛期开展沙峰排沙调度、蓄水期优化水库蓄水进程、消落期开展库尾减淤调度的三峡水库减淤调度方案,为优化三峡水库调度运行方式,有效控制水库淤积,延长水库使用寿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广东省大中型水库流域岩石风化壳的组成概况,结合野外调查和实测的水库泥沙淤积资料,探讨流域不同的岩石风化壳组成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及对广东省水库泥沙淤积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 人们对发展引黄灌溉提出两个前提条件,就是“一不淤河,二不碱地”。近几年来由于在灌区实行了井渠结合,和背河洼地推广了淤灌种稻,土地碱化的问题反映不大,(当然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近几年气候偏旱,这是防次的有利条件)反映强烈的是泥沙淤积排水河道的问题。其数量大得惊人,豫鲁两省几个有名的排涝系统,天然文岩渠、金堤河马颊河、徒骇河、惠济河、贾鲁河……都发生严重淤积,总淤积量在两亿吨以上。因此对排水河道的淤积能否制止,已成为关系引黄灌溉命运的大事。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东江水源工程运行9年来,取水口及进水隧洞、泵站前池有大量泥沙淤积,影响到工程的安全运行。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了该工程泥沙淤积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取水河段河势变化和取水口工程不合理的布局是泥沙严重淤积的2大主要原因,通过稳定取水河段河势、取水口改造2大主要措施来减小进沙、保证安全取水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此外,加强取水口上下游河段地形的监测,开展河床演变分析和进行全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进水隧洞和泵站前池的泥沙淤积及运行规律,为今后研究河床及水沙条件变化下取水工程安全取水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