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中熟品种湘油15号为对照,2010~2011年在长沙对3个早熟油菜材料杂1613、005和G7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熟材料比中熟品种现蕾、初花和终花都早,具有苗期短、蕾薹期和角果发育期长的特点。各油菜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生育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早熟材料苗期越短,功能叶片中的GA3含量越高,ABA的含量越低。营养生长期,各个早熟材料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湘油15号低;生殖生长期,仅杂1613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高。早熟材料的净光合速率在各生育期均低于对照湘油15号,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趋势与湘油15号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湘杂油6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湘杂油6号是利用化学杀雄技术育成的双低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母本为湘油15号,父本为742.在湖南省和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2 305.35kg/hm2和2 309.1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9.54%和21.53%,均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种子含油量为42.37%,粗蛋白含量23.33%,油中芥酸含量0.46%、饼中硫苷含量24.16μmol/g.2003年分别通过国家和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长江中游及邻近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作物研究》2002,16(3):152-152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原名“化杀 3号”,母本为双低油菜品种湘油 15号 ,父本为双低油菜新品系 74 2。 1997年春配制组合 ,同年秋进行产量鉴定 ,比湘油 13号增产 16 .7% ,1998~ 1999进行品比试验 ,产量比湘油 15号增产 14 .3% ,生育期长2 d。2 区域试验情况(1)国家 (长江中游区 )油菜区域试验。 2 0 0 0~ 2 0 0 1年度 ,平均产量 2 5 6 8kg/hm2 ,比对照增产 17.5 3% ,增产极显著 ,居参试品种 (系 )第一位。2 0 0 1~ 2 0 0 2年度 ,产量比对照增产 2 6 .93% ,达极显著水平 ,居参试品种 (系 )第一位。(2 )湖南省区域试验。 1999~ 2 0 0 0年…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早熟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合湖南双季稻区冬季种植的双低早熟油菜品种,2010 ~2011年在长沙引进12个油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杂3号和青杂7号生育期最短,为195 d,比对照(杂1613)早4d,但产量较低,而G-11产量最高,达3 122.55kg,/hm2,比对照增产18.76%,生育期比对照短2d.通过对12个参试品种的综合考察,2010 - 14、早0902、G-7和G-11产量优势明显,早熟性强,适宜在湖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对菜油二用油菜新品种湘杂油780进行了密度、盖膜、摘薹次数等试验.结果表明,湘杂油780摘薹1次菜籽产量与不摘薹处理和对照湘油15号相近,菜薹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由于摘薹处理菜薹产量平均可达7 500 kg/hm2左右,其单位面积产值比一般只收菜籽的油菜高1倍以上.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湘杂油6号产量影响及最佳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不同施肥量对湘杂油6号的影响,提高油菜单产,节省肥料成本,采用湘杂油6号于2007年在湖南耒阳进行了"3414"肥效试验.经三元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分析,该品种在每公顷产量2 280 kg的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161.1 kg,P2O596.3 kg,K2O126.7 kg;最大产量的施肥量分别为:N206 kg,P2O5110 kg,K2O156 kg.氮肥对单产直接作用最大,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其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增加显著;增施磷肥、钾肥对增加该品种单株有效角果数有显著作用;增施饼肥或硼肥,促进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单产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湘杂油1号     
湘杂油1号(湘油11号X466)由湖南农业大学油料研究所育成,1995年元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试验示范结果及其栽培要点如下:1 选育过程湘杂油1号是利用化学杀雄剂诱导雄性不育配制的杂种.母本为双低油菜湘油11号的自交系,父本466为单低油菜品系(来自81011的自交选系).1985年春配制杂交组合,经两年比较试验,比对照湘油10号增产29.3%,比对照湘油11号增产18.26%.1982年正式参加湖南省杂交油菜区试.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合湘中地区种植的双低油菜品种,2011~2012年引进了5个油菜品种在娄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兴地油1号、湘杂油763、湘杂油5号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可在湘中地区示范推广;湘杂油591、沣油792产量较低,宜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9.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淮杂油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杂油 1号系江苏淮阴农科所选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 ,在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多年多点示范种植中均表现出生长优势强、产量高、品质优、抗 (耐 )菌核病、熟期适中等特性。江苏省区试平均产量3 15 7.75kg/hm2 ,比对照宁杂 1号增产 4.5 0 % ,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2 843.40kg/hm2 ,比对照宁杂 1号增产 10 .79%。2 0 0 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湘杂油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杂油2号是由Pol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湘5A与恢复系109R配制的杂交组合,在各级产量比较试验中,均表现比对照品种显著增产,其芥酸含量在1%以下,含油量为41%左右,生育期比中油821早2~5d,具有优质、高产、早熟、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综合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1.
陈社员  官春云  王国槐  李构  刘忠松 《作物研究》2011,25(6):554-555,644
湘杂油631是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黄籽高产高含油量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黄籽率稳定在90%以上.试验表明,湘杂油631平均产量达2 468.4 kg/h m2,比对照增产13.84%,种子含油量为45.8%,比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高3%~5%.介绍了湘杂油631在湖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提供的湘杂优753为供试品种,分3个播期(晚稻收割前7 d、晚稻收割前3d和晚稻收割后板田撒播)和2种种子处理方式(用烯效唑处理和不用烯效唑处理)对稻田套播油菜的产量及其产量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时间和种子处理方式对套播油菜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水稻套种油菜以烯效唑浸种后晚稻收割前3d直播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油菜生产的提质增效,探究含钾有机水溶肥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旺城油8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喷施时期(苗期、花期、苗期+花期)和5个含钾有机水溶肥施用量(0、375、750、1125、1500 g/hm2)处理,调查油菜产量性状。结果发现,在苗期或初花期喷施750 g/hm2的含钾有机水溶肥,油菜的株高、根颈粗、生物量等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两个时期均喷施的处理其促进效果更优。在苗期和初花期均喷施750 g/hm2水溶肥,增加了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显著提高油菜产量,较对照增加39.07%,产油量增加44.22%。认为可通过在油菜苗期和初花期每公顷各喷施750 g的含钾有机水溶肥,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提高菜籽产量,增加产油量,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湘杂油763是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双低高产高含油量核不育杂交油菜新组合,种子含油量达45.71%,芥酸含量0.1%,硫代葡萄糖苷含量18.15μmol/g。在湖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菜油产量比对照增产11.3%。该组合冬前长势强,中熟,抗病、抗倒,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长江中游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镁硫混合施用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混合均匀设计方法,以中油杂1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磷、钾、镁、硫5种肥料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肥料对产量影响显著,其影响顺序为:S(χ5) > N(χ1) > K2O(χ3) > P2O5(χ2) > MgO(χ4)。交互项χ2×χ5对产量的影响显著,低磷、高硫,或高磷、低硫时,产量较高;而它们都处于中间水平时产量反而较低。目标产量为3000kg/hm2时,各种肥料的适宜施用量分别为N255.78-259.01kg/hm2,P2O5129.87-131.50 kg/hm2,K2O127.51-130.08 kg/hm2,MgO7.40-7.74 kg/hm2,S 1.96-2.06 kg/hm2。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单位面积角果数(0.811)>角果粒数(0.422)>千粒重(0.311)。 :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油菜磷肥施用效果 与土壤速效磷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两年在湖北省油菜主产区布置27个油菜大田施磷试验。试验统计结果表明,油菜施用磷肥具有明显 的增产和增收效果, 25 个试验施磷增产效果在5%以上,施磷增产油菜籽产量15 ~1 783kg/hm2 ,平均增产量 558kg/hm2 ,平均增产率为53. 0% ,每千克P2O5 平均增收油菜籽6. 2kg;施磷的纯利润平均为831. 6元/hm2 ,产投比 平均为3. 10。油菜施磷增产幅度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按照不施磷对照处理产量占施磷处理产量 的50%、75%和90%作为判断土壤缺磷标准,则土壤速效磷极度缺乏、严重缺乏和缺乏的指标分别为9. 9mg/kg、 14. 3mg/kg和20. 2mg/kg;以施磷产投比2. 0和1. 0作为土壤缺磷标准时,土壤速效磷严重缺乏和缺乏的指标分别 为16. 2mg/kg和20. 2mg/kg。  相似文献   

17.
油菜直播方式在长江中下游得到广泛运用,为因地制宜地制定高产稳产栽培措施,探究不同环境条件下 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直播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及品质的影响,选取江西宜春、湖北荆州、安徽六安3个试验点,以中 双11号、中油杂12号为材料,设置3个密度(1.3×105·hm-2、2.6×105·hm-2、5.2×105·hm-2 和2个施氮水平(N1 90 kg· hm-2;N2 180 kg·hm-2)。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密油菜产量显著增加,高密比低密平均增产25.6%,比中密平均增产 10.8%。与N2相比,N1条件下3个试点油菜产量分别降低25.9%、36.9%和28.9%。油菜产量均通过单位面积分枝 数、单位面积主枝数和分枝角果数的提高实现增产,且单位面积分枝数与单位面积主枝角果数和单位面积分枝角 果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改变密度(或者增密至5.2×105·hm-2)对油菜籽粒含油量、芥酸、硫苷和粗蛋白含量没 有显著影响,适当减施氮肥(如在低氮的荆州和六安)能增加含油量、硫苷,减少粗蛋白。不同环境条件与栽培措施 下植株性状的综合得分差异显著,油菜植株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为:地上部干物质重>单位面积角果数>分枝数>千粒 重>主枝有效长>每角果粒数>含油量。  相似文献   

18.
油菜倒伏指数和茎秆生化成分及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抗倒性不同的9个油菜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倒伏指数和茎秆生化成分及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倒伏指数与粗纤维、碳含量、根颈皮层干鲜比、株高、主花序长的关联度高;倒伏指数和根颈皮层干鲜比呈显著正相关(r=0.690﹡)。抗倒品种中双9号的粗纤维、木质素、蛋白质、氮含量分别是不抗倒品种湘杂油2号的0.763、1.189、1.456、1.46倍; 中双9号在成熟期表现强的生长特性,株型紧凑,株高适中,主花序较短,分枝起点低,结角密度大。  相似文献   

19.
油菜籽粒中钾素积累过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定期测定甘蓝型双低油菜扬油6号籽粒的钾素含量,研究了籽粒中钾素积累动态,结果表明:(1)籽粒含钾率前期较高,随着籽粒的充实逐渐减小。(2)籽粒中钾素积累动态可用Richards方程拟合(R2=0.9963**~0.9981**)。(3)前期钾素积累的持续时间最长,约占55%;中期K素积累速率最大,积累量最大,所占比例也最大,均在50%以上,前期积累比例略少于40%,后期13%左右。(4)施用K肥籽粒K素积累时间和最终积累量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间作对油菜和紫云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在保持油菜不减产的同时,建立合理的油菜/紫云英间作技术体系。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与不同密度油菜(Brassica napus L.)间作对二者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与密度为20~40万株/hm2油菜按2:1带型间作(即1m宽带内播种两行油菜,1行紫云英),间作油菜各处理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和碳的养分累积量均有高于或接近于油菜单作(MR)的趋势,间作油菜株高、根长、根颈粗、单株鲜重和产量接近于或显著高于密度为30万株/hm2的单作油菜。在保持油菜产量不显著降低的同时,间作模式可以收获3 592~5 724kg/hm2的紫云英绿肥。紫云英与不同密度油菜间作均表现土地资源利用优势(LER>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