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不同造林密度对中华猕猴桃枝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进行了成本核算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2年生枝条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经济效益也相差极大。综合枝条产量与经济效益两方面因素分析,其最佳造林密度为2 m×1.66 m,可显著提高中华猕猴桃枝条总产量。  相似文献   

2.
黄藤人工林密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设置造林规格为3 m×3 m(A)、2 m×3 m(B)、1 m×3 m(C)和1 m×2 m(D)4个水平的密度试验,分析造林密度对黄藤人工林生长与收获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蘖力、藤丛的母茎长和总茎长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递减,密度的不同对6年和14年时的萌蘖力分别造成显著和极显著差异,而对植株母茎长无显著影响,但对14年时藤丛总茎长则有极显著影响;在14年时,林分自疏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密度水平间有极显著差异;林分直径大致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递减,不同密度间有显著差异,但造林密度减小或增大至一定程度时对直径所产生效应并不明显;单丛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受造林密度影响最大,除密度A与B及C与D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密度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藤林总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先增加后逐步减少,不同密度间无显著差异,但以密度为3 333株·hm-2时的总产量最高.在营建黄藤人工林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3 m×1 m或3 m×2 m密度,从而获得较高的藤产量,便于藤林的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3.
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探讨不同造林密度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用材林的最佳采伐期,以期为河北省平原地区杨树经营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株行距为4 m×6m、4 m×5 m、3 m×5 m、3 m×4 m、3 m×3 m、2 m×3 m和2 m×2 m共7个不同的造林密度,然后对其进行了连续8年的生长情况调查,与此同时,对其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年均生长量以及林分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统计分析。(1)造林后8 a,各密度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单位面积蓄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2)各密度林分最佳采伐期一般为6~7 a;(3)就经济效益而言,各密度林分中,4 m×5 m林分造林后8年的总净收益和年均净收益最大,分别为71 480±6 036元·hm~(-2)和9 505±990元·hm~(-2)a~(-1),其中年均净收益最大值出现在造林后第7 a。在河北省平原地区,在进行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的欧美107杨造林时,应采用株行距为4 m×5 m的林分密度,并于造林7 a后采伐。  相似文献   

4.
鹅掌楸不同造林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3种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的15年生鹅掌楸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的造林密度对鹅掌楸的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有显著性的影响,而对蓄积量的影响不显著。其中造林密度为2.5m×2.5m的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量最大,经济效益也最高;而造林密度为1.5m×1.5m的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量最小,经济效益也最低。在目前的造林生产中,以2.5m×2.5m的造林密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水曲柳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水曲柳人工林合理的造林密度,以帽儿山实验林场10年生的水曲柳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m×1m(A)、1.5m×1.5m(B)、2m×2m(C)、3m×1.5m(D)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林木的干形、林分的产量均有显著地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单株叶面积、冠高比随密度的减小而显著增大;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影响。综合比较4种密度水平林分,C水平的造林密度是最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官雁华 《绿色科技》2020,(3):161-162,164
指出了竹柏种粒大,种子含油率高,是优良的油料能源树种之一。为此,进行了竹柏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竹柏不同的造林密度林分之间,地径生长、冠幅大小、结果枝数、单株种子产量、单位面积种子产量等性状表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竹柏纯林造林密度以2000株/hm2为宜,单位面积种子产量最高。竹柏地径大小与结果枝数、单株种子产量、单位面积种子产量的线性正相关显著,冠幅与结果枝数、单株种子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与单位面积种子产量之间有不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杨树纸浆林优化栽培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 1 991~ 2 0 0 0年历时 9a时间 ,进行了杨树纸浆林造林模式、土壤施肥、叶面喷肥、林粮间种、纸浆林基地建设等研究和开发。结果表明在辽西地区杨树纸浆林的造林模式为 :造林品种应优先选择辽宁杨、荷兰 3930杨、盖杨、辽河杨等 ;造林最佳密度为 1 1 1 1~ 1 6 6 6株 /hm2 ;配置方式应以宽行密植和宽行窄带为主 ,如 1m× 6m、1 5m× 6m、(1× 4 )m× 8m、(1 5× 4 )m× 8m等。纸浆林的主伐年龄为 6~ 7a。在金城原种场的立地条件下 ,无论是土壤施肥 ,还是叶面喷肥对林木生长影响均不显著。林粮间作方面 ,改变造林由常规方式为宽行窄带和宽行密植后 ,间种年限可提高 1~ 2a ,间种面积可提高到 2 0 % ,产量提高 30 %~ 5 0 %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江西本地2年生的杜仲栽培品种为研究材料,在平地设置0.5 m×0.3 m、0.5 m×0.5 m、0.5 m×0.8 m和0.5 m×1.0 m 4个种植密度,在丘陵地设置2 m×1 m、2 m×2 m和2 m×3 m 3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叶用杜仲林叶产量和质量(绿原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地种植稀疏的杜仲单株叶产量较低,而绿原酸的积累则有所增加,种植密度为0.5 m×0.3 m时,杜仲的单株叶产量最高(200.90 kg/hm2),而种植密度为0.5 m×1.0 m时,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最高(27 153.26 ug/g),综合产量和质量两方面考量,推荐0.5 m×0.5 m为杜仲叶用林在平地的最佳种植密度。丘陵地3个种植密度对杜仲单株叶产量和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密植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收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杨树人工林过密林分的经济效益,该研究以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为研究对象,以株行距为3m×2m的林分为例,进行了不同间伐时间和间伐配置的试验(间伐强度为50%),并对其生长情况及经济效益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3m×2m林分在造林后第2年生长受到抑制,于第5年开始显著下降。(2)间伐时间能够显著影响林分的胸径、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一般间伐时间越早越有利于林分生长;间伐配置对林分生长影响不显著,但表现出品字配置略优于矩形配置。(3)间伐时间能够显著影响林分经济效益,但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间伐配置对林分经济效益影响不显著,但表现出品字配置略大于矩形配置。各间伐处理中以造林后第3年品字间伐配置净收益最大,为(25973±2256)元/hm~2,比不间伐林分(CK)提高了27.4%。因此,建议对于3m×2m林分,于造林后第3年采用品字配置进行间伐。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河北杨树人工林的经济效益,该研究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对密度下的欧美107杨人工林的生长情况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分胸径和单株材积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在造林后开始2a内,树高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之后逐渐表现出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分树高逐渐减小的趋势。林分蓄积虽然到目前为止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密度小的林分树高逐渐超过密度大的。造林后5a,密度为5m×4m的林分净收益最大,为(55779±5436)元/hm2;而1m×2m林分最小,已成为负盈利。因此,在杨树造林中建议采用5m×4m的造林密度,摒弃1m×2m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初步研究了攀枝花市不同年龄与生境的麻疯树老树,分析了老树特征与衰老的环境诱导结构限制现象。结果表明:(1)麻疯树衰老树体相对地径(16 cm~62 cm)、树龄(15 a~41 a)、冠幅(3 m×3 m~8.5 m×8.5m)、高度(2 m~6.96 m)较大,一级枝较大,有一定比例的枯死枝;(2)新梢小(枝径0.7 cm~1.12 cm;长度7 cm~28 cm之间),生长量低,萌生枝稀少,生殖枝比例偏低(趋近于30%以下);(3)单枝坐果量低(0~3个),干果重量1.65 g,千粒重490 g,壳比例30%,适合度偏低;(4)生境肥沃时树龄偏大,衰老程度弱,而生境瘠薄时树龄小,衰老程度强烈;(5)不考虑环境异质性,则衰老为树体结构限制的结果,新梢大小小于分支阈值,丧失了树体发育的能力而成为限制生长的因素。综合分析,麻疯树老树指标是分支率,在分支率为1时衰老启动;形态上衰老为环境诱导结构限制的产物,而结构限制可能是衰老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35块样地调查数据,对亚热带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含量包括植被、凋落物与土壤三部分,其中乔木层601.896 1±29.562 4g/kg,灌木层537.958 0±34.783 9 g/kg,草本层416.107 5 g/kg,凋落物层550.927 8±30.566 4 g/kg,土壤层30.477 1±1.848 0 g/kg,表现规律为:乔木层凋落层灌木层草本层,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且乔木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素含量随着林分年龄和坡向的不同而变化。(2)日本落叶松植被层的碳素含量平均值为0.518 7 g/g,略高于国际上通用的转换率0.50 g/g,如果采用0.50 g/g来估算日本落叶松植被层的碳贮量与碳密度,会使得估算结果偏小。(3)日本落叶松乔木层不同器官碳素含量变化范围为561.499 3~645.106 8 g/kg,其高低顺序大致排列为:树干树枝树皮树根树叶,且随着林分年龄和坡向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EM 50土壤水分测定系统,对4种不同整地规格的土壤含水量进行连续监测。以整地成本、土壤平均含水量、造林成活率、林木生长量为指标,综合分析不同整地规格的效果。结果表明,4种整地规格中,2 m×1 m×0.5 m(G2)规格的土壤平均含水量最低,整地成本最高。由于太行山北段土壤干旱瘠薄,造林困难,整地时优先选取0.8 m×0.6 m×0.4 m(G0.8),0.6 m×0.5 m×0.4 m(G0.6)这两种规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适合北方地区文冠果造林的技术体系,特选择整地深度、栽植时间、栽植密度3个因子开展研究,比较了不同因子处理下文冠果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北方地区文冠果造林前整地深度以30 cm左右为佳,春季栽植的效果比秋季栽植好,适宜的株行距为2 m×2 m,结实量为16841个·hm-2,种子产量为221.8 kg·hm-2。  相似文献   

15.
杜仲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为了探索基于叶、皮、材兼用的杜仲高效栽植模式,以‘华仲1号’杜仲良种为研究对象,连续6年对6种高密度栽植模式的杜仲生物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密度和留侧枝数量对杜仲生物量的影响均显著。由于皮、叶、材兼用的高密度建园模式每年都要收割其地上部分,故初植密度对其整体生物量积累的影响较大。建园密度小、留侧枝数量少,单个侧枝生长量较大,但其单位面积的经济产量却相对较低;而建园密度大,单个侧枝生长量相对较小,但其单位面积的经济产量却相对较高。适于叶、皮、材兼用的杜仲高密度栽植模式为:宽窄双行栽植,宽行行距1.0 m,窄行行距0.5 m,株距0.5 m,每株留侧枝4个,建园第6年杜仲的平均产叶量达到15.77 t·hm~(-2),叶片和树皮的总产胶量达到0.56 t·hm~(-2),平均木材产量达到22.01 t·hm~(-2)。采用基于叶、皮、材兼用的高密度杜仲栽培模式,大幅度地提高了杜仲的生物量,还将有效促进杜仲叶、皮及木材的综合开发及利用,提高杜仲产品的附加值,降低杜仲橡胶的提取成本,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6.
为水杉造林选择造林密度,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研究水杉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活立木总蓄积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本次试验设置了A水平:2.0m×2.0m,B水平:2.0m×2.5 m,C水平:2.0m×3.0m,3个规格,隔离带造林密度为3.0m×3.0m。通过这3个不同的造林密度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密度的大小随着林龄增大对立木材积的影响变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则变大。  相似文献   

17.
依兰香(Cananga odorata)也称为依兰依兰,是一种热带珍贵木本香料树种,枝繁叶茂、花形雅致、香气独特浓郁,具有重要的生态景观及药用价值。它原产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现热带地区具有广泛分布。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比了不同基肥对依兰香造林成活率及树高胸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基肥可以适当提高依兰香造林成活率,其中以处理2(每株施1600g乐岛有机肥)效果最好,造林成活率达94.81%,显著高于对照。施用不同的基肥,对依兰香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各处理间对依兰香树高、胸径影响大小的顺序均为处理2(1600g乐岛有机肥)处理1(800g乐岛有机肥)处理4(250g钙镁磷肥)处理3(125g钙镁磷肥)处理5(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1年生闽粤栲人工林生物量垂直分布特征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标准木各器官的生物量以树干最大,树叶最低,各器官生物量高低顺序依次为干部(47.56%)>枝部(25.71%)>根部(15.79%)>叶部(10.94%)。林分不同层次的生物量以乔木层最大,达363.89 t/hm2,其次为凋落物层,达36.12 t/hm2,灌木草本层较低,为29.67 t/hm2;各层生物量分配率高低顺序依次为乔木层(84.66%)>凋落物层(8.41%)>灌木草本层(6.91%)。  相似文献   

19.
五味子家系间果粒数、果径、单果重3个性状差异极显著,通过对果实性状进行变异分析与综合评价,确定02号、10号、03号家系为优良家系,且3个家系单果重量较对照(CK)分别提高33.24%、26.73%、15.86%,果实直径较对照(CK)分别提高9.28%、12.06%、16.16%。设施栽培采取50cm×50cm×35cm穴状定植方式,株行距0.35m×1.00m;以多枝蔓形式整形效果最佳,全株保留2~4条主蔓,主蔓间距15~20cm,并在主蔓枝上每20~30cm培养一个固定结果枝。  相似文献   

20.
浙南地区秋茄红树林营建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开始在温州市苍南县鳌江口滩涂地进行了秋茄(Kandelia candel)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经过-3.2℃的极端低温考验,秋茄在苍南能安全越冬;胚轴成熟时间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能自然落种成树,完成世代更替;本地种源适应性强,长势好;造林地应尽量选取中潮位滩涂,高潮位和低潮位均不宜营造秋茄林;造林时应适当密植,以0.5 m×1.0 m为宜;秋茄幼树可进行带土移植;人工割除互花米草后,加施675 mL/hm~2的盖草灵除草剂能有效除治其在秋茄林地内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