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山东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研究分析了山东省乔木林资源现状,指出山东省乔木林资源存在林分质量不高、幼龄林比重较大、纯林较大比重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森林的状况主要包括森林的数量和质量两个具体指标,森林数量主要用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来表示,森林质量主要用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林种树种结构来表示。从1999年至2003年,历时5年,国家林业局组织完成了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调查,以省(区、市)为单位进行,以抽样调查理论为基础,采用固定样地调查为主进行实测的方法,在统一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要求清查全国森林资源宏观现状及其消长变化规律,其结果是评价全国和各省(区、市)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结果显示,全国林业用地面积达到2…  相似文献   

3.
基于山东省第一次到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以及气象数据,研究山东省森林资源质量变化及其与年均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山东省乔木林面积、蓄积量、单位面积蓄积量、单位面积生长量、单位面积株数、平均胸径均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但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乔木林蓄积、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平均胸径均与年均温呈显著正相关,用材林和防护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与年均温呈显著正相关,人工林平均胸径与年均温呈显著正相关。山东省森林资源质量稳步提高,气温对山东省森林资源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森林资源现状及新世纪森林经营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为依据,对江西省森林资源现状进行简要分析。通过现状分析,从提高森林质量及林地生产力、调整商品林内部结构、保护和合理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加强森林资源的价值的价值算研究等方面提出森林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省2010年森林资源清查基础资料为主要依据,阐述山西省森林资源现状和发展特点以及与全国及周边省份的比较情况.对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森林结构不合理,森林资源质量不高,宜林地量多质差等森林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藉此提出发展目标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精确计量丽水市森林碳储量和碳汇量,核算森林碳汇经济价值,运用系统抽样方法,在丽水市全域系统布设固定样地716个,根据固定样地数据,结合单株生物量模型法和单位面积生物量模型,测算丽水市2016—2021年各年的森林碳储量和2017—2021年各年的森林碳汇量;在此基础上,利用碳税率法、造林成本法、碳市场CEA价格法,分别测算森林碳汇经济价值。结果表明,丽水市年平均森林碳储量为6 654.97万t,年平均森林碳汇量为290.32万t;森林植被碳储量组成主体是乔木林,占82.90%,其次为竹林,占7.98%,灌木林占2.67%;其他林地(包括疏林、散生木、四旁木等)占6.45%;在乔木林、竹林、灌木林3种森林类型中,乔木林的碳密度(单位面积的碳储量)最高,竹林居中,灌木林最低,同时,森林平均碳密度和乔木林碳密度呈逐年递增趋势;根据抽样估计理论与计算方法,在P<0.05的可靠性保证下,丽水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各年的估计精度都大于93%,估计结果有较好的精度保证;按碳税率法、造林成本法、碳市场CEA价格法,2017—2021年年平均森林碳汇价值为分别为34.84亿元、7.93亿元和1.68亿...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15年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山西省清查和全省二类调查的实测数据,介绍了山西省森林资源的现状与森林资源特点,提出了森林多功能森林经营方法,以期为山西省森林资源质量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绿色大世界》2010,(5):62-62
中国森林生态服务评估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发布,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总量为157.7亿吨;森林植被碳储量总量为78亿吨,相当于燃烧109亿吨标准煤产生的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9.
依据山东省森林资源清查的基础信息和资源核算的相关模型,以WEBGIS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以ASP.NET和MapGIS7-IMS技术为手段,以SQL Server为后台数据库,构建一个基于MIS与GIS的无缝集成系统,将遥感分类结果和GIS进行叠加,实现森林资源资产核算、森林资源生产核算、森林资源核算汇总及报表生成、森林资源空间分布动态查询与输出功能,从而为管理者进行资源评估和制定森林政策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浙江省开化县2004年和2016年两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从林地资源、乔木林资源和森林质量等多个方面分析了间隔期内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开化县森林资源数量持续增加、质量持续提高;县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分类经营卓有成效,乔木林树种结构渐趋合理。并针对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了拓展国土绿化空间、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和科技创新助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等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中国竹资源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8,他引:6  
中国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中国竹林面积为641.16万hm2,占森林面积的2.94%,其中毛竹林467.78万hm2、占竹林面积的72.96%。文章依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对其中竹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国历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分析了竹资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森林资源清查在于摸清森林资源现状及其变化规律,为林业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文中基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数量和质量指标,运用比较分析、因果分析和潜力分析的方法,进行森林资源清查前后的纵向比较及国内国际的横向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森林资源变化的推动力,包括植树造林、生态工程、森林经营、避免灾害、适度采伐、提高科技水平、政策制度,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等,并从数量空间、质量空间、木材需求、科技水平、政策导向等方面分析森林资源增长的潜力;最后,提出确立清晰的森林经营目标和方向、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重视森林质量和可持续经营、做好资源管理和灾害防治工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森林科学经营和林业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采伐是调整森林结构、改善森林质量、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整体功能的关键措施。实行森林限额采伐管理是《森林法》确立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介绍了"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的原则、方法与技术,以期为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阐述敖汉旗双井林场乔木林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问题,并结合林场实际情况提出今后经营发展对策,切实提升林场乔木林资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广东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简要阐述全国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思路和技术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方案提出、思路、技术要点、特征和结果评价等方面阐明了在广东省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进行的大样地监测试点,并就实践成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统计数据为数据基础,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 40 年来 甘肃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 1975 年到 2016 年,全省林地面积由 630.87 万 hm2 增加到 1 046.35 万 hm2 ,增长 65.9%;有林地面积由 186.83 万 hm2 增加到 263.89 万 hm2 ,增长 41.2%;森林面积(含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由 2006 年的 470.67 万 hm2 增加到 2016 年的 509.73 万 hm2, 增长 8.3%;森林活立木蓄积量由 1.96 亿 m3 增长到 2.84 亿 m3 ,增长 45.1%。森林面积蓄积“双增”幅 度较大。全省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由 1975 年的 99.31m3 / hm2 微降到 2016 年的 95.45 m3 /hm2 ,下降 4.1%, 森林质量较低。同时乔木林树种、林龄结构不够合理。采用回归分析预估,到 2035 年和 2050 年,森林 面积分别达到 639.15 万 hm2 和 742.68 万 hm2 ,森林覆盖率达到 14.21% 和 16.52%,乔木林蓄积量达到 3.2 亿 m3 和 4.1 亿 m3 ,活立木蓄积量达到 3.6 亿 m3 和 4.5 亿 m3。  相似文献   

17.
吉文林业局森林资源动态及经营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内蒙古吉文林业局1997年和2007年两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数据资料,在分析2007年森林资源总量、天然林和人工林、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森林资源质量、森林生态状况以及森林资源权属的基础上,对1997~2007年的10 a间各类林地面积、各类林木蓄积量、天然林和人工林、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森林资源结构、森林资源质量、森林资源数量等方面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森林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碳库中,在“双碳”目标中起着碳中和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大冶市2019年林业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对大冶市森林资源的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大冶市现有森林植被碳储量114.36×104 t,平均植被碳密度为23.66 t·hm-2;碳储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冶南部山区,灌木林碳储量占比最高,其次为马尾松林;马尾松林的平均植被碳密度最高,达到35.64 t·hm-2。该测算结果可为大冶市实现“双碳”目标以及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以回归模型估计法作为乔木林生物量的主要计算方法,以树种含碳率作为生物量转换为碳储量的系数,从单木归并到样地,从样地加权平均至省级区域,估算乔木林碳储量;以加权平均转换系数估算疏林地、散生木和四旁树的碳储量,以模型法估算竹林、灌木林的碳储量。结果表明: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东北两大区;乔木林是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主体;人工林碳储量在中国乔木林碳储量中比例超过15%;阔叶树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均大于针叶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