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自1972年在我国广东省发生后,迅速蔓延至全国的中华蜜蜂主产区,成为饲养的中华蜜蜂毁灭性病害。虽然经40多年人工选育和自然进化,中蜂囊状幼虫病已不再具有毁灭性,但仍是中华蜜蜂饲养最主要的病害。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是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CSBV),其感染13日龄幼虫,幼虫体内聚集大量的液体和病毒粒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ChineseSacbroodDisease),简称中囊病,是由蜜蜂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中华蜜蜂极易感染该病毒,蜂群一旦发病,蜜蜂死亡率较高,而且会迅速在其他蜂群传播,危害极其严重。山东是传统的中华蜜蜂养殖大省,中蜂饲养具有悠久的历史。2017年,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蜂产业创新团队对我省中蜂主要存养区的蜜蜂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发现,本省近年来中蜂囊状幼虫病发病  相似文献   

3.
在甘肃,中蜂囊状幼虫病基本上两年发生一次,在陇东三年大流行一次。为了掌握甘肃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流行规律,笔者进行了几年调查,为有效控制中蜂囊状幼虫病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华蜜蜂是我国蜜蜂种质资源的宝贵物种,目前各地都面临着保护中蜂物种的问题,我省从中蜂囊状幼虫病流行规律性研究入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蜜蜂的囊状幼虫病是中华蜜蜂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通过RT-PCR方法,我们在辽宁地区检测出了该病,并且辽宁地区的蜂囊状幼虫病病毒与早期我国在广东地区检测到的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基因序列有所不同,推测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可能存在地区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独有的蜂种,囊状幼虫病是目前危害中华蜜蜂最主要的病害。试验以囊状幼虫病流行后自愈的蜂群为基础选育素材,采用人为感染、逐级淘汰、闭锁繁育、固定有益基因的育种手段,进行中蜂囊状幼虫病抗病品系的选育,大大地提高了其抵抗囊状幼虫病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辽宁地区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的RT-PCR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蜜蜂的囊状幼虫病是中华蜜蜂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通过RT-PCR方法,我们在辽宁地区检测出了该病,并且辽宁地区的蜂囊状幼虫病病毒与早期我国在广东地区检测到的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基因序列有所不同,推测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可能存在地区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探讨规模化中蜂养殖场非药物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可行性,提出了实现非药物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应对方法,旨在推进中华蜜蜂规模化养殖进程。  相似文献   

8.
《蜜蜂杂志》2021,41(8)
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是蜜蜂中常见的高传染性、高致病的蜂病,其致病性可能会导致患病蜂群覆灭,对中蜂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总结了中囊病的诱发因素、发病规律、表征及防治方法等,以期为中蜂健康高效养殖及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户鼎荣 《蜜蜂杂志》1994,(10):25-26
中蜂囊状幼虫病在宁夏的发生与防治方法宁夏固原地区养蜂试验站(756000)户鼎荣中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是由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在宁夏暴发流行于70年代中期,它的暴发流行使85%以上的中蜂遭此病死亡。80年代中期和1992年春末...  相似文献   

10.
蜜蜂囊状幼虫病对中蜂危害极大,近年该病危害日趋严重。对蜜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蜜蜂对囊状幼虫病的防御机制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徐书法 《中国蜂业》2012,(1X):65-65
<正>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囊状幼虫病是常见且对蜜蜂危害非常严重的一种疾病,由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CSBV)引起。1971年我国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东方蜜蜂(Apis cerana F)先后  相似文献   

12.
《中国蜂业》2017,(8):32-33
为了摸清山西省囊状幼虫病对中华蜜蜂养殖业的危害,我们选择山西省中华蜜蜂养殖较为集中的市县,于2013~2017年进行了5年连续的跟踪调查。本次调查选择的中蜂养殖场42个,调查蜂群305群,5年定点跟踪调查蜂场4个。通过调查明确了危害山西省中蜂较为严重的病害和虫害种类,其中主要病害包括中蜂囊状幼虫病、急、慢性麻痹病、黑蜂王台病毒病等;主要虫害包括大蜡螟、小蜡螟,胡蜂等。我们针对危害最为严重的中蜂囊状幼虫病发生规律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因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的不同,其发生规律不同。在我省的左权县发病为急性发作型,发病急,传播快,发病集中在3~4月份;在我省的阳城县,多为散发型,发病集中在5~6月份。针对各地的发病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囊病中蜂对囊状幼虫病的抵抗力较弱,在饲养管理中,从预防为主。中蜂的主要病害是囊状幼虫病。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中囊病)在峰群繁殖期均有可能发生,尤以春秋季节发病严重。此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是严重危害中蜂的病毒性传染病。感染此病主要是1~2日龄幼虫,发病后5~6日龄(封盖前后)死亡。  相似文献   

14.
周婷 《蜜蜂杂志》1999,(2):15-16
蜜蜂囊状幼虫病又叫“尖头病”、“囊雏病”。是由肠道病毒属的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西方蜜蜂对该病的抵抗力较强,感染后常可自愈;东方蜜蜂对该病的抵抗力弱,在我国曾发生的几次大面积流行中,许多地区的中蜂几乎遭到毁灭性损失,该...  相似文献   

15.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一经感染极易蔓延流行,导致蜂群遭受损失。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生与气候、蜜源、饲料、蜂种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在防治上,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为了避免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生,探讨用中药生物制剂在春繁或秋繁时结合奖励饲喂蜂群,通过扶正固本、调节蜜蜂机体免疫的策略,实现有病治疗、无病预防的效果,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俗称"勾勾病"、"倒驱病"、"蜂瘟"、"烂子病"等,严重的可致规模化中蜂场的中蜂全部死亡,该病发病快,涉及面广,给蜂农造成极大损失。2014年3-4月,正安县境内安场镇、碧峰乡发生中蜂囊状幼虫病,据抽查几个蜂场统计显示,发病蜂群占饲养蜂群总数的81。5%。笔者采取控制中蜂场转移流动,加强饲养管理,清巢消毒,控制蜂王产卵,清除传染源,选育抗病蜂王繁育,结合中草药防治等方法,有效控制了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生和蔓延,使中蜂资源得以保存、恢复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蜜蜂的病敌害是制约养蜂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蜜蜂病敌害防治是健康发展养蜂业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蜂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和巢虫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囊状幼虫病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力,常造成大量的蜜蜂幼虫发病死亡,严重的威胁着中蜂的发展,给养蜂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中蜂囊状幼虫病自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大面积暴发以来,迄今仍然有本病发生。据我们对饲养蜂群的多年观察,在中蜂的病毒性传染病中以本病危害最大。为养好中蜂,对本病必须认真防治,我们采取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说明了只要方法得当,措施正确、有力,是可以控制和扑灭本病的发生和流行的。兹将我们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点滴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19.
<正>给中蜂吃点西餐2017年在陕西放蜂,5月下旬有朋友送我一群中蜂。一个放羊的朋友告诉我在距蜂场不到1km的一个树洞里有一窝中蜂,我把它收捕过箱分成两群,这样就一共有了3个小群,每群有约2脾蜂。不久,我发现幼虫孵化不正常,有半数幼虫死亡,病症很像中囊病。中蜂囊状幼虫病没有特效药。我知道,西方蜜蜂也会感染囊状幼虫病,但症状较轻,可以不治自愈。这说明西方蜜蜂对囊状幼虫病有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20.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传染性强,可造成大量蜜蜂幼虫死亡,导致蜂群断子、飞逃,严重时全场毁灭。中蜂囊状幼虫病主要感染2~3日龄小幼虫,典型症状是幼虫封盖后3~4天不能化蛹,封盖前被感染的幼虫失去光泽,贴于巢房下半部,无臭味。患病幼虫体表完整,表皮内充满乳状液体,用镊子将病虫夹起,虫体为一个充满液体的囊袋状。2008年抚顺市发生中蜂囊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