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柠条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元芳 《中国林业》2010,(10):53-53
柠条为豆科锦鸡儿属几种灌木饲用植物的俗称。主要栽培种是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柠条耐高温、干旱和瘠薄,抗严寒,造林极易成活,是青海省民和县重要的灌木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2.
柠条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备料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喻乐飞 《林产工业》2003,30(2):30-32
1柠条原料1.1原料的优势 柠条是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的豆科灌木。它有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lla lam)、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arshinshii Kom)和藏锦鸡儿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地区柠条资源丰富,它是一种多年生灌木,主要有三种: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多生长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干草原、荒漠化草原和荒漠草原。柠条的营养价值很高,粗蛋白、粗脂肪及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都很高,但由于其含有鞣酸,口感差,牲畜不爱食用,另外其茎杆比较坚硬,也不利于牲畜食用,这样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为了开发利用柠条这一资源,将其变成良好的牲畜饲料原料,我们研制了一种柠条草粉加工工艺。 柠条草粉加工工艺是:将柠条用切断机切断,再用柔碎机柔碎,然后进行自然晾干,晾干后用粉碎机粉碎成粉…  相似文献   

4.
陕北柠条的种群分类及其与水土保持和固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北柠条居群的分类、生态、地理特征与造林固沙关系的研究,提出该居群的造林固沙区划。即:长城附近及其以北的沙地,应以小柠条和大柠条相结合;志丹──清涧以北至长城以南的广大黄土区,应以小柠条为主;志丹──清涧以南至整个渭北高原以秦晋锦鸡儿为主。  相似文献   

5.
陕西柠条的种群分类及其与水土保持和固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北柠条居群的分类、生态、地理特征与造林固沙关系的研究,提出该居群的造林固沙区划。即:长城附近及其以北的沙地,应以小柠条和大柠条相结合;志丹--清涧以北至长城以南的广大黄土区,应以小柠条为主;志丹-清涧以南至整个渭北高原以秦晋锦鸡儿为主。  相似文献   

6.
刘炜 《山西林业》2006,(2):26-27
柠条,又名锦鸡儿、柠角,是豆科锦鸡儿属灌木。我国现已查明有67种,山西省有20种,晋北地区有4种。柠条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抗逆性,该树种根深叶茂,在当地分布较广,是晋北风沙区及黄土丘陵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灌木造林先锋树种。1育苗技术柠条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排水好、地下水  相似文献   

7.
以柠条锦鸡儿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浓度多效唑(PP_(333))对其进行浸种,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PP_(333)对柠条锦鸡儿种子萌发指标、形态指标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柠条锦鸡儿种子萌发的PP_(333)浓度,旨在提高柠条锦鸡儿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PP_(333)会降低柠条锦鸡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但其差异均不显著(P0.05);PP_(333)能够显著促进柠条锦鸡儿胚根长度及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P0.05)。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显示,200 mg/L的PP_(333)对柠条锦鸡儿种子生长的作用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柠条是个宝,既是林又是草,防风固沙保耕地,放牧烧柴做肥料,还是牲口救命草。”用这首民谣来介绍柠条的作用再合适不过了。柠条为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的统称,豆科锦鸡儿属,是荒漠化草原地带的旱生落叶灌木。极耐高温严寒,夏季能耐55℃的地温,  相似文献   

9.
柠条灌木林的营造和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 (Pall.) Lam]俗称小叶锦鸡儿、牛筋条、雪里洼,为蝶形花科锦鸡儿属的落叶灌木。抗严寒和酷暑,耐瘠薄,耐旱能力强,育苗和造林较易,是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水土保持和固沙造林的重要灌木树种,也是良好的薪炭林、饲料林树种,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0.
<正>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豆科锦鸡儿属灌木,又称毛条、白柠条,为落叶大灌木饲用植物,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株高为40~70厘米,最高可达2米,适生长于海拔900~1300米的阳坡、半阳坡。柠条是旱生植物,具有极强的耐寒、耐旱能力,且耐贫瘠和耐盐碱性,再生能力强,生命周期长,常被用作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灌木树种大面积种植。柠条也是一种优质饲料,富含粗蛋白、  相似文献   

11.
李艳红 《山西林业》2023,(S2):42-43
柠条锦鸡儿耐干旱和严寒,是优良的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优良乡土树种,在五台山林区荒山造林中广泛应用。介绍了柠条锦鸡儿生物学特性、播种育苗及扦插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大力推进林木良种化进程,不断探索林木良种选育推广工作,加快林业发展方式转变。2017年,为充分利用达拉特旗柠条锦鸡儿良种资源,培养适合当地造林所用的柠条良种苗木,达拉特旗国营中和西经营林场培育柠条锦鸡儿良种容器苗100万袋,使用国家良种补贴资金20万元。柠条锦鸡儿为喜沙的旱生植物,具有耐干旱、耐酷热、耐严寒、抗逆性特强等生物学特性。此外,柠条锦鸡儿  相似文献   

13.
柠条     
柠条又名锦鸡儿,当地土名有黄角、明角、莲针之称,是一种生长快,寿命长,根系发达,萌芽力强的优良野生豆科灌木。我盟各地天然生长面积很广,尤其是后山地区分布最多。柠条茎具刺,叶细小,根系庞大,且有根瘤菌,其根长相当于树高的十倍多。它既能减少水份蒸发,又能向土壤深层吸收水份和养料,还能固定土壤,增加氮肥,具有较强的耐旱耐寒、耐瘠薄、耐风蚀、耐沙压的特点。柠条是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的好树种。大力营造柠条林,既可以防风固沙,减弱土壤风蚀,又可以拦泥蓄水、保持水土、增加空气湿度,是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牧业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柠条是蝶形花科锦鸡儿属的一种落叶灌木树种 ,耐寒、耐旱 ,耐瘠薄 ,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成林后高 1~ 3m ,多数丛生 ,枝叶茂密 ,根系发达 ,能牢牢地固结土壤 ,枝条又是很好的燃料。因此 ,柠条是用材和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1 采种贮藏选择生长良好 ,无病虫害的母树林进行采种。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柠条锦鸡儿灌木林生长的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水平阶整地和荒坡不整地种植23年生柠条锦鸡儿灌木林的连续定位监测资料,分析不同坡位柠条灌木林幼龄期(1~7年生)、中龄期(8~15年生)和老龄期(16-23年生)生长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柠条灌木林株高生长受坡位和整地方式的影响,柠条株高生长量在幼龄期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中龄期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水平阶与荒坡株高相比,从幼龄期到中龄期提高幅度为23.48%~45.33%,老龄期差异不显著;水平阶柠条锦鸡儿单株分枝数、地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比荒坡分别提高了26.79%~78.82%,37.50%~50.00%,3.50%-91.97%和19.59%~ 50.17%;柠条锦鸡儿灌木林生长过程均符合Logistic 生长模型;对柠条锦鸡儿各生长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中龄期是平茬利用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6.
<正> 白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属蝶形花科,锦鸡儿属,别名白连针。落叶灌木,高可达4—5米,冠幅3—4米。树皮黄绿色,外被光亮蜡质薄膜;小枝有棱角、具白毛,老枝光滑。偶数羽状复叶,小叶5—10对,先端有细尖刺。花蝶形黄色,荚果扁、长条形。种子扁、椭圆形,一端有被挤压的平滑斜面,种皮黄棕或栗褐色,形似小黄豆。 白柠条具有抗严寒、耐炎热、抗风沙、  相似文献   

17.
七月中、下旬,是柠条种子成热季节,抓住时机,大力组织采收,对于发展我区以灌木为主的造林事业,尽快恢复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柠条又名连针、锦鸡儿,在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分布比较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的形态、分布、花粉和叶解剖结构等特征的比较研究,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特征,确定了中间锦鸡儿的分类地位并阐明了这三种植物的适用地区范围。  相似文献   

19.
柠条豆象属鞘翅目、豆象科昆虫,它主要为害小柠条等锦鸡儿属植物的种子,是柠条林木的一大害虫。一、柠条豆象的形态特征成虫椭圆形,长3.5—5.5毫米,宽1.8—2.7毫米,体被灰白色绒毛。鞘翅,足黄褐色,头和前胸背板兰黑色。鞘翅上有数列刻点沟。雄虫触角锯栉齿状,长约4毫米;雌虫触角锯齿状,11节,长约3毫米。幼虫老熟时体长4—5毫米,头黄褐色,体淡褐色,多皱纹,弯曲呈马蹄形。卵椭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青海共和盆地1990年种植的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人工灌丛的细根分解状况,探讨不同径级细根分解规律、元素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评价2种锦鸡儿人工灌丛在共和盆地的长期适应性,为长期研究高寒沙地土壤碳循环和养分循环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埋袋法,比较不同径级(0~0.5、0.5~1和1~2 mm)细根经历489天分解期后的质量损失率和元素(C、N、P和K)释放率,研究分解速率与初始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总结2种锦鸡儿细根分解动态特征;运用非线性指数衰减模型拟合估算细根分解系数及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结果】2种锦鸡儿细根在前60天均快速分解,各径级细根质量残留率为53.28%~66.34%,122~367天进入缓慢分解阶段,367~420天分解速率缓慢上升,420天后细根质量显著下降,残留率为39.94%~58.20%;树种、径级和分解时间对细根质量损失率影响显著;中间锦鸡儿0~0.5、0.5~1和1~2 mm细根质量损失95%所需时间分别为17.18、14.96和12.57年,柠条锦鸡儿所需时间分别为27.35、26.41和14.77年;分解489天后,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细根C分别释放了56.34%~79.70%和44.37%~87.39%,N分别释放了62.73%~83.43%和54.41%~88.63%,树种、径级和分解时间的两两交互对元素释放率影响不显著。【结论】中间锦鸡儿各径级细根的分解速率和元素累积释放率均大于柠条锦鸡儿,即中间锦鸡儿的细根,尤其是1~2 mm细根向土壤中释放化学元素(C、N、P和K)的速率更快,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循环和养分循环,对高寒沙地土壤改良效益更显著。在高寒沙地应当选择中间锦鸡儿作为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典型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