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为山核桃良种育苗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5个山核桃品种(系)嫁接苗为研究对象,2021年12月采集山核桃穗条,于2022年4月嫁接,同年7月使用光合测定分析仪测定嫁接苗的光合参数,使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不同品种(系)间叶片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指标,并进行了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5个山核桃品种(系)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EW)、光化学猝灭系数(PQ)、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最大光合效率(Fv/Fm)、成活率、苗高及叶片数量等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n与Tr、实际光合效率(Y)极显著正相关,与Ci、气孔导度(Gs)、Fv/Fm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山桃幼苗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明确干旱胁迫下山桃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以期为山桃幼苗的水分栽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3 a生山桃幼苗为研究对象,模拟设置土壤相对含水量(RWC)为90.49%~30.28%共5个水分梯度,采用便携式光合仪Li-6400,测定分析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山桃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筛选适宜的光合光响应模型,探讨山桃叶片净光合速率(Pn)、光合光响应参数、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土壤水分的响应规律。土壤水分可显著影响山桃幼苗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可较好模拟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山桃叶片光合光响应曲线。山桃叶片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随土壤水分的降低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RWC为59.68%~74.26%时光照生态幅较宽,利用弱光能力较强。随土壤水分的降低,山桃叶片Pn和Tr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分别在RWC为74.26%和59.68%下达最高值,而WUE表现为先降低后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不同种源红松在同一试验地生长、结实、光合生理特征的差异,为红松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6年生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3个有代表性的种源红松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生长、结实、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等指标。【结果】1)不同种源红松在总生长量、当年生长量、当年结实量、种长、种宽和百粒质量上差异显著(P <0.05),均表现为辽宁种源>黑龙江种源>吉林种源,辽宁和黑龙江种源种子含水率显著大于吉林种源,各种源种子生活力差异不显著,均在95%以上;2)不同种源红松间光合色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辽宁种源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大,叶绿素a/b最小。除胞间CO2浓度外的其他光合指标在不同种源间差异显著(P <0.05),辽宁种源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羧化效率(CE)均大于其他2个种源,水分利用率(WUE)表现为黑龙江种源>辽宁种源>吉林种源。3)辽宁和黑龙江种源红松的初始荧光(Fo)、PS...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究不同造林密度条件下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幼林冠层光合生理特征,进而为西南桦造林密度和修枝强度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年生西南桦无性系密度试验林为对象,每个密度处理选取3株优势木,将每个单株6 m以下树冠按每段1 m划分为2~4个冠层(2~3m、3~4m、4~5m、5~6m),每个冠层选择一位于阳面中间位置的平均枝,测定位于枝近顶端的4片发育完满叶光响应曲线。【结果】1)西南桦幼林冠层间最大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差异显著(P<0.05),这些指标均随冠层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表明上部冠层光合能力较强,且对强光的利用能力高。2)西南桦幼林冠层暗呼吸速率随冠层上升虽有降低趋势,但不同冠层间未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3)相同冠层条件下,造林密度显著影响西南桦幼林冠层的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光合速率及光饱和点,三者均随造林密度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特别是冠层3~4 m和5~6 m规律更明显。但是造林密度对于西南桦幼光补偿点和树暗呼吸速率无显著的影响。【结论】总体而言,西南桦幼林上部树冠表现出更大的光合潜力,冠层对于西南桦幼林光合能力的影响要高于造林密度,且两者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研究将为珍贵树种通过合理修枝调控林木生长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明油橄榄扦插苗苗期抗寒性评价方法。[方法]以中国北亚热带西秦岭南坡白龙江河谷地引种栽植的8个油橄榄品种2年生扦插苗为研究对象,人工模拟冷胁迫(16、12、8、4、0、-4℃),对其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冷胁迫加剧,8个供试油橄榄品种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含量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0℃前呈上升趋势,降至冰点后又开始逐渐降低;温度下降的过程中,各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ChI)、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呈现下降趋势,气孔导度(Gs)在4℃前呈下降趋势。应用半致死温度(LT50),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活性参数隶属函数,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隶属函数3种评价体系进行了相关分析,8个油橄榄...  相似文献   

6.
为完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高效栽培技术,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施肥、造林密度和种植穴规格3个因素对杉木生长的影响,以期获得杉木高产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和施肥条件是影响杉木早期生长的关键因素,种植穴规格影响不显著。不同区域的最优栽培技术组合略有不同,融安县和融水县试验点最优组合为A3B1C3,即造林密度1 666株/hm2,种植穴规格40 cm×40 cm×40 cm,施用基肥+追肥;全州县试验点最优组合为A1B2C2,即造林密度2 500株/hm2,种植穴规格50 cm×50 cm×50 cm,施用基肥;南丹县试验点最优组合为A1B3C3,即造林密度2 500株/hm2,种植穴规格60 cm×60 cm×60 cm,施用基肥+追肥。经综合分析,杉木造林密度宜选择1 666~2 500...  相似文献   

7.
王立鹏 《防护林科技》2024,(2):12-14+18
为了解施肥对早酥红梨光合特性的影响,以6年生早酥红梨树为试验材料,进行N(0、400和800 g·株-1)、P2O5(0、300、600和900 g·株-1)、K2O(0、100和200 g·株-1)不同配比施肥,测定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和蒸腾速率(Tr)、净光合速率(Pn)等光合指标,研究N、P和K配比施肥对早酥红梨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N、P和K配比施肥均可提高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较不施肥增加7.18%~38.86%;较高的N(≥400 g·株-1)、K(200 g·株-1)施用量处理后,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等光合参数有了明显的提高,各指标的施肥效应表现为N>K。当N、P和K配比用量分别为800、900和200 g·株-1时,可有效提高早酥红梨的光合效率,促进干物质量的积累,可在当地梨树栽植的施肥管理过...  相似文献   

8.
摘要:选取热垦525、云研77-4、GT1、IAN873和热研8-79等5个橡胶树无性系品种的一年生苗木为试材,分析比较不同品种在自然越冬过程中叶片的SPAD值和光合生理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个橡胶树品种在越冬过程中叶片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气孔导度(Gs)等参数均呈“下降”趋势;热研8-79的SPAD值、Pn、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及瞬时羧化效率(ICE)等参数均显著低于另外4个品种;热垦525和IAN873两个品种所测参数均略低于云研77-4,且两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云研77-4在整个越冬过程中的SPAD值、Pn、WUEi和ICE均处于较高水平,且其WUEi和ICE在整个越冬过程中下降幅度不大,表明其苗木具有较强的耐低温和干旱能力,同时云研77-4叶片脱落较晚,建议可以延长云研77-4冬季的割胶时长。  相似文献   

9.
以‘蓝宝石’‘红宝石’‘莎夏’‘伊娃’和‘妮可’5个荷兰菊Symphyotrichum novi-belgii新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的光合日变化、光强度-光合速率曲线、叶绿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对比分析其光合特性的异同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5个荷兰菊新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都呈现出明显的双峰曲线,均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日均净光合速率由大到小排序为:‘蓝宝石’>‘红宝石’>‘莎夏’>‘伊娃’>‘妮可’,各品种净光合速率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新品种荷兰菊叶片的气孔导度(Gs)与Pn都呈极显著相关性,是影响5个品种植物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根据光强度-光合速率曲线的非线性拟合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的结果,分析表明5个品种都属于耐荫性植物。采用TOPSIS综合评价法对其光饱和点(LCP)、暗呼吸速率(Rd)、表观量子效率(AQY)和叶绿素a/b(Ca/Cb)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反映5个荷兰菊新...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苗木内的分配规律,提高毛白杨造林效果,以毛白杨新品种‘北林雄株1号’苗木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高(50 000株/hm2,A1)、中(41 667株/hm2,A2)和低(31 250株/hm2,A3)3种育苗密度和3种行距配置(行状配置B1:行距0.8 m+0.8 m、带状配置B2:窄行距0.6 m+宽行距1.0m和带状配置B3:窄行距0.4 m+宽行距1.2 m),分析育苗密度和行距配置对毛白杨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密度带状配置1(A3B2)和低密度带状配置2(A3B3)条件下,苗木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较理想,A3B2的茎、根非结构性碳...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1月于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苏岭村对5种不同造林密度的中华猕猴桃林枝条生长量与产量以及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中华猕猴桃2年生枝条基部直径、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影响显著,对枝条长度的影响较小;造林密度越小,枝条平均基部直径越粗,单株产量也越高;5种造林密度的猕猴桃林单位面积枝条产量大小为C(2 m×1.66 m)D(2 m×1.45 m)B(2 m×2 m)E(2 m×1.25m)A(2 m×2.4 m)。造林与抚育管理成本与造林密度成正比,造林密度越大,成本越高;总收入、纯利润与造林密度呈抛物线关系;当造林密度为2 m×1.66 m时,其2年生生枝条总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木荷苗木光合特性与生长速率在控水和补水条件下对热浪频次的响应,为揭示木荷对极端高温事件的适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亚热带主要阔叶树种木荷苗木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热浪模拟装置模拟自然热浪发生,构建控水和补水与不同热浪频次(无热浪、单次热浪、2次热浪)处理,分析木荷光合特性与生长速率在控水和补水条件下对不同频次热浪胁迫的抗性和恢复能力的差异。【结果】1)补水条件下,单次热浪对木荷光合特性影响较弱,木荷可通过增加蒸腾速率(Tr)降低叶片温度,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降低,净光合速率(Pn)未出现显著变化;2)控水条件下,单次热浪使木荷Pn在热浪阶段显著下降49%,未见Tr和WUE显著变化,但显著减缓热浪后木荷光合特性恢复过程;3) 2次热浪频次下,无论控水还是补水条件,木荷Pn在热浪阶段均显著下降(约46%和32%),虽然热浪后可恢复,但恢复过程受阻;多次热浪的影响存在累加效应,木荷对热浪胁迫的抗性和恢复能力减弱。【结论】控水和补水条件下,木荷光合特性与生长速率对不同频次热浪胁迫的抗性和恢复能力存在差异。补...  相似文献   

13.
应用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Licor-6400观测了南岭杉木人工林林冠层不同高度叶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日进程.结果表明:(1)处于林冠不同高度(林冠顶部、林冠中部和林冠下部,下同)的杉木叶光合作用速率及其日进程变化特征均存在差异,其日平均光合速率为(4.81±0.23)μmol·m-2s-1;(2)位于林冠不同高度的杉木叶的蒸腾作用速率及其日进程变化亦存在差异,其日平均蒸腾速率为(1.48±0.07)mmol·m-2s-1;(3)不同高度的杉木叶水分利用效率(WUE)差异不显著(P=0.05),叶片日平均WUE为(3.41±0.19)μmol/mmol;林冠内不同高度光合有效辐射在该杉木人工林中并非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油用牡丹‘凤丹’植株生长发育、不同冠层的光合性能、籽粒产量及油脂品质的影响,为油用牡丹人工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河南省沁阳市试验基地2013年10月定植的‘凤丹’牡丹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初植密度为57 000株·hm-2。2017年进入丰产期,果荚成熟后调查发现,高密条件下遮荫导致弱苗死亡,保有密度为46 800株·hm-2,于2018年3月13日发芽后进行人工间伐,间伐强度为0%(CK)、17%(A)、35%(B)、47%(C)和62%(D)。2019年测定植株的生长状况、冠层光合参数、产量性状等指标。【结果】1)间伐对‘凤丹’植株的生长状况、光合特性、籽粒产量与品质均有显著影响(P<0.05)。单株植株叶面积随间伐强度的增大依次比对照增加7.0%、11.9%、21.2%和25.1%。单株冠幅、开花数量、花径、新生叶片数、叶夹角、新生枝条数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株高趋势则相反。2)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Pn)、SOD与CAT活性在冠层...  相似文献   

15.
以3年生的山楂海棠幼苗为研究对象,使用LI-68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其光合参数,旨在为山楂海棠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A)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峰值出现在08:00和16:00,08:00光合能力最强;11:00蒸腾速率(E)最大;09:00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05:00光能利用效率(QUE)最大;08:00气孔导度(GSW)最大,14:00最小;胞间CO2浓度(Ci)曲线呈U型,14:00最小,05:00最大;光合有效辐射(QIN)在1 249.420μmol·m-2·s-1时达到饱和光强;CO2浓度在1 082.800μmol·mol-1时达到饱和CO2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明确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危害对不同生长期核桃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方法 ]在核桃的速生生长期、硬核期和脂化期,利用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SPAD-502plus)和LI-6 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了核桃不同生长时期受到不同密度的两种核桃蚜虫危害不同时长后叶片的SPAD值、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光合特性指标,并测定了受不同核桃蚜虫危害后的核桃果实质量、出仁率等。[结果 ]在速生生长期受到核桃黑斑蚜或核桃全斑蚜短期危害1~5 d,核桃叶片SPAD值无显著差异,而在硬核期和脂化期受核桃黑斑蚜、核桃全斑蚜和混合蚜虫危害均导致叶片SPAD值呈下降趋势。两种核桃蚜虫危害后核桃叶片的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下降,且蚜虫密度不同下降程度不同。受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危害后核桃单果质量(青皮)和干果质量均呈下降趋势;受不同种类蚜虫危害后的核桃出仁率均出现下降。[结论 ]蚜虫危害对核桃叶片光合作用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核桃果实出仁率下降。因此,对两种核桃蚜虫的防治应该采取紧急措施,以保护核桃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华北落叶松群落叶性状间的权衡及叶化学性状、结构性状与光合性状间的关系,为林业经营管理优化造林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北京百花山落叶松群落木本植物包括优势种华北落叶松、3种落叶阔叶乔木(白蜡、黄檗和五角枫)、2种灌木(胡枝子和绣线菊)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7—8月测定分析叶片的8个光合性状: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饱和光强(Isat)、暗呼吸速率(Rd)、饱和胞间CO2浓度(Cisat)、最大羧化速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2个化学性状:碳氮比(C∶N)、氮磷比(N∶P),3个结构性状:叶厚(LT)、比叶面积(SLA)、叶组织密度(LTD)。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叶性状之间的权衡及化学性状和结构性状对光合性状的影响。【结果】1)种间变异最大的性状为PNUE和SLA,其为反映光合速...  相似文献   

18.
不同造林密度对米老排人工林枝条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对米老排枝条发育的影响规律,为米老排修枝培育无节良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8年生米老排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一级枝条的数量、基径、长度、分枝角、分枝高和方位角等观测数据,分析5种造林密度对米老排林分9 m以下枝条发育以及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米老排枯枝层的高度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枝条总量和枯枝数量受密度影响不显著,林分枯枝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活枝量与密度呈负相关;米老排树干9 m以下枝条基径、枝长和分枝角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水平方向上,同一密度,不同方位的枝条基径、枝长、分枝角和数量均随方位角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在光照条件较好的方位区间(0~90°或316~360°)内达到最大值;垂直方向上,枝条基径、长度、数量随相对位置的升高先逐渐增大,之后无显著变化。[结论]造林密度对米老排枝条大小的影响显著,高密度(2 500株·hm~(-2))可以抑制枝条的生长;建议根据培育目的选择合适的造林密度,并采用目标材种培育技术,在幼龄期对优势木及亚优势木进行人工修枝,提高木材质量。  相似文献   

19.
枫香杉木(萌芽)混交造林观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枫香杉木(萌芽)混交林,结果表明,杉木2代更新时,在保留部分萌条的同时,栽植枫香,形成枫杉混交林,具有较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混交林营造中控制造林密度为140~200株/667 m2为宜,杉枫之比以11~1.2为宜.  相似文献   

20.
以12年生不同造林密度的松杉混交以及纯林为对象,比较不同营林措施下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长变化。结果表明:同一造林密度2个树种的纯林和混交林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生长以混交林为优;造林密度在2 000株/hm2以下时,马尾松混交林的平均单株材积比纯林提高2.85%~13.96%,杉木平均单株材积比纯林提高8.77%~12.43%;马尾松纯林单株材积随造林密度的降低缓慢增大,其余造林模式均在1 665株/hm2时达到最大峰值;1 665株/hm2密度下,混交林中的马尾松比纯林提高13.69%,杉木则提高12.43%。马尾松纯林、杉木纯林和松杉混交达到林木蓄积量最大的造林密度分别为1 665、2 500、2 000株/hm2,蓄积生长量分别为127.08、146.70、192.03 m3/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