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马铃薯黑痣病和疮痂病是影响马铃薯品相及产量的主要土传性病害。为有效防控该类病害,选取0.3%四霉素水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等9种药剂进行马铃薯复合拌种试验。结果表明,4个复合拌种处理对马铃薯出苗和长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为38.10%~69.66%,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为32.06%~61.50%。各处理马铃薯增产14.52%~40.36%,均增产显著。其中每100 kg切块种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 mL+0.3%四霉素水剂15 mL +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2 g复合拌种处理,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效为69.66%,对疮痂病防效为61.50%,增产率为40.36%,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适于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宜陇东旱塬复种的马铃薯优良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夏波蒂作为中早熟组对照品种、庄薯3号为晚熟组对照品种,对冬油菜茬复种的23个马铃薯新品种的生育期、产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红美、14w-5折合产量分别为30 487.5、27 115.3、26 448.4 kg/hm2,较对照品种夏波蒂分别增产36.3%、21.3%、18.2%,生育期85~89 d,可作为当地油菜茬复种马铃薯的中早熟品种;青薯9号、青薯10号、陇薯7号折合产量分别为27 782.4、27 615.6、26 462.2 kg/hm2,较对照品种庄薯3号分别增产39.2%、38.4%,32.6%,生育期99~104 d,可作为复种马铃薯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3.
青稞根腐病在藏区发生日趋频繁、严重,不仅导致青稞大量减产,且对其品质影响颇大。为筛出安全高效的藏区青稞根腐病防治药剂,以藏青2000为指示品种,选取11种常用根腐病防治药剂对其种子拌种或浸种处理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田间调查各处理物候期、成株根腐病发病率、防效、农艺性状和折合产量,并基于青稞根腐病发病率、千粒重与折合产量进行Topsis综合评价。结果发现,采用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4.8 mL加水200 mL拌种1.6 kg,堆闷24 h)后播种,综合评价最优(Topsis统计量最大,为0.872 726),且植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根腐病发病率仅4.23%,防效达39.10%,青稞折合产量为2 165 kg/hm2,可考虑在藏区青稞生产中田间防治青稞根腐病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制一种兼防大豆根腐病和根部虫害的高效、低毒种衣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96%烯效唑(uniconzole)原药、96%丙环唑(propiconazole)原药、97%阿维菌素(abamectin)原药对大豆根腐病致病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porum)和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的毒力,筛选最佳复配比,并利用湿研磨法制备种衣剂,进行室内盆栽苗的防效验证。结果表明,当烯效唑、丙环唑和阿维菌素的配比为5:1:2时,对2种镰孢菌抑制作用最佳。播种前,采用8%烯·丙·阿悬浮种衣剂0.2~0.5 g·kg-1处理大豆种子,能促进大豆出苗,且对大豆根腐病的相对防效达80.1%以上。本研究开发的8%烯·丙·阿悬浮种衣剂为进一步开展大豆根腐病和根部虫害田间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舒进康 《南方农业》2013,(Z1):107-108
为了筛选出适宜推广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新品种药剂,2012年在重庆市巫溪县尖山镇选用凯润、烯酰蚂啉、银法利、福帅得、安果好、施得益、甲霜·锰锌等七种药剂进行了晚疫病防效试验。初步结果表明,银法利、福帅得防效最佳,二次用药后10d防效分别为85.2%、86.4%,三次用药后7d防效分别为68.9%、67.2%;可以认为继银法利之后,福帅得是防治晚疫病的又一理想药剂选择。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药剂防治柑橘溃疡病的药效,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用药15 d后,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对于柑橘溃疡病有着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以达到86.17%,对比77%氯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噻森铜悬浮剂500倍液、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效较高,而且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柑橘溃疡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高效低毒且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防效较佳的农药试剂,以砂地甜瓜为研究对象,对9种高效低毒杀菌剂进行了田间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9种药剂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第1次和第2次喷药7 d后防效均在70%以上,且第2次防效比第1次上升1.55个百分点,防治效果最佳。建议在白银市甜瓜果斑病防治中优先选用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8.
李定莉 《南方农业》2013,(Z1):97-100
根据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预报信息,具体确定田间施药时间和次数,利用4个马铃薯品种各选择2~3个药剂组合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防效差异不显著,平均防效23%~24%;产量以施药5次最高,达1119kg/667m2。从药剂组合来看,"4次富民1号+1次富民2号"产量最高,667m2产量为1768kg,比清水对照增产132%。由此可见,预警系统可以科学地指导防治,早熟感病品种4月25日施第1次药,晚熟耐病品种鄂马铃薯5号可推迟7~10d施药,大面积施药4次就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特大发生年份施药5~6次产量更高。"代森锰锌+克露+甲霜灵锰锌+克露+福帅得+银法利"适于高产户使用。  相似文献   

9.
陈加伦 《南方农业》2013,(Z1):101-102
2012年,在重庆市石柱县用代森锰锌、甲霜灵、吡唑嘧菌酯、烯酰吗啉、氟啶胺、银法利6种药剂,进行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氟啶胺防效最好,其次是吡唑嘧菌酯和银法利。用氟啶胺处理的小区产量最高,是较好的晚疫病防治药剂。所有的参试药剂持效期均较短。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安全高效、经济适用的青稞根腐病防治药剂,选取12种常用低毒药剂,对青稞品种藏青2000采用拌种或浸种处理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合不同处理物候期、倒伏率、发病率、农艺性状及产量等指标,并基于千粒重、产量及根腐病发生率进行Topsis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均能有效降低根腐病发生率,其中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2.40 kg/hm2拌种处理综合评价最优,施用后青稞未发生倒伏,根腐病发生率为5.00%,适宜于根腐病发病严重区域推广使用。1亿活芽孢/g的枯草芽孢杆菌微囊粒剂和50%吲唑磺菌胺水分散粒剂拌种处理的青稞根腐病发病率均为6.67%,折合产量分别5 900、5 190 kg/hm2。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微囊粒剂拌种处理的增产率最高,为8.19%,更适宜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做好富锌马铃薯的示范推广工作,增强甘肃省马铃薯市场竞争力,实现由马铃薯大省向强省转变,通过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出的旱作区富锌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该技术以黑色地膜全覆盖垄作侧播栽培作为核心技术,综合配套富锌马铃薯品种、锌肥基施与喷施、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全程机械化等关键技术,同时对富锌马铃薯生产中使用的所有废旧地膜进行全部回收再利用,以减少地膜对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草铵膦对转基因抗草铵膦马铃薯田间杂草的防效及对马铃薯和环境的安全性,本研究在转基因抗草铵膦马铃薯苗期向田间杂草和马铃薯茎叶定向喷施有效成分分别为0(G0)、847.5(G1)、1 271.25(G2)和1 695 g·hm-2(G3)的草铵膦,系统比较了药后1、4、11和20 d时马铃薯叶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药后30和45 d时马铃薯植株的平均株高、茎直径、根茎叶鲜干重和杂草株数,以及成熟期马铃薯块茎营养品质、单株产量、土壤和块茎中草铵膦残留在各处理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药后不同时期,各处理间的马铃薯叶片MDA和Pro含量、SOD和CA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药后30和45 d时,除各草铵膦处理区的根茎叶鲜干重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外,各处理间的马铃薯株高、茎直径和成熟期块茎营养品质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试验剂量的草铵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品质无显著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各剂量的草铵膦对杂草均有明显的防除效果,且可以明显地提高马铃薯的单株产量,杂草的株、鲜重防效和成熟期马铃薯单株产量在各处理间的差异均依次表现为G3>G2>G1,但在土壤和块茎中均未检测到草铵膦残留。综上,采用有效成分1 695 g·hm-2草铵膦可以有效防除杂草,对马铃薯安全,且在土壤和马铃薯块茎中未检出草铵膦残留。本研究结果为草铵膦的科学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behavior of pesticides commonly used on potato in a part of northwestern Spain with a large area devoted to this crop. Experimental potato plots were treated with commercial formulations of two insecticides, a nematicide, a herbicide, and a combination of two fungicides,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were monitored throughout the growing season in the 0-1 and 1-15 cm soil layers, in water dripping off the potato plants, and in the potatoes themselves. The technique used for pesticide determination was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mass selective detection. For potato analyses, pesticide extraction was optimized. The only pesticide ever detected in potato tubers was metalaxyl, the concentration of which never exceeded half the maximum residual limit even when it was applied several times more often than is officially recommended for potato crops. Metalaxyl was also the only pesticide detected in wash-off, apparently due to its being more soluble in water than the other pesticides applied to the growing plant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pesticide transport in soil was fitted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 using the program HYDRUS-1D.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水培和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冬小麦使用旱宝Ⅰ号与微肥浊合拌种的节水增产效果。结果发现:在渭北旱塬干旱条件下,旱宝Ⅰ号拌种对冬小麦成苗,产量和WUE有明显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出苗期可提前3d,出苗率提高4.5%,产量增加10%。WUE提高9.9%,肥力条件对旱宝Ⅰ号的效果有明显影响,较好肥力条件有助于发挥旱宝Ⅰ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糖醇螯合钙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恒温水浴加热的方法合成糖醇螯合钙(自制钙肥),与美国布兰特公司生产的糖醇螯合钙(市售钙肥)同时进行马铃薯大田喷施试验,研究糖醇钙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和钙素吸收、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与不施钙肥(喷施等量清水)相比,自制钙肥与市售钙肥处理分别增产10.9%和12.1%,大薯率分别提高5.4%和3.7%,两种钙肥处理均降低了中、小薯率;自制钙肥与市售钙肥处理块茎硝态氮含量分别下降28.8%和31.6%,自制钙肥处理马铃薯的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7.2%和20.9%,市售糖醇钙处理马铃薯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氮素积累量均降低3.2%。②钙肥处理均提高了马铃薯各器官的钙素含量,在出苗后80 d,自制钙肥与市售钙肥处理的马铃薯根中钙含量分别增加8.0%和9.0%,茎中钙含量分别增加10.1%和6.8%,叶片中钙含量分别增加1.8%和6.8%,块茎中钙含量分别增加26.7%和20.0%。③施用钙肥均提高了马铃薯各器官与全株的钙素累积量,自制钙肥与市售钙肥处理的马铃薯根中钙素累积量均提高20.0%,茎中钙素积累量分别提升97.1%和55.7%,叶片中钙素积累量分别提升56.5%和45.8%,块茎中钙素积累量分别提高56.3%和50.0%,全株钙素积累量整体提高62.1%和47.0%。自制钙肥处理的马铃薯根、茎、块茎和全株的钙素累积量均显著高于市售钙肥。综上,在同等钙浓度下,两种钙肥均促进了马铃薯产量提升,与市售钙肥相比自制螯合钙肥更利于钙素的吸收和迁移。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田土壤耗水、耗水规律、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陇中半干旱农区设置了玉米秸秆带状双行覆盖(SSM2)、玉米秸秆带状单行覆盖(SSM1)、玉米秸秆全覆盖(SFM)、地膜春覆盖(PMS)和地膜秋覆盖(PMA)5种覆盖方式,以传统露地平作为对照(CK)。结果表明:2年试验中,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处理土壤贮水消耗量较CK分别增加13.5,14.8 mm。玉米秸秆带状覆盖能显著提高降水对马铃薯耗水贡献率,不同降雨年型内均以SSM2处理贡献率最高,2年分别为95.6%和94.3%。于CK相比,覆盖处理均降低了生育前期(播种-块茎形成期)耗水量,地膜覆盖显著增加了生育中期(块茎形成期-淀粉积累期)耗水量,玉米秸秆带状覆盖显著增加了生育后期(淀粉积累期-收获期)的耗水量。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分别能使马铃薯干薯产量增加27.9%和24.2%,干薯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3.1%和19.3%。综上可知,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处理能显著增加马铃薯生育时期内农田土壤贮水消耗量,并改善马铃薯生育前期和生育后期耗水,减少旱地马铃薯农田无效耗水,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干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马铃薯播种机大多采用整体仿形,无单体仿形机构而引起的仿形效果不佳、播深合格率较低、出苗整齐度较差等关键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马铃薯播种机播深调控装置。阐述了该播深调控装置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对播深调控装置的动力学分析,建立了播深稳定性的数学模型,结合马铃薯播种机播深一致性的农艺具体要求,确定了该装置的理论结构参数,并得出了影响开沟深度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采用旋转正交的试验方法,以初始牵引角、弹簧刚度和机具作业速度为试验因素,开沟深度合格指数和开沟深度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作业速度为1 m/s、初始牵引角为0、弹簧刚度为10 N/mm时,开沟深度合格指数为96.6%,开沟深度变异系数为8.9%,满足马铃薯播种作业的要求。该研究为提高马铃薯播种机播种深度一致性和马铃薯苗齐苗壮的播种关键问题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安全防除抗草铵膦转基因马铃薯田间杂草,以转Bar基因马铃薯为试验材料,分析比较了有效成分1 440 g·hm-2灭草松(T1)、99 g·hm-2 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T2)、1 440 g·hm-2灭草松+ 99 g·hm-2 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复配剂(T3)、1 695 g·hm-2草铵膦(T4)、923 g·hm-2草甘膦(T5)和清水(CK)处理下杂草防效、马铃薯生长指标、块茎产量及品质特性和药剂残留情况。结果表明,草甘膦在杀灭杂草的同时,也杀死了马铃薯植株,受害率达100%;灭草松、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和草铵膦对马铃薯均未产生药害,但因对杂草的防效不同而导致达到的增产效果差异显著。药后45 d时,灭草松和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复配剂(T3)对阔叶杂草的株、鲜重防效较灭草松单独处理(T1)分别提高35.13和38.71个百分点,较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单独处理(T2)分别提高23.88和16.29个百分点,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鲜重防效较T1分别提高78.36和80.92个百分点,较T2分别提高11.85和8.23个百分点,马铃薯单株产量较CK、T1和T2分别增加58.39%、35.52%和11.44%。草铵膦(T4)对阔叶和禾本科杂草的株、鲜重防效都显著高于T1、T2和T3,单株产量较CK、T1、T2和T3分别增加67.40%、43.24%、17.79%和5.6%。因此,用有效成分1 695 g·hm-2的草铵膦可以高效防治转Bar基因马铃薯田间杂草,但为了防止转Bar基因马铃薯连作时,因靶标除草剂草铵膦作用单一而诱导杂草产生草铵膦抗性的风险,建议用有效成分 1 440 g·hm-2 的灭草松和99 g·hm-2 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复配剂与草铵膦轮换防治杂草。本研究为转Bar基因马铃薯大面积种植中田间杂草的科学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