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国家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对三地奶业的健康发展乃至全国奶业转型升级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利用2010~2014年的奶业发展数据,运用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和资源禀赋系数,测算了全国8个奶业主产区及京津冀地区奶业的区域比较优势,并分析了优势获得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与其他主产区相比奶业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明显,资源禀赋优势主要集中于张家口和唐山,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和保定市拥有较强的资源禀赋优势,河北省其他地区的奶业生产缺乏资源禀赋优势。自然资源禀赋条件是影响京津冀奶业区域比较优势的内生性因素,此外还受到经营模式、科技水平、品牌建设和消费市场等外生性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2.
宋杰  石晶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5):222-224
研究南疆地区的玉米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对南疆地区生产结构调整以及玉米产业稳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及2007—2017年南疆地区各地州玉米种植面积、产量以及农业产值等相关数据测算各地州玉米生产区域比较优势指数和资源禀赋系数,分析各地州的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变动情况及资源禀赋差异.结果表明:南疆地区玉米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分别以2011和2015年为界限缓慢增长,个别地区在近几年才具备效率比较优势;和田地区、克州地区、喀什地区在玉米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方面具备比较优势;南疆地区各地州玉米生产不具备综合比较优势,但巴州地区是南疆地区唯一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正增长的地区;克州地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在玉米生产方面具备资源禀赋,而阿克苏地区、巴州地区优势产业并非为玉米产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省苹果产业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了研究。利用2006—2015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资源禀赋系数模型测算和分析了全国主产省份(山东、河北、辽宁、河南、山西、陕西、甘肃)苹果产业的区域比较优势和山东省苹果主产市的资源禀赋优势,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影响山东省苹果产业区域比较优势的外生性因素。结果表明:(1)与2006年相比,至2015年山东省苹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上升了8.24%,呈逐年微增趋势;(2)与河南、河北和辽宁相比,山东省苹果生产的规模比较优势明显,但与山西、陕西和甘肃相比仍有一定差距;(3)7个苹果主产区效率比较优势均有待提升;(4)山东省苹果生产资源禀赋优势主要集中于烟台市和威海市;(5)山东省苹果区域比较优势受其内生性因素——资源禀赋条件影响,同时还受到外生性因素——技术和管理、市场环境和产业化经营等影响。  相似文献   

4.
邓金波  张传辉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7):230-233+252
区域比较优势可以看作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本依据。通过区域比较优势分析结果,结合不同区域自然社会条件,充分发挥当地粮食生产潜力,有效提高粮食作物生产质量和效率。通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各师的比较优势分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与区域布局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利用2018年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等一系列数据,测算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个师5中主要粮食作物的的资源禀赋系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并依据测算结果对各师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判断,结果表明:小麦和玉米的生产具有较强的区域比较优势,而水稻、大麦、大豆的生产只是在个别师存在区域比较优势。南疆一师的水稻生产相比于其他师具有较强的资源禀赋优势,北疆九师的大麦、十师的大豆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东疆的小麦生产的资源禀赋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吕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104-13105
江苏省作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区域,已形成了专业化区域布局.该研究分析了江苏省淡水养殖品地理集聚现状及其对农业区域结构、渔业结构、渔业品种结构以及农业技术结构调整的作用,结果表明,淡水养殖业地理集聚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显著.研究结果为江苏省政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淡水养殖业提供了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粮食生产布局变化分析及功能区发展定位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生产区域合理布局是保障地区粮食安全的关键。近年来粮食生产区域布局的变化反映了江苏省农业资源禀赋在地区间重新配置的发展历程。传统农业优势生产区域苏南粮食播种面积明显缩小,苏北和苏中地区逐渐成为全省粮食生产基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及确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新形势下,江苏省如何发挥区域间优势资源禀赋条件,确立中长期粮食生产功能区发展方向,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今后一段时期江苏省农业发展的重点。在梳理江苏省各区域粮食生产格局变化态势的基础上对江苏省粮食区域结构布局变化动因进行分析,根据江苏省各区域资源禀赋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促进江苏省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区域布局与发展定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吉林农业科学》2013,(2):92-96
本文首先运用区域经济学的比较方法,计算2006~2010年29个省市区(不包括不种植梨果的海南和种植量很少的西藏)梨果生产的区位商和资源禀赋系数;然后计算同期各个省市区种植面积、产量、单产、区位商和资源禀赋系数5个指标各自的均值,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各省市区梨果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的综合得分并排序。对国内梨果生产的各区域进行比较优势分析,为提高河北省梨果产业的比较利益,优化区域布局,促进河北省梨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发挥区域优势 培育多元化农业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地域广大,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农业发展具有突出的多元化特征。这决定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国家农业发展模式,应立足于不同资源禀赋和生产条件,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确定农业产业发展方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细羊毛生产布局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资源禀赋指数法、概率优势分析法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中国细羊毛生产布局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细羊毛生产布局在总体上呈现出逐步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非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和饲草料资源比较丰富的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集中的变化趋势,即由最初的自然性布局逐渐向经济性布局转变;新疆、内蒙古、甘肃、吉林、青海和黑龙江是中国细羊毛生产优势省区,这表明中国细羊毛生产布局的现状符合比较优势原则。因此,政府应当根据各省区的社会经济条件、资源禀赋等的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的细羊毛产业支持政策,加大对细羊毛生产优势省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中国细羊毛生产布局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20年水稻生产与优势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比较优势指数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的生产和比较优势。结果表明,近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面积呈"V"形变化,总体缩减,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大幅减少,而西部地区略有增加;水稻单产水平不断提高,总产量近年来出现连增;该地区水稻生产具有较明显的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并呈逐渐增加趋势,但不具有效率比较优势;该地区南部省份具有较明显的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经济发达的省份具有相对较明显的效率比较优势。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稳定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增加效率比较优势,从而进一步提升综合优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家口地区燕麦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测算张家口地区燕麦生产的比较优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燕麦产业发展的对策,利用综合优势指数法分别对该区燕麦的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进行了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燕麦的综合优势指数(AAI)为5.81,说明燕麦与该区其他主要农产品相比,具有较强的综合比较优势.基于此,提出了优化燕麦生产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12.
芒果是广东重要的经济水果之一,芒果产业发展关系到热区农民增收及乡村振兴。以广东省芒果产业区域比较优势为出发点,基于资源禀赋系数(EF)、效率优势指数(EAI)、规模优势指数(SAI)、综合比较优势指数(RCCA),运用数理统计,获得芒果主产区的区域优势对比结果。结果表明:同海南、广西、云南等其他芒果产区相比,广东属于资源禀赋优势、规模优势及综合优势缺乏、效率优势较低的芒果种植区域,其资源禀赋优势第六,产区效率优势、规模优势及综合优势均第五。纵向比较,广东芒果产业区域比较优势逐年递减,产业竞争力下降。深入分析广东芒果产业竞争力下降的原因,提出在芒果产业生产端、组织端和市场端同时发力,以提升广东芒果产业竞争力,助力广东芒果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肉羊生产的区域优势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运用概率优势模型,对中国肉羊生产的区域优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西北地区的内蒙、新疆,黄淮海地区的河南、山东、河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苏、安徽等省(区)具有肉羊生产的优势.从技术水平、要素费用和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对肉羊主产区成本优势的形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继续加快肉羊优势产业带建设,进一步完善肉羊生产的区域布局;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培育肉羊主产区龙头企业;制定和实施各种扶持政策,逐步实现散养向适度规模化养殖转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和资源禀赋系数模型测算1998—2017年南疆地区红枣生产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和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最终计算出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并运用计量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从南疆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促进南疆地区红枣生产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区位商法的江西省现代农业比较优势与产业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将区位商法运用于农业产业布局研究中,实证分析了江西在中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江西域内区域比较优势,表明江西的农业(广义)在中部地区并不具备明显优势,但农业(狭义)的林业、牧业和渔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江西域内在农业(广义)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赣中南地区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赣北地区则相对处于劣势。农业(狭义)的林业、渔业和农业服务业有城市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而种植业、牧业则均无优势。根据研究结果,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未来江西应通过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推进农业服务业发展、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肉鸭产业的生产布局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我国肉鸭生产的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华东、华南、西南和华中肉鸭产业带,其中山东、江苏和广东三个省份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而从资源禀赋优势分析得到,山东、海南、四川、广西、河南、江苏、安徽、重庆、江西等省(市、区)拥有不同程度的优势,从综合比较优势分析得到,山东、江苏、广东、海南、安徽、江西、广西、重庆、四川、北京等省(市、区)拥有不同程度的优势。据此,本文提出进一步优化整合我国肉鸭养殖区域,合理规划区域布局;逐步将我国肉鸭产业向优势产业带集中;提高组织化程度,优化肉鸭产业链;由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向技术、资本优势转变,发展肉鸭健康养殖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中药材生产布局及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河北省中药材生产布局变化的基础上,采用资源禀赋指数法,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河北省各地区中药材生产比较优势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3-2017年间,河北省中药材生产布局改变了原有高度集中的特点,具有资源禀赋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的保定、秦皇岛、承德和邢台成为河北省中药材主要生产地区。为更充分发挥各地中药材生产比较优势,发挥中药材产业扶贫带动作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甘肃省肉羊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肉羊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酒泉市、金昌市、白银市、临夏州、张掖市、武威市、庆阳市、嘉峪关市,其中酒泉市、金昌市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远高于其他市(州),说明酒泉市、金昌市在肉羊生产上有很强的综合比较优势。平凉市、陇南市、天水市肉羊综合优势指数较低。在综合优势度较大的地区可适度扩大规模生产,而对处于劣势地位的区域则应相对减少养殖数量,使甘肃肉羊生产区域布局更加优化和合理。同时提出了提高甘肃省肉羊生产比较优势的措施,即完善肉羊生产的区域布局,继续加快肉羊优势产业带建设;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抓好肉羊产品的加工,延长产业链。  相似文献   

19.
在陆地农业资源退化和人口总量上升的双重压迫下,淡水养殖有望成为支撑我国居民口粮供给的另一支柱产业。基于2007-2014年我国省域淡水养殖面板数据,探寻了我国淡水养殖区域的格局变化,利用全局Moran’s I指数考察淡水养殖区的空间相关性,并通过构建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了产业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我国淡水养殖业呈现出"东南热、西北冷"的特点,省域间的空间相关性逐年显著;2淡水养殖资金投入增加、养殖面积扩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会对淡水养殖量有正向的作用,体现我国淡水养殖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3淡水养殖面积负间接效应反映"过度养殖"和环境污染对淡水资源的破坏会减缓淡水养殖业的发展;4淡水养殖业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之间不矛盾,在未来可以稳定持续地提供淡水产品,成为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重要保障。最后从合理规划淡水养殖区域格局、平衡省份间技术推广资金投入和加强对水资源污染的监管3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淡水养殖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10~2015年河北省梨平均产量位居前10名的县(市、区),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及资源禀赋系数,对主产区梨生产的比较优势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赵县梨生产综合比较优势较其他地区明显,其中,种植规模处于优势地位,而效率处于劣势地位;生产资源禀赋系数为9.931,标准差为1.436,资源禀赋优势显著但稳定性较差。为进一步挖掘赵县梨生产的比较优势,提高竞争力,促进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在今后的发展中,赵县梨生产发展趋势的重点是提高生产效率,推进现代化、机械化、标准化发展;建立高标准示范园,发挥带动与辐射作用;发展"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率以及应对市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