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业生态旅游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新的旅游形式,农业生态旅游所倡导的"生态"与"环保"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主旋律。本文在对农业生态旅游的涵义及其发展过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的特征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最后提出我国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湘西州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崭新的旅游方式在我国逐渐升温,它对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起着积极作用。分析了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农村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及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的意义,针对目前湘西农村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能为农村生态旅游实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农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广东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智军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2):170-172
乡村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者、农民和乡村社区多赢的一种旅游方式,有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研究和分析乡村生态旅游已成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从广东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出发,分析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开发对策,为我国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汉江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水土涵养地,发展生态旅游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乃至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助推作用。通过梳理汉江陕西段生态旅游资源多样、交通优势明显和市场前景广阔等发展生态旅游优势条件,分析其多元化发展路径和空间布局,提出整合资源构建生态旅游通道、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形象、大力开展多角度品牌营销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汉江陕西段生态旅游发展对策,以及生态旅游开发"一廊、两核、多心、五河段"的总体布局理念。  相似文献   

5.
"海岛生态旅游"一词是从生态旅游中衍生而来。在国内外,海岛旅游的大力发展虽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海岛在开发上也暴露出资源的开采不当、生态系统破坏等严峻形势。基于对有关海岛开发、生态旅游的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了舟山海岛展开的生态旅游活动存在的显著的环境问题与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海岛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乡村生态旅游业在四川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四川旅游支柱产业。但是,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却对四川乡村的自然环境、生态旅游资源、旅游服务设施和居民社区造成巨大破坏,严重制约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因此,四川乡村生态旅游灾后重建规划是"生活恢复、生产发展、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灾后四川乡村生态旅游面临的新问题及灾后重建给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带来的新契机,并以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生态旅游规划为例,探讨了在灾后重建背景下的四川乡村生态旅游规划。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陕南金丝大峡谷生态资源环境、区位和交通等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指出其发展中存在旅游产品开发有待深化、开发资金缺乏、生态旅游系统和谐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陕南金丝大峡谷生态旅游应创建"四位一体"的生态旅游系统、构建峡谷国家公园开发模式、开发深层次生态旅游产品、实现投资多元化,提高景区服务科技含量等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8.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希  李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008-14010
笔者对近几年我国生态旅游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尤其是对国内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生态旅游资源利用评价、旅游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几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并对生态旅游研究趋势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01-4102,4105
在把握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形势并回顾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从宏观政策制定、旅游活动参与、生态旅游发展方式等方面,阐述了政府在引领、推动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归纳、总结了中国政府主导下的生态旅游发展的各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农业生态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对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农业生态旅游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韦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68-21871
主要从上思县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入手,针对上思县现有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普查、挖掘与筛选,筛选出旅游单体并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详细分析了上思县地文景观资源和森林生态资源类型的特点,总结出上思县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特色,认为其森林生态资源区位绝佳,发展潜力较好,具有较高开发价值。强调通过资源普查、挖掘与分析,正确了解上思县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规律,深入研究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发展与利用,提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建议,可有利于上思县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97-20599,20777
介绍了铜仁地区的环境与资源概况,指出其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景观类型多样的特点,分析了铜仁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发展前景,强调研究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并且随着多年来对旅游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当地的生态旅游建设与发展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区不断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梵天净土,桃园铜仁"旅游品牌。与此同时,分析了铜仁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强调要在总体规划、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实施精品旅游线路战略,全力打造旅游品牌;完善旅游交通设施,构建旅游发展空间;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拓宽旅游市场;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以期对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柳红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21-2123
通过分析生态旅游概念的起源及内涵,指出生物保护伦理观念的缺失是造成生态旅游发展中生态环境破坏的关键因素;运用生物中心论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动植物保护寻求理论依据,指出将生物中心论纳入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强化生态旅游参与者的环境伦理意识、坚持"非基本利益"时的"最小错误"原则、分配正义原则、补偿正义原则是保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妥善解决湘南地区"三农"问题、加快其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湘南乡村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湘南作为湖南省一个农业大区,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具有区位、资源、客源市场等优势,其生态旅游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参与"三位一体的协调机制作用下,构建并推行湘南"农业-乡村旅游业双赢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梅燕  谢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25-10927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保护性开发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借鉴国内外对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保护、开发、管理"三位一体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新模式(简称NRPTEM),该模式包括保护、开发、管理三大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质遗迹保护、人文生态保护、环境检测、科学规划、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设施建设、能力建设、社区共管、环境教育、管理创新12项工程,以及人为因素这项重要结构要素。阐明了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这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过程中,保护、开发与管理三大系统及其内在的12项重要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为因素在三大系统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付存军  耿玉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62-9364,9404
以伊春森林生态旅游为例,分析国内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管理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回顾生态旅游定义的基础上,从森林生态旅游的外延与内涵两方面,分析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外延开发管理失当,内涵体现不足,提出伊春必须建立内涵型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本思想,指导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与服务设施的开发管理,推动伊春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詹伟鹏  蔡晨璐 《农学学报》2023,13(3):107-112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给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乡村生态旅游的生态文明理念、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两者间的融合发展,持续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不断发展壮大。但乡村生态旅游业中存在的建设管理不严格、科学规划不到位、专业人才缺乏、旅游产品模式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借鉴福建省平潭青观顶村生态旅游发展实例,从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加强生态旅游立法、明确政府职责、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3个方面的对策,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生态旅游的含义以及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介绍,研究生态旅游对自然资源的环境影响,包括对大气、水体、动植物、地质地貌等资源的影响,提出了加强生态旅游区景区保护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等控制对策与措施,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倡导生态旅游与环境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蓉  唐萍萍  张硕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49-5250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客源市场的细分化,生态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最具活力的发展方式。但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统一关系以及发展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吴文  陈雪彬  陈永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599-10602
以重庆市北碚区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及分布特点,对我国西南地区提出构建可持续性地发展山水城市生态旅游的设想。我国西南地区的大多城市既具有构建这一新模式的良好资源、区位和旅游基础等优势,也存在市场需求和供给不足、人才缺乏与管理混乱并存的劣势;既面临旺盛的旅游需求和良好的政策环境等机遇,也面临着生态旅游业开发不足、游客环保意识不强、生态环境受到威胁等的挑战。从生态旅游业开发的原则及"五个重庆"建设的要求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