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通过在发酵罐中液体发酵产漆酶,在发酵罐中筛选黄孢原毛平革菌液体发酵产漆酶的最佳条件.试验选取已优化的白腐真菌液态发酵培养基进行培养,在发酵罐中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对其在发酵罐中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选取的白腐真菌黄孢子原毛平革菌的最佳发酵生产条件为:温度28℃、转速300r/min、通气量5L/min(通气比1.0vvm)、pH值5、接种量为15%.在此条件下最高产酶水平可达14.86U/mL.  相似文献   

2.
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玉米秸秆产糖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化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玉米秸秆产糖的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不同温度、pH值、接种量和固液比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玉米秸秆产糖的影响。[结果]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玉米秸秆产糖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2℃,pH值3.5,接种量8片(直径为8mm),固液比1∶23。在此最适条件下,还原糖得率最高可达13.10%。[结论]该研究为秸秆材料更好地生物利用提供借鉴,并为其进一步规模化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黄孢原毛平革菌生物预处理降解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的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不同pH、温度、接种量和时间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木质素的影响。[结果]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玉米秸秆木质素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2℃,pH=6,接种量10片,时间15d。[结论]在最适条件下,还原糖得率由0.47g·L~(-1)提高到0.79g·L~(-1)。本研究可提高玉米秸秆中纤维素的利用率可用于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刀孢蜡蚧菌ZJLP09的最佳产孢条件,测定了培养基、初始接种量、装液量、初始pH、震荡转速和培养时间对菌株产孢的影响,建立了一套刀孢蜡蚧菌ZJLP09液体发酵工艺,具体为初始接种量5%、摇瓶装液量40%~60%,初始pH值5.0~7.0、震荡转速180~220 r·min-1、培养温度28 ℃、培养时间5 d。为进一步开发孢蜡蚧菌ZJLP09分生孢子制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6种白腐真菌的产酶能力及对稻草的降解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时间点6种白腐真菌在试管内降解稻草过程中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漆酶(Lac)的活性及培养基的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结果表明,发酵后5d和10 d黄孢原毛平革菌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达到高峰,分别为449.96 U/g和375.35 U/g;平菇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在5d和10d时分别为323.07 U/g和289.24U/g;红芝的LiP、MnP、Lac在发酵后4、8、10 d达到最高值,分别为85.64、12.32、1.85 U/L,黄孢原毛平革菌、秀珍3号、红芝的纤维素降解率达到42%、20%、20%左右,平菇、红芝、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木质素降解率达到27%、28%、27%左右,说明平菇、红芝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具有较好的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效木质素降解菌的筛选及产漆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获得高产漆酶的菌株用于降解木质素.【方法】从新乡周边腐木堆积处、秸秆堆积处和造纸厂废水这些木质素含量丰富的地方取样,以木质素为唯一碳源,初筛出对木质素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结果】采用愈创木酚平板法对产漆酶的菌株进行复筛得到4株产漆酶能力较强的菌株,通过生理生化及18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液态发酵培养以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简称ABTS)法对漆酶活性和木质素降解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在培养6d后,漆酶活力达到最高,为233.33U/L.利用液态发酵研究了碳源、氮源、金属离子、pH、温度对其发酵产漆酶的影响,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优碳源为乳糖,最优氮源为酵母粉,最适铜离子浓度为0.6mmol/L,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4,在此条件下木质素去除率达到了84.7%.【结论】试验筛选出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具有良好的降解木质素的能力,为研究漆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酶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榆黄菇产漆酶发酵条件,筛选出最适宜产漆酶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温度30℃,初始pH值6.07.0,加入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加入蛋白胨、酵母膏为氮源。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锰过氧化物酶基因的表达产量,从黄孢原毛平革菌中获取锰过氧化物酶基因,并将其转化至毕赤酵母中。在液态发酵培养条件下,重组酵母与原始黄孢原毛平革菌所分泌的锰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为0.317 8U·m L~(-1)和0.197 2 U·m L~(-1)(P0.05);重组酵母所表达酶的最适温度和p H值分别为40℃和4.5,与原始酶的生化特性基本一致。在含有玉米秸秆的液体培养基中,重组酵母对秸秆中木质素降解率达到24.09%,而黄孢原毛平革菌对木质素的降解率为16.53%(P0.05)。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榆黄菇产漆酶发酵条件,筛选出最适宜产漆酶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温度30℃,初始pH值6.0~7.0,加入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加入蛋白胨、酵母膏为氮源。  相似文献   

10.
刘雅琴  乌日娜  段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888-19890
[目的]优化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发酵条件。[方法]在筛选出的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基础上,对其培养基C、N含量、接种龄、接种量、初始pH值、摇瓶转速及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龄14 h,接种量8%,初始pH值5.5,发酵温度35℃,转速150 r/min,接种菌液量25 ml,培养基中C、N的含量分别为1.0%。[结论]在优化条件下,酶活力达到31.4 U/ml,比未优化时提高了65.3%。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紫花苜蓿秸秆直接还田秸秆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实现绿肥作物还田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本试验通过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和滤纸酶活力,对pH(7.0、8.0和9.0)、培养温度(15℃、20℃和25℃)和接种量(1%、2%和3%,V/V)这3个因素进行产酶条件优化。筛选出紫花苜蓿秸秆高效降解复合菌群C(细疣篮状菌Talaromyces verruculosus加青霉菌Penicillium sp.)和复合菌群D(子囊菌属Ascomycota sp.加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培养温度对复合菌群的羧甲基纤维素酶产酶能力影响最大,pH值对复合菌群的滤纸酶产酶能力影响最大。复合菌群C的产酶最佳水平为pH值=9.0,T=25℃,接种量=2%;复合菌群D的产酶最佳水平为pH值=9.0,T=25℃,接种量=3%。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黄孢原毛平革菌、简青霉产木质素降解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鼠李糖脂对酶活性的影响与鼠李糖脂的浓度、投加形式、菌种及酶的种类有关.0.0065%的鼠李糖脂不同程度地促进了黄孢原毛平革菌产LiP,MnP,简青霉产LiP,漆酶,0.013%的鼠李糖脂可以促进黄孢产LiP,简青霉产漆酶,但却明显抑制了另外两种酶的活性;鼠李糖脂可以使简青霉产MnP的高峰期提前,但不能提高酶活性.通过影响产酶能力,鼠李糖脂使两株菌对木质素的降解率均高于对照样.此外,接种鼠李糖脂产生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效果达到甚至超过添加鼠李糖脂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3.
考察不同温度(37℃、38℃、39℃)、时间(8 d、9 d、10 d)、含水量(55%、60%、65%)和接种量(按V/W的10%、20%、30%)组合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白酒糟中木质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接种量为10%、含水量为60%,在39℃下发酵10 d,可使白酒糟中木质素降解率达到5.93%;4个因素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白酒糟中木质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时间,含水量,温度,接种量;本实验条件下最优发酵组合为:时间为10 d,接种量为10%,温度为38℃,含水量为65%。  相似文献   

14.
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发酵条件优化(摘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发酵条件。[方法]在筛选出的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基础上,对其培养基C、N含量、接种龄、接种量、初始pH、摇瓶转速及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龄14h,接种量8%,初始pH值5.5,发酵温度35℃,转速150r/min,接种菌液量25ml,培养基中C、N的含量分别为1.0%、0.5%。[结论]在优化条件下,酶活力达到31.4U/ml,比未优化时提高了65.3%。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多功能菌B1514的最佳产孢工艺,为其扩培、制剂的储存及使用提供参考,首先测定多功能菌B1514的生长曲线以初步确定其培养时间,然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多功能菌B1514产孢的接种量、初始p H值、装液量、转速、发酵温度和接种种龄6个因素进行筛选,筛选出具有显著性影响的主效应因素,再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试验,以芽孢数量为响应值确定各显著影响因子的最佳水平,最后利用自动玻璃发酵罐对优化所得最佳培养条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最佳产孢工艺为接种量6%,初始p H值7.6,三角瓶装液量80 m L/500 m L,转速235 r/min,发酵温度36.5℃,接种种龄24 h,培养时间36 h,经验证芽孢数量达8.19×109CFU/m L,较优化前增加49%。  相似文献   

16.
浅玫瑰色链霉菌壳聚糖酶罐发酵工艺及其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发酵罐装填系数0.6,控制罐压0.08 Mpa,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考察搅拌转速、种子液OD600、接种量和通气量4个因素对壳聚糖酶发酵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该菌种10 L发酵罐发酵条件:搅拌转速250 r/min,种子液OD600=0.8~1.0,通气量2.0 vvm,接种量3%,其发酵周期56 h,酶活力在52 h达到最大,为(35.2±0.5)U/mL。补料工艺发酵周期为64 h,酶活力在60 h达到最大,为(46.4±0.5)U/mL。补料工艺能维持产酶期菌丝形态和延长产酶时间,从而提高产酶,最终补料工艺比批次发酵产酶提高了32%。该研究为壳聚糖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镰刀菌YL2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效率,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设计优化了镰刀菌YL2产纤维素酶的发酵工艺,确定该菌种的最适产酶培养基及最优产酶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稻草粉31.6 g/L、豆饼粉25 g/L、柠檬酸氢二铵2.0 g/L、硫酸镁1.0 g/L、蔗糖酯1.45 g/L,在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6.4、500 mL的三角瓶中装液量为80 mL、摇床转速225 r/min、接种量3%、培养温度30℃的最优产酶条件下培养6 d,微晶纤维素酶(AVI)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活为分别6.72和84.36 IU/mL。  相似文献   

18.
以可溶性蛋白和粗蛋白含量为指标,通过考察接种量、发酵温度、底物含水率和pH等因素对发酵产品的影响,研究餐饮废渣发酵蛋白饲料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白地霉:解脂亚罗酵母:黄孢原毛平革菌为3:3:2条件下,得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复合菌种接种量为17.5%,发酵温度为30℃,底物含水率为65%,pH为7,发酵时间为80 h.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接近35%,可溶性蛋白含量为4.5 mg/g.  相似文献   

19.
对血红栓菌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和液体深层发酵培养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得出血红栓菌固体基质上最佳培养条件:温度35℃、初始pH值5、以蔗糖为碳源,以酵母粉为氮源,并驯化栽培出了子实体;优化后血红栓菌摇瓶发酵条件:最优培养基为54.46 g/L蔗糖,9.64 g/L酵母粉,4.40 g/L磷酸二氢钾;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20℃,500 mL三角瓶装液量200 mL,初始pH值为5,摇床转速180 r/min,接种量10%,培养11 d,达到最大产量(24.18 g/L)。发酵罐培养以54.46 g/L蔗糖,9.64 g/L酵母粉,4.40 g/L磷酸二氢钾为培养基,初始pH值为5,装液量为10 L罐体装6 L,在温度20℃,搅拌速度380 r/min,10%接种量的培养条件下,培养132 h达到最大值16.8 g/L。  相似文献   

20.
枯草芽孢杆菌Xi-55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及防治稻曲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i-55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在500 mL锥形瓶中发酵培养基的最佳培养基为:蛋白胨3%,甘油1.0%,K2HPO40.05%,MgSO4.7H2O 0.15%;最适发酵条件为:时间36~48 h,温度28~30℃,初始pH为7,接种量2%,装液量100 mL/500 mL锥形瓶。20 L发酵罐扩大培养的初始pH为7.2,发酵温度28℃±0.5℃,通气量10 L/min,搅拌转速180 r/min,罐压0.05~0.06 MPa,发酵终止在44 h前,最佳放罐时间为40~44 h,此时发酵液中的细菌含量为5.06×1010cfu/mL。小区试验显示,枯草芽孢杆菌Xi-55发酵液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为63.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