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筇竹种子萌发及温度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温度对筇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筇竹种子为试验材料,设定了16 ~30℃共8个梯度恒温温度处理,对筇竹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指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温度对筇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先升高后降低,20℃温度下发芽率最高(79.44%),20~24℃下种子萌芽率差异不显著,是筇竹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区间;幼苗生长速率随温度的增加先增快后减慢,24℃温度下生长最快,24 和26℃下幼苗的生长高度以及胚根生长长度差异不显著,是筇竹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区间。温度过高或过低均抑制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不同强度的UV-B辐射对蚕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0~0.3 W/m2的6个UV-B辐射强度处理下,对蚕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初期生长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增强UV-B辐射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没有显著影响,对幼苗上胚轴的伸长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在强度大于0.15 W/m2时,植物可能通过加强呼吸来减轻伤害,使幼苗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减少,从而导致幼苗生物量的降低;不同强度的UV-B辐射降低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强度大于0.20 W/m2时,幼苗的MDA含量显著升高,表明膜系统受UV-B辐射的损伤;而本试验条件下增强UV-B辐射对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0-0.3W/m^2的6个UV-B辐射强度处理下,对蚕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初期生长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增强UV-B辐射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没有显著影响,对幼苗上胚轴的伸长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在强度大于0.15W/m^2时,植物可能通过加强呼吸来减轻伤害,使幼苗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减少,从而导致幼苗生物量的降低;不同强度的UV-B辐射降低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强度大于0.20W/m^2时,幼苗的MDA含量显著升高,表明膜系统受UV-B辐射的损伤;而本试验条件下增强UV-B辐射对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对Cr6+胁迫下空心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r6+单一处理,Cr6+质量浓度≤100 mg/L对种子萌发影响差异不显著,随着质量浓度增加,幼苗鲜质量一直下降,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MDA和脯氨酸含量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在BS-12与Cr6+共存时,BS-12质量浓度相同,随Cr6+质量浓度增加,对种子萌发影响差异不显著;同时叶绿素含量、MDA及脯氨酸含量随复合质量浓度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氮素是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重要营养素,盐胁迫是广泛存在的非生物环境胁迫因子,探究氮素添加对盐胁迫下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基于水培方法,设置了不同类型的氮(氨氮、硝氮、有机氮和混合氮)和盐胁迫水平,拟探究两者复合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类型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影响与氮素类型和盐胁迫水平有关,与低盐相比,氨氮添加显著降低了小麦幼苗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硝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小麦幼苗的株高;与高盐相比,氨氮添加显著降低了小麦幼苗的叶宽、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硝氮添加均显著降低了小麦幼苗的叶宽;所有混合氮素添加均没有对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明显。由此表明,硝氮与低盐复合对小麦幼苗生长产生了拮抗效应,硝氮和氨氮与高盐复合对小麦幼苗生长产生了协同效应,而有机氮和混合氮与盐胁迫符合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没有影响。因此,在低度盐碱地水平下施用一定水平的硝氮育苗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温度与盐胁迫及其交互作用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辽甜1号’甜高粱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15/5、20/10、25/15、30/20和35/25 ℃共5个变温处理及0、50、100、200、300 mmol·L-1 5个NaCl浓度处理,研究不同处理的甜高粱种子萌发、早期幼苗生长及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及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温度条件下,高浓度NaCl处理显著抑制甜高粱的种子萌发,其种子残留干重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其余萌发指标和种苗转化指标则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相同浓度NaCl处理下,温度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显著,其种子萌发指标、种苗转化指标(除种子残留干重)随着温度的上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低温(≤20/10 ℃)条件下,抗氧化酶活性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而高温(>25/15 ℃)条件下,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盐分、温度及二者互作均显著影响甜高粱种子的萌发和早期幼苗的抗氧化物酶活性,其中,盐分对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种苗转化指标(除种子残留干重)、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更大,而温度对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残留干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较大。在NaCl胁迫下,甜高粱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20 ℃。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温度与盐胁迫及其交互作用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辽甜1号’甜高粱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15/5、20/10、25/15、30/20和35/25 ℃共5个变温处理及0、50、100、200、300 mmol·L-1 5个NaCl浓度处理,研究不同处理的甜高粱种子萌发、早期幼苗生长及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及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温度条件下,高浓度NaCl处理显著抑制甜高粱的种子萌发,其种子残留干重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其余萌发指标和种苗转化指标则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相同浓度NaCl处理下,温度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显著,其种子萌发指标、种苗转化指标(除种子残留干重)随着温度的上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低温(≤20/10 ℃)条件下,抗氧化酶活性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而高温(>25/15 ℃)条件下,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盐分、温度及二者互作均显著影响甜高粱种子的萌发和早期幼苗的抗氧化物酶活性,其中,盐分对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种苗转化指标(除种子残留干重)、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更大,而温度对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残留干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较大。在NaCl胁迫下,甜高粱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20 ℃。  相似文献   

8.
镉胁迫对生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劼  胡博华  戈涛  陈沁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892-4896
水培条件下,以生菜(Lactuca sativa L.)种子为供试材料,研究0、5、10、20、40 mg/L镉(Cd2+)处理对生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2+(5 mg/L)胁迫对生菜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其中种子的发芽势较没有Cd2+胁迫处理的增加63.64%;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0.30和119.29;而随着营养液中Cd2浓度的进一步升高,种子的萌发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发芽势、发芽率显著降低,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逐步减小,且处理浓度越高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与没有Cd2+胁迫的处理相比,低浓度Cd2+(5 mg/L)胁迫对生菜幼苗生长也具有促进作用,根长、芽长、鲜质量增幅分别为16.04%、11.61%和11.59%,且生菜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以及叶绿素总量的水平均显著升高;当Cd2+浓度>10 mg/L时,生菜幼苗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且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以及叶绿素总量的水平均显著降低.相比较而言,Cd2+胁迫对生菜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地上部的抑制作用.Cd2+胁迫对生菜幼苗叶片叶绿素a的影响作用小于对叶绿素b的影响.此外生菜幼苗根组织中丙二醛含量随Cd2+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铅(Pb)胁迫娃娃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探索Pb毒害娃娃菜的缓解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对Pb胁迫[500.0 mg/L Pb(NO3)2]娃娃菜种子及其幼苗施加不同浓度(50.0、100.0、200.0、500.0和1000.0μmol/L)的SNP溶液,观察各处理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状况,测定分析幼苗的相对电导率(REC)和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结果]在Pb胁迫下,娃娃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降低,幼苗鲜、干重和叶绿素含量减少,抗氧化酶活性升高,REC提高,MDA含量增加.适宜浓度的SNP处理能提高Pb胁迫娃娃菜种子的萌发效果;100.0μmol/L SNP可显著提高幼苗的CAT活性(P<0.05,下同),明显提高SOD活性,显著减缓叶片REC升高;200.0μmol/L SNP处理可显著增加Pb胁迫娃娃菜幼苗的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含量,使根和芽的鲜、干重显著增加,显著减缓MDA含量增加;50.0μmol/L SNP处理能显著增强幼苗的SOD活性和促进Pro合成.[结论]低浓度(50.0~200.0μmol/L)外源SNP能通过增强娃娃菜的抗氧化酶活性和促进渗透调节物质生成以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使娃娃菜的生理代谢趋于稳定,从而提高娃娃菜的耐Pb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玄参、川明参茎叶枯落物对烟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选择烟草K126为研究对象,研究质量浓度为0.01, 0.02, 0.05, 0.10 mg/L的玄参、川明参茎叶枯落物水浸液处理下烟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特性,以及烟草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结果表明,玄参水浸液低质量浓度(0.01~0.05 mg/L)处理下,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显著升高,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丙二醛(MDA)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种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升高,而高质量浓度(0.10 mg/L)下, MDA累积,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显著降低,表现出对烟草"低促高抑"的化感效应;川明参在所有水浸液质量浓度(0.01~0.10 mg/L)下,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升高, 3种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和MDA有一定降低,表现出对烟草化感正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保健型园林中可以科学合理地应用滇重楼,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根水浸液(0、0.02、0.04、0.06、0.08 g·mL-1)对4种园林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滇重楼根水浸液对4种园林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且4种园林植物对根水浸液的响应不同。滇重楼根水浸液对4种园林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主要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且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仅孔雀草(Tagetes patula)在浸提液浓度≤0.04 g·mL-1时表现一定的促进作用;4种园林植物对滇重楼根水浸液化感作用综合效应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鼠尾草(Salvia japonica)>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孔雀草;滇重楼根水浸液对4种园林植物幼苗叶绿素含量基本表现为抑制作用,仅孔雀草在0.02 g·mL-1处理下表现为促进作用;SOD、CAT活性随滇重楼根水浸液浓度升高而先增后降,POD活性和MDA含量随浓度升高而增加,仅孔雀草在浸提液浓度≤0.04 g·mL-1时MDA含量减少。因此,滇重楼根水浸液先使4种园林植物遭受氧化胁迫,进而表现出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低温处理下外源壳聚糖对丝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并筛选外源壳聚糖的最佳缓解质量浓度。【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外源壳聚糖对低温处理下(8℃)丝瓜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低温处理下,丝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以及氮和磷元素的含量降低或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而相对电导率、MDA和钾含量均显著升高。施加外源壳聚糖后,丝瓜幼苗叶片光合色素、渗透调节物质和矿质元素含量增加,3种抗氧化酶活性增强,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降低,且当外源壳聚糖质量浓度为25 mg/L时对各指标的缓解效果最好。【结论】叶面喷施25 mg/L壳聚糖对提高丝瓜幼苗耐冷性效果最佳,同时可促进丝瓜幼苗的生长以及氮、磷、钾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王文彦 《吉林农业科学》2020,45(1):21-24,78
以中性溶液(pH=7.0)为对照,研究了pH值为1.0、2.0、3.0、4.0、5.0和6.0模拟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各指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pH值的降低而降低,pH值模拟酸雨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pH值的降低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弱酸(pH=5.0和pH=6.0)条件下玉米种子能够正常萌发和生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各指标(玉米幼苗苗长、苗干重、苗干物质分配和根长、根干重、根干物质分配)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现出一定的耐酸性;在pH值低于5.0时,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严重受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pH值为1.0时,玉米种子失去活性而完全没有萌发;玉米种子浸提液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随pH值的降低呈增加趋势,根系活力(TTC)随pH值的降低呈降低趋势,说明模拟酸雨降低了玉米种子的根系活力。不同pH值模拟酸雨胁迫对玉米幼苗生理指标影响较大,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保护酶(SOD、POD、CAT)和非保护酶(PPO、PAL)活性随酸性的增强呈降低趋势。综合分析认为,玉米种子萌发对pH值模拟酸雨胁迫下的临界值和极限值为3.0~4.0。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辣椒叶水浸液的成分及其对辣椒苗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用HPIE分析辣椒根、茎、叶水浸液的化感物质,用对辣椒种子萌发影响最大的辣椒叶水浸液处理辣椒幼苗,分析其对辣椒苗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辣椒叶水浸液的主要成分为香草酸(75.7μg/g)和伞花内脂(29.8μg/g)。辣椒叶水浸液对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粗、单株叶片数和叶面积、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及POD活性的影响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而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则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低浓度的水浸液提高了辣椒幼苗叶片内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及2种抗氧化物酶活性,而高浓度却降低了其含量及抑制2种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辣椒叶水浸液的成分及其对辣椒苗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用HPLC分析辣椒根、茎、叶水浸液的化感物质,用对辣椒种子萌发影响最大的辣椒叶水浸液处理辣椒幼苗,分析其对辣椒苗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辣椒叶水浸液的主要成分为香草酸(75.7μg/g)和伞花内脂(29.8μg/g)。辣椒叶水浸液对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粗、单株叶片数和叶面积、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及POD活性的影响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而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则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低浓度的水浸液提高了辣椒幼苗叶片内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及2种抗氧化物酶活性,而高浓度却降低了其含量及抑制2种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低聚糖对烟草种子萌发、早期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不同浓度浸种,记录种子萌发情况,30 d后观察早期幼苗形态特征,并分别测定了幼苗叶片的叶绿素、MDA、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细胞膜透性和SOD、POD、CAT等保护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两种低聚糖处理对烟草的萌发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其生长期可以补充营养,促进幼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美洲商陆根部浸提液对不同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以萝卜、小麦和棉花3种常见的作物为材料,采用培养皿发芽试验等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美洲商陆根部浸提液对3种作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美洲商陆根部浸提液对3种作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苗高、根长和鲜重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浸提液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随着浸提液浓度升高,萝卜和小麦的SOD、POD活性和棉花的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而棉花的POD活性始终呈现升高趋势,小麦和棉花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Pro和MDA含量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而萝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综合比较,浸提液对萝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作用较强,对棉花种子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8.
以空心菜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设置5个大蒜鳞茎浸提液水平,研究大蒜鳞茎浸提液对空心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了解大蒜鳞茎浸提液对空心菜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大蒜鳞茎浸提液对空心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为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的化感效应。在浸提液浓度0.005 g/mL处理下,大蒜对空心菜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胚轴及胚根生长都有促进作用;随着浓度升高,从浓度0.020 g/mL开始表现出抑制作用。0.005、0.010 g/mL浓度处理条件下,幼苗的株高、根长、鲜质量、干质量增加;0.020、0.040 g/mL浓度处理条件下,株高、根长、鲜质量、干质量降低。随着浸提液浓度升高,幼苗的SOD、POD、CAT活性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相对电导率、MDA含量随着浸提液浓度升高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黄花蒿对大蒜鳞茎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用水提取黄花蒿叶、根、根际土壤,获取不同质量浓度的浸提液,用于处理大蒜鳞茎,测定大蒜鳞茎萌发率及其幼苗生长状况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黄花蒿水浸液浓度的升高,黄花蒿水浸液对大蒜鳞茎萌发率及其幼苗苗高、根长、叶绿素a和b含量、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植株鲜质量、植株高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大,对大蒜幼苗丙二醛含量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黄花蒿水浸液通过抑制大蒜鳞茎萌发率及其幼苗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膜脂过氧化和逆境伤害、抑制叶绿素a、b和叶绿素的生成,从而抑制植株生长,表现出化感作用,且化感效应随着黄花蒿水浸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本研究为农作物和药用植物栽培及植物间化感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河南豫西低山丘陵地区不同经营世代及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腐殖质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揭示在连续多代栽培下腐殖质对刺槐苗更新的影响,为刺槐多代连栽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刺槐不同经营世代及不同林龄的9种林分(编号为F1~F9)为研究对象,各设置3块样地进行基本林分调查,制备0.4 g/mL(C1,原液),0.2 g/mL(C2),0.1 g/mL(C3),0.05 g/mL(C4),0.025 g/mL(C5)不同林分腐殖质浸提液,进行刺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试验,测定刺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速度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胚芽长、苗鲜质量、苗干质量,以及刺槐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根系SOD、POD、CAT活性等指标,采用GC MS技术分析不同林分乙酸乙酯腐殖质浸提液中的化合物质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刺槐腐殖质浸提液会影响刺槐种子萌发及胚和幼苗生长,各指标在不同林分以及不同质量浓度间存在差异。大部分林分C1、C2和C3处理腐殖质浸提液对刺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各指标具有抑制作用,C4和C5处理腐殖质浸提液对各指标呈低抑制作用或促进作用。化感综合效应指数表明,一代和三代刺槐林腐殖质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林龄增加呈下降趋势,二代林腐殖质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且稳定。从9种刺槐林分腐殖质浸提液中共检测出31种化合物质,且各林分中均以酯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在三代林中,随着经营世代的增加化合物质种类呈上升趋势;异胆酸乙酯、4,4,6a,6b,8a,11,11,14b-八甲基-13-氧化十二碳二烯-3-乙酸酯、十八碳酸甲酯、2-[3-乙酰氧基-4,4,14三甲基雄甾-8-烯-17-基]丙酸和Z-5-甲基-6-二十一碳烯-11-酮5种化合物质在9种林分腐殖质浸提液中均被检测到。【结论】刺槐林腐殖质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影响刺槐实生苗更新,但不同刺槐林分腐殖质浸提液的抑制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