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一些地方牛羊布病有所抬头,呈零散发病趋势,布病时有发生,给养殖业和从业人员的健康带来一定威胁。我县牛羊布病也偶有发生,人员感染布病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鉴于这一形式,朝阳县出台多项措施严防布病发生。1成立布病防控组织朝阳县畜牧兽医局成立防控布病指挥部,一把手亲自挂帅,分管局长具体主抓,抽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监督所主要领导和业务骨干组成防控布病指挥部,具体负责全县动物布病防控工作,主要是指牛羊布病;各个乡镇  相似文献   

2.
布病又称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皮肤、呼吸道、生殖道等,对农牧业发展和人类身体健康危害较大。现阶段,随着畜禽养殖户数目逐渐增多,牛羊引种布病流行也呈现回升趋势,引种布病发病概率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养殖人员的健康和农牧业发展。本文主要通过阐述牛羊引种布病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防控措施,以减少疫情危害,降低布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以流产和发热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影响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山西省作为布病一类地区,奶牛群间布病流行率长期偏高,是造成人布病感染的一项重要原因。该文主要从山西省奶牛布病的流行现状、防控策略及防控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山西省奶牛布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统计分析xx旗2014~2017年畜间布病监测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通过监测结果分析,实行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目前xx旗布病阳性率在0.5%以下,使布病得到了一定控制。科学制定布病监测范围,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布病取得了一定效果。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以感染羊、牛为主人兽共患传染病,属二类动物传染病,染疫家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  相似文献   

5.
奶牛布氏杆菌病(以下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奶牛生殖器官、胎膜发炎、流产、不育等为主要特征,对奶牛养殖影响巨大。同时,奶牛布病可以通过病牛传给人类,从而也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我国是布病感染较为严重的国家,近年来,布病  相似文献   

6.
正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属的细菌引起急性或慢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病变态性疾病和职业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为此我国将布病列为危害严重的主要重大动物疫病之一。近年来布病频繁流行,发病有上升趋势。预防和控制本病关系到人类、动物和生态的3个主体,应采取各个有关部门共同协讯的策略来防控布病。贯彻以畜间免疫、检疫、淘汰病畜和培育健康畜群为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针对畜间布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展开深入研究,重点阐述了几点应对措施,强调加大防控检疫监管力度、注重布病联防联控等工作为重点,进而将畜间布病防控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二类传染病.染疫的家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产品或其污染物而感染布病,人类感染布病后,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家畜感染则出现流产和不育,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副产业,逐渐得到空前的发展,大量牛羊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牛羊等的布病监测中发现,布病阳性率逐渐上升,带给畜牧业较大的损失,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对于如何做好布病原因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此,主要以内蒙古某一兽医站为例,对布病发生的原因和具体防控途径作了主要的探讨总结。  相似文献   

10.
正羊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对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造成了巨大危害。因此,鉴于羊布病对羊和其他动物以及人的危害,积极撰文提出了坚持自繁自养,严格引种,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与防疫的综合预防措施,达到了负责的乡村羊布病的发生率,死亡率明显降低,人的感染明显减少的效果。负责的乡村的养鸡户的鸡新城疫发病明显减少。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羊布病的流行特点和危害,然后论述了羊布病的综合预防措施,现将具体研究内  相似文献   

11.
布病的危害诊断和防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病"是布鲁氏杆菌病的简称,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疾病,布病可分为6种类19个生物型,目前我国境内主要的布病传染源有牛、羊、猪的布鲁氏杆菌,其中羊布鲁氏杆菌毒性最强,传播性极广,致病率高,危害更为严重。本文通过对布病危害诊断的探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为我国畜牧业预防疾病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正布病通常叫做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所引起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这种疾病人畜都有可能感染。这种病菌的传染渠道有多种,例如:羊水、死胎、饲料、饮水等。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传播。牛羊布病的患病表现主要为性欲下降,公畜患上睾丸炎症,母畜为怀孕流产。一、牛羊养殖中布病防治的问题第一、检疫制度不健全。布病的传染率很高,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就会造成城门起火,殃及池鱼的现象,同时也给养殖牛羊的人类带来威胁。检疫是有效的减少布病传播的  相似文献   

13.
<正>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俗称懒汉病、羊儿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全身系统损害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布病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患布病啮齿类动物,如羊、牛、猪、鹿、马、骆驼、狗、鼠、家兔、猫等。布病的传染途径:⑴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如接产员、兽医、饲养、放牧、皮毛加工、屠宰、挤奶直接接触被病畜污染的水源、土壤、草场、工具,从事布病防治的医生、检验人员等(;2)经消化道感染:  相似文献   

14.
正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也称"地方病"、"职业病",不但危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也严重危害着人民身体健康。布病的主要感染动物是牛、羊,另外还有猪。牛、羊和猪都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菜篮子食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促进了养殖业大力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动物疫病发生的机率。布病作为人畜共患病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更好地防控布病就成为动物防疫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宣传工作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5.
《新农业》2017,(9)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据资料显示,主要由动物传染给人,在实际生产中传播动物主要是牛羊。在现代社会经济中,畜牧业是人民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从事养殖、动物产品加工、防疫检疫等与牛羊密切接触的人员成为感染布病的高危人群,所以做好布病防治工作关键在基层,重点在第一线。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布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危害动物健康,更危害人体健  相似文献   

16.
2015年随着某镇一养羊户布鲁氏杆菌阳性病例的出现,为布病防控工作敲响了警钟,镇政府高度重视,动监所更是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防控工作中,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和了解养羊户养殖、布病防控工作情况,根据布病抽样检测,摸清辖区内羊布病感染情况,剔除布病阳性羊,采取布病疫苗免疫方式,加强布病防控知识的宣传,为本地养羊业的健康发展提...  相似文献   

17.
正布病在沈阳市部分地区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人群健康,阻碍畜牧业发展。沈阳市多年以来对布病的防控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具体浅析如下。1布病的简述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性变态反应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羊、牛、猪感染意义最大,羊布鲁氏菌的致病力最强,感染人的几率最大。我国将其确定为二类动物传染病。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其它大部分为散发。  相似文献   

18.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绵羊、山羊、牛、猪和犬等动物和人都可感染发病,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岫岩县通过多年牛羊布病重点防控,布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几年随着绒山羊饲养量增加、调运交易频繁、大范围流通、畜牧从业人员增多等因素,感染传播机率加大,隐性感染严重,检出阳性动物增加,人畜间病例不断上升,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有效地预防控制动物布病的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布病(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危害生殖系统,使病畜发生传染性流产为主要特征。人感染布病轻者感到疲乏、头痛、关节肌肉疼痛,重者出现睾丸炎、流产等,影响生殖能力,甚至丧失劳动力。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飞速发展,牲畜调运频繁,畜界布病阳性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人间感染布病的病例也时有发生,所以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下大力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布病别称为波状热,属于自然疫源型疾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慢性或急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关节痛等,该种疾病主要感染对象为猪、牛、鹿、羊等,主要对牲畜生殖器官造成危害,影响动物生育能力。人类也有可能被其传染。因此,在发展养殖业时,必须要做好布病预防工作,下面笔者将以牛羊引种布病的防控为切入点,分析该种疾病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