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是一种高空气流远距离传播病害,号称"国病",其发生范围广,传播蔓延快,流行成灾率高。小麦条锈病流行年份可造成作物减产5%~15%,严重时可减产达50%以上,甚至绝收。小麦是射洪县主要小春作物,而小麦条锈病一直是本县对小麦生产影响最严重的病害。一、射洪县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2001年以来,条锈病在我省、我县几度大流行,对小麦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2006年小麦条锈病大发生,发生面  相似文献   

2.
张崇丽 《农技服务》2013,30(8):822-822,860
对东川区20102011年小麦条锈病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在东川区各乡镇的小麦种植区均有发生,于小麦苗期开始侵染田间植株,12月中旬田间出现症状,1月病害在田间的发生扩展较慢,但进入2月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小麦条锈病进入流行期,2月上旬病情扩展较快,进入3月以后病情扩展减缓,达发生高峰。  相似文献   

3.
正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最为普遍且严重。病害流行时,受害小麦可减产20%~30%以上,严重时可造成颗粒无收。小麦条锈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近年来在华北、西北及东北各地发生日趋严重。2017年我省小麦条锈病在10几个地市迅速蔓延,发生面积比较大。全省平均病叶率5.4%,最高达100%。其中信阳市、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条锈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利用充分接种与药剂保护作比较,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接种与药剂防治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参试材料减产幅度达1.07%~29.16%,减产明显;条锈病反应型、普遍率、严重度发生的严重程度是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除免疫、近免疫材料外,产量构成因素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处理间达极显著水平;小麦减产与穗粒数下降有关,但与千粒重下降关系更大.该研究说明条锈病对小麦产量的负向作用显著,对小麦的危害严重;同时也证实了利用化学药剂适时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小麦条锈病是威胁四川小麦生产的最主要病害,自1999年以来,我省小麦条锈病进入了又一轮大流行,发生面积年均600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以上.2002年小麦条锈病流行达到高峰,发生面积达1523万余亩,虽经大力防治,仍损失粮食3.37亿公斤.  相似文献   

6.
新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越夏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不同区域、不同海拔高度小麦田自生麦苗上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研究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在新疆不同麦区的越夏区域。【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在新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常发区的不同海拔高度,调查小麦自生苗上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在伊犁河谷地区在海拔669~1 875 m处自生麦苗上均可以越夏;喀什地区小麦白粉病在海拔1 308~1 916.2 m处自生麦苗上可以越夏,在该区域未发现小麦条锈病病株;昌吉州小麦白粉病在海拔770~1 145m处自生麦苗上可以越夏,在该海拔区域未发现小麦条锈病病株。【结论】小麦白粉病在各调查区不同海拔麦区均可越夏;小麦条锈病在伊犁河谷不同海拔区均有越夏孢子分布,在昌吉麦区及喀什麦区调查中未发现小麦条锈病越夏病株。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小麦条锈病流行因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振祥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175-175,179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农作区小麦的主要病害,青海省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普遍而严重。该文通过分析小麦条锈病在青海省的发生规律,明确防治措施,为生产上进行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甘肃是中国小麦条锈菌重要的周年循环发生区之一,是重要的菌源基地。准确预测甘肃省小麦条锈病的发生面积,对甘肃及中国小麦条锈病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1-2021年甘肃省小麦条锈病秋苗发生面积、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到影响甘肃小麦条锈病流行的4个关键因子,即小麦条锈病秋苗发生面积、上年8月最低气温、1月平均相对湿度和3月日照时数,并采用全子集回归和BP神经网络算法对甘肃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全子集回归模型1和模型2对2020-2021年甘肃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预测准确度分别为94.63%和88.81%;BP神经网络模型1和模型2的预测准确度分别为98.25%和94.03%。综上可知,BP神经网络模型1是最佳预测模型,其预测2022年甘肃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为10.03万hm2。  相似文献   

9.
<正>小麦条锈病,拉丁名为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tritici Eriks et Henn,为小麦生产中常发的锈病类型之一。目前,在我国各地小麦产区中,小麦锈病作为一种有很大危害性的病害,具有发生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其中发生程度最重的是小麦条锈病,在陕西省是小麦生产中常发的病害之一。小麦条锈病发生后,一般年份可造成减产1~2  相似文献   

10.
2016年7~10月对宁夏六盘山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在宁夏六盘山地区发生较为普遍;小麦条锈病菌在六盘山地区分布广泛,在该地区可以安全越夏;宁夏六盘山地区是小麦条锈病病原越夏基地之一。并提出建立以小麦病虫害预测预报、多种种植方式和多品种搭配的生物多样性利用为核心,以化学农药控制为主要措施的宁夏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受品种、气象、栽培和越冬及人为因素等影响,2009年小麦条锈病在陕西省中度至偏重发生,陕南局部重发生,从2001—2009年条锈病发生情况来看,认为小麦条锈病今后仍将在陕西省处于重发态势,是小麦安全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小麦条锈病的综合治理将是陕西省农业植保部门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并提出了今后综合治理对策,大力推广抗病品种,实施生态治理,坚持“分区治理”。  相似文献   

12.
<正> 一、病虫害的发生现状 (一)小麦病虫害 1.小麦锈病:据研究,当前正处在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时期,条中23号、25号仍为优势小种,而能侵染主要抗源品种的洛系小种条中28号、29号上升,频率已达15%左右,致使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小麦品种有78.7的不抗条锈病。而当家品种如津丰1号、冀麦7号、15号、3号、昌乐5号、泰山1号、5号等均不抗条锈病,对我省小麦生产威胁很大。 2.小麦白粉病:近年我省小麦白粉病发展很快,七十年代此病仅在沿海滨湖个别高产田发生。据统计,1979年发生面积达87万亩,到1987年为900万亩,占我省冬小麦3600万亩的四分之一,而且发病集中于我省小麦的高产区。据石家庄地区  相似文献   

13.
<正>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文县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属甘肃省条锈病多发易变区、重发区,已成为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的主要菌源地,小麦条锈病对当地小麦生产造成危害的同时,还严重威协周边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4.
2020年小麦条锈病在全国麦区大流行,通过对陕西省农牧良种场逾133.3 hm小麦种子田小麦条锈病监测与成功防控,追溯分析小麦条锈病发生原因,探讨小麦条锈病高效防治技术,供小麦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由于各地部署早,督导有力,监测到位,防控及时,措施落实到位,2006年全国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告捷。来自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的数据显示,2006年小麦条锈病防控得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控制了发生区域,把小麦条锈病发生区控制在黄河以南;二是减少了发生面积,把实际发生面积控制在313.33万hm2左右,比2005年实际发生面积减少66.67万hm2;三是减轻了为害程度,发生区的为害损失率控制在2.5%以下,挽回小麦产量损失20亿kg。2006年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1.领导重视、思路清晰。2006年1月6日,农业部召开办公会,研究部署2006年小麦条锈病…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南充市小麦条锈病1999年以来共16年的发生流行情况研究,明确了小麦条锈病在本市的重发流行特点和趋势。即病害初见期越早,发生越重;其流行特点是在本地小麦条锈菌有两次传入侵染高峰期,第1次外来菌源大范围传入对病害流行起着关键作用,在田间存在1~3个流行高峰期,其中,第1个流行高峰期发生面积对当年病害流行起着决定作用,1月下旬的累计发生面积与年总发生面积成较高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769 2;近16年,条锈病有13年在全市偏重至大发生,偏重至大发生频率达81.25%,比1995年以前,重发频率高50个以上百分点,轻发生只有2013年1年,仅占6.3%,说明条锈病已完全处于重发流行之态势。经对其成因探讨认为,导致本市近年小麦条锈病重发及流行的内因是品种抗条锈能力的降低或丧失,而造成小麦品种抗性丧失的直接原因是条锈菌新生理小种致病性强且已上升为主要小种,并继续保持为优势小种,暖冬和春季天气波动幅度大,雾、露日偏多直接造成了条锈病的大流行。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是我省小麦条锈病又一重发年,全省发生面积达705万亩.各级农业部门通过早部署、准监测、统防统治,有效控制了条锈病的危害.截至4月29日统计,全省共防治小麦条锈病1100万亩次,占应防面积的156%,预计挽回小麦损失2亿公斤以上,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小麦条锈病是我市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年发病面积在200万亩左右,危害损失率达10%。2002年我市小麦种植面积18.7万hm~2,其主要品种有89—11、鄂麦14、鄂麦15、华麦8号、西农88、豫麦系列等。由于这些品种普遍不抗条锈病,又加之去年特殊气候及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小麦条锈病在我市又一次大发生,发病面积18.7万hm~2,发病程度明显重于2001年和1997年,仅次于1990年。对此,襄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全市上下积极行动,采取非常措施,举全市之力大打了一场防治小麦条锈病的人民战  相似文献   

19.
2017年小麦条锈病在莘县小麦田发生并流行,虽多措并举,但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仍给小麦生产造成一定损失。笔者通过认真分析莘县气候资料,总结出莘县小麦条锈病大发生的气象条件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小麦条锈病气象预测方法及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影响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的大尺度气候背景、局地气象因子两方面,对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的气象预测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常规预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概述了高光谱遥感在小麦条锈病监测中的应用,并对遥感与作物模型的结合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基于大气环流的小麦条锈病中、长期预测及G IS辅助的遥感技术在小麦条锈病监测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