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狭胸桔天牛Philusantennatus(Gyllenhal)是我国的广布种,近年在广西博白、合浦,广东廉江等县危害湿地松,并造成局部成灾,死亡的中龄树已逾一万株。该天牛二年以上1代。雌成虫在树皮缝内产卵,孵化幼虫出壳即弹落地面、入土后长年危害根部。捕捉出土成虫,毒杀树干上的卵粒是有效的防治方法。重灾区应改种其他抗虫树种。  相似文献   

2.
松墨天牛引诱剂诱捕效果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松墨天牛成虫期,利用三种引诱剂开展诱捕试验。筛选结果以FL-MI-01引诱剂活性最强,效果较好,在天牛成虫羽化盛期,平均每个诱捕器可诱获逸出天牛成虫13.6头,诱获率达27%,平均降低下代卵量115.4粒,对监测松墨天牛种群和防治其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栗山天牛对柞树危害的调查1992年以来,宽甸县的柞树天然次生林受到栗山天牛MalambyxraddeiBlessig的危害,面积达40.25万亩。栗山天牛以幼虫危害柞树主干,危害期长,外表仅能见到成虫羽化孔和虫粪,1995年我们在古楼子、虎山乡林场对...  相似文献   

4.
松墨天牛成虫咬筑刻槽习性及对寄主的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2003年6—8月对南岳景区松墨天牛成虫的取食、产卵、咬刻槽等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除取食危害外,在健康松树上咬筑刻槽也会对寄主造成危害。在华山松枯立木、衰弱木和健康木上,无卵刻槽的比率分别为14.54%、44.09%和84.19%。大量的无卵刻槽导致健康松树树势衰弱,引起更多的同种成虫前来取食危害。因此,在健康松树上咬筑刻槽是松墨天牛成虫的另一种危害方式。  相似文献   

5.
青杨天牛生物学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青杨天牛发育进度的观测和对青杨天牛其它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摸清了青杨天牛成虫羽化、卵孵化的规律及青杨天牛对不同杨树品种危害程度的差异,为青杨天牛的监测与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天牛长尾啮小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fukutaiMiwaetSonan是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桑天牛AprionagermaniHope的卵寄生蜂。在福建省沿海木麻黄林中对星天牛卵寄生率为7.5%-58.7%,福建省惠安1年3-4代,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代成虫在5月旬开始出现。该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对生活史,活习性等进行观察观察。  相似文献   

7.
云斑天牛Batocerahorsfieldi(Hope),在山东省2年发生1代,以幼虫或成虫在树干蛀道内越冬。成虫多将卵产于距地面1~1.3m的主干弯曲处(成虫产卵前先咬刻槽,后将卵产于刻槽上方皮层和木质部之间),卵经10~15天后孵化幼虫,在韧皮部...  相似文献   

8.
双斑锦天牛AcaloleptesubluscaThomson在山东省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该虫危害冬青卫矛EuonymusjapomcusLinneaus,成虫羽化盛期为6月上中旬,主要天敌为管氏肿腿蜂等,寄生率为20%左右。对双斑锦天牛的防治可在幼虫期根施3%涕灭威或3%呋喃丹颗粒剂,也可在成虫期于根际喷洒40%久效磷乳油800倍液,均能取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双斑锦天牛Acaalolepte sublusca Thomson在山东省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冬。核虫危害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mcus Linneaus,成虫羽化盛期为6月上中旬,主要天敌为管氏肿腿蜂等,寄生率为20%左右。对双斑锦天牛的防治可在幼虫期根施3%涕灭威或3%呋喃丹颗粒剂,也可在成虫期于根际喷洒40%久效磷乳油800倍液,均能取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光肩星天牛产卵量和孵化率与成虫补充营养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本文通过天牛虫用不同食料补充营养后,成虫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有明显差异,说明了在成虫补充营养阶段,用不同突主植物的嫩枝和叶喂天牛成虫,使成虫取得了足够的营养后,其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有显著增加,椴树科植物对天牛有一定的引诱作用,且又能抑制的孵化及幼虫的生长发育,糖械是天牛最喜食的树种,但在经济糖械的枝叶喂饲后,天牛成虫在椴树上也能生长到2龄后就全部死亡,这就为在林业生产中的树种的搭配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天然次生林中,只要没有天牛特别喜食的树种存在,椴树科植物能发挥出很好的引诱天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杨树云斑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湖南和湖北省选取9个云斑天牛危害的杨树林作为试验林,释放云斑天牛的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开展生物防治云斑天牛试验.通过调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数和株虫口数2个指标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林间释放这种寄生性天敌的卵和成虫均对云斑天牛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3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83.27%;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74.33%;在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6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84.23%;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75.65%.通过对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后当年和第2年调查的防治结果进行比较,表明释放天敌成虫的防治效果略好于释放卵的林分,但二者差异不显著.由于人工繁殖花绒寄甲成虫的成本远高于卵,因此,在生产中大面积防治云斑天牛时,采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方法比较经济.  相似文献   

12.
松墨天牛引诱剂及引诱作用研究   总被引:49,自引:8,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连续2a的系统研究,筛选出对松墨天牛引诱活笥最强的M99-1引诱剂,其主要成分为单匝烯、乙醛、丙酮和有机溶剂。在松墨天牛成虫期,每个诱捕器可诱捕151.5头天牛成虫,平均降低下代卵量1204.4粒。该引诱剂对监测松墨天牛成虫种群密度及其携带松材线虫数量和防治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徐州市桑天牛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天牛在徐州毛白杨上发生严重。为了控制其危害,在观察掌握桑天牛发生规律及其危害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防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冬、春季修枝防治桑天牛卵及初孵幼虫,基本能防止桑天牛幼虫进入主干危害;利用毛白杨周围的构树人工诱捕成虫,可将桑天牛消灭在发生危害之前;在幼虫活动初期干基打孔注射甲胺磷原油2.4mL/cm,或插磷化铝毒签或毒丝苯药棉,均可有效防治木质部幼虫,防治效果分别达71.66%,91.4%,95.8%。  相似文献   

14.
蓝墨天牛生物学及危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墨天牛(Monochmus guerryi Pic)是板栗主要蛀干害虫之一,在禄劝县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虫道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成虫外出活动,行补充营养、交尾产卵。成虫选择树皮光滑、干径3~6cm的枝干刻槽产卵,一般每环产卵3~8粒。卵期30~35天,初孵幼虫先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交界处取食,随着虫龄的增大逐渐钻入木质部向上取食,幼早期最长,危害时间可达20个月之久。该虫危害与栗  相似文献   

15.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ulsky)分布于国内大部分省区。山东绝大多数个体(约占90%)1年1代,少量个体(约占10%)3年2代(即1年1代和2年1代交替进行),以卵、卵态幼虫和幼虫越冬。成虫有啃食嫩枝...  相似文献   

16.
栗山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野外观察和室内试验,对栗山天牛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栗山天牛羽化后未交配的雌成虫75.86%,怀有未成熟卵粒,平均未成熟卵为8.53粒/♀;成熟卵平均23.76粒/♀。产卵前期平均为4.6d,产卵期平均14.8d,产卵量平均33.2粒/♀。雌虫寿命平均22.3d,雄虫寿命略短,平均19.1d。栗山天牛危害主要分布在上坡、山脊和阳坡的栎树。人工捕捉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成虫防治技术,前期和盛期捕捉到的雌虫大多数怀卵量较大。利用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防治天牛幼虫和蛹是主要的防治技术,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湖北林业科技》2015,(6):11-13
通过诱木堆释放花绒寄甲,比较分析了花绒寄甲卵、成虫、卵+成虫野外寄生松褐天牛幼虫的效果及防治成本。结果显示,从对松褐天牛的寄生率来看,花绒寄甲卵卵+成虫成虫,从防治成本来看,达到相同的寄生率,花绒寄甲卵成虫卵+成虫。因此,释放花绒寄甲卵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且寄生率随着卵的增加而上升。当释放3 000粒卵时,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达到64.52%。  相似文献   

18.
天牛主要是以幼虫期在树干和树枝内长期危害,防治多以杀卵、药物注孔、捕捉成虫等方法,费工费时,且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于城步县选择松墨天牛发生与危害较为集中的3个乡镇,设置7个标准样地,共挂放21套APF-Ⅰ型诱捕器,对松墨天牛进行诱捕试验。结果表明:2016年7个样地中共诱集松墨天牛9 698头,松墨天牛成虫在城步县的发生期为5月初至10月上旬;羽化期诱集的雌成虫数量均略高于雄成虫的,总体雌雄比接近于1;诱集到的雌成虫腹部有卵粒,防治效果良好。重点防治区诱集到的松墨天牛数量略高于一般防治区,建议配合其他防治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0.
应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6个松褐天牛危害的马尾松林样地,释放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的卵和成虫。通过调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数和单株虫口数2个指标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室内和林间罩网寄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在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后对当年松褐天牛的寄生防治效果显示: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3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48.54%,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3.07%;在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3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47.00%,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8.00%,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均对松褐天牛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室内试验中,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后,不同胸径受害木段中松褐天牛幼虫被寄生的数量比例变化较大,5~8cm胸径的木段中寄生率最高,达72.41%,显著高于10~15cm和>18cm胸径木段的49.52%和49.06%;分别在5,7和9月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寄生率分别为68.50%,21.63%和30.29%,5月份的寄生率显著高于7月和9月。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以5月份释放天敌效果最好,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