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明不同调亏灌溉对绿洲灌区辣椒全生育期生长和产量形成的作用机理,于2017年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对膜下滴灌辣椒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全生育期充分灌水(75%~85%田间持水量θf)为对照,设置不同调亏灌溉处理:苗期轻度水分亏缺(65%~75% θf)WD1,苗期中度水分亏缺(55%~65% θf)WD2,苗期重度水分亏缺(45%~55% θf)WD3,苗期轻度水分亏缺-后果期轻度水分亏缺WD4,苗期中度水分亏缺-后果期轻度水分亏缺WD5,苗期重度水分亏缺-后果期轻度水分亏缺WD6,测定了各水分处理下的辣椒不同生育期生长指标(株高、叶面积指数和根冠比)及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辣椒苗期进行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均会抑制辣椒株高和叶面积的生长,其中WD2和WD3在后果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分别比对照减小18.0%~37.4%和22.6%~54.6%,差异均显著(P<0.05,下同);WD2的根冠比在后果期较对照处理显著增加14.97%;WD1对辣椒产量影响不显著,WD2和WD3与对照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减产了4.3%和17.2%。全生育期辣椒耗水量受水分调亏程度影响较大,耗水量随调亏程度增大与对照处理相比减小0.7%~19.8%;WD5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39.47 kg·mm·hm-2,产量达34 746.12 kg·hm-2;后果期进行轻度调亏不影响辣椒株高和叶面积指数,且在不减产的情况下水分利用效率提高9.20%。因此,苗期施加中度水分调亏,后果期施加轻度水分调亏,其他阶段进行充分灌溉是实现绿洲灌区辣椒节水、高产高效栽培的一种较优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2.
采用SKPM-1400压力室、Li-6400光合仪测定了小×胡、胡杨、新疆杨幼苗的水分参数,光合蒸腾日进程,对比分析了小×胡幼苗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小×胡ψw、ψ100π、ψ100p、ψ0π、V0、V a、RWD0、εmax分别为-1.80MPa、-1.63MPa、1.33MPa、-1.81MPa、85.14%、14.86%、10.28%、14.00MPa,与胡杨、新疆杨相比具有较低ψ100π、ψ0π和较高εmax,差异显著(P0.05);小×胡Pn、Tr日进程均呈单峰曲线,日均值分别为8.29μmolCO2m-2s-1、4.09mmolH2Om-2s-1,WUE日均值为1.80mmolCO2mol-1H2O,与胡杨、新疆杨相比具有较低的Pn、Tr和较高的WUE,但差异不显著。初步说明小×胡保持最大膨压值的能力及抗失水能力较强,与新疆杨、胡杨相比具有较好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疆策勒"双株双层"栽培棉田小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策勒“双株双层”特高产栽培棉田小气候观测表明:棉田地温条件良好,有利于苗期棉花的生长。绿洲边缘较绿洲内部更有利于棉花生长的小气候条件。温度状况表现为:蕾期绿洲外围超过35℃高温天气减少;花铃期绿洲外围温度条件与绿洲内部相差不大;吐絮期绿洲内部的温度条件较绿洲外围好。湿度状况表现为:灌溉后,土壤含水量增加,棉田蒸发和蒸腾作用强烈,冠层和近冠层的湿度相对增加;高温晴天,整个大气湿度降低,也使棉田湿度降低;阴天时,湿度相对增加;极少量降水,对棉田湿度仅有短期影响。风速状况表现为:蕾期风力较大,常有灾害性大风;花铃期平均风速最小,偶有灾害性大风;吐絮期的平均风速较花铃期大,但没有灾害性大风。  相似文献   

4.
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新疆南疆绿洲外围人工营造的混交林中的胡杨和新疆杨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胡杨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曲线,新疆杨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曲线,...  相似文献   

5.
胡杨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通过温度、水分、PEG和NaCl溶液对荒漠河岸树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ier.)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胡杨种子在10~40℃时萌发率均超过50%;其种子能够在完全水分浸泡情况下萌发生长;在NaCl和PEG-6000溶液胁迫下,萌发率与水势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2〉0.89),并受到温度的微弱影响;水势对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在高水势时,NaCl比PEG-6000溶液明显,而在低水势时后者超过了前者;在各种胁迫下,胚根生长都比种子萌发受到的抑制明显。实验结果显示,早期的低盐和充分的水分条件是胡杨幼苗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对新疆策勒绿洲的新疆杨(Populus allba var.pyramidalis Bge)长枝叶(简写为P.alba-L)和新疆杨短枝叶(简写为P.allba-S)的水分生理特性(清晨叶水势和蒸腾速率)进行了长期的野外试验研究,得到如下初步结论:⑴新疆杨短枝叶在各月的平均水势值均低于新疆杨长枝叶,而且短枝叶水势值在各月间的变动幅度较大。⑵长枝叶和短枝叶叶背面的日均蒸腾速率均高于叶正面的日均蒸腾速率。其中,新疆杨长枝叶叶背面的蒸腾速率是叶正面的12.7倍;新疆杨长枝叶的总日均蒸腾速率大于短枝叶,为15.1μg/cm^2。⑶新疆杨短枝叶的水势低于长枝叶,其生长发育期大于长枝叶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不同林龄胡杨对脉冲式降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干旱区不同林龄胡杨对脉冲式降雨的响应,对制定气候变化下胡杨保育恢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降雨前、后黑河下游不同林龄胡杨木质部水及其不同潜在水源稳定同位素组成(δD、δ18O)的测定,分析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地下水和降水对胡杨水分利用的贡献比例,并结合胡杨样地土壤剖面含水量的变化,探讨降雨前、后不同林龄胡杨水分利用变化及对脉冲式降雨的响应。结果发现:1降雨前、后胡杨幼苗木质部的δ18O值变化较大,分别为-3.498‰和-7.928‰,而胡杨成熟木木质部的δ18O值变化不大,分别为-7.202‰和-7.225‰;2降雨前、后胡杨幼苗对不同水源水分利用变化较大,降雨前主要利用0~30 cm的土壤水,利用比例达88%~90%,平均值为89.9%,对地下水的利用仅为2.9%。降雨后对降水的利用最高达60%,平均值为19%;降雨前、后胡杨成熟木都主要利用地下水和深层土壤水。  相似文献   

8.
以‘XR4347’品种冬小麦为供试作物,在步入式气候室内开展盆栽试验,设置3种叶面喷施剂型和3个灌溉水平,剂型为市售三十烷醇微乳剂(TRIA,T1)、水滑石负载三十烷醇纳米制剂(TRIA-LDH,T2)和助剂条件对照(T3);灌溉水平分别设置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90%(充分灌溉,W1)、60%(中度水分胁迫,W2)和40%(重度水分胁迫,W3)。结果表明:(1)在相同水分处理下,喷施TRIA和TRIA-LDH对小麦叶片光合速率有促进作用。中度水分胁迫下,喷施TRIA和TRIA-LDH的小麦地上部干质量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69.9%和32.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32.2%和16.4%;重度水分胁迫下,喷施TRIA-LDH的小麦耗水量比喷施TRIA显著降低24.0%,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因此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13.6%。(2)中度水分胁迫下喷施TRIA-LDH的小麦叶片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喷施TRIA处理显著增加2倍,重度水分胁迫下喷施TRIA-LDH的小麦叶片SOD活性比喷施TRIA处理显著增加1倍,表明喷施TRIA-LDH比喷施TRIA对抗氧化酶活性的促进效果更好。(3)重度水分胁迫下,喷施TRIA-LDH与TRIA的小麦叶片ABA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显著降低21.8%和30.9%,表明重度水分胁迫下外源施用三十烷醇可通过降低叶片ABA含量有效缓解水分胁迫对于植株生长的抑制。(4)重度水分胁迫下,喷施TRIA的小麦叶片保卫细胞Ca2+大量外流,而喷施TRIA-LDH的叶片保卫细胞Ca2+内流,可见植物对TRIA-LDH的吸收利用效果更好。在水分胁迫下,三十烷醇纳米制剂增强了植株的抗旱能力,提高了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因此,水滑石纳米载体可用于负载三十烷醇,实现三十烷醇对植物高效、可持续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作物获得最佳产量的亏缺灌溉及其实施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想减少对灌溉水量的相对需求,必须尽可能降低或防止不必要的水分损失,同时可通过亏缺灌溉使有限供水得到强化利用。作者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实施亏缺灌溉的七条原则来优化管理有限水分资源,使作物产量降低较小的同时获得最大水分利用效率。它们是:(1)使用抗旱能力较强的作物;(2)考虑水分亏缺发生时的作物生长发育阶段;(3)增加降雨对作物水分需求的贡献;(4)播前灌溉的需要性;(5)应用于深层土壤具有中等程度以上持水性能的土地;(6)管理地面灌溉系统以降低水分渗漏和径流;(7)改进作物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0.
策勒绿洲边缘自然植被恢复重建的盖度指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策勒绿洲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边缘的自然植被带是保护绿洲的天然屏障,近50年来,绿洲边缘的自然植被带遭到严重破坏,绿洲生态系统受到沙漠化的严重威胁,恢复重建绿洲边缘自然植被带的限制因素是水,通过综合研究确定具备可靠防护功能的不同植被类型的盖度指标,是恢复重建绿洲边缘自然植被过程中节约用水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策勒绿洲边缘沙物质的粒度分析,起动风速的风洞实验,绿洲边缘风速的长期测定以及不同植被类型防护效益的野外观测,确定策勒绿洲边缘不同植被类型的盖度指标为:●柽柳灌木群落盖度:≥20%;●骆驼刺草本植物群落盖度:≥30%;●花花柴草本植物群落盖度:≥30%;●芦苇草本植物群落盖度:≥30%。  相似文献   

11.
民勤沙区不同稳定性沙丘植被生境条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丘生境条件测定结果表明:固定沙丘优势种均生长不良,枯梢、死亡普遍,其伴生植物的种类和密度均很小;沙丘水分条件决定了其生境条件,固定沙丘水分条件最差亦即生境条件最差;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表面易形成粘粒、粉粒结皮,其表土层田间持水量大,影响降水下渗;固定沙丘表面田间持水量大是影响降水下渗的关键,其沙丘表土层粘粒、粉粒含量高是导致其田间持水量大的关键。其伴生草本植物密度并不随表土层田间持水量大而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地降水少、气候干燥、表土层土壤水分易蒸发损耗所致。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中下游农户能流分析及生态经济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能流分析和分形理论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农户作为“分形元” ,以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 4 0个农户为研究对象 ,在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基础上 ,对不同经营类型农户的生态经济特征进行分形研究 ,结果表明 :(1) 5类农户从总体上都显现生产经营结构单调 ,能量利用和转化链条短 ;牲畜养殖是唯一的次级生产系统 ,能量转化率低 ,增效不明显。 (2 )农田亚系统是农户生产力的主体 ,棉花生产现在和今后若干年内仍将是农户的支柱产业。 (3)基于农户分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生态效益高 ,并不意味着经济效益也高 ,反之亦然。农户生产系统总体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3.
杨肖艳  #  刘红斌#  李铷  傅杨  汤东生 《植物保护》2020,46(6):264-269
为筛选能有效防除云南麦田入侵杂草小籽虉草Phalaris minor的除草剂, 采用温室盆栽法分别测定了麦田常用7种茎叶处理剂各7个梯度剂量对小籽虉草的毒力?结果表明, 在推荐剂量下, 50%异丙隆WP?5%唑啉草酯EC?15%炔草酯WP?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7.5%啶磺草胺WG?30 g/L甲基二磺隆OD和70%氟唑磺隆WG对小籽虉草药后30 d的株防效分别为99.34%?99.43%?87.50%?75.00%?34.50%?37.50%, 54.17%, 药后30 d的鲜重防效分别为87.92%?92.66%?56.09%?74.43%?57.17%?45.61%?44.67%?所有除草剂中, 唑啉草酯的GR90接近推荐使用剂量的90%?异丙隆的GR90略高于推荐剂量, 其他除草剂的GR90远高于麦田推荐使用剂量?以上结果表明, 防治麦田杂草小籽虉草的首选除草剂为唑啉草酯, 备选除草剂种类少?  相似文献   

14.
宁夏近40多年积温及不同积温期降水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宁夏22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逐日降水量资料,统计计算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期间的积温,结果表明:随着气候的变暖,宁夏各地≥0℃和≥10℃积温呈明显增加趋势,近19 a增加显著;≥10℃积温不同等值线明显向地势较高地区移动,喜温作物面积扩大;积温持续日数明显增加,有利于作物的成熟;≥0℃和≥10℃积温期间降水量主要在部分干旱地带增加,这有利于干旱地带农牧业生产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特点及衰败成因分析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43  
近50年来塔木河上中游的水土开发活动,使得下游地区的来水骤减并中断有近30年的历史,从而引发了下游绿色走廓的逐步走向衰败、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剧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塔河下游绿色走廓发生、发展的特殊性和特点,认为绿色走廓衰败主要有5个主要因素:绿色走廓自然生命过程的衰退;新生幼林发生和发育原生机制的中断;土壤盐分的累积和增加;水分条件持续恶化;人类开垦荒地、滥伐、滥控等行为。通过成因分析认为,只有充分考虑到下游绿色走廓的特点及其衰败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下游绿色走廓衰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黄人鑫  姜婷 《干旱区研究》2004,21(4):430-433
从新疆巩留县往西的察布查尔县境内,约2 000 km2的伊犁河南岸荒漠是未来灌区项目建设的所在地。2002年8月,对该地及其南缘和北缘地带的昆虫区系进行了调查,查明计有291种昆虫,隶属于15目87科239属,并对未来灌区建设对昆虫区系的影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新疆艾比湖湖面面积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遥感资料和文献,研究艾比湖湖面面积的年际和月际变化。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参数,进行线性回归,寻求湖面变化和降水因子的相关性,得出降水量和湖面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706 43,经显著性检验,并用大量的数据及事实分析了湖面面积和其他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因子的相关性。根据以上研究可以大致预测艾比湖湖面的变化趋势,为决策层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含量为11.42±2.84mg/kg,高于中国湖泊底泥重金属含量背景值。沉积物中Cd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远大于其它重金属,高达2346.57,具有极强的生态危害性;而Zn、Cr和Cu只显示出轻微的生态危害性,故Cd是导致汾河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增强的主要贡献者。室内模拟沉积物经历好氧和厌氧等环境条件下,并用EDTA铵盐溶液单一提取法和BCR连续提取法分别研究了汾河水库沉积物中Cd、Zn、Cr和Cu等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Cd的形态分布特征变化最为明显,具有潜在环境效应的Cd含量所占总量的比例上升至52.15%;用EDTA单一提取法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有效态Cd含量占总量的比例(B/T)在好氧处置后最高,达30.37%;上述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沉积物中Cd具有强烈的潜在生态风险和较高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河套灌区引用黄河水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套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是灌区可持续发展和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需要。应用河段差法、引排差法、最大蒸发量、作物总需水量方法计算河套灌区引用黄河水量,分别是49.3×108,49.2×108,54.4×108,49.7×108m3。方法相互佐证,引排差法计算结果,49.2×108m3是灌区实测引用黄河水量。引用黄河水量的分析为河套灌区节水改造、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以及黄河干流水资源分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选取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阿其克苏河东大桥管护站至塌桥子管护站15km为研究区域,野外分两次采样:在研究区内中德合作项目胡杨样地及垂直河道胡杨、柽柳混交林处采挖地下水测点,在典型植被芦苇、梭梭、柽柳及出露的泉水处采挖地下水测点,分别采集水样。实验室实测地下水矿化度及主要离子(K^+、Na^+、Ca^2+、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