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将HRP溶液注入鸡小脑的Ⅵ、Ⅶ、Ⅷ叶内,逆行追踪中脑向小脑投射的神经元。结果于浅综脑核,后连合背侧核,乳外核,内侧螺旋核,红核发现多量明显的标记细胞。此外,也在浅棕脑核内侧,乳外核背侧等处的被盖内发现少量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2.
将HRP溶液注入鸡小脑的Ⅵ、Ⅶ、Ⅷ叶内,逆行追踪中脑向小脑投射的神经元。结果于浅综脑核,后连合背侧核,乳外核,内侧螺旋核,红核发现多量明显的标记细胞。此外,也在浅综脑核内侧,乳外核背侧等处的被盖内发现少量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3.
在脊髓的颈中部、颈膨大部和腰膨大部单侧注射或包埋HRP(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追踪了28例北京鸭,对中脑至脊髓的传导通路的起始部位、细胞构筑和机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大量标记细胞分布在中脑对侧的红核,双测的Cajal中介核、中央灰质和动眼神经副交感核(即EW核)内。此外,还发现少量标记细胞分布在中脑中缝核和双侧的中脑外侧网状结构。而在顶盖内,没有任何部位出现标记细胞。研究结果表明,北京鸭除具有红核脊髓束外,还存在着Cajal中介核至脊髓的直接传导通路,EW核至脊髓的直接传导通路以及中缝核和网状结构至脊髓的直接传导通路,而不存在与哺乳类相似的顶盖脊髓束。  相似文献   

4.
利用10只北京鸭脑制成连续切片,经Nissl法染色,光镜观察分布于中脑内D-K核、Cajal氏中介核、脚间核、三叉神经中脑核、环核及中继核群的形态及细胞构筑。结果表明:1,环核位圩内侧纵束的内侧;2、结合臂交叉核位于中央上核的前方;3.中脑线形核与尾侧线形核相连;4.D-K核、Cajal氏中介核、脚间核、三叉神经中脑核与其它禽类的同名结构相近似。  相似文献   

5.
利用10只北京鸭脑制成的连续切片,经Nissl,Luxol固兰-克紫法染色,光镜观察中脑丘及其内部的神经核团的形态及细胞构筑,结果表明:北京鸭的中脑丘分为13个小层次,总体划成5个大层;峡核由大细胞部和小细胞部构成,且小细胞部的细胞组成有很大差异;半圆丘结构及半月状核与其它禽类相似。  相似文献   

6.
将CB—HRP溶液电泳法引入鸡的孤束核,顺行追踪孤束核向脑干投射的神经元。结果于延髓的小细胞网状结构、三叉神经降束核、下橄榄核,中介核、前庭降核、前庭内侧核;脑桥的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蓝班、臂旁核内侧部、浅部、背外侧部、腹外侧部、面背核;中脑的浅综脑核;丘胸前背内侧核等处出现明显的标记终末.此外,也在对侧的孤束核,双侧的舌下神经背核,耳蜗板核,上橄榄核,丘脑下部室旁区域等处发现少量疏淡的标记终末.  相似文献   

7.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法研究了4只仔猪大脑皮质十字前回和后回传入神经的来源,将HRP注入十字前回,在蓝斑,中缝背核,中脑中央灰质,丘脑背内侧核,腹前核,腹外侧核和板内核,十字前回和薛氏回等诸多结构内出现标记细胞。将HRP注入十字后回,在蓝斑,中脑中央灰质,中缝背核,丘脑外侧核群,背内侧核,板内核,十字前回和后回,冠状回和扣带回等处出现标记细胞,结果表明,此二回均接受广泛的传入纤维,在丘脑皮质联系中,十字  相似文献   

8.
用火棉胶包埋,Nissl,Luxol固蓝-克紫和Weil氏染色方法,对成年北京鸭三叉神经运动核和三叉神经感觉主核的形态,位置和细胞筑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前半部,网状结构的外侧,由内侧核,外侧核和腹侧核构成,核团长(1.33±0.07)mm,主要由大,中型细胞构成,还有少量小细胞。  相似文献   

9.
将CB-HRP溶液电泳法引入鸡的孤束核,顺行追踪孤束核向脑干投射的神经元。结果于延髓的小细胞网状结构、三叉神经降束核、下橄榄核,中介核、前庭降核、前庭内侧核;脑桥的三叉神经运动核,在叉神经感觉主核、蓝斑、臂旁核内侧部、汪部、背外侧部、腹外侧部、面背核;中脑的浅综脑核;丘脑前背内侧核等处出现明显的标记终未。此外,也在对侧的孤束核,双侧的舌下神经背核,耳蜗板核,上橄榄核,丘脑下部室旁区域等处发现少量疏淡的标记终未。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光照对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c-fos法探讨光信息在母鸡中脑的传导通路,将鸡右眼遮光7 d后接受20 lx的光照刺激1.5 h,暗适应1.5 h后灌流固定,取脑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fos基因在中脑的表达。结果显示:中脑内有大量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左侧,分布于中脑SGC层、峡核(大细胞部Imc、小细胞部Ipc)、峡视核(ION)、中脑外侧核背侧部(MLd)、红核(RN)、滑车神经核(nIV)。表明光照信息主要通过视网膜经离顶盖通路传达至母鸡中脑,同时顶盖-峡核回路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瘦肉型北京鸭与樱桃谷北京鸭为研究对象,在武汉地区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至6周龄,记录每周龄体重、饲料消耗,并于42日龄进行屠宰,测定各组屠宰性状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樱桃谷北京鸭早期生长速度稍高于瘦肉型北京鸭,但前5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六周时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瘦肉型北京鸭在料肉比、成活率、经济效益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樱桃谷北京鸭.瘦肉型北京鸭的屠体重、屠宰率、半净膛重、半净膛率、全净膛重、全净膛率、胸肌率显著低于樱桃谷北京鸭(P<0.05),但腿肌率显著高于樱桃谷北京鸭(P<0.05),腹脂率低于樱桃谷北京鸭,但差异不显著(P>0.05).瘦肉型北京鸭与樱桃谷北京鸭相比具有其突出的优良特性.瘦肉型北京鸭和樱桃谷北京鸭在武汉地区的产肉性能差异,为瘦肉型北京鸭在南方地区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麻鸭和樱桃谷鸭的CD3ε、CD4、CD8α基因ORF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中国部分品种鸭的CD3ε、CD4和CD8α基因ORF序列,为研究CD3ε链、CD4和CD8α链的结构和功能及其抗体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RT-PCR,对麻鸭、樱桃谷鸭的CD3ε、CD4和CD8α基因ORF序列克隆测定,应用ClustalX(1.83)和DNAstar生物学软件分别与GenBank上公布的北京鸭CD3ε(AF378704)、CD4(AF378701)和CD8α(AF378373)基因ORF序列进行序列分析。【结果】麻鸭、樱桃谷鸭、北京鸭CD3ε和CD4基因ORF序列及所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9%;北京鸭和麻鸭CD8α基因ORF序列同源性为99%,与樱桃谷鸭的同源性为95%。麻鸭和北京鸭CD8α基因ORF序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完全一致,与樱桃谷鸭的CD8α存在16处位点差异,其中胞外区有15个氨基酸的差异,使亲水性、抗原性以及此区域位于蛋白质表面的可能性都有明显差异。从遗传发生树得出樱桃谷鸭、北京鸭、麻鸭CD3ε和CD4的ORF序列相互之间的遗传关系近;樱桃谷鸭、麻鸭和北京鸭CD8α基因ORF序列之间的遗传关系较远。【结论】樱桃谷鸭、北京鸭、麻鸭CD3ε和CD4的ORF序列遗传变异性低,樱桃谷鸭与麻鸭和北京鸭CD8α基因ORF之间具有较高遗传变异性。  相似文献   

13.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麦芽凝集素(WGA─HRP)注入北京鸭下丘脑外侧区,在延髓的孤束核和腹侧网状绍构,脑桥蓝斑核和中脑的Gudden氏被盖腹侧核均见有标记细胞,以同侧孤束核和蓝斑核内标记细胞最多。此外,在脑桥的外侧巳系核,中脑脚间核,中央上核、中央灰质和网状结构亦见有少量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应用 HRP 追踪法对20例北京鸭各心区交感节后神经元进行定位。标记细胞多位于颈16(C_(15))、胸1~2(T_(1-2))交感神经节(峰值在 T_1节,约占61%),偶见于颈15(C_(15))和胸3(T_3)交感神经节;呈双侧性;以同侧略占优势。标标细胞为多突起的星形运动神经元,以中小型(φ≤29μm)为主(占97%);在交感神经节内,大部分位于节的下角端部。支配心脏各区的交感节后神经元胞体在交感神经节内的位置没有差异,但两侧心交感神经分布不对称。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研究了狄高鸭、北京鸭、建昌鸭、四川麻鸭以及狄建[狄高(♂♂)×建昌(♀♀)]、狄川[狄高(♂♂)×四川麻鸭(♀♀)]、京川[北京鸭(♂♂)×四川麻鸭(♀♀)]和建川[建昌(♂♂)×四川麻鸭(♀♀)]杂交鸭的肥肝生产性能。结果表明:(1)狄建鸭具有优异的肥肝生产性能,填饲十五日后的肥肝,平均重达269.8克。北京鸭、狄川、狄高、建昌鸭、建川、京川和四川麻鸭则分别为236.6克、230.4克、229.4克、223.4克、217.5克、217.4克、188.4克。(2)肥肝重的杂交优势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取8头新生黑白花奶牛的腰荐尾段脊髓,分节后用甲苯胺蓝或尼氏混合液块染,作石蜡切片。结果表明:奶牛腰荐尾段脊髓灰质存在15个神经核团。背角有边缘核、胶状质、固有核、网状核和背核的大部分;中间带含背核的小部分、中间内侧核、中间外侧核;腹角包括荐副交感核、连合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腹外侧核、背外侧核、后背外侧核和中央核。本文尚把奶牛这些核团与其他一些动物和人的相应核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了寄生于北京鸭小肠上皮杯状细胞中的菲莱氏温扬球虫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大配子体的超微结构,并与寄生干吸收上皮细胞的同种虫体以及鸡十二指肠杯状细胞中的Eimeria acervulina 作了比较。整个裂殖生殖(包括成熟裂殖子的形成)可在杯状细胞中进行。发育中的大配子体(早、中期大配子体),可在杯状细胞内生长,但未见小配子体在其中发育。裂殖生殖时期虫体常寄生于杯状细胞的胞质内,而大配子体多见于杯状细胞的粘液颗粒之中,此与 E.acervulina 不同。所见各期虫体在杯状细胞内发育正常,其结构与在吸收上皮寄生者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