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干玉米秸秆与白菜尾菜的理化互补特性,详细研究了添加白菜尾菜对干秸秆贮存品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添加甲酸对二者混贮品质的调控效果,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贮存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试验设置干秸秆单一贮存组(SE组)、干秸秆/白菜混贮组(ME组)和干秸秆/白菜混贮+甲酸组(FB组)3个试验组,(18±1)℃恒温密闭贮存60d,间隔30d分析有机组分含量、发酵品质及细菌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ME和FB组的干物质损失率和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SE组(P<0.05),长时间贮存有利于降低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与SE组相比,ME和FB组乳酸细菌多样性更为丰富,包含乳杆菌属、类乳杆菌属、肉食杆菌属、乳球菌属、片球菌属、肠球菌属等。肠杆菌属是贮存过程中的主要腐败菌,但60d时FB组中肠杆菌属丰度明显低于SE组。可见,废弃白菜与干玉米秸秆进行混合湿法贮存能减少干物质损失,调控发酵微生物菌群结构,加入甲酸能进一步优化木质纤维组分。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究外源纤维素酶(EFE)添加到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中对其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酶活性的影响,并找出适宜添加水平。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5个纤维素酶添加水平(0、0.4、0.8、1.6、3.2 g·kg-1 DM),分别测定底物发酵的第7、14、35、49、70天的概略养分、可溶性碳水化物(WSC)、发酵参数和4种酶活力。结果表明,1)纵向看,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底物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4种酶活力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乙酸含量则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2)横向看,随着EFE添加量的提高,发酵一定时间后, DM、NDF、ADF和WSC含量以及pH值、氨态氮含量、羧基肽酶活力和酸性蛋白酶活力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乙酸含量、纤维素酶活力、和木聚糖活力呈上升趋势(P<0.05),发酵第35天后趋于稳定,0.8和1.6 g·kg-1 EFE添加组表现出较低的pH值、NDF含量和ADF含量(P<0.05),以及较高的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力(P<0.05);由此,本试验发现,添加EFE可促进FTMR中纤维类物质的降解、有机酸的积累和自身纤维类物质的酶活力,抑制羧基肽酶活力和酸性蛋白酶活力,减少蛋白质的损失,且存在添加剂量效应,适宜添加量为0.8~1.6 g·kg-1 DM。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添加剂对青贮稻草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稻草青贮时,分别添加乳酸菌(L)、乳酸菌+糖蜜(LM)、乳酸菌+纤维素酶(LC)和乳酸菌+糖蜜+纤维素酶(LMC),乳酸菌、纤维素酶和糖蜜剂量分别为5×105 cfu/g、0.6 IU/g、20 mg/g,贮存90 d后开包检测。综合评定青贮稻草的青贮质量,测定常规营养成分,浸提液的pH值、氨态氮和有机酸的含量并测定稻草的有氧稳定性。试验结果:L组、LM组、LC组和LMC组的总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C、LMC组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高了剩余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均提高了乳酸的含量;LC和LMC组显著提高了乳酸的含量(P<0.05)。对照组的总有机酸含量显著低于LC和LMC组(P<0.05),但是和L、LM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的有氧稳定性和有氧损失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提高了乳酸的含量和综合评分;在乳酸菌的基础上,添加糖蜜或是与纤维素酶的组合,有利于提升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因素试验设计,以无添加剂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了甲酸以及两种乳酸菌类青贮添加剂(Sila-Max,Sila-Mix)对小黑麦和黑麦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小黑麦和黑麦青贮饲料的调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甲酸处理组的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DM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青贮营养品质最优;Sila-Max和Sila-Mix处理组的DMD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值和NH3-N/T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均优于对照组,其中Sila-Max用量最少,发酵品质最优;青贮原料间小黑麦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均优于黑麦,更适于调制青贮饲料。综上,小黑麦添加甲酸调制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最优,小黑麦添加Sila-Max处理调制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纤维素酶(CEL)对灵芝菌糟发酵饲料品质和发酵过程的影响。设对照(CON)组及添加水平分别为0.025 g/kg(CEL1)、0.050 g/kg(CEL2)和0.100 g/kg(CEL3)的CEL组。常温下贮存,分别在发酵7、14、30和60 d开封,每处理的各开封时间点作3次重复。测定发酵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结果证明:在4个发酵天数时,3个CEL组的可溶性糖类(WSC)均显著增加(P0.05),氨态氮(AN)均显著减少(P0.05)。发酵7 d时CEL2组的添加效果最佳,发酵30 d时CEL2和CEL3组的添加效果相近,均优于CEL1组,发酵14和60 d时CEL3组的添加效果最佳;伴随发酵天数增加,发酵饲料的乳酸(LA)呈增加的趋势,p H和干物质回收率(DMR)呈下降的趋势,气体损失率(GLR)显著升高(P0.05),WSC、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半纤维素(HC)呈减少的趋势,AN显著增加(P0.05);添加一定水平的纤维素酶能使发酵过程提前结束。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具有优良抑菌活性的乳酸菌对全株玉米青贮过程不同时期营养品质的影响,进一步验证并筛选出可提高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乳酸菌接种剂,将实验室前期从甘肃各地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中分离筛选获得的5株产酸快、多,且具有抑菌活性的优良乳酸菌分别添加到全株玉米秸秆中进行青贮,共设置6个试验组,分别在青贮第3、7、15、30天测定产物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氨态氮(NH3-N)含量及第30 天乳酸(LA)、乙酸(AA)、丙酸(PA)和丁酸(BA)含量。结果显示,发酵30 d后,5个处理组的DM、CP、ADF和L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H3-N和WS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3-1组ND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其他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B3-1和B5-2组A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其他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DM、CP、WSC含量均随发酵时间延长而降低,而ADF、NDF和NH3-N含量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升高;B3-1组在玉米秸秆全株青贮发酵各期的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最优。以上结果表明5株乳酸菌均能显著改善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其中植物乳杆菌B3-1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探讨酶制剂、菌制剂以及酶制剂与菌制剂混合处理对玉米秸秆青贮料发酵品质、营养成分以及瘤胃降解率的影响。玉米秸秆(干物质含量为42%~44%)用青贮切碎机切短至2 cm,将各处理青贮剂溶于蒸馏水,与原料混合均匀后,装入聚乙烯袋(24 cm×40 cm)中,每袋1 kg,然后用真空包装机抽真空封口,室温贮藏45 d后开封取样。采用实验室化学分析法及半体内试验测定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菌制剂(LAB1 和LAB2)处理组pH值和NH3-N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LA)含量、有机物(OM)及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保存量、干物质(DM)、OM、粗蛋白(CP)的瘤胃降解率显著增加(P<0.05);菌制剂处理组的WS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酶制剂处理(P<0.05)。2)与对照组相比,酶制剂(CE1和CE2)处理组pH值、NH3-N含量、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纤维素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LA)含量、有机物(OM)及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保存量、干物质(DM)、OM、粗蛋白(CP)的瘤胃降解率显著增加(P<0.05);有降低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的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3)酶菌复合处理组(MCL1和MCL2)pH值最低(P<0.05),NDF、纤维素在瘤胃中降解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ADL降解率在数值上高于其他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酶菌混合处理组能够降低NDF、ADF、纤维素含量(P<0.05)。综上,酶菌复合添加剂喷洒到秸秆中进行青贮发酵后,能够有效破除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特殊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复合体结构,改善秸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提高营养物质的保存量及反刍动物瘤胃对秸秆营养物质的降解率,从而提高秸秆的可利用率,其中MCL2处理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糖蜜添加对西兰花茎叶稻秸苜蓿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坚  王亚琴  闻爱友  邵涛 《草业学报》2014,23(3):248-254
本试验目的是评价糖蜜添加对西兰花茎叶稻秸苜蓿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即糖蜜添加为0(对照组),2.5%,5.0%,添加比例以鲜重为基础。在青贮后的第1,3,5,7,14和30天打开青贮罐,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对照组pH值在青贮发酵最初14 d缓慢下降,青贮第30天,对照组的pH值显著上升到4.96(P<0.05),糖蜜添加组pH值从第3天开始随青贮时间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30 d后,pH值均低于4.0。在青贮的第14天,所有处理组乳酸含量均达到其最大值,分别为50.82,84.84,86.64 g/kg DM。所有处理组乙酸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随着青贮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青贮发酵过程中所有处理组丙酸和丁酸均未检出或少量检测到。与对照组相比,糖蜜添加显著(P<0.05)提高了乳酸/乙酸、乳酸含量,同时显著(P<0.05)降低了pH值、氨态氮/总氮和丁酸含量;但2.5%和5.0%糖蜜添加青贮在pH值、乳酸/乙酸、乳酸含量、氨态氮/总氮和丁酸含量上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添加2.5%糖蜜即可提高混合青贮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9.
不同添加剂对陇东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添加剂在促进牧草青贮发酵过程中有益菌和酶的活性、提高消化率和改善发酵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初花期刈割的第1茬陇东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原料,分析不同添加剂(甲酸、蔗糖、EM菌液和纤维素酶)对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添加剂处理组苜蓿青贮饲料感官评定得分均高于无添加剂对照组,pH、乙酸和氨态氮(NH3-N)/总氮(TN)含量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乳酸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且未检测到丁酸和丙酸。4种添加剂处理组的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蔗糖组、EM菌液组和纤维素酶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P<0.05)低于甲酸组和对照组。粗灰分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4种添加剂处理组的有氧稳定性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说明,4种添加剂都可以提高陇东紫花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延长有氧稳定性。但以纤维素酶组pH、乙酸和NH3-N/TN含量最低,乳酸含量最高,青贮发酵品质最佳,建议在生产实践中大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将玉米秸秆(Zea mays)与废弃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进行不同比例(玉米秸秆与废弃白菜鲜质量比分别为29∶19、27∶21、25∶23、23∶25、21∶27和19∶29)混合青贮,研究二者混贮60d时的化学组分和发酵品质,筛选出发酵品质最好的混贮比例,并对最优混贮料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所有混贮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玉米秸秆单贮组(P0.05),说明混合青贮品质优于单独青贮。混贮组中ME5组品质最佳,pH值和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其他混贮组(除ME4组外,P0.05),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混贮组(除ME1组外,P0.05)。从ME5组中分离得到12株乳酸菌。分别为1株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3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7株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和1株肠道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ME5组中乳杆菌属和片球菌属为优势属,且以同型发酵乳酸菌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乳酸菌添加剂对低水分青贮过程中微生物组成及发酵品质的变化影响,探讨微生物与挥发性脂肪酸间存在的相互关系,采用气相色谱法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青贮过程中(3、5、7、10、15、30、60 d)挥发性脂肪酸生成量及微生物组成进行测定,并分析两者之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植物乳杆菌(5×106 cfu·g-1 FM)后可以显著降低低水分粳稻青贮的丙酸、正丁酸、异丁酸、正戊酸和异戊酸的生成量(P<0.05),提高乙酸生成量(P<0.05),并降低青贮中微生物多样性(P<0.05),提高厚壁菌门的丰度,抑制变形菌门的丰度,提高乳杆菌属的丰度,降低其他菌属特别是肠杆菌属所占丰度。低水分粳稻青贮过程中,优势菌门分别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蓝菌门,优势菌属分别为肠杆菌属、乳杆菌属、克雷伯氏杆菌属、沙雷氏菌属、乳球菌属、泛菌属、柠檬酸杆菌属、拉乌尔菌属、肠球菌属、沙门氏菌属和梭菌属。乳杆菌属与乙酸、戊酸分别呈正、负相关(P<0.05),同时与肠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日沟维肠杆菌属、乳球菌属、魏斯氏菌属等呈负相关(P<0.05)。乳球菌属、厌氧杆菌属、肠球菌属和梭菌属均呈现出与丙酸、正丁酸、异丁酸正相关,戊酸与气球菌属、芽孢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梭菌属、肠杆菌属等15属微生物均表现出正相关(P<0.05)。肠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勒克氏菌属、日沟维肠杆菌属等5属微生物与乙酸含量负相关(P<0.05),魏斯氏菌属表现出与丙酸、异丁酸正相关(P<0.05)。添加植物乳杆菌可以提高低水分粳稻青贮的发酵品质,抑制多种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同时降低青贮过程中细菌组成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水分和添加剂对辣椒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水分和添加剂对辣椒秸秆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为扩大饲料资源提供新的途径。试验选取末次收获辣椒后的辣椒鲜秸秆为原料,设3个水分(75%左右、65%左右和55%左右)梯度,分别添加甲酸(1.5% FW,FA)、丙酸(1.5% FW,PA)、玉米粉(100 g/kg DM,CF)和马铃薯渣(30% FW,PD),以不使用添加剂为对照组(CK),100 mL PE瓶常温青贮45 d,测定其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水分、添加剂及其互作对辣椒秸秆青贮效果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含水量的降低,pH和干物质升高,乳酸、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降低,含水量75%青贮饲料的pH和中性洗涤纤维最低,乳酸生成最多,氨态氮/全氮较低;与CK相比,添加FA显著(P<0.05)降低青贮饲料pH和氨态氮/全氮,增加乳酸和可溶性糖;添加PD和CF有效补充了发酵底物的不足,干物质和可溶性糖显著(P<0.05)增加;各添加剂组青贮料中均较少或未检测到丁酸。结合灰色关联度对参试青贮调制方式的青贮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表明,含水量75%+FA的综合表现最佳,其次是含水量65%+PD。综上可知,辣椒秸秆适宜青贮的含水量为75%左右;添加马铃薯渣青贮于各水分条件下效果皆较优,在生产实践中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贮饲用油菜对山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将24只3月龄左右宜昌白山羊[平均体重(14.83±0.32) kg,公母各半]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饲喂含有青贮饲用油菜的全混合饲粮,对照组饲喂含有青贮全株玉米的全混合饲粮,预试期7 d,正饲期90 d。试验结束时,每组屠宰6只羊,取瘤胃液测定pH、氨态氮、瘤胃液菌体蛋白质、挥发性脂肪酸等指标,并采用16S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瘤胃中菌群结构。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山羊的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山羊瘤胃液pH值、氨态氮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山羊瘤胃液菌体蛋白含量和异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菌群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相对丰度大于0.1%的菌门,分别有15和14个,两组中共有的菌门按照丰度排序依次是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螺旋体门和Saccharibacteria,但各菌门丰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属水平上,两个组山羊瘤胃液中普雷沃氏菌属的微生物含量均最多。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的菌群Prevotella_1丰度从21.10%减少到16.66%,模糊分类群丰度从1.95%增加到3.19%(P<0.05)。综上所述,饲喂青贮饲用油菜能保持山羊瘤胃内环境及微生物菌群结构稳定,维持瘤胃正常发酵。  相似文献   

14.
麻叶荨麻与玉米粉混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析添加玉米粉对麻叶荨麻青贮发酵品质和养分保存效果的影响,将麻叶荨麻与玉米粉5∶1混合调制青贮饲料,将其DM含量提高到310 g/kg,以麻叶荨麻单独青贮作为对照。每个处理18个重复,室温袋贮60 d后开封取样,测定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及消化率,并分别在贮藏后第0,3,5,15,20和60天调查pH、有机酸、氨态氮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玉米粉混合青贮通过快速降低pH和提高乳酸含量而明显加快了麻叶荨麻的发酵进程,发酵前15 d,混贮组pH下降速率和乳酸累积速率较单贮组快;混贮组显著降低了(P<0.05)pH、氨态氮、乙酸、丁酸及NDF和ADF含量,显著提高了(P<0.05)乳酸、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费氏评分及干物质与纤维组分的体外消化率;脂肪含量在两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麻叶荨麻与玉米粉以5∶1混合青贮能够成功保存麻叶荨麻的高品质营养特性,从而生产高品质青贮饲料,同时还能改善家畜对它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王成  王益  周玮  骈瑞琪  张庆  陈晓阳 《草业学报》2019,28(6):109-118
试验旨在探讨含水量和添加植物乳杆菌对辣木叶青贮品质、单宁含量的影响。采用双因素(水分×植物乳杆菌)完全随机设计,含水量分别为60%、70%和75%,植物乳杆菌设置添加组(1×10^6 cfu·g^-1鲜样)和对照组。分别于青贮的60和120 d,开袋取样测定发酵品质、蛋白组分和单宁含量。辣木叶干物质中粗蛋白(CP)含量为16.72%,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为10.72%。含水量对辣木叶青贮品质有显著影响,70%含水量组与60%水量组相比,氨态氮(NH3-N)、氨基酸类游离氮(FAA)、乙酸(AA)、丙酸(PA)和乳酸(L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在70%含水量条件下,添加植物乳杆菌,有机酸(LA、AA、PA)含量显著升高(P<0.05),乳酸菌(LAB)和酵母菌(Yeast)数目显著降低(P<0.05);发酵60 d时,在60%和75%含水量条件下,添加植物乳杆菌,pH值显著降低(P<0.05);所有处理的大肠杆菌数量均小于2.0 log cfu·g^-1FM。不同含水量和植物乳杆菌对辣木叶青贮后单宁含量均有降低作用,但无显著差异(P>0.05)。辣木叶蛋白丰富,易于调制青贮饲料,70%含水量和添加植物乳杆菌对辣木叶青贮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降解单宁含量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全株青贮玉米品种对其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品种青贮专用型玉米全株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差异,以郑青贮1号、金岭青贮17号和京科青贮516为试验材料,于1/2~3/4乳线期刈割,使用聚乙烯发酵袋(50 cm×80 cm)在实验室条件下发酵60 d,开袋后进行感官评价,测定发酵品质,风干样粉碎后用于常规化学成分及消化率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感官评分等级均为良好级,其中,籽粒含量和总评分差异极显著(P<0.01),色泽及气味差异显著(P<0.05)。品种间各项发酵参数差异极显著(P<0.01),费氏评分≥110.00分,发酵品质均为优级。各品种青贮后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淀粉、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粗灰分含量及相对饲喂价值差异极显著(P<0.01),且相对饲喂价值>121.00。品种间青贮产量及能量价值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郑青贮1号的奶吨指数、总可消化养分及各项能值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干物质产量及奶亩指数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1),金岭青贮17号的干物质产量显著较高(P<0.01),奶吨指数、总可消化养分及各项能值均极显著高于京科青贮516(P<0.01),奶亩指数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各品种碳水化合物组分剖分及体外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金岭青贮17号的体外干物质及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京科青贮516和郑青贮1号(P<0.01),京科青贮516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郑青贮1号(P<0.01),郑青贮1号的体外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极显著高于京科青贮516(P<0.01)。综上所述,金岭青贮17号为优异的青贮专用型玉米品种,其次为京科青贮516。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生长天数的‘热研4号’王草的青贮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选取生长90(KM90S),110(KM110S)和130 d (KM130S)的王草,分别在青贮1,3,7,14和30 d后开袋对青贮料的发酵品质进行测定,并对青贮30 d后的青贮饲料进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青贮过程中,3组王草的干物质(DM)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降低(P<0.05),KM110S组的pH下降速度和乳酸(LA)含量增加速度最快。青贮结束后,KM110S组的pH最低,LA含量最高(P<0.05),KM90S组的NH3-N含量最高(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肠杆菌属(unclassified Enterobacteriaceae)分别是王草青贮中的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KM110S组在属水平上的乳酸菌相对丰度高于KM90S和KM130S组。由此可见,生长天数显著影响王草的青贮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组成多样性,与生长90和130 d的王草相比,生长110 d的王草青贮发酵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玉米秸秆和废弃白菜混合青贮可行性,考查二者在不同质量比时的混贮品质,设计了6个不同的混贮比例,分别为29∶19,27∶21,25∶23,23∶25,21∶27和19∶29。混合青贮30 d后对其化学组分和发酵品质进行分析,筛选品质最佳的混贮比例,并进一步研究了品质最佳混贮组的乳酸菌多样性。结果表明,质量比为21∶27的混贮5(ME5)组的pH和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其余混贮组(P<0.05),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余混贮组(P<0.05)。ME5组的干物质和能源组分综纤维素含量较高,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较低,综合判定该组的混贮品质优于其他5组。乳酸菌多样性结果显示,从ME5组中共分离出10株乳酸菌,分属于3个属,4个种。3个属分别是乳杆菌属、肠球菌属和明串珠菌属。4个种分别是2株短乳杆菌、1株屎肠球菌、5株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和2株植物乳杆菌,其中同型发酵乳酸菌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为该青贮体系的关键乳酸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