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材,素有“百草之王”美誉.相传人参有“大补元气、生滓止渴、养颜益寿、起死回生”的功效.集安是边条人参的发源地,被誉为“参茸故里”.而人参这一神奇的药用植物,正是集安的重要物产.  相似文献   

2.
人参(Fanax ginseng C.A Mey)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珍品,认为人参能“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参的用途更加广泛,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而且成为重要的营养补品。致使人们  相似文献   

3.
人参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药食同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参在我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象形文字“参”字,人参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我国的人参产量占世界的70%,吉林省产量占我国80%,“长白山人参”已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人参已经成为吉林省东部山区农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没有把人参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而是列入了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客观上使人们认为人参不可以以食品的形式食用,导致了人参应用领域空间缩小,极大地限制了人参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俞蛟的《梦厂杂著·工夫茶》是最早记载“工夫茶”的史料,其开宗明义,指出工夫茶的烹治之法秉承自唐代陆羽《茶经》,这也便是工夫茶的发端.而潮油地区的饮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潮州八贤之一的张夔,是政和七年(1117年)进士,他的《和徐璋送举人韵》诗中有句:“燕阑欢伯呼酪奴,峦旌凤吹光寒儒”.酪奴是茶的别称,这句诗描述了酒宴之后进茶助兴的情景.  相似文献   

5.
孙文采 《人参研究》2001,13(3):46-48
人参是长白山区的一大特产,人参经济是长白山人的支柱产业,但在长白山人参王国的公民们对人参文化却不甚了了,不必问卷调查你随便问一个人,他会说:“吃人参上火,鼻子出血”,他就不想一想,如果吃人参上火,那不是毒药吗?如果问他人参的用法,他只会说:“泡酒喝,治腿疼,炖鸡吃,不感冒”,余者一无所知。有人说“上海人喜欢吃人参”,这是事实,如果人参只会上火,上海人是不会花钱买人参吃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应用人参最早的国家。早在汉元帝(公元前48~33年)时代《急救章》、《春秋论》和《礼论》等书中都有“参”的记载。东汉安帝时许慎著《说文》中进一步说明“人参出上党”。以后的医药书籍大多记载人参。到了明代嘉靖年间,上党人参基本采绝,东北的人参成为主要的资源。因此,人参的采集中心转至东北,使东北人参的采集业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7.
地理优越,得天独厚的罗通山,气候温和,土质肥沃,水源充沛,资源丰富,盛产人参、天麻、贝母、黄芪等珍贵中药材。当年努尔哈赤征辉发部,回师途中驻跸罗通山,曾采挖到100余苗老山参。  相似文献   

8.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我国东北“三宝”之首.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各地人参生产场不仅有一整套人参生产技术,此外对人参病害及防治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我国东北地区侵染性人参病害约有10余种,在人参的真菌病害中,疫病、锈腐病、黑斑病、菌核病都很重要.疫病每年5、6月就可发生,被害人参植株折倒死亡,严重时,即使4—5年的人参也不例外,还可引起烂根;普遍发生的锈腐病,轻时病组织可用刀挖掉,重时整支参腐烂;黑斑病可导致人参早期落叶,菌核病在旱春出苗前后发病严重,有时可使整帘参烂光.  相似文献   

9.
人参是我国名贵中药材,是重要的出口换汇物资,关于人参胚胎学研究,国内外学者先后在“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胚及胚乳的形成”等方面作了一定工作,但还缺少系统研究。本文主要报道人参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  相似文献   

10.
人参是药中珍品,因有奇效,特称之为“百药之长”,又称“神草”.在我国医籍和本草著作中人参居于特殊地位。《神农本草经》将人参列为上品,其经典论述,已得到世界公认。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人参的应用又有独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曹志强 《人参研究》2003,15(1):10-13
1 人参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人参 (PanaxginsengC .A .Mey)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 ,是我国传统中药 ,被誉为百草之王 ,东北三宝之首 ,人参在世界上也是特别驰名的中药 ,应用历史相当久远 ,早在两千多年之前 ,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利用人参治疗疾病。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药学名著《神农本草经》就明确记载 :人参 ,“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日、开心、益智 ,久服轻身延年”〔1〕。该书中阐述的人参扶正固本 ,也就是当今医药界所称的“适应原样药物”和“双向调节药物”。人参的作用特点 ,已逐渐为现代药理学和…  相似文献   

12.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五加科人参属植物)。panax意为长寿,包治百病。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对人参的药理学作用有这样的描述:“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明目,开心益智。”因其具有神奇而广泛的药理学作用,在中药领域中享有“百草之王”的美誉。  相似文献   

13.
高丽红参加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发现和利用人参最早的国家 ,然而商品人参中“高丽人参”的售价却是中国人参的几倍 ,甚至十几倍以上 ,在香港买一斤高丽参白送一斤中国人参的现象时有发生 ,那么“高丽人参”的品质确实比“中国人参”好么 ?我国“六五”期间的科技攻关项目“红参加工工艺及其质量标准研究”项目中 ,已经全面的对中国吉林红参和高丽人参两者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 ,实验证明 ,中国吉林红参在内在质量上并不比高丽人参差 ,甚至有些有效成分还超过了高丽人参 ,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高丽人参售价高于中国人参的原因一是消费者理念不同 ,二是两国…  相似文献   

14.
陶弘景《高丽人作人参赞》与《高丽人参赞》相比较,找出前者有作者,据“释家为偈,道家为赞,儒家为诗”可证“人参赞”即“人参诗”。根据陶弘景的生活年代,扶余、延边昔日不产人参,可推出集安新开河人参史有1500余年。  相似文献   

15.
《人参研究》杂志是人参专业性科技期刊,现巳正式公开发行。本刊宗旨是积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人参行业的学术交流,及时总结推广人参研究的新成果、新经验,为提高中国人参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服务。一、来稿内容《人参研究》杂志力求全面、及时地以“综述概论”、“经验交流”及“实用技术”等栏目报道:人参栽培、人参病虫害防治、人参药化药理、加工制剂等方面的最新  相似文献   

16.
李学军 《人参研究》2007,19(3):45-46
人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材,“百草之王”,“众药之首”,是延年益寿、滋补强身的“人间仙草”,其应用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吉林省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人参产业的发展,于2005年9月成立了“吉林省人参资源整合开发工作推进组”,全面振兴吉林人参产业。集安市新开河公司始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风化沙”所育参苗中的果胶、淀粉、总单寡糖等与对照参苗即常规参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风化沙”育苗的人参样品 A、C 的总单寡糖量均高于对照 B、D;淀粉含量低于对照;总糖量与对照相近。特别可喜的是人参有效成分之一——果胶的含量高于对照。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育苗法不仅可缓解参林争地,而且有利于人参有效成分的积累。采用“风化沙”人参育苗旨在缓解参、林争地的矛盾,在目前“老参地”仍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下,无疑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通过三年的试验研究表明:在吉林省东部山区采用“风化沙”人参育苗是完全可行的,在形态特征上基本达到朝鲜所规定的“风化沙”育苗标准。由于人参中糖类物质含量是评价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对“风化沙”所育参苗中的总糖、单寡糖、淀粉、果胶等与对照参苗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为今后推广“风化沙”人参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人参研究》是目前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人参专业科技期刊。 《人参研究》主要报道人参、西洋参和长白山药用植物的栽培新技术、病虫害防治新力法、药理植化研究新成果、加工新工艺和新产品开发等。 《人参研究》开设“栽培研究”、“药理研究”、“测定分析”、“加工技术”、“新产品介绍”。  相似文献   

19.
人参对神经—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是中医常用的补“气”药,同时它也是现代许多滋补剂如人参蜂王浆等重要成分。人参之所以能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主要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人参确有各种强壮机体的作用。而且在诸种强壮作用中,以其对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和垂体—性腺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20.
《人参研究》是目前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人参专业科技期刊。《人参研究》主要报道人参、西洋参和长白山药用植物的栽培新技术、病虫害防治新方法。药理植化研究新成果、加工新工艺和新产品开发等。《人参研究》开设“栽培研究”、“药理研究”、“测定分析”、“加工技术”、“新产品介绍”、“科技信息”、“人参文化研究”等二十多个栏目,多侧面、多层次地面向读者。帅参研究》为季刊,每期定价6元,全年川元。读者可随时通过邮局汇款订阅。汇款清汇至吉林省通化市龙泉路N号帅参研究》编辑部宋。G东收。本刊号另有1990年~1995年《人参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