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推广顺应了当前农业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但现有针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研究在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和生产绩效的分析方法上存在不足。本文以四川省水稻种植户为例,对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影响因素和生产绩效进行定量分析,旨在为促进四川省农业绿色防控技术的有效推广提供政策参考,丰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推广的理论研究。本文基于四川省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影响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主要因素并估算绩效倾向得分,运用DEA-PSM模型分析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对生产绩效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性别为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种植面积越大、加入合作社、距离乡镇和县城越近、参加过绿色防控技术培训、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生产的安全农产品能够获得市场溢价、认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不好、愿意减施农药的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可能性越大。调查农户的水稻生产绩效介于0.103~1.000,绩效平均值为0.471,在不改变技术水平以及投入规模的情况下,仍有52.9%的绩效提升空间;大部分农户的生产绩效处于0.4~0.6,农户生产效率普遍不高。而从调查区域来看,邛崃、宣汉、泸县的水稻生产绩效均值分别为0.558、0.379和0.467,区域间生产绩效存在显著差异。采用最近相邻匹配法、半径匹配法和核匹配法,测算绿色防控技术采纳对水稻生产绩效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是否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生产绩效差异较小,且绿色防控技术采纳对水稻生产绩效的影响也不显著。因此,营造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外部环境、激发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内生动力,发挥绿色防控技术的节本增收效应,是推动该技术应用推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政策激励能否有效引导农户的生态价值观念形成,进而促进农户有机肥施用?既有研究并未给出相应的证据。鉴于此,基于湖北省758户稻农的调查数据,在运用熵权法测度农户生态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政策激励、生态认知与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间的逻辑作用关系,重点考察了生态认知在政策激励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家庭收入水平在政策激励通过生态认知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政策激励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政府宣传、政府培训、政府补贴均可促进农户有机肥施用。2)生态认知在政策激励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政策激励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正向影响可通过提高生态认知这一路径进行传导。3)政策激励通过生态认知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间接效应被家庭收入水平正向调节,即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增强政策激励通过生态认知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据此,应着力落实有机肥政策激励,强化政府在有机肥推广中的作用,将生态认知作为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重要政策参考,注重农户生态认知水平的提升,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采取差异化的有机肥推广政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耕地种植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耕地种植结构的影响,对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耕地种植结构的调整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2014-2015年对中国13个省1 580个农户的大样本调查数据,对影响耕地种植结构的各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模型估计,以检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耕地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被调查农户中,80.4%的农户种植了粮食作物,户均种植面积达0.84 hm2;37.2%的农户种植了至少1种经济作物,户均种植面积为0.29 hm2。经济作物占总种植面积的比例达到13.77%,在各类经济作物中,种植户数和面积最多的是蔬菜和水果。2)农村劳动力转移降低了农地投资强度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耕地种植结构随着外出务工地与家庭间的距离而不同。在县内或省外务工的家庭种植经济作物的比例和户均种植面积都较小。3)农户的农业种植和投资行为同时受到土地资源因素、家庭成员特征、社会资本因素以及市场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人地矛盾突出地区的农户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村庄集中灌溉设施的建设对蔬菜种植有正向影响,而对水果种植呈负向影响,地权稳定性对农户在耕地上的地均投资和经济作物种植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成员特征对农户的农业种植和投资行为影响较大;社会资本对蔬菜种植具有正向影响,而对水果种植和农地投资强度影响并不显著;由到城市/县城的距离所表征的市场因素对蔬菜和水果种植比例均呈负向影响;土地流转对蔬菜的种植有正向影响,而对水果种植有负向影响,专业合作社对水果种植呈正向影响,但对蔬菜种植影响不显著。该研究可为中国耕地种植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探究蔬菜种植农户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农药施用行为选择逻辑,本文以福建省厦门市蔬菜种植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为例,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蔬菜种植菜农农药施用行为选择逻辑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菜农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农业收入、种植面积、务农年限、对农药施用安全间隔期的认知、对优质品牌农产品知识的认知、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次数、农药残留检测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蔬菜种植农户农药施用行为有影响。建议规范施用农药的激励机制,确实落实农产品生产的主体责任;鼓励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宣传、技术培训、服务指导等工作;加大优质蔬菜产品生产的扶持力度,创新蔬菜农药残留例行抽样检测模式,促进菜农农药规范施药行为。  相似文献   

5.
农户是农业节水的主体,考察太行山前平原区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对推广农艺节水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对太行山前平原区的农户调查资料,运用二项Logit模型,对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水价、信息传播渠道的培训会对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水资源短缺程度对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的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太行山前平原区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应该重点向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高、劳动力占家庭总人口比重较高、家庭年均总收入较高、土地经营规模较大、女性户主、户主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户示范、推广;研究区农民节水意识淡薄,急需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对农民的节水宣传;应加强引导示范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对农户采用节水技术进行扶持,加大扶持力度;并应采用培训会等多种渠道传播农艺节水信息。  相似文献   

6.
农户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和直接参与者,对遗产保护的认知影响着参与保护的积极性,进而影响遗产系统的可持续性,是保护与发展措施实施的信息反馈,也是政策制定和改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为例,在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认知对其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遗产保护认知的行为态度对其参与遗产保护意愿的正向影响不显著,但农户遗产保护认知的主观规范、控制认知对其参与遗产保护意愿的正向影响显著,从而通过参与遗产保护意愿的中介作用对参与遗产保护行为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间接影响效应分别为0.292、0.442。2)参与遗产保护的能力和遗产保护的制度环境是影响农户是否愿意参与遗产保护的关键因素。3)农户遗产保护认知的3个维度即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控制认知两两存在显著地相互正向影响,其中行为态度与控制认知的相互影响最大,影响系数达到0.652。基于此研究结果,提出关于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保护制度、落实激励政策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此深入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SEM的农户施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户是农业生产中生产要素的主要投资者,是施用化肥的主体,因此关注农户的施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很重要的意义。基于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的281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影响农户施肥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过量施用化肥的认识、有机肥施用效果认知和提高施肥技能对农家肥施用行为的影响是显著正向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194 6、0.634、0.486,对商品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是显著正向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102 8、0.335、0.568,而对化肥合理施用行为的影响不显著,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142 6、-0.024、0.194,了解化肥信息对化肥合理施用行为的影响是不显著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87。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加强农户对化肥过量危害的负面认识,农户对有机肥施用效果的认知程度,完善农家肥补贴措施和重视施肥技术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使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重大改变,不仅威胁粮食安全,而且导致农户收入风险增加。因此,探讨户主特征、家庭特征、社会资本等因素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行为的影响,了解农户适应行为的决策机制,对政府科学制定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以江苏和安徽两省水稻主产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当面访谈方式,获取364个农户调查问卷数据。采用泊松回归方法,使用STATA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农户种植行为的适应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最可能采用的气候变化适应措施是采用优良品种,其次是转向非农就业、修缮灌溉沟渠、改变灌溉频率、调整插播时间、购买农业保险、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多样化种植、调整施肥施药行为和改种其他作物。农户采用气候变化适应性措施的项数介于0~8之间,平均为4.49项。没有采用任何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首要原因是适应成本较高,其次是不知道如何适应,最后是劳动力数量有限。模型结果显示,户主性别、受教育年限、家庭规模、收入结构、种植规模、社会资本、气象信息和农技服务等因素对农户适应气候变化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为提高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宜从政府政策和农户自身两方面着手。前者需要政府从农业补贴、农业保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耕地流转、粮食收购价格、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政策引导,后者需要农户自身加强包括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社会规范方面的建设,从根本上提升应对自然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合江县五通镇是典型的山区乡镇,山区蔬菜是当地农户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为更好发展山区蔬菜种植,助农增收,需不断加强蔬菜病虫害的有效防控。通过近5 a的田间实践调查,系统分析了山区蔬菜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几点绿色防治措施,为今后山区蔬菜的病虫害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调查了米脂县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态度与行为选择,并以此为基础,建立Logit模型进一步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态度(包括对政策的认知、判断和意愿)与其具体的行为选择存在群体的一致性和个体的差异性;耕地收入,副业收入,打工收入,户主年龄,是否种植经济作物,行政村是否有后续产业因素是退耕还林政策影响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的主导因素,同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具有差异性.政策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政府制定的相关惠农政策对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和工业化背景下,传统小规模农业一直被认为是经济效益较低的产业。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小规模农业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仍发挥生计功能,为何仍有大量农户在从事农业生产?为解释这个现象,本文选取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河北宽城板栗栽培系统为例,以宽城板栗种植户为单位,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构建劳动投入回报模型,计算农户板栗种植和外出务工的劳动投入回报率。研究结果表明:宽城板栗种植户使用化肥和农药比例不高,耕地面积小(0.57 hm~2·户~(–1)),田间管理、采摘是板栗种植消耗劳动量较多的农事活动,年均只需要投入121.4人·d·户~(–1)的劳动量;外出务工劳动力约2人·户~(–1),人均务工时间为8.9月·a~(–1),每年每户外出务工的总劳动量为537人·d·户~(–1),是板栗种植劳动投入的4.4倍。板栗价格相对略高,每户种植板栗所获得的收入是15 623.3元·户~(–1);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技能不足,外出务工的月收入较低,每户劳动力外出务工所获得年收入为59 243.7元·户~(–1)。但从农户劳动投入回报率的角度看,小规模板栗种植业较外出务工高约1.2倍。这一结果与人们对农业低效益的普遍印象存在较大差别,也从经济维度解释了多数农户不愿意放弃板栗种植的原因。板栗种植需要的劳动量较少,使得农户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农户兼业化是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以适应社会转型的适应性现象。  相似文献   

12.
因城市用地侵占和种植成本增加等原因,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锐减,严重威胁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持续性。保证茉莉种植可持续性的根本在于花农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农户访谈获取花农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对茉莉种植意愿的数据,使用描述统计法对调查农户的社会经济特征进行分析,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花农社会基本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获取信息手段、对茉莉花用途的认识深度)和经济特征(当前茉莉单位面积收益、种植者收入在熟悉人群的位置、种植者希望茉莉花单位面积收益)与其种植意愿的关系,找出影响农户种植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花农群体呈老龄化趋势,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获取信息方式较落后单一;对茉莉花的综合认知水平整体不高,一半以上的花农打算继续种植茉莉花;花农掌握信息能力和对茉莉单位面积收入的预期是影响花农是否愿意继续种植的两个主要因素。保证茉莉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提高茉莉种植补贴、通过政策倾斜吸纳青年人才经营茉莉产业,建立种植业的可持续机制;推动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农户的合作,稳定种植业收入;充分利用茉莉种植业的多功能性,发展旅游业、休闲农业等多种产业模式;借鉴传统种植技术原理,研发高效的生产设备,提高茉莉种植的生产效率,以降低劳动强度和增加农户收入;加强对花农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知识普及和传统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开设中小学生农业文化遗产文化课和遗产地教育实践课,增进他们对于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感情与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3.
Deforestation in tropical countries has been partly attributed to the non-sustainable harvesting of forest biomass by local communities. We conducted a survey among 786 households in 31 agricultural villages adjoining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the Kalakad-Mundanthurai Tiger Reserve, in the southern Western Ghats to see whether household wealth, social status, literacy and distance to the forest boundary influenced resource harvesting. Fuel-wood, fodder and green leaves were the major products harvested in this agricultural region. The effect of distance from the reserve boundary differed with the product harvested and its use value. Distance was a constraint for households that harvested for domestic consumption, whereas it was not significant for households that harvested for earnings. Wealth was independent of resource interest in the forest, except for the poorer lower caste households with lower levels of literacy that sold fuel-wood to earn a living. Wealthier households harvested green leaves for fertilizing their fields, and fodder harvest was related to livestock ownership. The lower cost of forest products compared to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ubstitutes probably fuelled extraction. Forest products contributed disproportionately to household consumption as compared with household earnings. Discouraging the harvest of forest products within protected areas might be the only viable conservation strategy.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农户分类的农村环境污染识别方法并用于实地研究。以经济活动类型、地理位置为基础,将农户分为典型种植户、典型养殖户、种养结合户、城郊农户4大类,并细划这4大类的污染类型,具体包括农户生活、农业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乡村旅游;识别各类型农户生产与生活全过程的污染源与污染强度,如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等;统计区域内污染状况,通过估算污染源的贡献率,定量识别重点污染源与重点污染物;引入等标污染负荷率及水质指数,识别区域污染程度、主要污染类型。应用此方法在河北省曲周县进行实地研究,识别出曲周县重点污染物为TN,重点污染源为农业种植;农村环境引起的地表水TN污染指数为1.26,已经造成地表水TN超标;将曲周县10个乡镇污染类型分3类,种植养殖污染型、农业种植污染型和综合污染型。识别结果为有效控制不同区域农村环境污染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农户生计资源重组是在耕地流转胁迫下对经济机会的反馈响应。基于重庆市合川区川柠柠檬示范园188户耕地流转农户及其394块流转耕地地块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流转农户劳动力特征和流转耕地的数量、质量及耕作半径特征,进而剖析耕地流转后农户多元化生计选择策略,并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从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成果3方面构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生计多样化指数、收入多样化指数、非农化水平及家庭纯收入指标,对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耕地流转致使农户自然资本严重减少,家庭生计结构由农业主导型向非农主导型转变,生计种类显著增加,趋于多元化。2)耕地流转后,农户生计资本总指数增加,且农户生计资本属性间及各类型农户间的增长率存在分异。耕地流转导致5大资本失调,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降低。3)不同类型农户生计可持续水平在流转后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提升强度从大到小表现为非农主导型农户>农业主导型农户>非农型农户>纯农型农户。总之,农户在家庭承包耕地流转的内部冲击下,生计资本得以重组,致使农户生计的分化与转型,而多元化生计有助于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由此导致生产中存在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地块间变异大的问题。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实现小农户地块的精准管理,本文以GIS技术为平台,利用C#语言,建立村级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管理系统,并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和农户调研分别进行了系统效果的验证及其可行性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以农户地块为单元,通过信息查询、分析、作物管理决策、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了村域每个农户地块的高产高效(氮肥高效)技术推荐。两年22个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相比,系统推荐的高产高效处理小麦季平均增产10.8%,氮肥偏生产力提高28.5%;玉米季平均增产10.3%,氮肥偏生产力增加16.9%,实现小麦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同步提高。农户调研结果表明,农户对推荐系统的认可程度较高,利用该系统进行技术推荐具有可行性;农户对小麦玉米的各项推荐技术认知度较高,但采用率差异较大,其中小麦优良品种采用率可达94%,但小麦精量播种技术的采用率只有29%,玉米增密技术和晚收技术的采用率仅仅2%和35%;受科技人员技术推荐影响较大的试验户和辐射户的认知率与采用率均高于普通农户,说明通过技术服务可以促进小麦玉米高产高效管理技术的应用。总之,本系统实现了小农户地块作物管理技术的辅助决策,具有显著增产增效作用,可以为村级实现大面积的作物高产高效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The study aimed at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integrated watershed management on reducing soil erosion and changes in the livelihoods of rural farming households in Ethiopia. The changes in soil erosion for the years between 2002 and 2015 were estimated using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model, while the impacts on livelihoods were assessed by household interview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overall average annual soil loss was halved. Furthermore, crop productivity, water availability (irrigation and domestic) and fodder availability increased by 22, 33 and 10%, respectively, while an increase in household income (by 56%) was observed. Moreover, 72% of the sampled households were able to cover their 12-month annual expenditure demands in 2015, while only 50% of the households were able to cover these demands in 2002.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implemented integrated watershed management activities seemingly resulted in reduced soil loss, enhanced vegetation cover, and additional household income. This paper also elaborates on the hurdles for integrated watershed management expansion.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余江县3个乡镇的农户访谈式调查,对农户水土保持行为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兼业行为、传统生产习惯、农业经营规模、农业劳动力状况、水土流失现状与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对农户水土保持行为有较大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运行结果表明,农户水土保持行为主要受到非农收入比例、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从事农业人口数量、经营土地面积、水土流失减产损失、家庭人均收入以及距离城市远近等因素的影响。非农收入比重高的农户,水土保持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农业人口多的农户,或者受家族传统影响较勤劳的农户,其水土保持投资也多。据此,提出了激励农户水土保持投资行为和改善水土流失治理现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剖析粮食生产核心区内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认知与行为差异,为制定相关差异化政策,引导农户加强对耕地的监督和保护提供支持。[方法]选择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周口市为样本点,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与乡村参与性评估法(PRA)对各类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认知与行为进行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兼业程度的加深,各类农户对耕地重要性和多功能性的认识、时间投入偏好、对耕地保护前景的信心、对农业污染的防范都呈现出:缺失型(Ⅰ)基本型(Ⅱ)自然资产型(Ⅲ)人力资产型(Ⅳ),得到补偿后参与意愿、追加补偿到耕地的意愿、定期施用有机肥或采用过测土配方施肥、制止他人破坏耕地的比例都呈现出缺失型(Ⅰ)基本型(Ⅱ)自然资产型(Ⅲ)人力资产型(Ⅳ)。(2)影响各类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因素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各自差异。相同因素包括户主文化程度、投入偏好、补偿意愿。户均年龄高,家庭劳动力少的缺失型农户影响因素还包括户主年龄、务农人数、补偿方式;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型农户影响因素还包括家庭毛收入、经营土地面积、耕地破碎度;从事短期兼业且非农收入较高的自然资产型农户影响因素还包括非农收入比、粮食种植经济效益、农户兼业;长期居住城镇,较少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力资产型农户的影响因素还包括耕地经济区位、当期粮食价、政策性补偿方式。[结论]农户作为耕地保护的直接参与者,其认知与行为很大程度决定着耕地保护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在不同的农业技术扩散环境地区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对农业技术扩散环境的影响,通过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377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建立了影响农户参与节水灌溉技术因素的logistic模型。结果表明,在农技高水平区,国家扶持政策是激励农户采用节水灌溉的主要因素;在农技中等水平地区,农户采用行为易受培训次数以及农区自然条件影响;而在农技低水平地区,主要是农户的信息便捷度、自然条件以及农户的风险意识影响着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应通过加大支持力度,强化农民教育与培训,改善区域信息环境等措施使农业技术扩散环境从低水平区向高水平区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