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讨高寒牧区杜泊、萨福克与地方品种杂种F1代羔羊育肥性能,本试验用黑头杜波、黑头萨福克羊的细管冻精授配当地高原型藏羊,在羔羊早期补饲、自由采食精料补充料的饲牧条件下,观察高寒牧区杂种F1代羔羊的适应性及育肥效果。结果表明:在同一饲牧条件下,杜×藏、萨×藏F1代羔羊比藏羊,初生重分别提高35.31%和24.33%;3、5月龄体重分别增加6.3 kg(P<0.01)、5.50 kg(P<0.01)和9.55kg(P<0.01)、8.19 kg(P<0.01);0~5月龄日增重分别增加56 g和49 g;5月龄收入分别高257.85元和221.13元,且5月龄育肥收入明显高于3月龄。以杜波、萨福克羊与当地藏羊杂交F1代适应性好,杂种优势明显。杜×藏、萨×藏是适宜当地藏羊优质商品肉羊生产的优秀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高寒牧区引进肉羊品种与藏羊的杂交效果,用澳洲白羊、黑头杜泊羊、黑头萨福克羊的细管冻精授配当地高原型藏羊,在羔羊早期补饲、自由采食日粮的全舍饲条件下,观察高寒牧区肉藏F1羔羊的适应性、生长发育情况及育肥效果。结果表明: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4月龄AZ(澳洲白羊×藏羊)、HDZ(黑头杜泊羊×藏羊)和HSZ(黑头萨福克羊×藏羊)组F1羔羊体重分别比ZZ(藏羊×藏羊)组羔羊增加8.09(P<0.01)、8.31(P<0.01)和7.77 kg(P<0.01),体高分别增加0.53(P>0.05)、-0.97(P>0.05)和0.93 cm(P<0.01),体斜长分别增加5.45(P<0.05)、4.25(P<0.05)和6.32 cm(P<0.05),胸围分别增加9.13(P<0.01)、10.10(P<0.01)和7.65 cm(P<0.01);0~4月龄羔羊育肥日增重分别增加64、66和62 g,只均纯收入分别增加154、151和148元。说明引进澳洲白羊、黑头杜泊羊、黑头萨福克羊与当地藏羊杂交,杂种优势明显,其杂交一代羔羊在当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作为优质商品肉羊生产模式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萨福克羊为父本,青海藏羊为母本。通过萨藏杂交提高产肉性能,经对萨藏F1的测定,增重效果极显著。萨藏F1代生长发育快,上膘快,肉质鲜嫩,在自然放牧条件下,4~8月龄,萨藏Fl平均日增重为88g,比藏羊的40.08g提高47.92g(P0.01);8月龄时杂一代胴体重比藏羊高3.89kg,活重比藏羊高8kg(P0.01),体高、体长、胸围、胸深、胸宽、管围和尻宽均极显著大于藏羊(P0.01),具有父本明显的肉用性能特点,同时又保持了母本藏羊对高寒严酷环境的适应性。初步认为,萨福克公羊是青藏高原牧区开展商品肉羊生产的理想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肉用杜泊羊与湖羊的级进杂交效果,试验选择杜泊羊作为父本,分别与湖羊(杜×湖)和杜湖F1代(杜×杜湖F1代)进行杂交试验,对各杂交组合母羊的产羔率和羔羊的成活率、初生重、1~6月龄体重、6月龄体尺指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杜×杜湖F1代和F2代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湖羊纯繁组;F1代公羔6月龄的平均体重为(39.43±4.98)kg,母羔为(35.38±4.67)kg,F2代公羔6月龄的平均体重为(49.67±4.13)kg,母羔为(43.56±4.45)kg,均极显著高于湖羊纯繁组(P0.01);F1代和F2代体尺指数也明显高于湖羊纯繁组。说明肉用杜泊羊与湖羊杂交是一个理想的杂交组合,通过杜泊羊与湖羊级进杂交来进行肉羊生产或培育优质肉羊新品系(种)具有理想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杜泊羊、萨福克羊与当地藏羊杂交一代羊在高寒牧区的生存能力及发展潜力,用黑头杜波羊、黑头萨福克羊的冻精授配当地藏羊,在相同的饲牧条件下,观察其杂交一代羊的适应性,并测定其3月龄和5月龄体重及主要体尺。结果表明:杜×藏、萨×藏杂交一代羔羊初生重分别比藏羊提高了35.31%和24.33%,出生到5月龄体重分别提高了43.14%和38.03%;3月龄体高、体斜长、胸围分别比藏羊增加了4.22 cm(P>0.05)、4.83 cm(P>0.05)、8.01 cm(P<0.01)和4.72 cm(P>0.05)、5.53 cm(P<0.05)、7.16 cm(P<0.01),5月龄分别增加了3.86 cm(P>0.05)、6.34 cm(P<0.05)、9.31 cm(P<0.01)和5.30 cm(P>0.05)、7.17 cm(P<0.05)、8.17 cm(P<0.01)。说明用杜泊羊和萨福克羊与藏羊杂交,其杂交一代羔羊的杂交优势明显,在良好饲牧条件下,跟群放牧、采食牧草、耐粗饲、抗病力等方面与当地藏羊没有差异,且3月龄和5月龄体重、胸围等均较当地藏羊有明显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6.
随机选择由国外引进的萨福克、特克塞尔、德国肉用美利奴、无角道赛特和夏洛莱5个品种良种肉羊与小尾寒羊杂交所产10月龄和6月龄F1杂种羊21只进行屠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良种肉羊×寒羊杂交组合10月龄F1平均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眼肌面积和GR值指标显著大于滩羊×小尾寒羊组合F1(P<0.05);无角道赛特、夏洛莱分别与小尾寒羊杂交组合6月龄F1上述各项指标亦大于10月龄滩羊×小尾寒羊组合F1(P<0.05)。  相似文献   

7.
用欧拉羊与青海贵南县当地的高原型藏羊杂交,测定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欧×高F1代3岁种公羊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分别达到了75.63±6.48cm、83.06±7.31cm、93.97±7.73cm、51.09±6.04kg。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分别高于同年龄同性别的高原型藏羊6.23cm、3.46cm、4.17cm、6.79kg。欧×高F1代在体高、体重方面优于高原型藏羊,差异极显著(p0.01);在同等放牧饲养条件下,3岁欧×高F1代羯羊平均活重、胴体重52.3kg、24.84kg,分别同龄比高原型藏羊羯羊高9.55kg、4.79kg,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分别为47.5%、46.9%。杂种羊生长发育速度和产肉性能均高于当地同龄高原型藏羊。以欧拉羊为父本与当地高原型藏羊进行杂交改良,改良杂交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适宜在贵南部分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无角道赛特羊和特克塞尔羊与藏系羊杂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寒农区放牧加舍饲条件下,分别采用优良肉用无角道赛特、特克塞尔公羊与当地藏系羊杂交,利用杂交优势进行羔羊肉生产。道藏 F1和特藏 F1羔羊平均初生重分别为3.40 kg 和3.35 kg,3月龄重分别为11.45 kg 和12.32 kg,6月龄断奶重分别为28.24 kg 和27.67kg,6月龄羯羊胴体重分别为14.65 kg 和14.24kg,屠宰率分别为51.34%和51.1%,净肉率分别为76.45%和76.27%。两品种肉羊与当地藏系羊杂一代羔羊的肉用生产性能显著高于藏系羔羊(P<0.01)。  相似文献   

9.
以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澳洲美利奴羊、邦德羊、无角陶赛特羊、白萨福克羊、特克塞尔羊、南非美利奴羊等国外优良品种为父本,开展杂交组合试验,研究6个杂交组合F1的产羔率、羔羊生长发育和产肉性能。结果表明:在高寒牧区自然放牧条件下,6个杂交组合杂交效果均十分明显,尤其是特×甘F1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其羔羊初生重、断奶重、胴体重、净肉重均高于其他杂交组合,分别比甘细羔羊高0.92、5.07和4.50kg(P〈0.01),屠宰率、净肉率也分别比甘细羔羊提高了4.62个百分点和4.9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杜泊羊和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与乌珠穆沁羊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在相同饲养环境下,试验分别选择同年龄的杜泊公羊、德国肉用美奴公羊与乌珠穆沁母羊杂交,对杜×乌组合、德×乌组合与乌×乌组合的后代(F1)羔羊的生长发育和屠宰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杜×乌组合、德×乌组合F1代羔羊的初生体重、1月龄体重、3月龄体重和6月龄体重均显著高于乌×乌组合的后代(F1)羔羊同月龄体重(P<0.05);杜×乌组合F1代羔羊的初生重、1月龄体重、3月龄体重均显著高于德×乌组合,但6月龄体重两组合差异不显著。屠宰性能结果表明,杜×乌组合、德×乌组合F1代羔羊在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净肉重均显著高于乌×乌组合(P<0.05);胴体率和净肉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由该试验可以得出,杜泊公羊和德国肉用美利奴公羊与乌珠穆沁母羊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均表现出良好的杂种优势,二者均可作为优秀的良种公畜杂交改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当地羊,以提高杂交羊的产肉量,增加农牧民收入,助力当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澳洲白绵羊和黑杜泊羊与湖羊开展杂交试验,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进行观测,筛选适合临夏地区肉羊最佳杂交组合,促进临夏肉羊生产提质增效,加快推进肉羊产业高产、优质、高效健康发展。实验结果表明:产羔率湖羊>黑杜湖F1>澳湖F1,繁殖成活率澳湖F1>黑杜湖F1>湖羊;羔羊初生重三个组合之间差异均不显著(t<0.05),三月龄六月龄重澳湖F1与湖羊、黑杜湖F1与湖羊差异极显著(t>0.01);杂交羔羊出生时体高、体长均不显著(t<0.05),黑杜湖F1与澳湖F1两个杂交组合的胸围与湖羊之间差异极显著(t>0.01);三月龄两个杂交组合管围与湖羊之间差异极显著(t>0.01);六月龄体高黑杜湖F1与湖羊差异不显著(t<0.05),澳湖F1与湖羊差异显著(t>0.05),体长三个组合之间差异均不显著(t>0.05),胸围和管围澳湖F1与黑杜湖F1两个杂交组合与湖羊之间差异均为显著(t>0.05)。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利用不同粗饲料对育肥羊屠宰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肉羊育肥中不同日粮组合、不同杂交组合的选择与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三个日粮组合中,玉米青贮组试验羊屠宰性能优于苜蓿组、苜蓿组优于干麦草组;萨×寒F1屠宰性能优于陶×寒F1,陶×寒F1优于小尾寒羊。  相似文献   

13.
高山美利奴羊是以澳洲美利奴羊为父本,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历经20年选育而成的羊毛纤维直径以19.1~21.5μm为主体的毛肉兼用美利奴羊新品种.文章对高山美利奴羊品种特性进行阐述,分析了国内外细毛羊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今后高山美利奴羊育种进行设计,制定育种目标,建立完善的品系结构,进行科学育种,并在选育技术上完善保障措施,持续提高品种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3月龄、体重[(20.30±1.27)kg]相近、体况良好的断奶萨福克×小尾寒羊F1代公羔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单圈饲喂。对照组(CON组)不添加牛至精油,试验组分别添加4(EO4组)和7g/d(EO7组)牛至精油。预试期10d,正试期72d。结果表明:EO4组和EO7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EO7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ON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CON组(P<0.05);EO7组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均显著高于CON组和EO4组(P<0.05);EO4组和EO7组每只羊的毛利润高于CON组,分别提高了2.0%、0.2%;EO7组半腱肌和股二头肌pH显著低于CON组(P<0.05),而且,EO7组背最长肌、半腱肌的剪切力显著低于CON组(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提高绵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改善肉品质。饲粮中添加7g/d牛至精油对绵羊促生长性能较好,添加4g/d牛至精油经济效益更好,综合考虑,在生产实践中绵羊饲粮中添加4g/d牛至精油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D, PDGF-D)与绵羊尾型的关系,寻找可用的分子标记,同时对前期的研究结果进行验证。本研究在533只绵羊(湖羊、藏羊、杜泊×湖羊杂交羊)试验群体中,选取藏羊、湖羊两个品种各30个个体的血液样本,等量混合分别构建两个DNA混池,对PDGF-D基因的外显子及其上下游1 000 bp扩增,目的片段测序分析后,采用飞行质谱方法对检测到的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Haploview4.1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使用SPSS19.0软件对PDGF-D基因SNP位点与尾型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PDGF-D基因及其上下游1 000 bp共找到6个突变位点,其中rs5、rs27、rs28与尾长、尾宽及尾周长均相关,rs6、rs19仅与尾长相关,rs13与尾宽、尾周长均显著相关(P<0.05)。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表明,rs6~rs13之间存在强连锁;组合基因型与尾型关联分析结果显示,CCGG型个体无论是在尾长、尾宽还是在尾周长上,其平均值均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低于其他组合基因型,但在群体中的数量较少。结果表明,PDGF-D基因对绵羊的尾型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其SNP位点作为分子标记对于绵羊尾型选育工作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可考虑将CCGG型作为筛选小尾绵羊的潜在分子标记,但是该基因型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可适当增强人工选育以扩大数目。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绵羊复胃发育、消化酶活性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18只体重相近[(20.30±1.27) kg]、体况良好的3月龄萨福克×小尾寒羊F1代公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牛至精油组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4(EO4组)和7 g/d(EO7组)牛至精油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72 d。结果显示:1)绵羊瘤胃容积随饲粮中牛至精油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增大(P<0.05),与CON组相比,EO7组瘤胃容积指数提高了2. 09%(P <0. 05),皱胃容积指数降低了1. 61%(P <0. 05)。2)与CON组相比,EO4组瘤胃中纤维素酶和胃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皱胃中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 EO7组瘤胃、网胃中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瓣胃中纤维素酶和皱胃中胃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3)饲粮添加4和7 g/d牛至精油均显著降低了瘤胃中原虫数量(P<0.05);与CON组相比,EO4组瘤胃中黄色瘤胃球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 EO7组瘤胃中真菌、黄色瘤胃球菌、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数量均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能促进瘤胃发育及瘤胃中真菌和纤维分解菌的增殖,抑制原虫的生长,提高瘤胃消化酶活性,且以7 g/d的添加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杜仲叶(EUL)对绵羊肝脏糖代谢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随机选取6~8月龄、体重35~40kg的绵羊(杜泊羊×湖羊♀)12只,平均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CTL组)和EUL组(饲粮中添加10%EUL),每组6只。预试期10d,正试期30d。采集血液,测定糖代谢相关指标;采集肝脏组织,用于转录组学测序、糖代谢相关酶及核转录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1)与CTL组相比,EUL组血浆葡萄糖(GLU)、血清胰高血糖素(GC)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胰岛素(INS)含量显著升高(P<0.05)。2)转录组学检测结果表明,差异显著基因与糖代谢和能量代谢密切相关,且其在与糖代谢相关的通路中显著富集。3)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与CTL组相比,EUL组肝脏胰岛素受体(INSR)及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糖酵解关键酶磷酸果糖激酶(PFKL)的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糖异生相关酶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mRNA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1(PEPCK1)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调控糖异生的叉头转录因子1(FoxO1)和环磷酸腺苷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下调(P<0.01);肝糖原合成关键酶糖原合酶2(Gys2)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4)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CTL组相比,EUL组INSR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FoxO1、G6Pase和PEPCK1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下调(P<0.01)。综上所述,EUL显著影响绵羊机体的糖代谢,提高糖酵解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抑制糖异生相关转录因子及酶基因的表达,并促进肝糖原的合成,进而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日粮粗纤维水平对定安鹅生产性能及器官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遗传背景一致、体重相近[(1384.33±0.76)g]的28d定安鹅12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饲喂粗纤维水平为4.29%、5.29%和6.29%的日粮。试验期为35d。结果表明:(1)5.29%粗纤维组末重和日增重较6.29%粗纤维组分别提高13.57%和27.95%(P<0.05);5.29%粗纤维组采食量比4.29%和6.29%粗纤维组提高5.72%和7.95%(P<0.05);5.29%粗纤维组料重比较6.29%粗纤维组降低16.05%(P<0.05)。(2)5.29%粗纤维组屠宰率、半净膛率、腿肌率和胸肌率分别比4.29%和6.29%粗纤维组分别提高1.64%和2.28%、0.38%和1.03%、0.51%和9.45%、4.31%和6.84%(P>0.05)。腹脂率随着粗纤维水平的提高有下降的趋势(P>0.05)。(3)与4.29%和6.29%粗纤维组相比,5.29%粗纤维组心、肝、胃、肌胃及脾脏指数分别提高5.31%和2.43%、6.15%和5.03%、10.45%和7.29%、11.45%和7.94%、1.65%和2.50%(P>0.05)。综合认为,5.29%粗纤维可使35~70d定安鹅获得较优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开展杂交试验,对德国美利奴、黑头萨福克、无角陶赛特与小尾寒羊的杂交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杂交后代与小尾寒羊相比,在体型外貌、生长发育性能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进。初生~6月龄体重和1~6月龄胸围,萨寒、德寒和陶寒都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且以萨寒最大;1~6月龄体高,以小尾寒羊最大、萨寒次之,陶寒最低;90d育肥利润从大到小依次为萨寒、德寒、陶寒和小尾寒羊。  相似文献   

20.
从青海西宁、内蒙古赤峰、浙江桐乡和山东菏泽分别采集高原型藏羊、敖汉细毛羊、湖羊和小尾寒羊卵巢各20枚,利用微血管立体构筑和扫描电镜(SEM)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品种绵羊卵巢微动脉的构筑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显示,绵羊卵巢微动脉呈迂曲盘旋的螺旋状,卵巢门动脉经3~4次分支后发出毛细血管;在卵巢微动脉的Ⅱ~Ⅳ级分支表面均有梭形凹痕,呈典型的"树皮样"或"波浪状";在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处有多个与微动脉横轴平行或呈一定夹角的环行缩窄。比较发现,高原型藏羊的卵巢微动脉螺旋程度更高,且各级微动脉的管径均较粗,"树皮样"压痕和环形缩窄较深且密;小尾寒羊卵巢微血管网更密集、分支更多。研究认为,高原型藏羊卵巢微动脉的解剖学特征,有利于增加卵巢内各部分的氧供,调节和分配血液供应以适应高原环境,而小尾寒羊卵巢更密集的微血管网可能是其排卵数高的生理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