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家蚕丝素固定化糖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祥瑞  徐俊良 《蚕业科学》1999,25(2):113-119
茧丝经高浓度的氯化钙溶液处理或用稀碱溶液处理后,制成了粉末状丝素和碱化丝素,并以此为载体,用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了糖化酶。经对固定化酶性质和动力学参数等的研究表明:丝素能较好地固定糖化酶;每克干粉末状丝素固定化酶的活力约为1822 U, 固定化酶的最适p H 值比游离酶增加了10 到125 个单位,最适温度比游离酶降低了5 ~10 ℃;固定化酶具有较长的操作半衰期(14 ~18d) ;通过米氏常数的测定,粉末状丝素固定化酶的 Km 1 = 2 .53 ×10 -5 , 碱化丝素固定化酶的 Km 2 =315 ×10 - 5 。实验还发现: 在制备 固定化糖化 酶时, 酶的最适 浓度为 8 m L/ L,戊 二醛的 最适浓 度为03 % 。  相似文献   

2.
丝素蛋白膜作为葡萄糖氧化酶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新颜  吉鑫松 《蚕业科学》1997,23(3):152-157
采用戊二醛共价交联法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在丝素膜上,探讨了酶的固定化方法,研究了固定化酶膜的动力学性质,并与包埋法制备的酶膜进行了比较。共价法可获得高活力的酶膜(534u/cm2),固定化过程中使用甲醇或戊二醛处理对酶活力有轻微影响。固定化GOD最适pH值向中性偏移(pH7.0),最适温度为50℃,热稳定性提高,表观米氏常数比溶液酶降低,酶膜的贮存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丝胶蛋白固定化L-天冬酰胺酶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丝胶蛋白粉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固定化L-天冬酰胺酶。研究表明丝胶蛋白固定化L-天冬酰胺酶的活性高,性能稳定,其最适pH值为7.0。最适温度为60℃。丝胶蛋白固定化L-天冬酰胺酶具有较高的操作稳定性,抗胰蛋白酶水解的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家蚕丝素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的制备方法及其理化性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祥瑞  徐俊良 《蚕业科学》2002,28(3):238-241
脱胶蚕丝用稀碱溶液处理后制成多孔的碱化丝素 ,分别经物理吸附和戊二醛交联方法制得固定化酶Ⅰ和Ⅱ。每克固定化酶Ⅰ的总活力为 791 0 4U ,活力回收率为 5 2 0 6 % ,活力表现率为 72 2 7% ;每克固定化酶Ⅱ的总活力为 811 39U ,活力回收率为 5 3 6 7% ,活力表现率为 72 97%。蚕丝经高浓度氯化钙溶液溶解、脱盐等处理后制成丝素粉末 ,经吸附后用戊二醛交联固定了葡萄糖异构酶 ,制成固定化酶Ⅲ。每克固定化酶Ⅲ的总活力为 84 4U ,活力回收率为 5 5 2 7% ,活力表现率为 72 4 2 %。经对固定化酶性质的研究表明 :碱化丝素和丝素粉末均能较好地固定葡萄糖异构酶 ;最适温度比游离酶升高了 15℃ ;最适pH没有变化 ,有较强的抗蛋白质变性剂 (8mol/L尿素溶液中的活力在 80 %以上 )能力 ;各固定化酶的Km值在 4× 10 -2 ~ 5× 10 -2 mol/L范围内。实验还发现Co2 + 和Mg2 +离子为固定化酶的激活剂 ,Fe3 + 和Ca2 + 离子为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方法:采用甲壳糖和0.25%戊二醛固定脂肪酶,并测定固定化脂肪酶的活性和稳定性;结果:pH在6.5~7.0之间时,固定化脂肪酶活性最高;在40℃时,游离脂肪酶和固定化脂肪酶均表现最高活力,但是固定化脂肪酶活力在30~50℃之间差异不显著,而游离脂肪酶活力在30~50℃之间差异显著。固定化脂肪酶在0.9%NaCl溶液中逐步释放的,前5次回收重复使用固定化脂肪酶,其活力基本变化不大(p>0.05),结论:甲壳糖和0.25%戊二醛交联作为载体固定脂肪酶最高活性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均比游离脂肪酶的范围大。  相似文献   

6.
《饲料工业》2019,(12):31-34
为研究制备酶解鱼溶浆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以青占鱼蛋白水为原料,采用复合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进行水解,探讨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及酶用量对蛋白质水解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优化水解工艺。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为水解青占鱼蛋白水最适蛋白酶,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0℃,酶用量0.3%(干物质),水解3 h,该条件下制备的酶解鱼溶浆酸溶蛋白含量为75.83 g/100 g(干物质),蛋白质水解效率达95.29%。  相似文献   

7.
研究旨在探索共固定化细胞技术在生物饲料发酵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中以PVA复合凝胶为载体对混合细胞进行固定化,确定了混合细胞的共固定化条件为PVA最适浓度10%~12%,悬浮细胞浓度为1亿个/ml;最适的增殖培养条件为A2B2C2,即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00 r/min及最适pH值4.5,利用共固定化细胞技术进行生物饲料发酵生产要比传统工艺技术节省生产成本51%。说明共固定化细胞技术在生物饲料发酵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用壳聚糖作为载体、戊二醛作为交联剂来固定化木霉A10产纤维素酶。试验发现交联剂的最佳交联浓度为5%。通过L9(34)正交试验,结果显示用该方案来固定化木霉A10号产纤维素酶是可行的,并且固定化效率最高为69.12%,最佳条件为固定化pH值为8、物料比为1∶0.03、处理时间为12 h。固定化后,酶对热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固定化酶的最适pH比原酶要低,往酸性方向移,且在弱酸性范围内受pH的影响较小;表观米氏常数减小。半衰期为35 d左右。  相似文献   

9.
以猪血球蛋白为原料,利用中性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对血球蛋白进行水解.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双酶复合水解条件进行优化,得出双酶水解的最适工艺条件参数为温度50℃.底物浓度12%,中性蛋白酶加量3820 U/g蛋白,风味蛋白酶加量43.5 LAPU/g蛋白,在未调节pH条件下酶解22.8 h,此时水解度可达37.81%(预测值38.03%).  相似文献   

10.
利用蛋白酶对脱脂柞蚕蛹蛋白进行酶解制备具有活性的多肽,可以提高柞蚕蛹蛋白的应用价值。为了建立适合工业化应用的脱脂柞蚕蛹蛋白的酶解工艺条件,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质量浓度、复合中性蛋白酶种类与使用浓度、酶解温度和时间4个因素对脱脂柞蚕蛹蛋白水解度的影响,得出较适合的工艺条件是:料液质量浓度60 g/L,3 g/L复合中性蛋白酶中的风味蛋白酶与蚕蛹专用复配蛋白酶按1∶1质量比混合,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0 h。进一步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复合中性蛋白酶质量浓度4.85 g/L、料液质量浓度41 g/L、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0.66 h的最佳酶解条件下,脱脂柞蚕蛹蛋白的理论水解度为45.82%,实际水解度为45.75%。利用优化的酶解工艺条件制备柞蚕蛹蛋白活性肽,具有酶解效率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证足够的乳酸菌在动物肠道中发挥益生作用,试验以海藻酸钠、脱脂奶粉、乳糖为壁材,采用挤压包埋和冷冻干燥结合的方法对植物乳杆菌进行微胶囊化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找到最佳的微胶囊化条件及载体的添加量。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为3%,脱脂奶粉浓度为4%,乳糖浓度为6%,CaCl2浓度为2%时,制备的微胶囊中活菌数最高,达到7.67×1010 CFU/g,且产品具有耐酸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二环己基羰二亚胺活化海藻酸钠,然后与纤维素酶相联接.修饰后纤维素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其中,最适温度、最适pH均发生了变化;对pH、热稳定性有了较大程度的增强;对某些抑制剂(Hg~(2 )、Cu~(2 )、Ag~ 、Ca~(2 ))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包埋剂,在其中加入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对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进行包埋,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双层合生元微胶囊,并对其制备工艺、控制性释放和储藏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的质量浓度为2g/100mL时,微胶囊的外观、粒径和包埋率均较好;在对得到的双层微胶囊进行人工胃肠道抗逆实验,发现双层包埋的微胶囊在人工胃液中比较稳定,S.thermophilus 基本不被释放,而当双层微胶囊在人工肠液液中到150min后微胶囊已经完全崩解,乳酸菌释放完毕.通过对游离状态和双层包埋微胶囊菌体存活率进行计算,游离状态的S.thermophilus菌悬液经过冷藏,菌体存活率下降十分明显,未添加GOS的菌悬液在第13天菌体存活率仅有0.32%,而添加GOS的菌悬液活菌存活率相对较高,可以达到14.64%;但双层微胶囊在添加和未添加GOS时,菌体存活率在整个储藏期内下降幅度均较小,在第17天时,菌体存活率依然能够达到93.64%和87.98%.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新方法,研究采用D相乳化法,结合微乳及胶体制备技术,以硫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以药物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应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氯化钙溶液浓度、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壳聚糖溶液浓度,以及初次凝胶时间对微球性能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筛选优化了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在微球制备及药物包封率的影响因素中,海藻酸钠溶液浓度、氯化钙溶液浓度对评价指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壳聚糖溶液浓度和初次凝胶时间,筛选优化的载药微球生产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溶液浓度1.57%,氯化钙溶液浓度2.13%,壳聚糖溶液浓度0.86%,初次凝胶时间30.71min,该条件下制备微球的平均粒径为329nm,药物包封率94.09%。验证试验证实,本工艺可制备优良的硫酸小檗碱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且制备工艺简便,生产效率高,本技术为微球制剂的产业化生产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阳离子醚化淀粉/海藻酸钠/黄原胶/纳米TiO2/壳寡糖为原料制备微囊化SP4噬菌体,为控制沙门菌感染提供生物制剂。选用沙门菌SP4噬菌体,采用液滴法来制备微囊化SP4噬菌体,并对其效价、阳离子醚化淀粉浓度、海藻酸钠浓度、黄原胶浓度、壳寡糖浓度、pH稳定性、热稳定性、模拟胃液稳定性、模拟肠液释放行为以及保存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阳离子醚化淀粉浓度为2.4%、海藻酸钠浓度为2%、黄原胶浓度为1%、壳寡糖浓度为0.6%时,微囊化SP4噬菌体微球外形规则,包封率为97.5%,在pH5.0~8.0、温度10~30℃、模拟胃液pH2.0、0~30 min和pH3.0、0~150 min噬菌体保持较高的生物学活性,模拟肠液中4 h,噬菌体完全释放,4℃环境下保存6周噬菌体效价无明显降低。综上表明,微囊化沙门菌SP4噬菌体显著提高了噬菌体的稳定性和缓释性能,其耐酸特性利于抵御胃酸的分解,具有应用于生物防治的潜力,为进一步采用多因素试验制备微囊化沙门菌SP4噬菌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酶解对苜蓿子叶原生质体分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牧1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yn cv. Xinmu No.1)无菌苗子叶为材料,研究酶液组合、酶解时间、酶液渗透压及酶液pH值对其原生质体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获得有活力原生质体最佳的酶液组合、酶解时间、酶液渗透压和酶液pH值,分别为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离析酶、10h、0.55mol/L和5.6。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研究了粗状假丝酵母诱变株产脂肪酶催化水解不同底物的相对活力,包括低级酯、脂肪酸甘油酯和天然油脂。并对粗状假丝酵母产脂肪酶催化水解猪油反应中的pH值、温度、时间、加酶量、乳化剂用量和Ca2+浓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pH值为7.5、温度为45℃、水解反应时间为72h、加8ml粗酶液、2%油的乳化剂、Ca2+浓度为75mmol/l时,猪油有最佳水解率。通过对该酶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得出其水解反应的米氏常数Km为12.25×10-3mol/l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11.14μmol/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