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由于农村生猪市场看好,养猪向规模化发展。但由于饲养管理水平低,防疫观念差,在农村猪病流行呈上升趋势。笔者在技术服务中,总结了农村一些猪病流行特点、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1流行特点1.1老病存在,新病频发由于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和流通渠道增加,使一些早已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流行,如猪瘟、猪肺疫、猪副伤寒等,呈扩散上升趋势。由于引种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致使一些新病,如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传入,具有很大的危险性。1.2混合感染增多目前,在猪的流行病中,多数是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如猪瘟、附红细胞体、链球菌、弓形体等病…  相似文献   

2.
目前,引起猪瘟发病的原因很多,防疫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猪瘟发病的重要原因,另外,病原的遗传变异、母猪带毒、疫苗的质量问题、免疫程序问题以及其它免疫抑制病的影响也是引起猪瘟重要的因素。针对以上的问题,为了有效地控制猪瘟,应加强猪瘟的诊治和免疫工作的力度,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加大免疫剂量,研究改进猪瘟的防疫措施,认真制定执行防控和消灭猪瘟的长期规划。  相似文献   

3.
1998年以来,我们在临床上共收治了652例猪病,经过调查分析、病原分离鉴定及诊断治疗,发现当前猪的主要疫病出现了新的流行趋势:老病新发,旧病未除,新病爆发。特别是在这652例猪病中.几乎每例都感染猪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大防疫力度,制定科学免疫程序,控制疾病流行。1主要病毒性传染病1.1猪瘟由于普遍使用猪瘟—丹毒一肺疫三联酋、猪瘟一肺疫或猪瘟一丹毒二联苗,使猪瘟在不分品种、年龄的猪中在不同季节大面积流行,出现了非典型症状,如母猪繁殖障碍、无名高热、温和型(…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畜产品进出口不断扩大,人们对畜产品质量的需求逐渐提升,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猪肉是我国肉制食品中占据比例最多的部分,要保证猪肉及其产品的安全,需要重视猪防疫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在严峻的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下,猪病防疫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成为了焦点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5.
疫苗免疫是预防猪口蹄疫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也是防疫工作的重点。为了预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丹毒、猪肺疫等传染病的发生,还需要免疫多种疫苗。在传统的防疫工作中,常常将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猪三联(猪瘟-猪丹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活疫苗)这四种疫苗每间隔一定的时间分次注射,不但拉长了集中防疫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殖,在非洲猪瘟疫苗研究推广应用前将是我国养猪业最大的威胁。基层防疫人员对非洲猪瘟疫情的排查是及时采取防控措施的前提,在没有进行实验室检测前,临床症状的鉴别对疑似病例的诊断十分重要。非洲猪瘟与古典猪瘟、蓝耳、猪丹毒等常见猪病临床症状相似,但其典型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常见猪病的临床症状进行简要阐述,为基层防疫人员进行非洲猪瘟疑似病例的排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烈性、出血性传染病,是一种外来的新病,给我国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但由于我国生猪养殖业具有规模大、范围广等特点,使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防疫部门应当深入研究该病的防疫措施,规避生猪养殖、销售等环节中的疫病传播风险,保障我国生猪养殖业的稳定发展。1我省非洲猪瘟防控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养猪场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部分养猪场由于防疫措施及病死猪处理不当,一些流行病和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呈现多发趋势,且存在交叉感染的现象.根据对河南省南部各县区的疫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猪病流行发生如下变化: 1 多病原混合感染非常普遍 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多重(混合)感染非常普遍,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较多,如猪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等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的混合感染,其中以猪蓝耳病病毒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较多;病毒混合感染如猪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较多,尤其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混感较多.  相似文献   

9.
我县大源乡山坊村洋源自然村1995年4月发生猪瘟流行,我站当即派出我等3位同志前往调查处理,据调查,该村在10天前由乡防疫员刘某到该村进行猪瘟疫苗防疫注射,在注射后第二天起就陆续发生猪病,根据对病猪和死猪的临床检察和剖检、发现猪瘟症状明显,部分病猪还并发猪副伤寒。同时还查明该村的最初防疫的某农户的猪在未防疫时就已发病,该病猪已在防疫后五天死亡,症状和现在的病猪一样,对现有病猪和死猪分别剖检猪瘟症状明显。经推断这次该村发生的猪瘟流行是由于防疫员刘某操作不严交叉感染所致,经询问防疫员刘某也承认防疫注射未向富…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笔者注意到一个问题,许多养猪场特别是中小型养猪场,在防疫问题上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在仔猪保育阶段特别重视猪瘟的防疫,而忽视对仔猪副伤寒病的防疫,笔者接触调查了很多养猪户,有99%的人做过猪瘟苗,但有80%的人不做仔猪副伤寒疫苗,主要原因是养殖户在思想上存在麻痹侥幸心理,错误地认为不给猪口服副伤寒疫苗,猪也不会得副伤寒病,事实并非如此,据笔者多年临床调查,做疫苗的仔猪99%不会发病,不做疫苗,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养猪事业中,存在的疾病特别多,也非常复杂,严重阻扰了养猪事业的发展!但临床实践证明,在所有的猪病中,猪瘟一直是困扰养猪最大的难题。从国内外猪病范围来监测,本病感染率和发病率也是最高的一种疾病。当前我国猪瘟发病状况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猪瘟流行呈现典型猪瘟和非典型猪瘟共存、持续感染与隐性感染共存、免疫耐受与带毒综合征共存,且发病日龄的范围明显地拓宽,防疫方式也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2.
自1885年沙门氏最初发现一类细菌,并定名为沙门氏菌属以来,它们是否猪的一种原发性病原物,一直在争论之中。当时曾认为猪霍乱沙门氏菌是猪瘟病原物。1904年,多赛特等证实了猪瘟病原是滤过性病毒,而认为猪霍乱菌可以引起出血性肠炎,在慢性病例中发展为假膜性损害。虽然在1907年,有人报告猪霍乱菌引起猪副伤寒感染,而并没有猪瘟病毒存在,但它仍多年被贬为继发性侵入者。1927年间,又有人  相似文献   

13.
高华宣 《兽医导刊》2016,(15):25-25
正一、加强猪瘟防疫技术培训定期对猪场内生产和非生产人员进行猪瘟及其他猪病防疫技术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猪病防疫意识,尤其是对技术员与技术员的培训,但其他工作人员也不能放松,使全场上下均能从专业角度共同完成猪场的疫病防疫工作。二、制定科学的品种改良计划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我县猪群中散发性地发生一种疾病,此病有类似慢性猪瘟、猪弓形体病和猪丹毒等病的临床症状,但防疫注射猪瘟疫苗不能控制本病发生,发病后采用磺胺类药治  相似文献   

15.
在某个存在多种病毒性病原混合感染的规模猪场,通过使用猪瘟E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与猪瘟ST传代弱毒细胞苗进行免疫对比试验。免疫前该猪场猪瘟抗体水平比较低(平均ELISA阻断率低于40%),猪群表现为不稳定,存活率低,并且病原检测到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与弱毒苗相比较,猪瘟E2亚单位疫苗免疫后,猪瘟抗体滴度显著升高,猪群成活率明显提升。临床应用结果表明E2亚单位疫苗可以突破免疫抑制的影响,在猪群存在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情况下,仍可以稳定提高猪瘟抗体水平,提供有效保护,提升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16.
<正>疫苗免疫是预防猪口蹄疫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也是防疫工作的重点。为了预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丹毒、猪肺疫等传染病的发生,还需要免疫多种疫苗。在传统的防疫工作中,常常将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猪三联(猪瘟-猪丹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活疫苗)这四种疫苗每间隔一定的时间分次注射,不但拉长了集中防疫的时间,而且增加了基层兽医人员的  相似文献   

17.
应用猪蓝耳病、猪瘟RT-PCR检测试剂盒对疑似猪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混合感染野猪病料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材料进行病原特征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送检病料存在猪蓝耳病病毒感染,但不存在猪瘟病毒感染;对猪蓝耳病病毒流行株NPS2基因分析表明,野猪源蓝耳病病毒NPS2基因与家猪源同源性达95.2%以上,是存在基因缺失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研究结果说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可引起野猪发病,应采取相应疫苗免疫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8.
季成伟 《当代畜牧》2012,(10):20-21
<正>夏季猪病包括病原性与非病原性两种,病原性猪病主要有猪瘟、圆环病毒病以及伪狂犬病等,其致病原因为各种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等;非病原性猪病主要有中暑、热应激以及中毒等,主要致病原因为饲养方法不当或生猪养殖环境较为恶劣等。由于夏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养猪场的疫病暴发频繁,猪场损失惨重,笔者对猪病的现状、发病原因及如何建立猪场的综合防疫体系浅析如下。1猪病的现状现在猪病种类繁多,除猪瘟变成非典型猪瘟外,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伪狂犬病、猪流感、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20.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一种疫病,我们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认为过去流行猪瘟病的主要症结在于防疫制度不健全,防疫工作不得力。从1981年开始,我们认真拟定了消灭猪瘟的计划,全面推广猪常年防疫,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结果,连续四年未发现猪瘟,促进了养猪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