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明 《畜牧与兽医》1995,27(4):171-172
鸡感染猪巴氏杆菌病王志明(温岭市食品总公司317507)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多种畜、禽和野生动物共患的传染病。关于巴氏杆菌在同种畜禽相互感染问题,说法都大同小异,而对畜禽之间互相感染的情况,报道甚少,为丰富这方面的资料,现将鸡感染...  相似文献   

2.
巴氏杆菌病为多种畜、禽因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的一种传染病。同种畜或禽之间相互感染较为常见 ,而禽与畜之间相互感染则少见报导 ,仅 1981年中国兽医杂志刊登 1篇禽霍乱感染猪发病的报告和 1982年四川有过猪、鸡交互感染巴氏杆病的报告。为确诊禽、畜之间的相互感染 ,以增加该方面的参考资料 ,现将某县禽 (鸡、鸭 )和猪相互感染巴氏杆菌病的病例报告报导于下。1 流行情况1995年 7月下旬某县养禽场暴发疾病 ,死亡鸡、鸭 12 50只 ,8月仅隔禽场一个路道的猪场发病 ,病猪13头 ,死亡 2头 ,另 11头用抗菌素 ,磺胺类药物治愈。病禽用青霉素、土霉…  相似文献   

3.
2.6巴氏杆菌病巴氏杆菌病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人和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本病过去曾称为“出血性败血病”。由各种畜、禽分离的巴氏杆菌,又曾给以不同的名称,如分别以牛、羊、猪、马、家兔和禽等的败血巴氏杆菌(现统称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名为牛“嗓喉病”、“猪肺疫”、“禽霍乱”等等。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自然感染人、家畜、家禽和野兽、野生水禽等。家畜中以牛、猪发病较多。人的感染多由被家畜咬伤、抓伤所致。本病发生后,同种畜、禽间能互相传染。而不同的畜、禽种间偶见相互传染,若豺狼…  相似文献   

4.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俗称禽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家禽的接触性传染病。湖北某鸡场发生一起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疾病,后经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体征的观察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禽霍乱是一种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疾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该病自然潜伏期一般为2~9 d,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导致禽霍乱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数鸟类都可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病以鸡、鸭、鹅最易感。病禽或带菌的飞鸟是引起禽霍乱的主要传染源,许多家畜可携带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病一般经消化道和呼吸道引起传染,病禽排出的飞沫常带有病菌,病禽的排泄物、分泌物可污染土壤、饲料、饮水、工具等而引起传染。  相似文献   

6.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以出血性败血症或者传染性肺炎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病,可以在同种或者不同种群体之间相互传播感染。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传播迅速,如果防治不及时将会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就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防控该种疾病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前,尚未见到有关牡丹鹦鹉感染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病例报道。笔者于2006年5月份以5:A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试验性感染鹦鹉,对感染鹦鹉的发病情况和病理组织学作了较详细的试验观察和记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前,尚未见到有关牡丹鹦鹉感染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病例报道.笔者于2006年5月份以5:A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试验性感染鹦鹉,对感染鹦鹉的发病情况和病理组织学作了较详细的试验观察和记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禽类的一种出血性、败血性疾病。该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即可以流行,也可以零星散发。感染该病的决不限于禽类,各种鸟类都可以感染。旅顺口区某鸵鸟养殖场曾发生过一起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鸵鸟霍乱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是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的病原菌,主要引起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病或传染性肺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人被动物咬伤可感染。畜禽巴氏杆菌病的防治主要使用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目前防制巴氏杆菌病的疫苗主要有强毒灭活菌苗、弱毒菌苗和亚单位疫苗,这些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对巴氏杆菌病的防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多,免疫效果也不理想,有关巴氏杆菌病防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毒力因子、免疫原等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1.
正禽霍乱(fowl cholera,FC),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传染病[1]。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鸭引起的禽霍乱又称"摇头瘟",常引起鸭的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呈地方性流行,一旦发病,死亡快、传染性高,将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2]。多杀性巴氏杆菌可感染各种日龄、各种品种的鸭,以蛋鸭最为易感,强毒株感染后多呈急性败血性症状,病死率高,其病理特征为  相似文献   

12.
<正>禽巴氏杆菌病又叫禽霍乱和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禽类的一种常见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类型的禽均可感染并导致死亡。其特征表现为急性败血过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低毒感染或急性发病之后,可出现慢性的、局部性的疾病。1病原1.1形态染色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为卵圆形的短小杆菌,少数近于球形,长约0.6~2.5μm,宽约0.2~0.4μm,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呈单个或  相似文献   

13.
正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和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感染各种禽类,是目前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急性病例表现为高致病性和高死亡率,表现为体内炎性出血和败血症。2014年4月份,新余市下村镇某养殖场鸭只突然发病,死亡率高,经过临床症状检查和病原的分离鉴定,最后确诊为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巴氏杆菌病(禽霍乱)。1发病情况和病理解剖变化  相似文献   

14.
巴氏杆菌病是家畜、家禽和毛皮动物常发的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病急、病势猛、死亡率高。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各种畜禽和野生动物均可被感染的一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巴氏杆菌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多种畜、禽及野生动物都可感染.国内已有报道蓝狐、梅花鹿、东北虎、水貂、貉、猕猴、黑天鹅等的巴氏杆菌病,但巴氏杆菌感染松鼠猴的病例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对广东某市动物园松鼠猴群的暴发病例进行检查,诊断为巴氏杆菌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急性病例以败血症为主要特征;慢性型则多表现为皮下组织、关节、各脏器的局灶性化脓性炎症。因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可引起重大的经济损失,故笔者将常见的畜、禽巴氏杆菌病的临床诊断要点简  相似文献   

17.
禽巴氏杆菌病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该文主要介绍禽巴氏杆菌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巴氏杆菌病(Pasteurllosis bovum)是由细菌引起的畜、禽、野生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传染病。牛巴氏杆菌病简称,牛出败,以高热、肺炎、间或呈急性胃肠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牛出血性败血症败血型,有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疾病,多发生在冬春气候寒冷多变季节。笔  相似文献   

19.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火鸡、鸭、鹅等禽类败血性传染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猪的,叫猪肺疫,感染兔的,叫兔巴氏杆菌病,各种畜禽都带菌,传染源广泛。最急性很快死亡,急性死亡率能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禽出败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禽霍乱。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呈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征,但也有呈慢性或较温和性的病型。2008年10月中旬,广州地区天气酷热,增城市某养鸽场发生了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出败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